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中学生网络游戏与上网聊天的兴趣转化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转化上网成瘾的学生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上网成瘾的学生。
曾经有人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事实果真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铺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许多新问题。
表现在教育上,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有过分迷恋游戏荒废学业的;有浏览不健康网站误入歧途的;有陷于虚拟世界而出现自闭的……一时间,网络成了“电子海洛因”,网吧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为了唤回网络沉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包括封存或限制电脑的坚壁清野,甚至包括武力威胁和惩罚。
我班现在八年级有个男生,沉迷于网络,成天在黑网吧窝着,白天不上学,晚上不回家。
家长老师每次寻找,做工作,时间长了不见大的成效。
后来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没办法,没办法”。
但是事后,我觉得这样一个入学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成谜于网络呢?是什么原因呢?我不断提问,不断思考后,我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解决。
第一,我们要了解孩子上网做什么?第二,我们要剖析孩子上网为什么?哪些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最后,才可能依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策略——我们怎么办?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认我们的目标:那就是网络成瘾,教育要治标还是治本?专家分析说,网络成瘾又称网络病态使用,是一种冲动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并因此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
依据网络活动指向及其满足的需要来划分,网络成瘾者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网络游戏成瘾,上网主要是打游戏;二是网络关系成瘾,上网主要是聊天和交友;三是网络性成瘾,上网主要是浏览和观看色情信息;四是网络信息成瘾,这类成瘾者沉迷于大量网络信息的下载,不能自拔,并伴随有强迫性症调查发现,容易沉迷网络的学生,就性格特征来说,孤僻,不善交往的孩子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的孩子多。
就学业成绩来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多,也有部分孩子原来成绩不错,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短暂的迷失,下滑或不适应,这种情况也容易上网沉迷。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游戏与社交互动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在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社交互动功能。
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的发展与社交互动方式的转变。
一、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游戏的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网络游戏通过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为玩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和互动体验。
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与其他玩家进行实时的对战、合作与交流,享受到多人游戏的乐趣。
二、社交互动在网络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不再只是简单的娱乐方式,它也成为了人们交流、社交的重要平台。
网络游戏提供了各种社交互动方式,如聊天、组队、公会等功能,玩家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与其他玩家实时沟通、互动。
这种社交互动不仅丰富了游戏的体验,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与快乐。
三、社交互动方式的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游戏的社交互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过去,玩家主要通过文字聊天来进行交流,但随着语音聊天技术的成熟,语音聊天逐渐取代了文字聊天,使得玩家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高效。
此外,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玩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更真实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并与其他玩家进行更直观、真实的社交互动。
四、网络游戏社交互动的积极影响网络游戏的社交互动对玩家的个人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网络游戏的社交互动,玩家可以学会合作、沟通和团队协作等重要的社交技能。
玩家在游戏中结识新的朋友,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同时,网络游戏也提供了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让玩家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提高自信心,培养人际关系的能力。
五、网络游戏社交互动的挑战和注意事项尽管网络游戏的社交互动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网络游戏中的语言暴力、网络欺凌等不良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和管理。
此外,玩家需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在网络游戏中泄露个人隐私。
结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游戏与社交互动方式不断创新与进化,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娱乐与社交机会。
如何转化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我班有个男生叫林嘉,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
最糟糕的是这个学期开学不久竟然有一天迟到两节课。
究其原因是昨晚去了网吧,看别人玩游戏到深夜。
据他母亲说,自从发现他迷上网络游戏后,家里就控制他的零花钱,使他无钱去上网,可他竟然看别人玩也可以通宵达旦。
我知道这个情况后,找他交谈,他表示要用心学习,以后不去网吧了。
我相信他当时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表态。
一个星期六,我特意去他家家访。
没想到家里根木没有他影子。
于是我和他的妈妈一起来到外贸学校门外的流连网吧,在那找到了他。
他在看别人玩游戏,网吧老板说他看也看到好晚不回家,经常赖在这里。
我随手拿起相机把他看别人游戏的情景拍了下来,并对其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将把此照片贴到学校网站上去。
可没想到第二天他又去了,并且换了个妈妈不知道的网吧,还彻夜不归。
结果星期一早上父母才从网吧找到他,又是一天不能来读书。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 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沉迷于游戏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而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我反复思考他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一是来自家庭的原因。
