静力学各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2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结构力学是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下面将对结构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1.静力学知识点:(1)力的分解与合成(2)平衡条件及对应的力矩平衡条件(3)杆件内力分析(4)支座反力的计算(5)重力中心和重力矩计算方法学习方法:静力学是结构力学的基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并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
2.应力学知识点:(1)应力的定义和类型(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2)应力的均衡方程(3)材料的本构关系(线性弹性、非线性弹性、塑性等)(4)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学习方法:应力学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要掌握应力的计算方法和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需要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3.变形学知识点:(1)应变的定义和类型(线性应变、剪应变、工程应变等)(2)应变-位移关系(3)杆件弹性变形分析(4)杆件的刚度计算学习方法:变形学是结构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应变的计算方法和杆件的变形规律,可以通过编程模拟杆件的变形过程或进行实验验证。
4.强度计算知识点:(1)材料的强度和安全系数(2)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3)梁的强度计算(4)刚结构的强度计算5.破坏学知识点:(1)破坏形态(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2)材料的断裂特性和疲劳破坏(3)结构的失效分析(4)杆件和梁的屈曲分析学习方法:破坏学是结构力学的进一步深入,要了解不同破坏形态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提高预测和识别破坏的能力。
学习方法总结:(1)理论学习: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并注重理解概念和原理。
(2)练习和实践: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和模拟分析,提高解决实际结构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习不同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4)交流和讨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高一静力学知识点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力的平衡条件和物体处于平衡时的力学性质。
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静力学知识点,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物体的力学平衡情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高一静力学知识点:1.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各力之间需要满足平衡条件才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物体平衡,有两个必要条件: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受力的合力为零,即力的代数和为零。
如果合力不为零,物体将会产生加速度,不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
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所受合外力矩为零,即力矩的代数和为零。
力矩是力绕某一点旋转的效果,也可以理解为力对物体的转动趋势。
如果力矩不为零,物体将产生角加速度,无法保持平衡。
2. 物体受力分析在研究物体的静力学平衡时,需要对物体所受的所有力进行分析。
常见的受力包括重力、支持力、弹力等。
通过对各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确定,可以得到物体受力的完整情况。
重力是一种所有物体都会受到的力,它的作用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可以用公式 F = mg 来计算,其中F 表示重力的大小,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支持力是物体所在的支撑面对物体施加的力,它的作用方向垂直于支撑面且指向支点。
支持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相等且方向相反,以保持物体的平衡。
弹力是物体在弹性形变后由弹性体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有关。
当物体受到弹力时,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 物体的平衡条件方程通过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可以建立物体的平衡条件方程。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合力为零的方程。
沿水平方向建立方程,则水平方向所有力的代数和应为零。
沿竖直方向建立方程,则竖直方向所有力的代数和应为零。
同时,还可以根据力矩的平衡条件,建立力矩为零的方程。
通过以上的方程组,可以求解未知量,得出物体平衡时的力学性质。
第一篇静力学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1.1 静力学公理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F=-F’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 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1.柔性体约束2.光滑接触面约束3.光滑铰链约束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Fn=∑F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Mo(F)=±Fh)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高一物理静力学知识点总结静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处于静止或平衡状态时的力学性质和规律。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静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大小由牛顿(N)来衡量,符号为F。
力的方向有箭头来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二、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都为零。
1. 平衡力平衡力是指能够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力可以分为两类:平行平衡力和非平行平衡力。
2.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都为零。
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合外力矩为零时,物体的角加速度为零,即物体保持绕固定轴的平衡旋转。
三、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静力学的重要基础,它描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刚性物体。
力臂是指力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2. 杠杆原理当杠杆保持平衡时,两个力臂之间的乘积等于对应力的力臂之间的乘积。
即M1L1=M2L2,其中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力的大小,L1和L2分别代表两个力的力臂的长度。
四、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或气体中被浸没时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1. 浮力的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方向竖直向上。
2.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气球上升等。
五、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处于静止不动时,所受到的与另一物体接触面之间相互抵消的力。
2. 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与另一物体接触面之间相互抵消的力。
六、平衡力计算在静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平衡力的计算来确定物体的平衡状态。
高一物理静力学解析知识点引言:静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问题。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首次接触静力学,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对于今后学习物理和理解力学世界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静力学解析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一、力的平衡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各个力之间必须达到平衡。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
力的平衡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析。
