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鸟崇拜到鸟神话
- 格式:pdf
- 大小:170.07 KB
- 文档页数:4
古人对鸟的崇拜
古人对鸟的崇拜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在古代文化中,鸟类被赋予了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中国文化中,孔子曾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其中的“仁者乐山”就是指对山中的鸟兽有感悟的仁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鸟的神话和传说,比如神鸟凤凰、鸾鸟等,都是古人对鸟的崇拜的体现。
古代人认为鸟是通往天国的使者,可以与神灵沟通。
因此,鸟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埃及人崇拜鹰、秃鹫等鸟类,认为它们象征着神的力量和智慧;印度教则崇拜孔雀,认为它代表着神的爱和美;而在中国古代,有关鸟类的祭祀和仪式也非常普遍。
古代文学中也有很多关于鸟类的诗词和散文。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鸟雀》中写到:“一鸟来峰顶,百鸟皆惊飞。
何必群鸟聚,一鸟自高飞。
”诗中表现出鸟类的独立、自由和高洁的品质。
总之,古人对鸟的崇拜是一个充满神秘、神圣和美好的传统。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的体现。
- 1 -。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100字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在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中,鸟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代表着自由与智慧,还承载着人们的祈愿与梦想。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带你探索它们背后的深意与魅力。
故事一:凤凰之舞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凤凰被视为神圣与不朽的象征。
相传,凤凰每隔500年就会投生一次,庄严而华美地翩翩起舞,将自己的羽毛洒落下来。
这些落下的羽毛被人们视为吉祥的信物,能够给予人们幸福与好运。
据说,只有拥有凤凰羽毛的人才拥有重生的机会。
于是,无数人为了寻找凤凰而踏上了寻求不朽与永恒的旅程。
然而,这只美丽的鸟儿总是在众人期待之外再次投胎,使得许多人白费了心机。
凤凰的存在告诉我们,不朽的追求只是一份附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二:雷鸟之怒在美洲土著民族的神话中,雷鸟是一种如同日出一样壮观的生物。
据说,雷鸟是由闪电和雷声所构成的。
它们生活在狂风暴雨之中,能够召唤雷电,把人们的威胁逐一打败。
传说中,当雷鸟愤怒起来时,它们会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声,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毁灭和灾难。
在人们心中,雷鸟是神圣且力量无穷的存在,它们也被看作是自然界的守护者。
故事三:燕子与爱情在古代中国,燕子是众多神话故事中的主角之一。
燕子被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被誉为爱情的使者。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燕子和人类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燕子是一种可以与人类交流的鸟类。
它们能够化身为人形,在人类世界中与人们共同生活。
一位年轻的燕子落入了一个人类女孩的手中,她对燕子的仁慈和照顾让燕子萌生了爱情。
不久之后,燕子变回了鸟的形态,但它继续返回与女孩相见。
由于燕子是鸟类,它们无法永远与人类在一起,但这不妨碍它们的爱情。
每年春天,燕子会回到这个女孩的窗前,向她展示自己的爱意和思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爱情的世界里,距离并不是问题,真爱会超越一切。
总结:以上是关于鸟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中的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与思考。
凤凰的重生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雷鸟的力量告诉我们尊重自然与守护环境,燕子的爱情启发我们相信纯真与真爱。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30字关于鸟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鸟儿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许多文化中,鸟被赋予了各种神奇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带您探索几个关于鸟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世界。
第一个神话故事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凤凰(Phoenix)。
据说,凤凰是一只美丽而神秘的长生鸟,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奇异属性。
相传凤凰不会死去,且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会投身火中焚烧,然后再从火中重生。
每次重生后,凤凰的羽毛会变得更加华丽多彩,甚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因此,凤凰被视为永恒、重生和希望的象征。
接下来是来自中国神话的传说,关于鸾鸟(Luan)。
鸾鸟是一种神奇的鸟类,被认为是中国神兽之一,象征着吉祥和君主的权力。
相传鸾鸟在古代只有雌性,它的叫声能让人们远离纷扰,带来宁静和平。
古代君主也常将鸾鸟的形象刻画在龙椅上,以显示其神圣的统治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埃及神话中的鹰神荷鲁斯(Horus)。
荷鲁斯是埃及神话中的主要神祇之一,人们相信他是天神奥西里斯和地神伊西斯的儿子。
荷鲁斯通常被描绘为一只鹰头人身的神,他的眼睛代表着太阳和月亮,象征着光明、力量和保护。
据说,荷鲁斯曾与邪恶之神塞特(Set)进行激烈的战斗,最终击败了他并获得了胜利。
而在北欧神话中,我们会遇到一只名叫胡克(Huginn)和梅克(Muninn)的乌鸦。
胡克和梅克是神祇奥丁的忠实使者,奥丁相信它们能够给他带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智慧。
相传每天早晨,奥丁会派遣这两只乌鸦飞往各地,然后它们会返回并向奥丁报告所见所闻。
这个故事中的乌鸦象征着智慧和洞察力。
最后一个故事将带我们进入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探索美洲秃鹰(Condor)的故事。
在印加神话中,美洲秃鹰是一只巨大而神圣的鸟,被视为宇宙之神所托付的使者。
相传美洲秃鹰会将亡者的灵魂带到天堂,并拥有连接地上和神圣世界的力量。
人们认为,如果一只美洲秃鹰飞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将被注定拥有幸福和好运。
这些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空间。
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简短在古代文化中,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各种文学作品,鸟都常常象征着吉祥、自由、智慧或者神秘。
据说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只名叫伊吉俄的鹰,它是众神之王宙斯养育的孩子。