他很小的时候父母长期分离,缺少人管教,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没有好的兴趣爱好。
另外他还没有找到他觉得更有意思的东西,他主观沉迷于某些吸引他的东西,是很正常,他自制力没有成年人那么强。
比如你让陈景润戒掉数学,让周杰伦戒了唱歌,他们一样很痛苦。
再加上学习枯燥,他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需要找一种方式排遣。
我想如果我们能让他觉得生活中有比游戏更好玩的东西,有很多更有趣的活动吸引他,让他觉得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做,就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了。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害处:我先让他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瘦成什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消瘦,目光无神,是父母亲不给你吃吗?他说主要是因为经常通宵看游戏玩游戏才这样的;然后我给他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沉迷网络的害处:一花季少年在连续上网36个小时后,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从24层高楼顶部跳楼身亡;某中学初中生,因偷不着钱上网,竟将40岁的父亲锤杀;某市8个迷恋网络的少年在虚拟世界里杀得天昏地暗还嫌不过瘾,他们把攻击目标转向了一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年仅14岁的中学生,直致目标永远地倒下;高校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导致考试多门课程红灯高挂、留级、退学等。
浅谈如何转化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一一教学案例分析与启发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每天要面对一群年龄仿符,思想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对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的转化工作,更是班主任新的时代背景下每天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现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就如何转化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做一探讨。
一、案例简介:2007年,刚进高一时,一位同学就让我印象深刻:他叫小郭,他毛遂自荐的担任了我班信息课的课代表。
他也的确是个网络的“高手”,课代表的工作干的很是出色。
但时间不长,我就听说他“网络游戏”的网龄不短,酷爱玩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耗费了该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精神萎靡不振, 学习成绩一直不佳。
根据他的这些情况,同时认真观察分析了该生的性格爱好,家庭状况,思想情况,我采用如下的一些方法:1.因势利导。
赞赏肯定该生的网络游戏技巧,当众交给该生用电脑编程技术为班级排座次表等任务,每完成一项编程任务, 就在全班表扬;我自己也有意识的向他请教教学课件的制作问题。
2.趁热打铁。
利用学校在高一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之机, 请信息技术课老师为该生开设计算机知识讲座, 将他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的天地中吸引出来, 用健康的知识趣味, 取代低俗的游戏趣味, 为该生打开了计算机知识的新天地。
他变得活泼开朗, 学习也主动起来。
3.明松暗紧。
在此过程中, 我一直与家长保持联系, 教育方式上一致采取明松暗紧的方式。
当孩子进步时, 充分给予信任与鼓励; 故态将萌发时,及时鞭策与启发,使孩子在不知不觉间被疏导纠正。
教育结果: 小郭最终摆脱了网络游戏对他的缠绕, 努力学习, 成为了一个健康活泼, 有理想有追求的学生。
二、教育案例的分析与反思当前, 中学生上网已经成为学校、家长、老师头痛的问题, 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谈网色变”。
这是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尤其是一些有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旦陷入“网聊”、“网恋”的泥潭, 不能自控,会严重的影响身心的发展。
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社交行为的关系在当今数字时代,网络游戏正逐渐成为了青少年们娱乐和社交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人们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交行为的影响始终存在着诸多争议。
本文将探讨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社交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 拓宽社交圈子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平台,使青少年能够与世界各地的其他玩家互动。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结识新朋友,了解不同文化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大多数网络游戏都强调玩家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青少年在游戏中需要与其他玩家密切合作,制定策略、分工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3. 提升沟通能力在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需要通过语音或文字与其他玩家进行沟通。
这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交流,并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更健康的社交关系。
4. 增强自信心通过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扮演,青少年可以尝试不同的身份和角色。
在游戏中的成就和赞誉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并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二、消极影响1. 社交隔离过度沉浸于网络游戏中可能导致青少年与现实社交的脱节。
他们倾向于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虚拟世界中,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互动减少,甚至部分青少年因此变得孤僻和内向。
2. 降低面对面交流能力过度沉迷于虚拟社交可能导致青少年的面对面交流能力下降。
他们可能更愿意通过文字或语音与他人交流,而不是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
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情感沟通能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忽视真实社交关系长时间投入于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可能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家庭和朋友关系。
他们对现实社交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可能下降,长此以往可能损害他们的人际关系。
4. 潜在成瘾风险一些青少年容易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和沉迷,陷入游戏成瘾的状态。
这不仅对他们的社交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总结起来,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社交行为之间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转化案例分析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功转化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社会难题。