1.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利用力的合成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可以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对角线的长度就是合力的大小。
1.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利用力的分解可以将力按照指定的方向拆解,使得力的分解方向与其他力相互垂直,便于计算。
常见的力的分解方法有平行分解和垂直分解。
二、力的条件物体静止的时候,除了力的平衡外,还需要满足力的条件。
2.1 合力为零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合力为零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力的合成得到的合力为零,另一种是受到的多个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合力为零。
2.2 相互作用力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力相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与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杠杆原理杠杆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工具,在静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杠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力的平衡问题,并且可以应用于杠杆平衡和杠杆原理两个方面。
3.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个刚性物体,可以围绕某一点旋转。
在杠杆上,有一个称为支点的点,支点的位置对于杠杆的平衡非常重要。
3.2 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上两个力的大小和位置达到平衡状态。
当杠杆平衡时,力矩的总和为零。
力矩是指力对于旋转点的乘积,计算公式为力乘以力臂的长度。
3.3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应用于力的平衡的一种方法,利用杠杆的力臂和力量来求解未知力的大小和位置。
高三物理静力学知识点高三物理中,静力学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它研究的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物理中的静力学知识点,包括力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浮力和压力等内容。
一、力的平衡条件在静力学中,力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力的合力和力的力矩都是零。
力的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上作用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力的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上作用力的力矩和为零。
力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ΣF = 0Στ = 0式中,ΣF表示力的合力,Στ表示力的合力矩。
二、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静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杠杆平衡的条件。
在杠杆平衡中,对于一个物体在杠杆上的平衡状态,有以下关系式:F1 × d1 = F2 × d2式中,F1和F2分别表示作用于杠杆的两个力,d1和d2分别表示这两个力到杠杆轴线的距离。
杠杆原理可以通过分析力和力矩的平衡来解释。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出上述关系式。
三、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部分或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并且方向始终垂直向上。
浮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浮= ρ液体 × V体 × g式中,F浮表示浮力,ρ液体表示液体的密度,V体表示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四、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它描述了物体对其支撑的表面所施加的压强。
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F / A式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面积。
压力在静力学中有一些特殊的应用,如压强等。
总结:高三物理静力学知识点包括力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浮力和压力等内容。
力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重要特征,而杠杆原理描述了杠杆平衡的条件。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没时受到的向上的力,而压力则描述了物体对其支撑的表面所施加的压强。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静力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体平衡和变形等问题,在高中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物理静力学知识点总结引言:高考物理静力学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学生们备考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和力的平衡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静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助力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一、力的性质和平衡条件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量,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是矢量量,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物体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合力矩为零两个方面。
力的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受力平衡,不会发生运动;力的合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的转矩平衡,不会发生转动。
学生在考前要熟练掌握这两个平衡条件,通过画图和列方程等方式解决与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重心和重力重心是物体受力平衡时,位于物体内的一个点,它在物体中垂直中心线上,且离任意一侧物体的各分质量中点的距离都相等。
重心是物体受力平衡时世界的唯一位置。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应根据重心的性质和重力的作用方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时,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通过分解力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弹簧力学弹簧是一种弹性体,它受力变形,力的大小与变形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弹簧力学是研究弹簧的弹性力和变形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
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力学的重要定律,它表明弹簧受力的大小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kx,其中F是弹簧力的大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变形的长度。
学生们在学习弹簧力学时,需要熟练掌握胡克定律的应用和推导。
在解题时,根据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变形长度可以计算弹簧力的大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弹簧力的方向。
四、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所施加的上升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理论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是许多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
以下是对理论力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静力学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表示方法包括矢量表示和解析表示。
2、约束与约束力约束是限制物体运动的条件,约束力则是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
常见的约束类型有柔索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等,每种约束对应的约束力具有特定的方向和特点。
3、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关键步骤。
要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其隔离体,逐个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并画出受力图。
4、力系的简化力系可以通过平移和合成等方法进行简化,得到一个合力或合力偶。
力的平移定理指出,力可以平移到另一点,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
