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殖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106.81 KB
- 文档页数:2
肉鸡立体养殖与传统平养饲养模式比较分析肉鸡养殖是世界各地都广泛存在的一项农业生产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肉鸡养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立体养殖。
传统的平养饲养模式以及新兴的立体养殖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本文将对两种养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一、传统平养饲养模式传统的平养饲养模式是指肉鸡养殖场以地面为基础,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进行饲养。
主要特点包括鸡舍屋顶、侧墙以及地板呈平面结构,饲养方式以平铺式为主,鸡只在水平面上进行饲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
传统平养饲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空间利用率低。
由于饲养空间基本是在地面上,导致养鸡场地占地面积较大,这样一来就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养鸡,而且还容易产生污染。
由于饲养空间受到了限制,会导致鸡只的活动空间有限,影响了鸡只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传统平养饲养模式还容易造成鸡只之间的争斗和压迫现象,引起伤残和死亡的情况频繁发生。
二、立体养殖模式立体养殖模式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殖方式。
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技术,将饲养空间进行了立体化处理,使得养鸡场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了养殖效益。
立体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鸡舍设计成多层楼,鸡只在各层之间进行活动和饲养。
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了养鸡的密度,减少了场地的占用面积。
立体养殖模式还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调控空气、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利于鸡只的健康生长。
不过,立体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建设成本较高、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等。
立体饲养还涉及到饲料的输送、清洁和通风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三、对比分析1.成本比较传统平养饲养模式因为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受到了众多农民的青睐。
而立体养殖模式则需要在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投入较大,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2.空间利用率比较立体饲养模式采用了垂直空间,使得养殖场地的利用率更高,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罗非鱼立体养殖方法与技术立体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鱼价低迷时,利润空间较大,可操作性强。
如何从管理技巧上进一步提高立体养殖效益,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由于各地鱼塘租金不断上升,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很多地区水域资源有限,罗非鱼疾病时有发生,而成品鱼价格时高时低,行情并不乐观,如何降低养殖成本及风险成为养殖户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罗非鱼养殖模式效益分析以单养罗非鱼模式为例,如果采取全程投料,罗非鱼养殖成本约为3.5-4元/斤,一年能养两造。
采取鱼虾混养模式,全程投料,该模式下罗非鱼的养殖成本约合3-3.5元/斤,基本一年时间能养一造鱼。
而采取立体养殖模式,池塘中罗非鱼和四大家鱼混养,采取半投料方式,成本约在2-3元/斤,一年也能养一造鱼。
市场价格决定鱼的出路,单养成本过高,混养往往只能收支打平,立体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鱼价低迷时,利润空间较大,可操作性强。
二、立体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罗非鱼立体养殖模式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由于是半投料养殖,鱼生长速度慢,且长速不均匀以致商品鱼规格不整齐,容易集中在年底出鱼高峰上市,而这个时候鱼价往往不好;第二,由于猪鸭等禽畜粪便过多时,容易使水体生物链失衡,水质极易恶化,这种环境对水体的鱼类生长速度影响极大;第三、当池塘中水质恶性循环时,鱼类容易暴发病害甚至死亡;第四、养殖环境、苗种、饲料、水产动物用药、禽畜用药等环节都可能存在药物残留;第五、养殖户科学管理意识淡薄,对鱼病防治及水质调节不够重视,极易因为水质恶化引起病害造成经济损失。