伊吉俄鹰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灵兽,每天都会带来伟大的智慧和喜讯。
人们对它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其他神圣动物的尊重。
因此,希腊人把鹰当作神圣的象征,尊奉它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只名叫凤凰的神鸟。
它被认为是鸟中之王,代表着吉祥、权力和尊贵。
传说凤凰每生一次,便会带来新纪元的开始。
它的美丽和华贵使得它成为封建王朝的象征,被用来象征皇权的神圣和高贵。
据说,匈奴族的始祖董鞠传说中的火鸟就是凤凰的变种。
董鞠是中国古代的传世之王,象征着勇敢和力量。
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日本神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鹿女忍者鸟的鸟的传说。
据说,鹿女忍者鸟每十年才会下一次蛋。
每当它下蛋的时候,它会利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将蛋产在山上,巢穴里。
它的巢穴位于绝世难寻的地方。
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能找到它,获得它所下的宝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和智慧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
除了以上这些神话故事中的鸟,还有一些传说中的鸟与恋人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据说在爱尔兰的凯尔特神话中,有一种叫做西西利亚鸟的神奇鸟。
它们是由两个身体合并在一起组成的,分别代表了两个相爱的人。
据说,如果有两个人彼此真心相爱,并且同时找到了两只西西利亚鸟,那么他们将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些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崇拜鸟的美丽和智慧,还是寻找神秘与权力的象征,这些故事都为古代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而现代社会,虽然已经远离了神话的世界,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古代神话中找到关于鸟的各种启示和智慧。
无论是留恋古代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还是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化,我们都可以从这些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启迪。
小鸟的神话传说小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心目中非常神秘的存在。
它们美丽的外表,优雅的姿态以及清脆动听的鸣叫声,让它们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对象。
同时,小鸟也在很多文化和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话传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究一些关于小鸟的神话传说,并解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意义。
在一些神话和传说中,小鸟被描绘成神圣的存在,代表着力量和荣耀。
例如,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只名为“凤凰”的小鸟。
凤凰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生命循环的神话生物。
它一出生就充满力量,几乎无所不能。
当它变老并接近死亡时,它会制作一个巨大的巢,点燃它,并从灰烬中再次崛起,焕发新的生命力量。
凤凰因此被视为不朽和重生的象征,代表着无穷无尽的活力和永恒的荣耀。
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小鸟被视为幸福和自由的象征。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鸟儿被认为是喜庆和吉祥的象征。
鸟儿的歌声被认为是一种美妙的祝福,而它们的飞行代表着自由和不受拘束的生命力量。
在阿拉伯文化中,信差鸽被看作是神的信使,代表着和平、友谊和团结。
小鸟也在一些现代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金丝雀代表着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
这只雀鸟会飞得越高越高,直到自由地飞离笼子,完成它的使命。
小鸟的神话传说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深刻的意义。
它们代表着自由、荣耀和祥和。
小鸟的美丽和优雅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自身的生命和美好。
这些传说也让人们想到了无穷无尽的未来,代表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小鸟在很多文化和传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象和含义,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命。
小鸟的神话传说激励着人们寻求自由和荣耀,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
满族鸟崇拜及饲鸟俗东北满族不仅有诗书骑射家风,由于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也以其先进的崇鸟饲鸟俗而闻名于世。
在满族古代先民中,广泛流传着“神鹊通天”的神话,认为翩翩翱翔于大地蓝天间的飞鸟,是大地对天说话、与天沟通的动物界使者,因此悉心呵护,恩爱有加。
视鸟为神类、灵禽,天向人传递信息的桥梁,雷电突来、冰雹骤降,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将至,在浩浩天宇、大干世界中,鸟总是第一个把危急告之与人,如大雨将临,“燕子钻天山戴帽”,视鸟之飞翔,可窥一斑。
在众多鸟崇拜中,神鹊信仰当推其首。
据满族著名文化学者富育光介绍,在满族极富影响力的神话《天宫大战》中,神鹊为阿布卡赫赫(天母,即后来的天神阿布卡恩都里)的侍女,阿布卡赫赫与恶魔搏斗,要吃能长力气的东海石,神鹊便天天去东海采石,归程累了便歇落在神树上,因此,在满族古神话中,喜鹊有衔石助天的功勋,而受敬崇,这与汉族神话《精卫填海》,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神鹊不断为满族的历史增辉添色,与满族人的情感也如漆似胶。
据传,包括满族最具代表性的家族爱新觉罗家族的发祥,部赖神鹊之功。
据《皇清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考》等书记载,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勒瑚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
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
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果入腹中,即感而生孕。
这是清朝钦定的始祖历史。
清朝皇室试图借助这个传说告诉人们,爱新觉罗的始祖也就是满族始祖,是天女所生,清朝的发祥地就在长白山。
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一样,鸟图腾崇拜,在古老的东方各民族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蒙昧的时代,人们不理解两性结合与生育后代的关系,往往把自己的氏族神秘地归结为女祖先感受某种动物或值物之灵生育繁衍而来,从而把这种动物或植物视为本氏族的祖先或保护神,并作本氏族的标志或名称,是为“图腾”。
满族视神鹊为图腾还因为其曾救护过满族的祖先。