5、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有三个:∑Fx = 0,∑Fy = 0,∑Mo(F) =0。
对于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分别有所简化。
6、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数量增多,需要考虑三个方向的力平衡和三个方向的力矩平衡。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考虑引起运动的力。
1、点的运动学描述点的运动可以使用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
在自然法中,引入了弧坐标、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
2、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平动和定轴转动。
平动时,刚体上各点的运动轨迹相同、速度和加速度相同;定轴转动时,刚体上各点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相同。
3、点的合成运动点的合成运动是指一个动点相对于两个不同参考系的运动。
通过选取合适的动点、动系和定系,运用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来求解问题。
4、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可以分解为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
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可以用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求解,加速度则可以用基点法求解。
三、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力的作用点。
(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静力学各知识点总结1.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
2. 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3. 力的效应:(1)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4.刚体:在外界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5.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形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6.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7.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同一物体)8.如果一个力系作用于物体的效果与另一个力系作用于该物体的效果相同,这两个力系 互为等效力系。
9.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可称其为受零力系作用。
一个力系如果与零力系作用等效,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0. 力应以矢量表示。
用 F 表示力矢量,用 F 表示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或Kn 。
(2)内效应一一引起物体形变的效应第一章•静力学公理F R = F I +F 2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则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与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等效。
推理1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4.线,5. 柔索类约束:绳索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 ,沿着同一直线,公理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陆工总结理论力学考试重点】之(第1章)静力学1、力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和分力?答: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F x=Fcosa F y=Fcosβ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分力:F x⃗⃗⃗ =Fcosai F y⃗⃗⃗ =Fcosβj2、力在斜坐标系中的投影和分力?答:力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F x=Fcosa F y=Fcos(φ−a)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jF x⃗⃗⃗ =(Fcosa−Fsinacotφ)i F y⃗⃗⃗ =F sinasinφ3、柔索约束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作用点为接触点,作用线沿绳子拉直的方向,背向被约束物体,通常用F T表示。
4、光滑面约束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作用点为接触点,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即约束力总是垂直于公切线),通常用F N表示。
5、光滑中间铰链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通常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F Ay表示。
6、固定铰链支座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通过销钉中心,通常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F Ay表示。
7、活动铰链支座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垂直于支撑面并通过铰链中心,通常用F N表示。
8、固定端约束及约束力表示?答:通常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F Ay来限制物体的移动,用一个力偶M A(也称弯矩)来限制转动。
9、二力构件?答: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可以是直杆,也可以是曲杆,如图中的AB、BC构件均为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的特点:二力构件的二个作用力必通过两个端点的连线。
其AB、BC的受力图可表示为: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结论:两端是铰链连接,两端之间没有别的力作用的杆件,一定是二力构件;二力构件的二个作用力的作用线必通过两个作用点的连线。
10、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答:i 几何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ii 解析法答:将平面汇交力系(F1、F2、⋯、F n)中的每个力向x轴和y轴投影,得到每个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F xi和F yi,则:合力在x轴上的投影:F Rx=∑F xi合力在y轴上的投影:F Ry=∑F yi 合力:F R=√F Rx2+F Ry211、力对点之矩?答:M o(F)=±Fh(单位:N∙m)点O称为矩心,距离h称为力臂(过O点做力F的作用线的垂线得到)。
高三静力学知识点总结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受力的平衡关系。
在高三学习中,静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以下是对高三静力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矢量表示,通常用F表示。
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物体上的一个点,力的方向是力作用的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方向,力的大小是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大小。
二、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力的平衡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1.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受到的合力为零。
这是因为物体所受的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力互相平衡,使物体不发生运动。
2.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合力为零。
这是因为物体所受的推力与阻力相互平衡,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 物体做曲线运动: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平衡,使物体能够保持在曲线上运动。
三、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与坐标轴或其他方向垂直的两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按照一定规则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与合成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受力分析时,需要考虑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受力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绘制力的示意图:将物体和作用于物体的力分别用简化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2. 选取合适的坐标系:选取一个方便分析的坐标系,通常选择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作为参考轴。
