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
- 格式:docx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发表时间:2012-08-13T08:33:06.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0期作者:李洪兵[导读] 所谓再生性药用资源,是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李洪兵(昆明济健生物有限公司 650224)【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011-03【摘要】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对可以再生性药物药用资源应进行合理取用,以使其能自然恢复,并加强引种驯化,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以使这些药用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的药用资源(如矿物资源)应进行合理开采,并积极探索开发新的代替品,本文还对中药材的研究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药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途径世界人口膨胀,资源枯竭,人类面临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重大问题,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药用资源分属于生物和非生物两界,其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迥然,因此在开发利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源时,应掌握不同的原则。
开发利用一、对可再生性的药用资源,实行增殖和永续利用所谓再生性药用资源,是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它们均具有生长和繁殖种族的能力,通过生命延续和世代繁殖,使资源的数量增殖,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这一原则是对各种生物资源实行最优利用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最基本原则。
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组成了药用资源的生态系统整体,并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转移物质和能量,在种不同断转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使用各种药用生物资源得到了再生,这种再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当经济系统合理而又科学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时,它们的生态系统再生能力就能得到保护,资源也就生生不息,得到永续利用,反之经济系统对这类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利用不和理时,就会使这类资源逐渐衰退和枯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和物质的要求,将使经济系统的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各种生物资源的开发强度往往要超过生态系统所固有的自然再生调节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人为扶持,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来繁殖和保护资源,那么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被人为破坏,使资源枯竭和物种绝灭。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三级开发。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层次是针对植物资源自身特点以及人类对其认识利用程度而划分的。
一级开发是植物资源的直接利用,如食用、药用、工业用、农业用、牧业用、观赏等;二级开发是植物资源的简单加工利用,如制作食品、保健品、饮料、调料等;三级开发是植物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如制作化妆品、药品、生物农药、工业原料等。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摘要】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对可以再生性药物药用资源应进行合理取用,以使其能自然恢复,并加强引种驯化,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以使这些药用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的药用资源(如矿物资源)应进行合理开采,并积极探索开发新的代替品,本文还对中药材的研究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药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途径世界人口膨胀,资源枯竭,人类面临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重大问题,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药用资源分属于生物和非生物两界,其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迥然,因此在开发利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源时,应掌握不同的原则。
开发利用一、对可再生性的药用资源,实行增殖和永续利用所谓再生性药用资源,是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它们均具有生长和繁殖种族的能力,通过生命延续和世代繁殖,使资源的数量增殖,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这一原则是对各种生物资源实行最优利用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最基本原则。
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组成了药用资源的生态系统整体,并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转移物质和能量,在种不同断转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使用各种药用生物资源得到了再生,这种再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当经济系统合理而又科学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时,它们的生态系统再生能力就能得到保护,资源也就生生不息,得到永续利用,反之经济系统对这类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利用不和理时,就会使这类资源逐渐衰退和枯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和物质的要求,将使经济系统的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各种生物资源的开发强度往往要超过生态系统所固有的自然再生调节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人为扶持,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来繁殖和保护资源,那么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被人为破坏,使资源枯竭和物种绝灭。
我们在对这类资源开发时,要尽量把开发的种类和数量,建立在人工增殖的基础上,使扩大开发的速度和人工增殖资源的速度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再生产和自然地再生产相统一,也才能使生态和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生药资源与天然药物的发掘与开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现代医疗中,药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天然药物的发掘和开发,其中生药资源则成为了天然药物开发的最主要来源。
生药资源是指具有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与化学药物不同,生药物质来源于自然,注重“治未病”,不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较小,更符合人们健康和环保的追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生药资源的种质保护、科学调查和开发利用。