三、立体养殖模式管理技巧1、合理密殖、适当搭配以20亩左右鱼塘为例,假设该鱼塘水深为2.5-3米,投放种苗比例可为:大头鱼40-50尾/亩,鳊鱼30-40尾/亩,白鲫300-400尾/亩,罗非鱼1300-1600尾/亩,再适当搭配其他鱼种。
大头鱼和鳊鱼可一年放养两造,其它鱼类一年产一造。
其实无论哪种养殖模式,都必须根据实际养殖环境适当布置养殖密度,掌握生产周期。
生态农业E-mail:kxzyzz @ 电话:010-********本栏编辑:刘 颖据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编制的《201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国水产养殖总面积达8 346.34千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6 179.62千公顷,占全国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4.04%。
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 901.25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3 179.26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46.07%。
由此可见,如何搞好淡水养殖对增加水产品产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所谓淡水立体生态养殖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在淡水水域(包括内陆的河道、池塘、湖泊、水库等)进行科学合理立体生态养殖,将鸭、鱼、虾、鳖、蟹等同生共养在同一水体中,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水体物质与能量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的渔业生产系统。
目前淡水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有水面种菜,水中养鱼、 蚌—鱼—鸭、鸭—鱼—鳖、蟹—鱼(虾)等,同时涌现出许多收效明显的先进养殖单位和养殖个人。
一、水面种菜水中养鱼模式与案例1. 模式水面种菜水中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在养殖水域上搭起竹筏,用浮床作为载体,选择空心菜等水生叶菜种植,在水中养殖鱼类,菜—鱼共生共养(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立体种养技术。
在养殖水面种菜,不施用肥料和农药,水域养殖的鱼虾粪便成为种菜的有机肥料,两者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一个水域种养有机体。
浮床上种出来的菜不仅口感和鲜嫩度等比旱地种植的好,而且产量也高出好几倍。
水面种菜水中养鱼不仅可以改善养殖水域的水生态环境,节本增效的同时,还可以收获绿色安全水产品和蔬菜,真可谓一举多得。
该模式主要技术有:水生叶菜种植技术,鱼虾养殖技术,水域管理技术等。
2. 案例①广东省江门市水域(池塘)水面种菜水下养鱼面积约2万亩,可收获2.4万吨绿色水产品。
池塘立体养殖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池塘立体养殖一、设计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养殖密度低、生产效益不高等。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池塘立体养殖方案,以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设计原则1. 生态保护:确保养殖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保持水质清洁和生物多样性。
2. 提高养殖密度:通过立体养殖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产量。
3. 减少投入:尽可能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对水资源和饲料的消耗。
4. 方便管理:设计具备易操作、易管理的功能,降低人工成本。
三、设计方案1. 池塘结构设计采用立体化设计,将传统的单层池塘改造成多层的立体养殖池塘。
每层池塘之间通过支撑架相连,以增加养殖空间。
2. 供水系统设计将水源引入系统中,通过循环利用沉淀过的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在系统中设置生物过滤系统,以维持水质的清洁。
3. 养殖装置设计设计具备灵活调整高度、方便移动的养殖装置,以适应不同水产养殖需要。
装置采用可伸缩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收缩或延长。
4. 饲料投放系统设计设计自动化的饲料投放系统,根据养殖需求,自主计算合适的饲料量,以减少浪费和人工投放的成本。
5. 数据监测系统设计在养殖系统中设置数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水质、鱼群健康状况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
四、预期效益1. 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2. 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养殖成本。
3.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水质清洁和生物多样性。
4. 方便操作与管理,节省人力成本。
