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犯罪及心理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496.49 KB
- 文档页数:22
老年人犯罪的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老年人犯罪现象与对策一、引言老年人犯罪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中被当作犯罪行为而追究刑事责任。
老年人犯罪在我国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和老年人自身的健康和幸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犯罪的特征、原因和对策,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00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涉及老年人犯罪的类型、原因以及可能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研结果1. 老年人犯罪类型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犯罪主要包括经济犯罪、家庭暴力和盗窃等。
其中,经济犯罪包括诈骗、偷税漏税等;家庭暴力包括虐待家庭成员、抛弃幼儿等;盗窃则是老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
2. 老年人犯罪原因调研发现,老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经济压力:一些老年人因退休后的经济困难而选择犯罪来解决生活困境。
(2)精神压力:失去亲人、孤独寂寞是老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关系断裂:老年人与亲人、社区的关系疏远,导致他们无人照顾和支持,进而产生犯罪想法。
(4)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不足: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不足,使他们感到自尊心受挫,选择犯罪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3. 老年人犯罪预防对策为了有效预防老年人犯罪,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怀和保障力度,减少经济压力。
(2)社会关系建设:加强老年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提供关爱和支持,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3)精神健康服务:提供精神健康服务,减少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压力。
四、结论老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多样,影响深远。
为了预防老年人犯罪,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的保障和关怀力度,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社会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构建一个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环境;家庭和个人要提高老年人对社会的参与度,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老年人犯罪特点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老年人犯罪。
老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其他年龄层的犯罪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一、老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目的多为借贷或经济原因。
由于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往往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或是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等,而在社会中缺少相应的保障和帮助,所以有很多老年人选择走上犯罪道路。
2.犯罪手段单一。
由于老年人年龄的限制,导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思维迟缓,往往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犯罪手段,如撬锁、进门抢劫等。
3.犯罪动机复杂。
在社会中老年人往往遭受冷落和孤独,加上对生活与人的失望,让他们的心态异常矛盾。
同时,很多老年人又由于生活困难而选择犯罪,也可能是由于第三方的诈骗等原因而导致其选择走上犯罪道路。
二、老年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老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还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严重威胁。
1.犯罪影响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的稳定是社会基本的要求,而老年人犯罪容易破坏社会治安的稳定。
2.犯罪引发社会恐慌。
老年人犯罪舆论的关注度大,容易引发老年人对社会的恐慌与不信任,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3.犯罪损害社会正义。
老年人犯罪严重侵犯了社会正义,社会的公众认知与观感会对老年人的行为产生质疑。
三、老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较少的社会保障与相对逊色的医保体系都使得老年人的生活与医疗方面亟需改善2.家庭关系紧张。
由长期的抚养和照顾老年人所带来的心理疲劳和财务负担,使得很多家庭关系发生了矛盾和冲突3.文化程度低。
大多数老年人受过的教育和接受的文化都比较低,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变化,特别容易受到抽象的骗局4.社会关注度低。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待遇处于劣势,缺乏足够的社会关注与帮助四、老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政策层面上加强对老年人的保障与关爱,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财务状况。
工作心得:当前老年人犯罪的统计分析老年人是指生理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公民。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增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犯罪总量虽不大,但老年人犯罪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01X年1月至201X年11月,怀远县院受理审查起诉老年人犯罪案件55件64人,占审查起诉案件4.1%。
虽然老年人犯罪所占比例不高,但仍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对老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浅析,以此探索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老年人犯罪的特点1、总量不大,但犯罪类型多样化。
201X月至201X年11月,怀远县院受理审查起诉老年人犯罪类型为故意伤害、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盗窃、强奸、危险驾驶、交通肇事、介绍卖淫、过失致人死亡、合同诈骗等九种。