在我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生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今已逾千年。
受中医、民间医学的影响,我国的生药资源已经非常丰富。
家乡的巴山地区,便是四川省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区之一。
这里的人们不仅善于利用现有药材,而且对于野生草本植物的开发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这里可以看到茶树、银杏、黄芪、柴胡、桂枝等许多中草药,以及无花果、桑、芦笋等当地著名的野生植物,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对于生药资源的发掘和开发,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
一方面,先进的科学实验室能够帮助人们从生药材中提取有用的化合物,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从而了解这些药物的特性和作用;另一方面,现代生物技术也能够帮助人们发掘生药资源中隐藏的宝藏。
比如说,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合成方法的不断创新,让人们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制造更加稳定、高效的新型药物。
此外,现代生物技术也能够帮助人们发掘一些在野外生长的植物或微生物资源,从中提取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虽然现代科技手段为生药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工具,但也需要注意到,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破坏,一些稀有和濒危物种的生药资源正在慢慢消失。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生药资源的保护工作。
比如说,可以引入生态移民的方式,将当地农民搬迁到其他地形和环境规律相似的地方,避免因过度采摘和破坏环境而导致物种灭绝。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在医学领域中,天然药物一直被广泛研究和利用。
它们以其天然生源和多功能性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
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严格的筛选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并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物等天然来源直接提取或经过简单加工得到的药物物质。
这些药物物质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广谱的药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在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首先需要搜集植物、动物或矿物等天然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
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药用潜力的物质才能进入后续的研究和开发阶段。
在筛选和鉴定阶段,科学家们通常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来分析和鉴定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
他们还研究物质的稳定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这些研究和实验,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哪些物质适合进入下一阶段的开发。
天然药物的开发阶段包括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和结构鉴定等。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利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分离和提纯药物物质。
他们还可以使用核磁共振、质谱和X射线晶体学等技术手段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获得纯度高、活性强的药物物质,为接下来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进一步研究是天然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进行药理学和临床实验,以评估天然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他们还研究药物的机制和作用靶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药理学特性。
通过这些实验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天然药物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适用性和潜在风险。
除了开发与研究,天然药物的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药物研发和制造中,天然药物常用作药物的原料或药效增强剂。
例如,某些抗癌药物的原料来自于天然植物。
天然药物在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中也有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因此,天然药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保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药物的开发与利用植物药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作用的物质,它们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植物药物不仅具有天然的优势,在中医传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植物药物的开发与利用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介绍植物药物的开发流程、现阶段的利用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一、植物药物的开发流程植物药物的开发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植物资源的筛选与评估:通过对大量的植物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估,挑选出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品种。
这一步骤需要结合药用植物学、化学成分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从筛选出的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利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将其分离出来。
这些活性成分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3. 药效与安全性评价:对提取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和安全性的评价,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等。
这一步骤是决定药物是否能够进入市场的重要依据。
4. 制剂的研发与生产:对通过评价确定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进行制剂的研发与生产。
制剂的研发包括药物性状与剂型的确定,以及药物质量的控制等。
二、植物药物的利用情况植物药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超过80%的人口依赖植物药物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植物药物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医疗资源。
植物药物的利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传统医药、现代医药、保健品等。
许多传统中医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许多植物药物也被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等领域。