以上是池塘立体养殖的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鱼、鹅立体化养殖的优点、养殖模式与注意事项一、前言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禽蛋类等畜产品成为了人们餐桌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占用土地面积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等等。
鱼、鹅立体化养殖由于其高效性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从优点、养殖模式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鱼、鹅立体化养殖进行详细介绍。
二、鱼、鹅立体化养殖的优点1、土地利用率高鱼、鹅立体化养殖采用立体式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占地面积小,例如把养鹅场堆叠起来,底下放鱼塘、放鱼缸等等。
相比于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以及禽畜养殖方式,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资源,缓解因土地资源有限而带来的发展压力。
2、节约水资源鱼和鹅都是水生动物,传统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采用立体化养殖模式,可以更好地节约和利用水资源。
鱼、鹅立体化养殖可以将鱼塘、缸、鹅舍等设置在不同的层次,通过设计合理的水循环系统,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3、增加养殖效率鱼、鹅立体化养殖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养殖密度更大,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多层养殖也增加了养殖面积,同时将不同种类的鱼、鹅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互补,提高养殖效益。
4、减少环境污染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很大的,采用立体化养殖模式可以控制废水的排放、垃圾的处理等,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同时,不同层次、不用于养殖的地方可以用作蔬菜的种植,可以实现养殖与种植的有机结合,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鱼、鹅立体化养殖的养殖模式1、鹅立体化养殖•一层空间:可以建造鹅圈,底部可以种植牧草或蔬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可以解决精饲料的问题,同时鹅舍下方有缸和池塘,形成了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的有机结合。
•二层空间: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建造半鹅舍,可以使用鹅舍废料作为水产养殖的饵料,养殖效果更好。
•三层空间:可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建造加层鹅舍,可以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可以利用二层的空间种植蔬菜或其他作物。
二、立体井殖撬曩的囊定曩实施方法猪鸡,堵鱼,猪鸡鱼的结合究竟在怎样的比倒范围内,才能使交叉部分发挥最大的能量?经多方反复试验,初步确定出错鸡比饼在1。
20至1t25之阃为最佳,鱼猪比甜在一亩精养承面配7—8头猪为宜。
鸡粪磺猪骨垂,葬鸡最好采取笼养,便于收集新鲜鸡粪。
鸡粪经过曝晒和除臭,可在猪饲料中掺入25~3O%,拌和后发酵4~5小时即可饲喂。
也可取鲜粪(占习粮的4u~45)直接使用。
经试验,对生猪采食、生长速度、宰后肉质均无不良影响。
猪粪喂鱼,必须抓好看天、看水施肥”二个关键,在放养鱼苗品种时即应考虑以肥水鱼类为主,其比侧不能低子壤养总量的50%j高温、暴雨、冰冻天气不宜施肥,排灌,增氧系统不畅时不宜施肥。
日施喂量以每亩水面25公斤左右的猪粪肥为宜。
对病猪、病鸡粪要从严把关,特别是拉稀、变质、硬结、带血的粪便不能使用。
兰、效整的测定河横养殖场八八年的测算表明,一头9O~l0O公斤的上市肥猪,需鸡粪75公斤,节约精饲25公斤,折合成本15元,全年上市生猪383头,就节约了饲料成本5700余元I一年内在其它投入不改的情况下,14.5亩鱼塘增产840公斤(亩产净增60公斤),节约鱼饲料5ooO公斤,两项就降低成李(增益)6000余元}另外,还有部分猪粪进了沼气池,沼气照明烧饭,节约煤炭近1O吨,台2000元,沼渣培养蘑菇200m。
,剖l仰0元这个场在全年的4.2万元利润中,综合利用、立体养殖收益就达14700余元,占了总利润的3以上。
如东县北坎养殖场,八八年共上市商品猪352头,收入12.s万元,支出饲料费,人员工资等费用11.3万元,净利润1.3万元J加上内郫转,、的肥料收入4500元,养猪实际获纯利1.75万元。
淡水鱼养建14亩,亩产达450公斤(超过当地最高水平),获纯1.4万元。
猪、鱼结台两项台净利3.15万元。
如果没有综台养殖,猪粪的浪费干¨鱼J1]饲料购进,一增一撼,砧讣效益降低1万…以上。
30-60 5-10 0.48-0.9610-12层叠层笼养75-90 12.5-20 1.20-1.44(二)笼具图1 叠层笼养笼具蛋鸡立体养殖笼具(图1)笼网和笼架应采用热浸锌或镀镁铝锌合金材料,设备故障率较阶梯笼养降低10%,设备使用寿命延长5-6年。
(三)转群饲养过程宜采用两阶段养殖工艺:1-9周龄(第一阶段,育雏育成前期)在育雏育成舍的育雏育成笼中饲养,10周龄至淘汰(第二阶段,育成后期及产蛋期)在产蛋鸡舍的产蛋笼中饲养,各阶段饲养密度见表2。
表2 饲养密度二、品种与营养(一)品种宜采用国产或进口等高产品种,年产蛋量应达310-320枚/只,饲养周期应达500天以上。
(二)营养应提供充足全价配合饲料,保障蛋鸡采食量需求和营养物质的摄入,满足蛋鸡生长发育及产蛋阶段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需要。