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过度依赖和沉迷于互联网使用,对其生活、研究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通过研究一个成功的转化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5岁的女孩小明,她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抑郁情绪和与家人朋友的疏远。
她的家长深感无助并寻求专业帮助,最终找到了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
解决策略1. 建立亲密关系:心理咨询师首先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和亲密的关系,通过倾听和理解她的问题,让她感到被真正关心和理解。
2. 分析问题:通过与小明进行深入的交谈,咨询师发现她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自卑和孤独。
同时,她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有着控制感和满足感。
3. 制定计划:咨询师与小明共同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包括减少网络游戏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加入学校社团以及增加与家人朋友的互动。
4. 支持和监督:咨询师为小明提供了持续的支持和关注,定期与她交流并监督她的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
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小明克服困难。
结果和启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减少了网络游戏的时间,并开始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活动。
她的学业成绩得到了提升,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也逐渐恢复。
这个案例揭示了以下几点:- 重视建立亲密关系: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对于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至关重要。
- 理解问题根源: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 制定具体计划: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并为青少年提供支持和监督,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结论通过这个成功的转化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建立亲密关系、理解问题根源并制定具体计划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的困境。
目前,众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已经成了社会的一块心病,没人知道如何医好他们,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束手无策。
在他们看来,那些孤僻、叛逆,冷漠、偏执、缺乏责任感的少年,就像上了一把铁锁的大门,铁锁已经生锈了,他们找不到开启它的方法。
于是,他们彼此之间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误解、对立、猜疑、冷战和痛苦的僵局中,没有人能从中解脱,双方感觉同样的无能为力。
那么,这世上到底有没有一把金钥匙能打开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呢?湖南卫视最新的一档叫“变形计”的节目,通过一个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魏程与一个生活在贫寒家庭的孩子高占喜七天的生活交换,为我们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他是否不可救药?他是个不可救药的坏孩子吗?在参加节目录制前,他周围的人或许就是这么想的。
大家是这样评价他的:魏程,15岁,生活在长沙一个富裕家庭,曾是某重点中学学生,因长期迷恋网络游戏而辍学。
他的性格冷漠偏激,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擅长与人沟通。
他厌倦现有的生活,每天过着自由自在的富足日子,却感觉不快乐。
他将远赴青海省民合县一个贫困村庄,在一个父亲是盲人的家庭里,过上七天每顿只有粗茶淡饭,课余时间下地干农活,在家操持家务的日子。
他能做到吗?没有人敢打这个赌。
信任让他从网瘾少年变成劝教老师这样一个在师长眼里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求上进的孩子,在录制节目的第二天,他的行为却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度过了一个无眠的乡村之夜后,第二天上午,魏程终于又有机会见到他钟爱的电脑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山村教师把教授计算机课的任务交给他时,他却一脸严肃地要求同学们都退出游戏。
众人眼中一天不玩游戏就活不下去的孩子,此时却对电脑游戏有着顽强的抵抗力。
他不但教育其他孩子们不要玩游戏,还有模有样地教大家使用Word软件编辑文档,那认真负责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个真正的老师。
后来几天上课他一直表现很好,他认真听课,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说笑,没有一点城里人的傲慢,很快就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与尊重。
是什么让魏程在一夜之间就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是信任。
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社交的分析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青少年网络游戏社交也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青少年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社交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生活情况,制定更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策略。
我们要明确青少年为何喜欢在网络游戏中进行社交。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寻找共鸣和认同。
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让青少年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结识朋友、交流经验,甚至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建立自己的团队、挑战强敌,这些都能带给他们成就感和自信心。
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相比,网络游戏社交更加自由、开放,能够满足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更受他们的喜爱。
青少年网络游戏社交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网络游戏中的社交环境并不总是健康的。
一些网络游戏中存在各种形式的暴力、色情、恶意言论等,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社交的虚拟性质也容易造成沉迷和社交障碍。
如果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社交中,青少年会逐渐丧失面对现实社交的能力,导致孤独、自闭等问题。
网络游戏社交也容易让青少年暴露在网络安全问题中,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游戏伪装成朋友,诱导青少年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金钱交易,对青少年造成伤害。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的网络游戏社交。
家长和学校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了解网络游戏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可以鼓励青少年进行健康的网络游戏社交,引导他们选择有益健康、积极向上的游戏内容和社交方式。