传说,一次爱新觉罗的先祖樊察(一说是努而哈赤)被人追赶,接连累死两匹战马,在一片毫无遮挡的旷野,突然一群喜鹊(一说乌鸦,古人视鸦鹊为同类)从天而降,齐刷刷落在被追赶者身上,追兵也影影糊糊觉得地上躺个人,只当老鸹叼尸,就过去了。
“太阳神鸟”和“日、鸟崇拜”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
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漩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
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中的4只逆向飞行的鸟,也与“使四鸟”和“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以及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有关。
在《山海经》中有“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陵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
也有多处关于帝俊之裔“使四鸟”的记述,如《大荒东经》中说“有葛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pí〕”;“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晏龙……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
这也进一步说明这个时代的古蜀人是“崇鸟崇日”的。
这和三星堆文化中的“崇鸟崇日”习俗是一脉相承的。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的众多“青铜鸟”“圆日形器”和有着10只鸟的“青铜神树”,以及《山海经》等文献记载中的“十日神话”的传说等,无不说明了三星堆文化中的古蜀人也是“崇鸟崇日”的。
另外,从这个太阳神鸟金箔饰本身形象来看,内层的12道漩涡状光芒,既像一道道火苗,又像一根根象牙,也像一轮轮弯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金沙遗址出土那么多的象牙,以及为什么古蜀人那么喜欢用象牙祭祀的原因。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鸟儿,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们不仅拥有翩翩飞舞的身姿,还蕴含着丰富的神秘和寓意。
在古代的神话故事中,鸟儿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人们心中的灵感和希望。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凤凰是一种神秘而美丽的鸟类。
它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传说中,只有皇室和贵族可以拥有凤凰。
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示着国家将兴盛和繁荣。
在《山海经》中,还有关于凤凰栖息在神木之上,每隔500年就会燃烧自己重生的描述。
这种神奇的力量让人们对凤凰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崇拜。
类似于凤凰的鸟儿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出现,那就是传说中的菲尼克斯。
菲尼克斯是一只可以重生的鸟儿,它的存在代表着生命的不朽。
据说,每当菲尼克斯的寿命达到巅峰时,它会飞到一棵古老的棕榈树上,自燃为灰烬。
然后,从那些灰烬中诞生出一只幼鸟,重复着永恒的循环。
菲尼克斯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循环的,即使面临死亡,也有机会重生。
这给了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另外,鸟儿在北欧神话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在北欧神话中,有一种神奇的鸟儿叫做拉淳尼尔,它是智慧之神奥丁的·驾驭的坐骑。
传说中,在奥丁的肩膀上,拉淳尼尔能够看到世界的一切,并向奥丁传授智慧和知识。
拉淳尼尔是智慧的象征,人们通过祈祷和崇拜拉淳尼尔,希望能够获得智慧的指引和启示。
不仅在神话故事中,现实生活中的鸟儿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寓意。
例如,喜鹊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使者。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喜鹊是仙界渡船的导航员,它们每年过冬时就会飞到人间报喜,预示着一个新的希望和好运的到来。
因此,中国人常将喜鹊视为吉祥的象征,摆设喜鹊的图案和形象,以迎接新的一年和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代表了生命的延续和重生,也象征着智慧和吉祥。
鸟儿的美丽和神秘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激发了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无论在神话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鸟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欧美关于鸟的神话故事鸟是一种神秘而美丽的生物,自古以来就在欧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鸟儿的飞翔、歌唱和色彩丰富的羽毛总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想象和启发。
在欧美的神话故事中,鸟往往象征着自由、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欧美关于鸟的神话故事,感受其中的奇妙与魅力。
在古希腊神话中,凤凰被认为是一种长生不死的神鸟。
它有着美丽的金色羽毛和火焰般的尾巴。
根据传说,凤凰能够在死后自己燃烧,然后从灰烬中再次重生。
因此,凤凰被视为永恒和重生的象征。
人们相信,只有在世界即将被毁灭之前,凤凰才会出现,为新的世界带来希望和重生的力量。
而在北欧神话中,瓦尔哈拉是众神的居所,而渡鸟则是连接人间和天堂的使者。
渡鸟被描述为一种能够越过天空和海洋的神圣鸟类。
当战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时,渡鸟会将他们的灵魂带到瓦尔哈拉,让他们能够与众神一同享受永恒的荣耀。
这个故事展示了人们对死后的命运的想象和渴望,并将渡鸟视为连接人类和神灵的桥梁。
在美洲原住民的神话中,乌鸦被视为智慧和神秘的象征。
据传说,乌鸦是一只有意识和语言能力的鸟,它能够与人类交流并提供智慧和指导。
乌鸦也是被视为预言家的代表,它的叫声和行为被认为是人们未来的预示。
人们相信,乌鸦承载着无尽的智慧和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和面对挑战。
而在以爱尔兰为背景的凯尔特神话中,天空女神摩尔根被描述为一只拥有美丽翅膀的鸟。
摩尔根是一个女性神祇,被人们视为创造、爱与智慧的象征。
她的鸟形象象征着她自由的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摩尔根的故事提醒人们尊重自然界并保护环境,同时也教会了人们追求智慧与自由。
除了这些具体的神话故事,鸟在欧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广泛存在。
比如,在英国文化中,知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中,乌鸦常常被运用作诡异和不祥的象征,预示着悲剧的发生。
而在美国的文学作品《看见鸟》中,作者安妮·迪拉德通过观察鸟类的生活来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希腊神话故事关于鸟的故事鸟在希腊神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象征着神秘,力量,甚至死亡。
在希腊神话中,鸟有时被创造成具有神奇特性的生物,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