3. 写出物体所受的所有力: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按照示意图中的箭头方向写出,同时标明力的大小。
4. 应用力的平衡条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分别列出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的方程。
5. 解方程求解:根据所列出的方程解方程组,求解未知数,得到问题的解。
五、力矩与力偶力矩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用M表示。
高一静力学知识点总结静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处于静止或平衡状态时的力和力的作用点以及力的平衡条件。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静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高一静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的特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形状、速度或者方向。
2.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平衡条件1. 力的平衡条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的合力为零。
2. 平衡力: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存在一组相互抵消的力,称为平衡力。
三、重力和重力对物体的作用1.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垂直指向地心,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 F = mg 来计算,其中 F 表示重力的大小,m 表示物体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 m/s²)。
3. 重力对物体的作用:重力使物体受到向下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在平衡状态下,重力与物体受托力相等。
四、支持力和弹力1. 支持力:是支撑物体的力,垂直于支撑面,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2. 弹力:当物体被弹性物体(如弹簧)压缩或拉伸时,弹性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弹力,大小与物体与弹性物体的形变有关。
五、摩擦力1. 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2.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六、受力分析与力的合成1. 受力分析: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合成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七、物体的平衡1. 平衡的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2. 物体的平衡类型:平衡状态根据物体所受力的平衡情况可分为平衡静止和平衡转动两种类型。
综上所述,高一静力学的知识点涵盖了力的特点、平衡条件、重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与力的合成以及物体的平衡。
船舶静力学知识点汇总及答案1、简述表示船体长度的三个参数并说明其应用场合?答:船长[L] Length船长包括:总长,垂线间长,设计水线长。
总长(Length overall)——自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水平距离。
垂线间长 (Length Between perpendiculars)首垂线(F.P.)与尾垂线(A.P.)之间的水平距离。
首垂线:是通过设计水线与首柱前缘的交点可作的垂线(⊥设计水线面)尾垂线:一般舵柱的后缘,如无舵柱,取舵杆的中心线。
军舰:通过尾轮郭和设计水线的交点的垂线。
水线长[ ](Length on the waterline):——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任一水线面与船体型表面首尾端交点间的距离。
设计水线长:设计水线在首柱前缘和尾柱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应用场合:静水力性能计算用;分析阻力性能用;船进坞、靠码头或通过船闸时用。
2、简述船型系数的表达式和物理含义。
答:船型系数是表示船体水下部分面积或体积肥瘦程度的无因次系数,它包括水线面系数、中横剖面系数、方形系数、棱形系数(纵向棱形系数)、垂向棱形系数。
船型系数对船舶性能影响很大。
(1)水线面系数——与基平面平行的任一水线面的面积与由船长L、型宽B所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
(waterplane coefficient)表达式:物理含义:表示是水线面的肥瘦程度。
(2)中横剖面系数[ ]——中横剖面在水线以下的面积与由型宽B吃水所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
(Midship section coefficient)表达式:物理含义:反映中横剖面的饱满程度。
(3)方形系数[ ]——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与由船长L、型宽B、吃水d所构成的长方体体积之比。
(Block coefficient)表达式:物理含义:表示的船体水下体积的肥瘦程度,又称排水量系数(displace coefficient)。
(4)棱形系数[ ]——纵向棱形系数 (prismatic coefficient)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Δ与相对应的中横剖面面积、船长L所构成的棱柱体积之比。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静力学1.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3)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方向: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轻绳、轻杆、轻弹簧弹力(1)轻绳:滑轮(活结)模型与结点(死结)模型①滑轮(活结)模型——轻绳跨过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等,则滑轮两侧的绳子是同一段绳子,而同一段绳中拉力处处相等;②结点(死结)模型——几段绳子打结于某一点,则这几段绳子中拉力一般不相等。
(2)轻杆:铰链模型与固定杆模型①铰链模型——轻杆,而且只有两端受力,则杆中弹力只沿杆的方向;②固定杆模型—即插入墙中的杆或者被“焊接”在小车上的杆。
则杆中弹力一般不一定沿杆的方向,杆中弹力方向必须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条件分析。
注:左图杆固定在墙上中、右图杆与墙铰链连接(3)轻弹簧:弹簧中弹力处处相等3.摩擦力(1)产生:粗糙的物体由于存在相对运动(或趋势)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力(2)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并且平行于接触面。
4.力的合成或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5.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 1-F 2|≤F 合≤F 1+F 2,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
6.两个等大力合成时,合力沿角平分线方向;2F 1cos α2=F 合(α2为夹角的一半)当两个等大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合力与两个分力等大。
7.受力分析: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1)画出已知力。
(2)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3)再到接触面处找力,即分析弹力,分析摩擦力。
注意:(1)充分利用力的相互性;(2)不要将系统中其它物体受到的力加到了该物体上;检验方法:找到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检验该施力物体是否与该物体发生了相互作用,若有施力物体并与该物体发生了相互作用,则该力存在。
静力学知识点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本章总结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 静力学公理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 约束和约束力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
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
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
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第二章平面力系本章总结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瓦=£阳十E眞任理尸十①耳尸亠--- 工%找叽沪守.C o^t j ) = —±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軽范恥q(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0>旳引3. 平面内的力对点 0之矩是代数量,记为 工工'% (戸2 ±Fk =如“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或4. 力偶和力偶矩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
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M 二土酬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力偶没有合力, 即效。
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区胚广q7、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是力的作用线可杂乱无章分布但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