宜采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形成蛋鸡低蛋白日粮精准配制方案并应用精准饲养技术,达到节粮增效的目标,充分发挥高产品种产蛋多、饲料转化率高等遗传潜力。
应保证鸡只充足饮水,饮水水质应达到标准《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规定。
三、鸡舍建筑与饲养成套设备蛋鸡立体养殖应保证鸡舍保温和密闭性能,实现全程自动化饲养。
(一)建筑应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图2),建议采用单跨双坡型门式刚架结构,梁、柱等截面宜采用工字钢,檩条、墙梁为冷弯卷边C型钢,钢柱应沿建筑内墙外侧排布,并做贴面处理。
(二)保温立体养殖蛋鸡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计鸡舍保温结构,冬季生产无需额外加热。
以华北地区产蛋鸡舍为例,围护结构材料建议选用夹芯板,墙体厚度≥150 mm,屋面板厚≥200 mm,屋脊屋顶板缝隙≤50 mm,里外做双层脊瓦,拼接空隙应采用聚氨酯发泡胶做密封填充处理,内部做吊顶处理。
保温板应采用卡扣拼接处理,保证鸡舍内部平整无凸出,防止外界空气通过拼接缝隙渗透。
图2 装配式鸡舍(三)自动饲喂设备应采用全自动机械化送料和饲喂系统,包括贮料塔、螺旋式输料机、喂料机、匀料器、料槽和笼具清扫等装备。
立体水产养殖模式介绍1.空间利用率高:立体水产养殖利用立体式空间布局,能够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进行大规模养殖,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益。
2.养殖效益高:立体水产养殖可以利用空间上下不同层次,提高养殖密度,增加养殖规模,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3.水环境控制方便:立体水产养殖采用垂直受控水体流动方式,可以方便地控制水温、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4.病虫害防治方便:立体水产养殖可以通过优化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手段,减少病原菌和虫害的发生,提高养殖的健康程度。
5.便于清洁和维护:立体水产养殖设施相对独立,便于日常清洁和设施维护,提高了养殖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1.提高产量:通过合理的空间配置和养殖密度,立体水产养殖能够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养殖更多的水产物种,从而提高产量。
2.节约土地资源:立体水产养殖利用空中和地中的空间,可以在城市或者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养殖,节约了土地资源。
3.保护水环境:立体水产养殖采用闭合水循环系统,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有效避免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4.提高养殖品质:立体水产养殖通过控制养殖环境,可以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品质和口感。
5.减少能源消耗:立体水产养殖的系统中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1.海洋养殖:海洋中的水产资源丰富,利用立体水产养殖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海域资源,进行高效养殖。
2.农田池塘养殖:传统的农田池塘养殖方式可以通过立体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养殖效益。
3.城市养殖:立体水产养殖在城市中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闲置空间或者楼顶进行养殖,实现城市养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立体水产养殖利用立体式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密度,增加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立体水产养殖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养殖效益高、水环境控制方便、病虫害防治方便等特点。
立体水产养殖适用于海洋养殖、农田池塘养殖以及城市养殖等领域。
未来,立体水产养殖技术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和支持。
鱼鹅立体化养殖的好处及养殖模式在池塘、水库中采用鱼鹅立体化养殖,是一种家禽饲养与渔业综合经营的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
据比较,同等条件下鱼鹅综合养殖比鱼、鹅单养提高经济收益30%左右。
一、鱼鹅立体化养殖的好处1.鹅是鱼池的全自动节能高效增氧机。
鱼鹅混养时,养殖人员无须担心天气变化造成的水体缺氧,因为一般繁育驯养的鹅对低气压有着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一旦遭遇气候变化,它们会争先恐后地跃入水中,造成水花翻腾,对鱼池增氧效果特别好。
利用鹅群戏水增氧,不必担心因停电造成的增氧中断,也不必担心漏电造成意外事故等重大损失。
饲养鹅用来增氧,虽然一次性投资高于购买增氧机,但是增氧机使用几年后只能报废,而养鹅不仅取代了机械增氧的效果节省了用电开支,而且当年能给养殖户创造出高于购买鹅苗时投资额3~5倍的利益回报。
3.鱼池为养鹅提供清洁环境。