下面,让我们来探索一些关于鸟的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意义。
1. 雕刻成鸟的大哥斯弟俄斯故事开始于宙斯,即宙斯袭击众神,将天空分割成固定区域并掌控全球事务。
然而,他忽视了大哥斯弟俄斯。
俄斯决心不让自己被宙斯忘记,因此他决定雕刻一只鸟,名为"俄斯鸟"(Ossip Bird)。
这只鸟有能力像人一样行走,每天准确报告宙斯统治的领域内的一切。
宙斯很快发现了俄斯的聪明才智,将他召唤到奥林匹斯山,成为他的信使。
这个故事中的鸟象征着智慧和警觉性。
通过雕刻出俄斯鸟,俄斯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不可忽视的存在。
这也是一个提醒我们,人们应该关注周围的事物,以免被忽视或遗忘。
2. 鸟的竞赛:鹊与乌鸦据说,古代希腊的文化英雄阿伽门农(Agamemnon)曾经举办过一场鸟类飞行比赛。
他邀请了各种各样的鸟类参加比赛,其中包括鹊和乌鸦。
比赛开始了,乌鸦在短距离内能够迅速飞到终点,但因为太自信和满足,它一直停在树枝上观察其他选手。
相反,鹊利用聪明才智,找到了一颗独一无二的简易帆船,从而在乌鸦注意不到的情况下到达终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竞争时,聪明的策略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常常能够带来成功。
与鸟类竞赛相比,人们也应该学会灵活应对和追求创新。
3. 穆斯拉的鸟:重生与希望的象征在希腊神话中,鸟还扮演着代表重生和希望的角色。
可以讲述穆斯拉(Mystis)的故事。
据说穆斯拉是宙斯最喜欢的女仆,她曾经犯了一些错误,导致被阻止变回人形。
然而,她塑造了一个不朽的形象,并被永远地封存在人类的心中。
穆斯拉化身为一只雏鸟,在这种形式下熬过长时间,最终蜕变成一只美丽的鸟,被宙斯释放出来。
这个故事展示了希望和转变的力量,鸟是宙斯赐予穆斯拉的重生之路。
它是被赋予了新的力量和美丽的象征。
古希腊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古希腊是一个充满神话与传说的文明古国,而其中关于鸟类的神话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如欧罗巴和宙斯的爱情故事,以及伊阿索斯和伊阿杜修斯的冒险传说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古希腊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在古希腊神话中,许多鸟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的一只鸟常常被神秘的女神阿芙罗狄忒所驾驭,她乘坐的鸟是一只名为伊里斯的彩虹神鸟。
这只鸟具有华丽的羽毛,每一片羽毛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它可以迅速地在天际中飞翔,带来吉祥和祝福。
另一个与鸟相关的重要故事是关于普罗米修斯的。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为人类而挺身而出的神祇,他曾经帮助人们摆脱了痛苦和苦难。
然而,普罗米修斯却得罪了宙斯,为此他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传说中,宙斯命令哈耳忒斯将普罗米修斯捆绑在高山之巅,他的肚子被钉在岩石上。
每天,一只巨鹰都会飞来,撕咬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直到晚上才停止,隔天又会再来一次。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鸟类的力量和智慧。
尽管普罗米修斯受尽折磨,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放弃对人类的帮助。
而巨鹰作为惩罚之物,也展现了鸟类在神话中的力量与威严。
而古希腊神话中的另一个闪亮明星是西里克斯,一个被美丽所吸引的人。
传说中,西里克斯曾经得到赐予他永恒生命的神物,但他却变得自大傲慢。
由于他的自负和轻视神灵的行为,他被该腓斯赫的报警鸟给啄伤,而他的永恒生命也变得毫无意义。
这些神话故事中的鸟类不仅仅是角色和道具,更是象征着古希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他们不仅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还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向人们传递出深刻的哲学思考。
对于古希腊人而言,鸟类代表着自由,也是他们与神灵之间的桥梁。
古希腊人认为鸟类可以飞翔到天堂,与神灵交流。
因此,古希腊人将鸟类作为预兆和吉祥的象征,通过观察鸟类的活动和行为,来预测未来的变化和命运。
总的来说,古希腊关于鸟的神话故事丰富多样,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性的探索。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给人们带来娱乐,更是通过描述鸟类的生活和行为,传递出古希腊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鸟类的文论与神话研究报告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关于鸟的崇拜、占卜和禁忌等文化遗存。
这些光怪陆离、饶有趣味的鸟文化和其它民俗事象一样,是活的社会“化石”。
鸟文化不仅与原始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观念相一致,同时也与当时人们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所谓鸟崇拜,就是崇乌、敬鸟、化鸟为神。
关于鸟崇拜,一般可分为图腾崇拜、神话(迷信)崇拜。
一、图腾崇拜
图腾,是原始民族的标志,也是神化了的祖先。
是原始宗教在经历了自然崇拜过程后出现的对某种动、植物的崇拜。
图腾崇物大都被崇拜者认为与自己的部落或氏族有血缘关系,人们曾经并将继续得到它的庇护。
《左传昭十七年》记载了关于少吴建立鸟王国的美丽传说:“少吴氏以鸟名官。
”“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祝鸠氏,司徒也;聘鸠氏,司马也;鸬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
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九扈,为九农正、扈民天淫者也。
”百鸟之王少昊,名挚,而挚同鸷,大约是一只鸷鸟。
自称为少昊后代的郯子把上述传说归化为历史,固然不足为信,但作为反映少吴之国丰富多彩的鸟图腾崇拜,则是确信无疑的。
当时,以鸷鸟为图腾的少昊之国,征服并包容了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鸟、青鸟、丹鸟及五鸠、五雉、九扈等鸟类为图腾的大小部落(氏族),并给各部落(氏族)首领按其势力和特氏分别授予不同权限和职能的官衔,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㊀第28卷第6期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11月㊀V o l.28㊀N o.6㊀S i c h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N o v.2018从鸟神崇拜到道教审美视域下飞鸟形象的演变孙鑫蓉(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0)摘㊀要:鸟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但是鸟为什么能成为一种意象以及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从审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鸟意象的形成过程,在鸟意象最终形成前,鸟形象经历了审美的朦胧阶段到审美的逐渐明朗化再到审美的特殊化,最终以轻盈灵动的外形和寄托人类情感的仙使形象而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鸟意象.