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题生活与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知识网络]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定信念,铸就辉煌[知识点拨]复习策略: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就考查内容并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来看,以下考点值得关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途径;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价值观的的基本含义及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等。
【专题十】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哲学第4单元)【考点透视】㈠重点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⑵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价值观导向作用⑴世界观: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⑵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所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特征,所以我们要自学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㈡难点内容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⑴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①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目的: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作用: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人生价值⑴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价值还在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⑵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梳理》高考,是一场关乎无数学子未来的重要战役。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中,政治学科以其独特的理论性和现实性,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高考政治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将对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一、经济生活1. 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需要考生理解其成因和影响。
2. 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有重要影响。
对于生活消费来说,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对于生产经营来说,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3. 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收入、物价水平、消费心理等。
消费类型有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同时,劳动者享有各项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 .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2.“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A .生产力――--→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 B .社会历史发展――→依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依靠社会实践C .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D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解决方式改革4.“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此观点( )A .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 .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 .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思想观念发生了三大转变。
转变之一: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人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A .社会存在的性质B .社会意识的变化C .社会存在的变化D .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6.《人民日报》指出,由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解放以来洞庭湖面积迅速萎缩,其后果是水灾频繁。
2010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考点详解第十一部分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社会发展的规律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前进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十二部分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在社会领域就是社会存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哲学上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人民群众的概念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体,它包含推动当时社会发展的一切人。
价值是事物的一种属性,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具有时代和社会特色。
所以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具有社会历史性(发展性)又具有阶级性(人的客观社会存在)。
价值的实现方式是社会实践,即人们在社会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的实现方式(2) 层级 考点与相关知识 备考说明重 点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指它相对于社会存在来说,可能会超前或滞后。
先进的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意识阻碍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表现为革命或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达到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展。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决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学案课件www.5y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学案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c)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着社会存在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
它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的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b)(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当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2)性质:的矛盾(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4).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5.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a)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目标】1、本专题属于唯物史观,核心内容是如何在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人生和价值观。
要围绕两条线索进行复习。
⑴社会历史观――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要谈价值观,必须先谈社会历史观。
突破社会历史观要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这一思路。
⑵人生观、价值观――在阐述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引导我们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突破人生价值观要掌握“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观、正确价值观的标准)――怎样做(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样的思路。
2、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复习。
⑴决定与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⑵社会发展的两大矛盾与两大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⑶两种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⑷一个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
所以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⑸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⑹明确一种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⑻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劳动创造价值,社会提供实现价值的社会条件,自身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一学时考纲细化抓基础以大为荣网络构建提能力第二学时 真题训练找规律1、(2012浙江,30)右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B 漫画中,有的人希望“涨”,有的人希望“跌”,体现了不同利益、不同立场的人们具有不同观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