由此可见,老年人犯罪总体来说所占比例不大,但犯罪类型五花八门,涉及面广,老年人犯罪的结构和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
2、罪犯多为男性,且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55件64人老年人犯罪案件中,男性罪犯人数占总数的85%。
在64名罪犯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大专文化有1人,仅占总数的1.6%;高中文化有3人,占总数的4.8%;初中文化有14人,占总数的21.9%;小学文化的20人,占总数的31.3%,文盲半文盲的26人,占总数的40.4%.他们多为农民或无业人员,其中农民占97%.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3、由于经济原因所致。
老年人或者被遗弃,或者不堪虐待而离家流浪,或者因孤单无人接济,而为生活所迫实施盗窃、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特殊性,使得老年人犯罪采用的手段也与众不同,进入老年期后,由于不同程度的生理疾病的存在,使老年人存在着运动障碍,这些决定了老年人所实施的抢劫、杀人等暴力型犯罪较少,他们往往采取教唆、诱骗、包庇等具有智能性、隐蔽性和间接性的犯罪手段。
如76岁的谢某某家的菜园里种植的罂粟810株,法院判处谢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八个月。
5、由于心理特征所致。
浅谈老年人犯罪现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大力改善,"高龄化社会"的现象波及到许多国家,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人口的增多必然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其中就包括老年人的犯罪问题。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逐步提高,老年人犯罪现象也逐渐增多。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形势,探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提出了减少老年人犯罪的措施,希望可以达到预防老年人犯罪的效果。
关键字:老年人;犯罪特点;犯罪原因;对策和建议一、老年人犯罪的特点老年人犯罪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从不同的角度看,老年人犯罪表现出如下不同的特点:1、从犯罪率上看,老年人犯罪率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老人犯罪率有所上升,但老年人犯罪的人数在所有犯罪人数中的比例还是低的,并未形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2、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老年人犯罪案件中的老年人大多数文化低,修养差,大多数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由于文化有限,他们道德缺失、行为失范,法制观念淡薄,有的犯了法还不知道。
3、从老年人犯罪类型上看,老年犯罪与青、中年犯罪不同。
由于受身体衰老的限制,一般难以实行暴力犯罪。
男性多属猥亵、强奸、流氓犯罪、诱骗、放火、盗窃、侵占、窝赃、赌博、伪造、投毒、诈骗等。
老年女性犯罪的类型多为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如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等。
4、从犯罪对象上看,老年人犯罪对象多为弱势群体,多以儿童、妇女或残疾、弱智、病患者为其侵害对象,手段简单,均为单独作案。
5、从犯罪区域分析,农村老人犯罪比例大。
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不断地向农村曼延和发展,农村的老年人长时间得不到健康、文明精神的洗礼,以致步入歧途,不惜以身试法。
6、犯罪行为趋于男性化。
老年人犯罪中,男性犯罪人的数量大大超过女性犯罪人。
①二、老年人犯罪的原因老年期是人生中最后一个时期,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对其心理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因而这个时期也是老年人很重要的再适应时期。
老年人犯罪的调研报告标题:老年人犯罪的调研报告引言:老年人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和对策,我们对老年人犯罪进行了调研。
本报告旨在分析老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同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老年人犯罪的现状:1.老年人犯罪率上升: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老年人犯罪率呈年增长趋势,并且犯罪行为类型多样化,包括财产犯罪、非法行医、家庭暴力等。
2.老年人犯罪案件多发地区: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犯罪案件在一些社区和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和社会保障不完善有关。
二、老年人犯罪的原因:1.经济因素:一些老年人因为养老金和其他收入的不足,生活压力增大,被迫参与犯罪活动以解决经济困难。
2.心理因素:部分老年人产生沮丧、孤独等负面情绪,缺乏亲情支持和社交圈子,从而易于陷入犯罪行为。
3.社会因素: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程度不够,缺乏专门的老年人犯罪预防和救助措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三、老年人犯罪的危害:1.对老年人自身的伤害:犯罪行为会导致老年人身体受伤、经济损失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对家庭的破坏:老年人犯罪不仅损害自己,还对家庭造成巨大影响,家庭关系恶化,庞大的心理负担给家人带来困扰。
3.对社会的危害:老年人犯罪行为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加了社会成本,减弱了社区的安全感与凝聚力。
四、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对策:1.提高老年人福利待遇:加大老年人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投入,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减少老年人因经济压力而参与犯罪的可能性。
2.完善老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建立老年人犯罪预防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加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3.加强社区关爱力度:建立老年人关爱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社区活动,提供社交机会,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4.加强执法力度:完善老年人犯罪举报机制,加大对老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
1.社会适应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逐渐下降,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减弱。
他们可能感到被社会边缘化,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身份。
这种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可能会导致一些老年人选择犯罪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2.经济困境: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可能面临经济困难。