三、植物药物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然而,尽管植物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1. 药效与安全性的不确定性:植物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众多,其药效与安全性的因素也复杂多样。
因此,对于植物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2.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许多植物药物的药材来源于自然环境,在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重视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免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天然药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120总学分数:6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天然药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中药执业药师考试必考科目,天然药物学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生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生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生药鉴定的基本素质,能应用天然药物学知识对常见生药进行鉴定,并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课程性质: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天然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能力和中药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因而本门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设计思路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药学岗位对药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考中药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并按照药学实际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总论、植物类生药、动物和矿物类生药三大模块18个项目18个工作任务。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程序为框架,按照药学真实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执业能力,并注重素质培养,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
中药资源的开发途径
1. 野生资源的规划利用和保护: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保证野生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防止过度采集和破坏;同时对采集、加工、运输等产生的环境污染,及时进行监测和治理。
2. 栽培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适宜的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提高中药资源的产量和质量,为中药的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料。
3. 生物科技的应用:依托生物科技的崭新手段,加速中药资源开发,推广优良中药品种,提高中药品质和产量,同时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药效成分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助力中药的创新发展。
4. 产业链的打造:建立完整的中药产业链,从原料种植、采集加工到中药制剂的制造和销售,构建合理的分工合作机制,实现中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5. 国际化合作:通过推广中药文化和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开展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化的中药发展。
生药学(本科)(闭卷)(正考)-WK2007-本科3一、单选题(共20题,20分)1、世界第一部药典是()A. 神农本草经B. 证类本草C. 本草经集注D. 新修本草E. 本草纲目答: A2、异羟肟酸铁反应是鉴别生药中成分()A. 黄酮类B. 蒽醌类C. 皂苷类D. 香豆素类E. 生物碱答:D3、吗啡在生物碱的分类中属于()A. 异喹啉类B. 喹啉类C. 吲哚类D. 有机胺类E. 甾体类答:A4、根类及根茎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A. 秋、冬季B. 春末夏初C.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时D. 花含苞待放时E. 全年均可答: A5、果实种子类一般采收应在()A. 全年均可B. 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C. 采收情况不一D. 应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E. 果实已成熟和将成熟时答: E6、为避免发霉、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与破坏,保持原有的色泽和气味,贮藏、运输前一般均需()A. 切片B. 蒸、煮、烫C. 搓、揉D. 发汗E. 干燥答:E7、炒后可降低毒性的药材是()A. 苍耳子B. 莱菔子C. 白芥子D. 决明子E. 王不留行答: A8、不适宜含苷类中药的是()A. 炮制辅料常用酒B. 水制时宜少泡多润C. 忌铁器D. 少用醋炮制E. 可采用烘、晒、炒等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答:C9、生药取样时,每一个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贵重药材取5~10g;粉末状药材取()A. 10gB. 15gC. 20gD. 25gE. 50g答: D10、下列生药燃烧时,有爆鸣声并发出耀眼的闪光的是()A. 青黛B. 儿茶C. 蒲黄D. 海金沙E. 沉香答:B11、绵马贯众独有的显微特征是()A. 腺毛B. 非腺毛C. 腺鳞D. 间隙腺毛E. 鳞毛答: D12、党参长圆柱形,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A. 蚯蚓头B. 芦头C. 疙瘩丁D. 狮子盘头答:D13、当归原植物的学名是()A. Panax notoginsengB. Panax ginsengC. Astragalus membranaceusD. Angelica sinensis答: D14、以下哪项不是马钱子的性状鉴别特征()A. 扁圆形纽扣状或扁长圆形B. 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C. 外表光滑无毛D. 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答:C15、除哪项外均为茅苍术的性状特征()A. 呈疙瘩块状B. 表面灰棕色,质坚实C. 断面黄白或灰白色,散有“朱砂点”久置可析出白毛状结晶D. 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答: A16、“当门子”是以下哪一种药材的性状特征()A. 半夏B. 麝香C. 石斛D. 天麻答: B17、“朱砂点”是以下哪种药材的性状鉴别术语()A. 苍术B. 牛黄C. 大黄D. 麝香答: A18、龙胆的药用部位是()A. 根B. 根茎C. 全草D. 茎E. 根和根茎答: E19、薄荷的气味为()A. 气芳香,味微苦B. 气清香,味淡C. 气芳香,味微涩、辛凉D. 气芳香,味辛、凉E. 气清香,味甜、凉答:D20、如果观察黄芩根的横切面,在中央有栓化细胞环,该材料取自()A. 子芩B. 枯芩C. 条芩D. 顺芩E. 粗芩答:B二、判断题(共10题,10分)1、所有的生药拉丁名都由两部分组成。
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与途径摘要:本文从领域、层次、保护、效益、研究等方面概述了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简述了从扩大药用部位、从民族民间药中开发新资源、利用现代技术研究药物开发新药等途径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关键词:天然药物,开发利用,原则,保护,研究,途径,新药天然药物:是指来源于动植物及其它生物(如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单一成分或多组分药物。