关键词:鸟神崇拜;神仙信仰;道教美学中图分类号:I04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5248(2018)06-0096-06㊀㊀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它最初是作为图腾来崇拜的.从审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讲,鸟神崇拜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不难发现在后世的文学艺术中时常能找到鸟这一文化原型,不过在不同的时期㊁不同的文学样式以及不同的审美视域下,鸟又有着不同的形象体现和审美内涵,本文试着探讨从最初的鸟神崇拜视域下的鸟形象到道教审美视域下鸟形象的演变,从这一演变的过程中看到中国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发展变化.㊀㊀一㊁鸟崇拜和鸟神话下的飞鸟形象由于图腾崇拜的时代缺少文字的记载,我们只能从现存下来的文物遗址以及有文字以后的文献资料去印证先民的图腾崇拜.华夏民族之所以有鸟崇拜这一说法和现今出土的大量有关于鸟的文物遗址和文献资料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今较早的文献记载有«商颂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1]这是一种典型的鸟图腾崇拜.除了文献记载以外,现如今出土保留下来的文物遗迹也可以印证先民的鸟崇拜,目前来看,最早的出土文献是距今大概7000年的 双鸟负日 骨雕和 双鸟朝阳 牙雕, 中间雕刻着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围上端刻出炽热的火焰状,以象征太阳的光芒,两侧各有一振翅欲飞的双鸟作圆眼㊁钩喙㊁伸脖昂首相望之态. [2]这一文物突出刻画了双鸟形象,同样表达了对鸟的崇拜,虽然不同于玄鸟生商的意义,但却有着另外的崇拜意义,鸟长着人类没有的羽翼可以自由在天空中翱翔,因而被认为是沟通天地的使者,这种原始崇拜表达了对自由㊁光明㊁生命的向往和追求.现今最早有关鸟神话的文献当属«山海经»,«山海经»中讲了大量有关于鸟的神话故事,以至于有学者认为: 细读«山海经»,全书讲的都是鸟的故事 .[3]除了文献的记载以外,相关的出土文献也证实了这一点.距今大约4740年左右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了一株有着 一龙十鸟 (一说九鸟)的青铜神树,被学术界命名为 太阳神树 ,生动再现了«山海经 海外东经»所记的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的情形.[4]虽然遗址是鸟的形象而文献中是太阳的说法,但是在那个时代鸟和太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鸟的崇拜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太阳神的崇拜,鸟可以无限接近太阳因而具有神的性质.学者唐世贵认为: 三星堆出土的诸多青铜鸟首是鱼凫蜀王的图腾像,它迎合了«山海经»中约23种动物的1种;鱼凫㊁开明69 收稿日期:2018-09-12作者简介:孙鑫蓉(1994 ),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古代美学研究.㊀孙鑫蓉:从鸟神崇拜到道教审美视域下飞鸟形象的演变2018年第6期两代蜀王皆以«山海经»的神兽为其部落图腾的,并以此作为部落名称. [5]由此来看,«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和原始先民的鸟神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在图腾崇拜的基础上才会有后来的神话故事.朱狄在«原始文化研究»一书对图腾崇拜在审美发生学的意义上的影响做出了具体分析,他认为: 这种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践上的,图腾信仰直接引起了一系列从属于这种信仰的艺术形式的发生或对已经发生的某些艺术形式进行规范化 .[6]细读«山海经»便会发现«山海经»其实便是从属于鸟图腾崇拜的艺术形式的产物,«山海经»多处写到了飞鸟形象,例如«山海经 南山经»: 有鸟焉,其状如雞,而三首三目六足三翼 ,[7]4 有鸟焉,其状如 ,而白首三足人面 ;[7]10«山海经 西山经»: 其鸟如鴖,其状如翠(翠似燕,而绀色也),而赤喙,可以御火 ,[7]16 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 ,[7]22 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7]28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从这里可以发现«山海经»里的鸟形象和我们今天看到的鸟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带着人的想象和情感色彩后的变形鸟,虽然每一种鸟在具体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充分受到了图腾崇拜的心里基础和事实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神性的鸟形象,尤其突出的是人鸟结合半人半鸟的形象,由此来看,在鸟崇拜和鸟神话的时代,鸟的形象和原始崇拜巫术信仰密不可分,单从外形来看,这些鸟都不是自然界正常的鸟类,从审美愉悦的角度来看,这些鸟形象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审美愉悦,而是从一个部落的政治统治㊁社会生活㊁图腾崇拜㊁巫术信仰等角度去诠释它的意义,此刻的审美状态还处于朦胧的阶段,那么这种朦胧状态是如何一步一步明朗化的呢?接下来通过探讨庄子逍遥游世界里的飞鸟形象以窥探审美状态的逐渐明朗化.㊀㊀二、庄子逍遥游世界里的飞鸟形象庄子«逍遥游»开篇便讲到了鲲化为鹏的故事,并且庄子笔下的鹏是要从北冥飞向南冥的,从这一转化思想以及向南飞的思想可以看出庄子哲学思想的传统根源.我们从图腾崇拜的审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庄子的思想,便可以理解庄子为什么一开始就讲到了鲲化为鹏的故事,并且鹏还要迁徙到南冥.鲲化为鹏这一 大化 思想表达了庄子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与追求,这和原始的鸟图腾崇拜有着非常相似的思维模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北冥中的鲲在深渊中也可以自由自在的遨游,但是庄子为什么要它转化为鹏呢?这和我们前面讲到的 双鸟朝阳 类似的鸟神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鸟儿有着人类没有的羽翼,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天上的太阳在先民的认识思维中也是神的存在,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就可以接近太阳神.从先民思维模式中的太阳神和鸟神的结合来看,对自由生命的追求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成了亘古不变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始终都包含着身体自由和精神自由两部分,对身体自由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希望生命可以被神眷顾而长久,即便生命不在了也可以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从历史来看这种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从庄子到后来的道教都是十分注重身心自由的.在庄子的逍遥游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身体自由和精神自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诚然,北冥中的鲲可以不必扶摇而上,它在北冥的深水中也可以身心自由,但是这里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庄子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庄子看来首先必须实现身体的自由然后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身体必须在自然界中无所待的自由翱翔才能达到精神上的与天地合一,因而在庄子的逍遥游世界里身体自由是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追求,实现了身体自由自然便可以与天地合一进而实现精神自由,这样来看庄子开篇就提到的 大化 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这种 化 的思想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因为有 化 的思想所以继之才有庄子的齐物论㊁庄周梦蝶等思想.