他们的退休金可能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会考虑通过犯罪活动来获取额外的收入。
这种经济压力可能会导致老年人从事诸如盗窃、诈骗和偷窃等犯罪行为。
4.心理问题:一些老年人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和认知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无法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转而选择犯罪行为作为应对方式。
5.医疗保健问题: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方面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慢性疾病和疼痛。
医疗保健成本的增加可能会使他们陷入经济困境。
一些老年人可能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药物或其他医疗保健资源,从而导致犯罪行为。
6.社会影响力的减小: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功能的下降,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往往会减弱。
一些老年人可能感到失去了尊重和地位,这可能引发一种反叛的情绪,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为了预防和减少老年人犯罪,社会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社会支持: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经济、心理和社交问题。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养老金、退休金以及其他支持老年人的医疗、娱乐和交流活动。
2.教育和宣传:社会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识别潜在的犯罪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加强执法和惩罚力度:对于老年人犯罪,执法机关应该加强打击力度,提高犯罪孤独的威慑力。
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可以对犯罪分子进行辅导和康复,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正常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预防和减少。
通过提供支持、教育和宣传,以及加强执法力度,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和获得必要的资源,从而减少老年人犯罪的风险,使他们能够过上安全、健康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_调研报告奸等极端的方式来发泄。
因为老年男性的心理和体质特点,由于年老体弱,多数不敢打成年妇女的主意,他们一般采取非暴力诱骗等犯罪手段,往往会把目标锁定在幼女、弱智女性身上,所以老年男性犯罪制造的案件影响更大。
文化生活的匮乏也是造成老年人性犯罪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许多农村老年人闲在家里就是带小孩,煮饭,打扫卫生,可以从事的娱乐活动屈指可数,无非是打牌、搓麻等几样,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少。
再加上淫欲型老年罪犯往往存在倚老卖老的错误思想,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反正年纪已一大把,再不“尽情”享受一下,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即使做出“出格”的事来,自己也不会受到什么处理。
在这种畸形心理的驱使之下,胆大妄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如68岁的犯罪嫌疑人张海桃在自家利用和其养女杨漳兰(11周岁)同床睡觉之机,多次乘杨漳兰睡着之际,对其进行猥亵。
2003年8月,70岁的犯罪嫌疑人江万金酒后窜至患有精神病的女子陈水清家,将其带至邻近菜地,同其发生性关系,被群众发现并赶走后半个小时,又将陈水清带回原地同其发生性关系,再次被群众发现并赶走后又过了半小时,犯罪嫌疑人江万金又将陈水清带回菜地发生性关系。
受害人陈水清经法医鉴定为精神分裂症,丧失性自卫能力。
五是农村老年女性在心理上较男性更为稳定,她们在生活上更以家庭为重心,生活的圈子相对较小,接触的新事务也较男性更少,农村女性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犯罪数量明显少于男性,而且其犯罪也与其家庭生活密切相关。
如2002年2月,犯罪嫌疑人邓珍菊(女,58岁)到自家责任田田埂上除草,由于田埂上的草长得比较多而高,在没采取任何防火措施的情况下,将田埂上的草点燃,火被风刮至田边山上,引发森林火灾,大火从上午12时许烧至下午18时35分才扑灭,受灾面积264亩,经济损失为93825元。
六是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下,法制意识淡薄所致。
据统计,86.6%的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只有小学文化或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检察视野下老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问题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老年人犯罪案件在社会中屡次发生,令社会上的人们感到不安和担忧。
这篇文章将通过检察视野下老年人犯罪案件的社会调查,探讨老年人为何会犯罪,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老年人犯罪问题。
一、老年人为何会犯罪?1. 心理健康问题:许多老年人可能会因为退休、子女远离等考虑到生命的本质,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这种消极情绪将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进一步降低情绪稳定性和思维能力,甚至容易导致冲动犯罪或疏忽犯罪。
2. 经济压力问题: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面对日常生活和医疗开销,极易处于经济不平衡的状态。
此时,犯罪成为了获取财物的有效方法之一。
比如在生活所迫的情况下,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去偷窃、抢劫或敲诈勒索。
他们以获得财物为第一目的,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3. 家庭因素:家庭关系问题是引发老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生活在年迈岁月,人的心理变得更脆弱,许多老年人可能会受到儿女的冷落、不友好态度等负面的家庭因素影响。
强烈的不满、沮丧和挫折感可能导致老年人不理性的行为。
二、如何预防和解决老年人犯罪问题?1. 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针对缺乏法律意识、习惯了家长式管理等普遍问题,国家应加强对老年人法律教育,教育和谆谆喻导老年人合法合规地生存,抵制不法行径,使老年人了解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避免陷入法律漏洞和危险境地。
2. 监管服务行业的完善:在确保人们的财产安全的同时,必须注重对社会的监管。
从监管角度着手,以防范为导向,加强对商业服务机构、社交应用软件等相关行业的严格规范和标准化。
3. 多元化社会服务的提供:历年来各地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老年人医疗、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政策,向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这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的经济问题,而且有助于降低老年人对犯罪行为的依赖。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推进更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减小老年人获取资源、生活基本需求的困难。