家长和教育者还需要和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在网络游戏社交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除了引导和教育,社会各界还可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和管理,净化网络游戏社交环境。
深究中学生网络游戏与上网聊天的兴趣转化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脑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飞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它对中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中学生自制力不强。
于是,由上网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中学生网络疯狂游戏及聊天。
这个问题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转弊为利,即:把学生对网络游戏及聊天的兴趣转化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网络游戏及聊天的兴趣性出发,探讨转化学生的兴趣,与各位同僚共勉。
关 键 词 中学生 信息技术 网络游戏 上网聊天首先,必须对中学网络游戏及聊天的正确认识。
网络游戏一般指人们在使用、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时进行虚拟的游戏。
上网聊天是指人们利用网络的平台,信息交流的工具进行虚拟的聊天。
由于发达的现代科技本身并没有自发地预设相应的道德观念,计算机网络这个“双刃剑”在如今的中学生中负面作用正日益显现,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切实有效的网络游戏及聊天教育就显的非常必要。
一、中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调查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笔者在学校任教的七年级七个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具体内容如下:调查问卷1、你家中有电脑吗?( )、A 、有B 、没有2、你家的电脑能上网吗?( )A 、能B 、不能3、你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是( )A 、上网玩游戏B 、上网聊天C 、学习与查资料D 、毫无目的调查结果显示86.44%的学生家里拥有电脑;能上网的占95.5%,其中占28.66%的学生上网主要用来玩游戏;占27.46%的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还有16.87%的学生上网毫无目的;而用于查资料和学习文化、电脑知识只占15.12%和11.89%。
学生使用电脑上网的目的调查统计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大部分学生上网只是出于娱乐的需要。
娱乐是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学生中,游戏和聊天占据了太多上网的时间,确实令人担忧。
如今,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如:有的学生因热衷于网上聊天,进而发展成“网恋”;有的由于迷恋网络游戏,成绩下降;有的因沉醉于上网,患了“上网综合症”……。
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健康的上网,如何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中学生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教育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现状分析中学生网络游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目前对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的教育是低效的,许多学校的教师由于对网络世界知之甚少,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还有的仍然按照传统“放羊式”教学模式,这样就导致许多同学整节课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及肆无忌弹的聊天。
而更有甚者,采取阻止和禁止学生上网的方式,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那就更不可取了。
因为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学习课本的枯燥知识,所以这就考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学生对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的兴趣转移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上来,运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先进的教育方式进行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网络游戏与上网聊天教育。
三、中学生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的优、缺点分析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讲,适当进行网络游戏或健康的上网聊天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如:Ⅰ、网络中的即时小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Ⅱ、网络中的攻略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Ⅲ、网络中的积分升级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力及耐性。
Ⅳ、健康的聊天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打字能力。
Ⅴ、可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及心理压力。
等等但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I、中学生长时间上网对视力有很大影响。
II、容易患上“上网综合症”。
III、不利于学习。
IV、对学生的成长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等等其次,把学生对网络游戏与上网聊天的兴趣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步骤与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中若能把学生对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兴趣充分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那将是相当成功的教学了,根据“以网教学”“以网育人”的原则,制定出适合的步骤与方法。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步骤与方法:第一、对中学生进行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的优点培养中学生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问题来源于网络,也应该在网络中得到解决。
可以在机房中搭建实名制的BBS 、聊天室等网络交流的平台。
让每一个学生都申请一个免费的QQ帐号,教师也申请一个专用的QQ帐号,把本班所有的同学的帐号全部加入,然后对学的思想行为加以控制与引导。
了解他们平时的行为规范,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通过不断的沟通,引导他们对上网聊天及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
第二、阐述学习书本正规知识的重要性在QQ聊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阐明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
如在即时游戏中,有时要运用Ctrl键与Shift键,这时教师要告诉他们这些键的真正意义。
如果要了解更多的键的意义,那么就必须学习书本知识,如果对书本知识学习不够的话,那么就会在游戏中吃亏的。
我想只要这么一说,学生肯定就有兴趣学习知识了。