王博先生在论及 化 字时,认为: 鲲化为鹏,正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化是一种象征,一种遗忘和丧失自己的象征,化也就有了超乎形体之变的意义和象征 .[8]对于前半部分笔者是比较认同的, 化 是一种超越一种象征,但是结合前面的鸟神崇拜的实质内涵,笔者认为这里的 化 是强调和重视自我的象征,通过 化 实现了生命的新生和永恒,是对生命长久和自由的追求.79㊀2018年第6期孙鑫蓉:从鸟神崇拜到道教审美视域下飞鸟形象的演变以 化 的思想为基础,庄子构建起了自己的逍遥游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鹏的形象具体是怎样的呢?«逍遥游»中有两处写到了鹏的形象.其一: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9]1其二: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9]4这两处同时强调了鹏的大,尤其突出了羽翼的大.在前面我们谈到了«山海经»鸟的形象,突出的特点便是人兽结合的变异鸟,庄子在描写鸟的形象时,一方面受到了«山海经»的影响,其中第二处的句式上明显带有«山海经»的描述口吻,另一方面庄子又为什么要单独强调鸟的 大 呢?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从图腾崇拜向审美状态逐步明朗化的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 大 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一个典型的审美范畴, 大 在图腾崇拜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包含了道德和善的观念,因为这时的人们已经从原始部落发展到了奴隶社会,社会的文明程度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 包含了道德㊁善和美的结合.先看儒家讲的 大 :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0]这里的 大 和道德伦理完美结合,突出了儒家伦理美的特点.老庄也讲 大 ,但是相比儒家伦理美,老庄更崇尚自然无为的美.庄子认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9]156这里的思想和前面的大化境界如出一辙,同样在强调无为无不为的合道境界,可以看出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内在统一性.所以在庄子逍遥游的世界里,先是讲到了鲲化为鹏的故事,可以看到庄子对先民鸟神崇拜思想的继承;接着又具体讲到了鹏这一飞鸟形象,突出强调了鹏的 大 ,可以看出庄子思想在图腾崇拜思想基础上的创新,庄子的创新使得图腾崇拜这一蒙昧的审美状态逐渐明朗化,后世的美学思想在庄子思想基础上一步一步丰富发展起来.㊀㊀三、秦汉神仙信仰里的飞鸟形象在谈论飞鸟形象的演变过程中,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思想对飞鸟形象又做了进一步的影响,促进了飞鸟形象一步一步向飞鸟意向的审美状态过渡转变.在谈论飞鸟形象之前我们先要明确神仙信仰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神仙信仰?首先是神仙信仰这一概念的界定,神仙以及神仙信仰的结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开始神仙一词是分开来使用的.«说文解字»分别解释神仙为: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 [11]8仙: 僊,长生僊去. [11]167这样来看神和仙的对象是不同的,神的对象没有确定性而是包罗万象,仙的对象则具体到人.«礼记»也这样解释到: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12]«释名»讲到: 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 [13]第一次将神和仙合在一起来使用的是班固.他在«汉书 艺文志»中讲到: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迁之文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 [14]这里的境界和庄子逍遥游的境界有相通的地方,主要强调保持生命的本真,使生命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近代学者牟钟鉴㊁张践在«中国宗教通史»中将神仙定义为: 其一形如常人而能长生不死,其二逍遥自在又神通广大. [15]关于信仰的解释«辞海»中这样说到: 信仰,人们对某种理念㊁思想㊁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16]由此来看,神仙信仰可以理解为对长生不死㊁自由飞升的一种极度相信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这种观念以达到长生不死㊁飞天成仙.从神仙信仰的内涵来看,这一概念在先民们神的概念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中鲜明地突出了对自我的关注和追求,这也是为什么会产生神仙信仰的主要原因之一.秦汉时代是历史上大统一的时代,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促使人们开始对自我的关注和追求,尤其是拥有权力的上层统治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迷信长生不死的秦始皇和汉武帝.«博物志»记载道: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侍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戴玉胜,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鸟,如鸟大,使侍母旁. [17]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追问神仙信仰有什么依据使得统治者为之深信不疑甚至亲自实践呢?要理解这一点必须结合神仙信仰的理论基础和现89㊀孙鑫蓉:从鸟神崇拜到道教审美视域下飞鸟形象的演变2018年第6期实条件.首先是神仙信仰的理论基础,从先民神的观念发展到神仙观念的过程中道家的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庄子的思想,庄子 他最关心的问题,是人类如何才能从感性文化和智性文化造成的生命分裂与冲突中解脱出来,使人能过一种真正自由而快乐的生活.这个要求,使他在生命世界里的荒原里开辟了一条精神超越的大道 .[18]庄子所开辟的精神超越的大道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 大化 境界,即从鲲化为大鹏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无限接近神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的这一思想是后来的神仙信仰的直接理论基础.除了 大化 的思想之外,庄子在逍遥游的世界里还真正描写了神仙: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㊁饮露;乘云气㊁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9]7-8神仙信仰里的神仙便是在庄子对神仙描写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扩大化和丰富化.