水面放养鹅在夏季可降低其体温,使鹅保持良好的精神和食欲,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鹅的病害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水体的养殖条件。
二、鱼、鹅综合养殖的模式1.塘外养鹅。
在鱼塘附近搭建鹅舍,舍外设鹅的活动场所和废水池。
每天将鹅粪和鹅泼溅的饲料扫入废水池中,然后通过废水池的闸门让肥水流入鱼池。
塘外养鹅便于管理,但不能充分发挥鱼与鹅的互利关系。
2.鱼鹅联养。
在鱼池的堤埂上建鹅舍,用部分堤面和池坡作鹅的活动场地,鱼池一旁用网片围一定面积鱼池作鹅的游泳场,水中的拱网不拱到底,以供鱼类从网底游入摄食。
这样较之将鹅放在全池活动为佳,因它对鱼干扰较小,也便于管理,一般上网高出水面40~50厘米,下部距离水底40厘米。
养鹅的密度为鹅舍和活动场平均每平方米3~5只,游泳场每平方米2~3只。
鱼、鹅联养中鹅的配养数主要决定于鹅的排粪量。
一般1只鹅年产粪为120~150公斤,每667平方米可配养50~60只鹅。
材料与方法1. 稻田情况试验稻田位于连州市西岸镇青草洞村,面积4亩,土质为黄褐色硬质泥土,采用“L”型挖沟设计,沟宽1.5~2.0m、沟深0.8m,开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8%。
2. 水质情况稻田水源为水库水,常年充足,清澈无染污,pH7.0左右。
3. 水稻的种植品种为当地推广站推荐的荃香优136,由于该田块开展过稻鱼种养2年,肥力较好,没有施用基肥。
7月6日人工插秧,10月30日人工收割,生长周期116天。
4. 鱼苗和鸭苗放养7月20日按照每亩投放规格均重为13g的禾花鲤鱼42斤(1600尾),8月16日按照每亩40只的密度放养规格为82克/只左右的麻鸭120只。
日常管理1. 种养管理秧苗移栽后,先浅水3~5cm保分蘖,一个月后深水8~12cm控苗,再深水保穗,最后浅水壮籽,田面维持水深5cm左右。
定期巡田,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水、坍塌等现象,发现后应及时修补,特别注意拦鱼设备的完好程度及是否被堵塞,经常清除鱼栅上的附着物,以保证进排水畅通。
水稻没有追肥,有晒田。
调查仅发现水稻有轻微的稻纵卷叶螟,没有其它病虫,全程没有用任何药物。
2. 投喂管理8月9日鸭苗(1日龄均重47.5g)先置于稻田旁边的简易鸭棚(面积12平方米左右)暂养7天后于8月16日进入稻田,暂养期间每天早晚喂商品鸭料,进入稻田后主要是晚上回鸭棚喂一次鸭料,水稻结穗时鸭子不进入稻田直到水稻收割后再进入稻田觅食。
不见死鸭,最后只收成112只,剩余的可能在养殖过程中被敌害动物吃了或走散了。
总共投喂鸭配合料160斤、稻谷500斤和少量吃不完的南瓜番薯等。
投放鱼苗后第二天开始投喂定制饲料,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原则,日投喂量按照鱼苗重量的2%左右,一天投喂两次,投放鸭子后每天少量投料一次,阴雨天气不投喂。
养殖过程中没有发现死鱼。
水稻收割后根据天气和温度偶尔投料,7月21日至鱼卖出共投喂鱼料196斤。
总结与分析收获干稻谷3200斤,11月30日称鸭重量为672斤、计数112只鸭子、均重6斤,售价70元/只,鸭子收入7840元;2022年1月24日卖鱼(有人收购时销售),共捕捞580斤禾花鱼,单价16元/斤,亩产145斤,每亩增收103斤。
罗非鱼-鱼腥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广东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长期以来致力于鱼-植立体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前几年主要研究鱼类与水生蔬菜立体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近两年为了达到防病的目的,开始着力于鱼类与中草药立体生态养殖技术:一方面,研究利用中草药的根系对水体氨氮、硝态氮、总磷、总氮等主要富营养化因子的吸收转化,利用根系对水质净化作用达到预防鱼病发生的目的;另一方面,研究中草药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有效杀菌成分及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利用有效杀菌成分预防鱼类病害的发生。
经过不断对比试验,筛选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能够起到净化水质、预防疾病、提高养殖效益等作用。
鱼稻混养:稻田养殖罗非鱼的饲养管理技术现将该养殖模式总结如下:一、前期准备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标准化池塘2个,每个池塘面积400m2,水深1.8m~2m,池底平坦,底质为砂壤土,淤泥平均厚度约25cm,进排水设施完善,每个池塘配备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一台。
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60Kg/亩~70Kg/亩,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放养前一周注水至水深0.5m左右,人工施加发酵鸡粪肥水,随着水色的加深,将水加至1.6m深。
2、苗种放养苗种来源于本中心,所有苗种均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每口塘投放吉富罗非鱼800尾,规格125g/尾;鲢、鳙各25尾,规格250g/尾,鱼苗进塘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分钟。
3、浮排制作及鱼腥草的种植每口池塘水面搭建浮床80m2,浮床由废旧塑料瓶、铁丝网架、浮子构成。
经加工后的塑料瓶,按比例间隔插入铁丝网架中固定。
种植品种以鱼腥草为主,鱼腥草以行距20cm,窝距10cm直接植入塑料瓶内,根系裸浸水中。
二、饲养管理1、饲料的选择本实验所用的饲料为市售的罗非鱼膨化料,蛋白含量为28%~32%,所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随着罗非鱼的长大逐渐降低。