探析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与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大力改善,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老年人犯罪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呈现出不同的犯罪特点。
从犯罪手段看,老年人犯罪往往采取非暴力手段,表现出智能性、间接性、隐蔽性;从犯罪类型看,男性多属猥亵、强奸、流氓犯罪、诱骗、放火、盗窃、侵占、窝赃、赌博、伪造、投毒、诈骗等,女性老年人犯罪则以盗窃居于首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离退休前后的心理失衡,对新的生活环境及家庭关系的不适应,人格自身显示的敏感多疑、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等。
针对如上老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应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老年人维权工作体系和络;加强对老年人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保持晚节;积极安排他们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动员全社会关心尊重老人,不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同时对老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应列为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新课题之一。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特征/思想教育/尊老风尚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都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国家,并称其为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早在1995年我国已达到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现有12亿多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9100多万,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还正在以年平均%的较高速度增长。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亿,到2050年将超过4亿。
因此,早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注意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势,及时采取正确的政策”。
同时在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该关心老年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中也曾指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是一个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早研究相应的对策,避免在将来出现被动局面。
浅谈老年人犯罪摘要:《刑法修正案(八)》首创了“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人免死”,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争议。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提出减少老年人犯罪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原因建议中图分类号:d66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 -0000-01对于有关“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人免死”的规定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也引起了人们对有关老年人犯罪问题的深入研究一、老年人犯罪的原因老年人犯罪包括自身的主观原因外,社会和家庭等因素也有可能促使其犯罪。
(一)从心理方面来看,老年罪犯一般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偏差进入老年期以后,子女们由于工作相继离开老人生活,而老人自己的朋友也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天天减少,老人往往处于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当中,长此以往很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迟暮感和失落感,导致老年人思想颓废,变得敏感多疑,对事物的认识出现偏差。
而有些老人更是由于本身脾气暴躁,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和刺激欲,他们思想狭隘、固执己见、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的偏差,导致老人们往往任性冲动,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引起冲突和矛盾,出现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二)从思想方面来看,老年罪犯很多都受腐朽思想的影响,树立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些老年人正是受这些腐朽思想的毒害,追求物质享受和不健康的精神刺激,从而导致犯罪。
(三)我国的养老体制不健全我国的养老体制运行了十多年,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养老制度本身就不成熟,再加上我国快速的老龄化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很大挑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我国的养老体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仍然不够健全。
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解决城市贫困老人和农村老人的生活问题,部分老年人无力参保。
其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提供,在无人赡养和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一些老人很容易产生小偷小摸或者报复的心理,从而导致犯罪。
一例对老年罪犯因入监焦虑开展心理咨询的报告吴志平摘要:本文是一例对老年罪犯因入监焦虑开展的心理咨询报告。
求助者杨某,男,汉族,高中文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捕前系四川省彭州市某寺庙和尚。
2012年1月前押送我狱服刑,时年84岁。
因不适应新入监生活。
反复感到心慌、胸闷、气紧、手足麻木、紧张、担心、不安,并伴有睡眠障碍达2个月。
多次送往监狱医院进行检查诊治,均无阳性发现。
经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民警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辨析,建立合理信念,通过改变不良认知,从而引导求助者缓解消极情绪。
经过几次面对面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目标,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字:严重心理问题认知合理情绪疗法一、求助者基本资料(一)心理档案资料某某监狱某监区服刑人员杨某,男,84岁。