除了神仙信仰的理论基础外,秦汉为什么如此迷信这一说法还要和当时的现实环境联系起来,秦汉结束了春秋战国纷纶战争的时代,第一次实现了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相较繁荣从而促使了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和追求,尤其是统治者希望能够长生不死永保自己的基业,也是因为人对自身的更多关注和社会的更进一步发展使得巫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严重的跌落,不甘于碌碌无为的巫师们充分抓住了统治者的心理期望,趁机借助于老庄思想的理论基础炮制了一套迎合统治者心里期望的学说即神仙信仰,神仙信仰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一思想对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影响深远,飞鸟的形象也因为神仙信仰的渗入而进一步丰富化,突出了秦汉时代的审美特色.«仙赋»: 乃骖驾青龙,赤腾为历,躇玄厉之擢嶵,有似乎鸾凤之翔飞,集于胶葛之宇,泰山之台,吸玉液㊁食华芝,漱玉浆,饮金醪. [19]将鸾凤置于神仙世界中,作为一种仙鸟的代表在描述.除了汉赋中有大量的飞鸟形象的描写,汉乐府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如«清调曲 董逃行»: 百鸟集来如烟,山兽纷纶,麟辟邪其端,鹍鸡声鸣 .[20]将百鸟群集的场面描写成烟,一方面突出了鸟的轻盈㊁灵动,另一方面也象征了仙境幽远缥缈的画面.从这些飞鸟形象来看,都带上了仙鸟的特征,形象较神话故事里的鸟更可爱轻盈,突出了仙境的幽远宁静美好.在此基础上,东汉末年形成的道教一方面吸收了秦汉以来的神仙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宗教组织的形式上加以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神仙理论,飞鸟形象也在道教独特的审美视域下完成了从审美形象到审美意象的转变,至此以后飞鸟便成为文学上的一种常见意象即艺术形象.㊀㊀四、道教审美视域下的飞鸟形象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组织在东汉末年正式成立,以老庄道的哲学思想和秦汉以来的神仙信仰观念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道教此刻更强调宗教内容,庄子美学思想中的 大美 带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秦汉以来的神仙信仰思想在审美中越来越突出,从神仙信仰下的长生不死到追求个体生命精神的完善,既注重生命的长生又开始关注个体精神的完善,最终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社会意义.道教理论大家葛洪曾说过: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物之大宗也.眇眇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綿邈乎其远也,故称秒焉 故玄之所在,其乐无穷. [21]这里的玄既有老庄哲学中 道 的基础,同时也是道教理论中的 道 .这里的 玄 包含了大㊁深㊁微㊁远㊁秒等众多审美内涵,正好体现了道家美学思想向道教审美思想转变的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的审美思想最终强调了它的审美落脚点 乐,这里的乐实际是道 乐,即体道㊁悟道㊁修道而达到的长生不死㊁精神完美的境界,但是应该注意这里的乐并不是针对当时信仰道教的下层普通百姓,能够有这种审美体验的必定是当时信仰神仙道教的社会中上层阶级和落魄的知识分子.赵沛霖先生在«从郭璞的神仙道教信仰看他的‹游仙诗›»一文中也曾说到: 神仙道教不但满足了士族大户㊁王公贵族延续享乐生活的欲求,而且也迎合了中下层知识分子摆脱道德危机,寻找精神寄托的需要. [22]既然道教的核心思想是 神仙 ,那么道教的美学思想也必然围绕着神仙思想而展开,突出表现为对神仙理想之美的描述赞美和向往.在道教这一独特的审美理想下,和神仙理想有关的文学题材游仙诗也兴盛繁荣起来,在游仙诗中飞鸟形象成功完成了文学意象的转变.在谈论飞鸟形象的转变之前,本文有必要对游仙文学以及游仙诗99㊀2018年第6期孙鑫蓉:从鸟神崇拜到道教审美视域下飞鸟形象的演变作一界定,游仙诗作为游仙文学的一种,在魏晋唐以来得到繁荣发展,这和道教的兴盛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唐代的游仙诗十分盛行,据初步统计,魏晋的游仙诗保存至今的大约有一百多首,但是到了唐代游仙诗就达到三百多首,唐代将道教作为自己的国教,称自己为老子的后裔.关于游仙题材的创作有史料记载的有«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到 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 ,[23]«仙真人诗»今已佚亡,不过从秦始皇积极寻仙的历史记载可以推测该诗应该是描写寻仙㊁访仙㊁仙人之乐等一类的,到了魏晋以后神仙道教正式成立,有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迅速增多,文学中主要的代表就是游仙诗,这个时候的游仙诗和以前的游仙诗有什么不同呢?钟嵘«诗品»评郭璞«游仙诗»: 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凛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24]李善在«文选»卷二十一郭璞«游仙诗七首»注中说: 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例景,饵玉玄都 ,[25]从较早的评价来看,游仙诗主要是言志抒发胸中的失意和记录游仙途中的美景和乐趣.魏晋以前有关游仙题材的描写主要是仙人仙境,魏晋以来道教正式成立以后,道教审美思想中的世俗化㊁政治伦理化色彩对于审美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情感的表达和寄托也越来越突出,这也是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以前的审美思想的差异,唐代游仙诗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世俗化和政治伦理化色彩更加突出.吴筠«游仙诗»二十四首中有两首写到了飞鸟: 欲超洞阳界,试鉴丹极表.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导我升绛府,长驱出天杪. [26]5671 大空含常明,八外无隐障.鸾凤有逸翮,泠然恣飘飏.寥寥唯玄虚,至乐在神王. [27]5672朱鸟本是神话故事中南方的神,炎官是神话故事中的火神,这里将神话故事中的朱鸟变成了神仙世界里的仙鸟,是引导凡人成仙的使者.鸾凤在神话故事中也多次出现过,不过这里仍然是将其置于神仙世界中,用 逸 泠然 飘飏 等词来描写,突出了仙鸟的轻盈㊁飘逸超脱和灵动等特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喜爱和向往.好道的李白许多游仙诗中也有飞鸟形象,其中«古有所思»: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27]这首游仙诗作于天宝后李白被放还归山,从创作的背景来看,正是李白仕途失意之作,带有明显的政治内容和人生感慨.青鸟在神话故事中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不单是西王母的使者,而是整个仙界的使者,麻姑据«神仙传»记载是一位美貌的仙姑,李白通过青鸟向麻姑表示歉意不能去往仙界,实际表达了现实的不顺人生的失意,青鸟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包含了对青鸟的喜爱向往之情,青鸟成了人可以信赖的亲密伙伴.曹唐的大小游仙诗在唐代也具有典型的道教审美特色.«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 昆仑凝想最高峰,王母来乘五色龙.歌听紫鸾犹飘缈,语来青鸟许从容. [26]4373-4374«张硕重寄杜兰香»: 碧落香销兰露秋,星河无梦夜悠悠.灵妃不降三清贺,仙鹤空成万古愁. [26]4375两首诗中的飞鸟首先都是仙鸟形象,其次这里都用到了拟人的手法,把人的情感带入到鸟的身上,多了情感寄托的美.