第三,可通过问卷调查,把信息反馈进行分类汇总。
结构分类为:I、只喜欢网络游戏①运用网络中简单的即时游戏进行优点强化在中国最大的游戏网网站中有许多类型的游戏,都可以减轻众多文化知识对他人的压力。
如:动作类、射击类、益智类、策略类等,这一系列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手脚灵活性。
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适当游戏,但要强调适当游戏,不可沉迷于它。
②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分块,把每一块知识与相应的优秀网络游戏进行组合在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的第一单元中,学习的主要知识就是电脑的最基础知识:网上邻居、资源管理器、输入法。
教师可以挑出一套比较好的游戏,如《三国志》当着学生的面,下载到教师机上,并通过资源管理器建立一个以“三国志”为名称的文件夹,并进行共享,我想此时学生很是乐意从网上邻居中的教师机上找到教师的游戏,并复制、粘贴到自己的电脑中,只要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很快并能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
这样,教师把这一单元的知识分为一块,如此操作,把书本上的的其他知识出如此分块,学生学习的效果要好,且掌握得快。
II、只喜欢上网聊天我们可以利用QQ聊天的平台进行群聊,以专题为: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上网聊天的利与弊),进行围绕展开。
如在进行以文字为主的聊天时,要运用Ctrl+空格键,来进行输入法的切换,可以运用这一点来传授学生的语言切换设置的知识;Ctrl+Shift,英文及各种中文输入法之间切换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知识。
III、既喜欢网络游戏又喜欢上网聊天①了解网络游戏及聊天的双刃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们活动的效率。
然而,由于过度的上网,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与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成就感的追求,导致了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
②如何把握它们的双刃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在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摆脱网络的束缚,塑造健康的人格。
方法一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行之有效的方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可以和组内其他同学充分的交流,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开设,给小组活动提供了一个肥沃的土壤,如七年级的电子报刊制作,八年级的网页制作等等。
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切实有效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为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和未来参与社会分工,打下基础。
方法二组间协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分组合作的基础上,以QQ群及QQ游戏大厅为平台,探讨QQ游戏中哪些游戏是适合我们中学生的,哪些是不适合的。
要让学生明确想法,并选择一款合适的游戏,让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PK游戏。
如在浙江电视台五套节目《欢乐英雄PK大擂台》中的“三扣一”纸牌游戏的形式。
IV、毫无目的对于毫无目的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一开始就要把他们引到正途上来。
而往往此类同学是比较好引导的。
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兴趣引导法:对于此类同学,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他们对电脑某一方面的偏好入手,只要他们显露出一丝丝兴趣,那就是我们的突破口,并引导他们喜欢信息技术课。
②任务分配法:在兴趣的基础,再分配一些较为简单的任务(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使他们能轻松完成。
③表扬鼓励法:当他们完成了任务之后,教师要给予极大的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感觉到学有所成,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第四、利用各种方法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知识①任务考核法:在平时上课时,每一堂课都配一定的操作任务,并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登记,最后对完成的情况进行分析。
②测试调查法: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进一次小测试,对学生完成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第五、即时反馈教育效果,并即时作出相应调整通过如上的过程操作,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上网操作动向,一旦发现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应及时作出调整,转化沉迷的学生,引导他们回到学习的正轨上来。
了解的途径可以是:方法一,可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方法二,通过走访学生干部;方法三,通过本班级的QQ群聊。
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是:①找问题学生谈心;②激将法;③联系班主任共同引导;④必要时,联系家长共同引导。
最后、信息技术课教学与网络游戏与上网聊天教育结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要严于律己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活生生的德育教材。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尤其在教学演示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身良好的习惯。
这对学生的网络游戏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课堂秩序管理要得当,严防“放羊式”教学网络游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坚持下去。
如果教师为了上课的轻松,而让学生不加限制,不带任务的上网,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在这样的上网环境中,和网吧已经没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接触大量的不良信息,从而最终导致网络游戏教育的实效,甚至是“开倒车”的负作用。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上网做出严格限制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健康上网。
3、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课本知识的网络游戏中学生网络游戏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网络游戏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
信息技术课教师由于具备其他教师所没有的优势,更应该在探索网络游戏教育方法上走在时代前列。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反思,多实践,积极探索更好的,更合理的,更有实效的网络游戏教育方法。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的问题是当前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对的一个社会难题,也是一个挑战,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在教学中渗透网络游戏及上网聊天的教育,为信息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