与传统的合成药物相比,往往具有结构新颖、活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是制药工业中新药研发的重要资源。
天然药物资源范围广范,可以不受什么中医理论的指导,也可以从未在民间应用过,只要是来源于天然产物即可。
1.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1.1 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的多领域、多层次发展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多领域、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才能发挥资源的要用效益、扩大资源的经济效益。
天然药物的多领域发展包括:①产品开发:以药物开发为中心任务,开发各种药物制品,如保健食品、天然色素、香精等;②全面利用:有效利用天然药物的各种有效成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如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要尽可能加以利用;③方法手段多样: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研制利用资源,如通过提取、加工、精制等工业措施制作药物。
天然药物的多层次是指开发利用过程中从原料生产到产品生产的不同侧重或阶段,一般分为三级。
①一级开发或初级开发:以生产药材为主,将资源经开发和产地加工,形成资源产品;②二级开发:以发展中药制剂和其他制剂产品为主;③三级开发:以开发天然药物化学产品为主。
1.2保护和利用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天然药物资源是有限的、动态变化着的自然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 能借助生长、繁殖而不断自我更新, 维持一定的储量。
如果超出其自然更新能力的限制去利用它, 就会造成动植物数量减少, 分布区缩小, 资源枯竭, 并因此带来极为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 合理开发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 根据药用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生长规律, 有计划地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 也是对资源的保护, 而保护则是为了永续利用。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天然药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获取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重要资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天然药物的开发过程以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前景。
一、天然药物的开发过程天然药物的开发过程通常分为发现、筛选、提取和纯化几个阶段。
首先是发现阶段。
这一阶段旨在寻找具备药理学活性和治疗潜力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资源。
通过对传统草药、民间传统医学秘方以及动植物种类的研究和收集,科学家可以发现潜在的药物候选者。
其次是筛选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使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对潜在的药物候选者进行大规模筛选。
这些筛选技术包括生物活性测定、细胞毒性测试和分子靶点筛选等。
通过筛选,研究人员可以评估候选药物的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后是提取阶段。
在这一阶段,研究人员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如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固相萃取等,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活性的天然产物。
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动物的器官和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菌丝或培养物中。
最后是纯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使用各种纯化技术,如层析技术、电泳技术和结晶技术等,来分离和纯化提取得到的活性物质。
纯化后的物质可以用于进一步的药理学活性评估和临床前研究。
二、天然药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前景天然药物具有许多优势,使其在医药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天然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比于合成药物,天然药物通常以天然的物质为原料,往往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
这使得天然药物在长期使用和慢性使用的情况下更加安全。
其次,天然药物具有多组分协同作用的优势。
天然药物往往由多个化学成分组成,这些成分之间可以相互协同作用,增强药效或减轻副作用。
这种多组分协同作用的特点使得天然药物在治疗复杂病症和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时更加有效。
另外,天然药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
天然药物可以来自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千差万别,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化学空间来发现和开发新药物。
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
生药资源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原材料。
它具有广泛的种类和丰富的功能,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多个层次和途径,以下将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
基础研究主要是对生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鉴定、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等,从而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应用研究则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开发生药资源的药理学、药效学、物质基础、制剂工艺等,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的促进。
其次,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野外采集、人工栽培和微生物发酵等多种途径进行。
野外采集是指通过探索自然环境,发现和采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资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纯天然的生药资源,但也面临着资源有限、保护环境等问题。
人工栽培是为了保护生药资源和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栽培活动,通过控制环境、优化种植技术,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合成、代谢能力进行生药资源的生产,可以大幅提高生药资源的产量和纯度。
此外,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保护药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确保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产业链整合等也是实现生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说,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可以通过野外采集、人工栽培和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进行。
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
只有在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利用生药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