2、投喂管理正常情况下,每天的上午9点,下午的3点分别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鱼类体重的3%~6%之间,投喂量随着天气及鱼类的活动情况略有调整。
九种立体种植模式及应用案例生态农业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大势所趋,未来农业风口。
种养结合的模式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核心表现。
今天重点分析的是立体种植: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种植或者养殖方式。
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当来这里面,一个核心的闭环就是:种-养的闭环,一定要形成一个闭环才能展现出立体种植的大功效。
目前,立体种植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比如:辽宁朝阳县七道岭镇福娥庄园采取生态链式种养殖模式,猪粪无公害化处理,用于散养鸡饲养以及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变废为宝,提高产品附加值。
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560万元,年创利润530万元,“公司+农户”模式可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
近年来各地种养模式纷纷涌现,例如“虾稻连作”、“稻鸭共生”、“稻鱼连作”、“稻鳅混养”、稻蟹-稻蛙共生等,今天我们列举了九种成功的立体种植模式:1、“核桃+牧草+山羊”种养模式长岭街村隶属于云南省砚山县维摩乡,地处维摩乡南边,为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地石漠化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山石林立的石旮旯中种植玉米、辣椒等作物,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
近年来,当地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探索核桃+绿肥牧草复合经营,发展牛、山羊林下养殖,农民经济收益明显提升。
2004年,创业者聂应菊开始在传统农业之外发展山羊养殖,2010年,改变种植方式,将100亩庄稼地改种核桃,随后又在林下种植牧草。
自此,“核桃+牧草+山羊”复合经营发展模式形成,聂应菊的收入随之提升。
“一亩土地种核桃收入在250元(刚挂果,还未进入盛产期),林下种植牧草每亩可以养1-1.5只羊,这样每年每亩收入在1000-1500元。
1、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如:“鸡———猪———蝇蛆———鸡、猪”模式,即是以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制粉,含蛋白质高达63%,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
这种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鸡粪作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
与此相似的还有“鸡———
鱼、藕”模式:架上养鸡,架下鱼池,池中养鱼、植藕;“水禽———水产———水生饲料”模式:坝内水上养鹅鸭,水下养鱼虾,水中养浮萍,同时,坝上还可养猪鸡;还有“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1立体养殖的模式大多是以养猪为中心,养鸡、养鱼、沼气利用等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
1.1"鸡-猪-蛆-鸡"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育蛆,再用蛆喂鸡。
1.2"鸡-猪-沼气-蚯蚓-鸡"模式。
即以鸡粪喂猪,猪粪生产沼气,沼气渣育蚯蚓,再用蚯蚓喂鸡。
1.3"鸡-猪-鱼"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养鱼。
1.4"鸡-猪"或"猪-鱼"模式,即用鸡粪喂猪或用猪粪养鱼的二段式结合模式。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家禽过了人工给温期,就可以逐步将仔禽放养到果园、山林、草地或高秆作物地里,让其自由采食野菜、草籽、昆虫。
这种放归自然的饲养方式,好处甚多:首先是减少了饲喂量,可以节省大量粮食;其次是能有效清除大田害虫和杂草,达到生物除害的功效,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大田的药物性投入;三是能增强家禽机体的抵抗力、激活免疫调节机制,家禽得病少,节约预防性用药的资金投入;四是能大幅度提高禽肉、禽蛋的品质,生产出特别受人欢迎的绿色产品。
有条件的地方,都可以利用滩涂、荒山等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养殖场所,以便生产出无污染、纯天然或接近天然的绿色产品,同时还能从本质上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预防性药物的投
绿色食品标准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由农业部发布,属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是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在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所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