高中文化,未婚,捕前系四川省彭州市某寺庙和尚。
身高1.75米左右,体态健康,无疾病史。
父母早逝,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012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于2012年1月被押送至我狱服刑,参加咨询时已服刑3个月。
(二)个人成长史通过求助者自述及查阅其档案资料,发现求助者无精神病家族史及相关躯体疾病史。
围产期母子健康,顺产,母亲没有重大疾病,没有服用特殊药物,1岁多开始走路、说话。
童年期无重大疾病发生,无特殊事件从小随父母生活。
家庭关系较好,父母感情很好,但杨某十几岁时,父母因病逝世,自己39岁时皈依了佛教一直在彭州某寺庙出家修行至案发前。
(三)精神状况求助者衣着服饰正常,神志清楚,年貌相符,注意力集中,思维较敏捷,言行一致,没有出现妄想和幻觉。
但是表情有些焦虑,显示局促不安,回答问题有些疑虑,能主动叙述并愿意接受咨询。
(四)身体状况自幼身体健康,无躯体异常感觉,无器质性病变,未患过严重疾病。
但入狱后逐渐出现心慌、气紧、胸闷、呼吸紧迫、胸腹部疼痛、腰部疼痛等,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心烦时,感到紧张不安,担心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但主管警官押送至监狱医院拍摄X光片,心电图,实施B超检查等均无阳性发现。
×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第一篇:×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最美不夕阳红”来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
我们的社会推崇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文化的显著发展,科技及医疗水平的巨大进步,加上计划生育国策的有效实施,使得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强。
到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
倡,近几年,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对老年人身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犯罪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犯罪屡有发生,且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夕阳”蒙上了一层阴影。
农村老年人操劳一生,本该含饴弄孙,趣遣时日,但有些人却因犯罪而铁窗相伴。
这些农村老年人在人生的暮年堕落成社会的罪人,既严重危害了社会,同时也给家庭、子女及被害人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从人口比例来看,我国老年人犯罪率并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化速度快,老年人犯罪的绝对数仍不容小觑,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的农村老年人犯罪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主要犯罪特点据统计,2001年至2003年10月,龙岩市两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5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194人,占批捕总人数5195的4%。
2001年批准逮捕农村50周岁以上的犯罪嫌疑人66人,占全年批捕总人数的3.4%;2002年批捕77人,占全年批捕总人数的4.11%;2003年1月至10月共批捕51人,占批捕总人数的3.69%。
年龄在50至60岁之间的犯罪嫌疑人占绝大多数,共142人,占总数的73%,平均年龄为55.97岁,年龄最大的为80岁。
犯罪所涉及的罪名近30种,主要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及侵犯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类型。
题目: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目录摘要 (2)一、老年人犯罪的一般概述 (4)(一)老年人的界定 (4)(二)老年人犯罪的概念 (4)(三)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5)1. 老年人犯罪的主体特点 (5)2. 老年人犯罪的手段特点 (5)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现状 (5)(一)我国老年人犯罪概况 (5)(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类型 (6)1. 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学术分类 (6)2. 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实践分类 (7)三、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 (7)(一)我国老年人犯罪的个体原因 (7)1. 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生理原因 (7)2. 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 (8)(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9)1. 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 (9)2. 城镇化速度加快“空巢”现象严重 (9)(三)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 (10)⒈我国老年人法律知识的缺乏 (10)⒉改变社会角色的问题 (10)3.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10)四、我国老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11)(一)加强老年人精神关怀 (11)(二)关注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 (11)(三)重视对老年人道德与法律教育 (12)(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2)参考文献 (14)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涉及老年人犯罪的问题日益凸显。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该计划提出,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伴随着老年人口的第1个增长高潮的来临,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推行。
与2018年末相比,2019年年末,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2.53亿人,老年人口比重18.1%,其中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76亿人,所占比重12.6%。
因此,老年人数量的增加肯定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其中老年人犯罪就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管理规模和发展速度还处在初级阶段,如果不重视对老年人犯罪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有效预防,我国存在着以大量老年人为基础,造成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犯罪集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