从鸟神崇拜到道教审美视域下飞鸟形象经过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从最初的人兽结合到轻盈灵巧的仙鸟,从审美思想的朦胧阶段到逐渐明朗化再到审美特殊化,鸟形象从图腾崇拜逐渐演变成文学艺术中的鸟意象,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参考文献:[1](元)朱公迁.诗经疏义[G]//景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00.[2]史延廷.鸟图腾崇拜与吴越地区的崇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 文化研究,1994(3):110.[3]黄懿陆.中国先越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3.[4]袁㊀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5.[5]唐世贵.«山海经»成书时地及其作者新探[J].辽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83.[6]朱㊀狄.原始文化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98:98-99.[7](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O].清嘉庆十四年阮氏琅環仙馆刻本.[8]王㊀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5.[9](晋)郭㊀象.庄子注[G]//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001。
从鸟崇拜到鸟神话 Ξ———史前时期浙江民间故事母题寻绎顾希佳提要: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史前艺术的解读,同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本文认为史前时期浙江先民中存在着鸟崇拜。
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口头叙事活动,形成了有关鸟的神话母题。
这种母题对后世口头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致使鸟的神话在浙江大地上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鸟 动物崇拜 神话母题 民间故事史作者顾希佳,男,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 310012) 人类讲述故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古代。
故事的讲述活动要早于文字的发明,但又迟于人类语言的产生。
由于文字尚未产生,致使这个时期里的故事讲述无法保存至今。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一些文物遗存。
这些文物遗存所表现出来的史前艺术及其象征符号,往往蕴含着当时人们所讲述的民间故事母题,这中间尤其令人振奋的则是那些神话母题。
如果我们将这些史前艺术与后世的典籍文本相对照,与今天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大量活材料相对照,破译那个时代里的民间故事便有了可能。
一、河姆渡出土文物刻纹的神话诠释 从1973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宁绍平原南缘的余姚河姆渡地方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科学考察工作先后进行了两期。
在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中,专家们对两件文物发生了浓郁的兴趣。
一件是骨匕,上面刻着两组鸟的图案,有人理解为是双头鸟,也就是说每组有两个鸟头,朝着相反的方向伸出头颈,鸟体又是相连着的,中间有一个圆圈。
对于这种圆圈,有人理解为是太阳。
另一件是一块象牙板,刻划着两只振翅而飞的鸟,鸟头相对着,连体,中间又有五重圆圈,外绕火焰纹,Ξ本文是2001年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民间故事史》中的一个章节。
好似太阳。
王士伦先生认为,“这种异首连体,并且中间刻有太阳,可能表示鸟是空中神秘的动物,是介乎人天之间的神使;或者与鸟生的传说有关;连体意味着双鸟交感繁殖。
”据此,不少学者都认为,河姆渡人有对鸟的崇拜,或者进一步认为有鸟图腾。
与鸟有关的神话传说神话故事是由一些个性鲜明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和一些神化了反面人物为角色,诉说他们之间的争锋相对、兵戈较量,从而突出正面人物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英雄气概。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与鸟有关的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与鸟有关的神话传说篇一:凤凰的传说凤凰是鸟中之王。
因为她有夺目光彩的美丽羽毛而让一切美丽的鸟在她面前暗然失色;因为她有那雄健的身躯,而让一切鸟儿在她身边显得无比地渺小;所以,她,是当然的鸟中之王。
然而,谁能知道这凤凰原来只是一只丑小鸟呢?她又是怎样变成了这庞大的身躯和美丽的外表呢?她又怎么成为鸟中之王的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将会告诉您这一切。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天上飘着乌云,下着大雨,风把森林中的树木刮得东倒西歪的。
这时,一只弱小的丑小鸟被风从树上吹到了地上。
她那弱小的身躯上的羽毛早已被雨水浸透。
风让她冻得直打抖。
她倒在草地上呻呤着。
她正面临着死亡。
就在这时,雨突然停了下来。
风也不吹了。
太阳从那乌云中慢慢地钻了出来。
森林又恢复了平静。
草地上的鲜花又开始开放了。
在阳光下,丑小鸟却睡着了。
她似乎正在走向死神的大门口。
她饿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时,她艰难地挣开了双眼,望见这雨过天晴的天空,是那么地美丽,阳光又是那么地柔和充满暖意。
不远处,无数的鲜花正摇动着身躯,开放着美丽的花朵。
天上又有无数的小鸟在飞来飞去,嬉戏着,欢笑着,享受这美丽的大自然。
丑小鸟望着这一切吃力地挣扎着想站起来,可是她挣扎了几次均失败了。
她从心中发誓:“我绝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
”她终于张大了嘴,向森林中的小鸟们叫了起来:“伙伴们呀,我快死去了!快快来救救我吧!谁来做做这好事情呀!”这时,一只百灵鸟正唱着动听的歌飞过丑小鸟的身边。
当她看见丑小鸟这付可怜之象后十分同情她。
百灵鸟动情地对丑小鸟说:“我们都是鸟类,应该相互关心才是呀!您不要伤心了,我来救您!”丑小鸟轻声地对百灵鸟说:“好姐姐,我饿得慌呀!我快饿死了呀!”百灵快速地飞进森林中,并叫自己的姐妹们一起,为丑小鸟送来了小虫子。
关于鸟的神话传说神话故事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是以现实为基础,客观现实和斗争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鸟的神话传说,希望对您有帮助!关于鸟的神话传说篇一:聪明的鸟我家有两只小鹦鹉,一只绿的,一只蓝的。
他们的嘴黄色,弯弯的,一双明亮的眼睛,爪子也是金色的。
可爱极了!别看他们小,他们可调皮了!那只蓝色的小鸟整天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像在玩海盗船,好像一点一都不怕头晕;那只绿色的小鸟比较木讷,蓝鸟总是啄绿鸟的羽毛,想跟它一块儿玩,可是绿鸟却一动也不动,站在笼子里发呆,理都不理蓝鸟,蓝鸟又想和它说话,唧唧咋咋,好像在说:“嗨!伙计!我们一块儿聊聊好吗?”可是这招也不太灵,绿鸟只是转过身来,看了看,只是一只老蓝鸟,然后又不理它了;蓝鸟把翅膀遮在嘴巴上,磨了磨嘴巴,歪歪头,好像又在想办法,然后索性也不理绿鸟了:“哼!看你拽的!憋到什么时候不说话,不憋死你!你迟早要找我老蓝聊天!”蓝鸟自己玩了起来。
第二天,这只绿鸟,终于对新环境有点适应了,开始尝试着和绿鸟说话了。
我想,他们一定会很快成为好朋友的!这两个家伙将来会不会一起商量,怎样从鸟笼里逃出去呢?要知道,鹦鹉是很聪明的鸟哦!关于鸟的神话传说篇二:小浣熊和鲣鸟小浣熊和他的奶奶住在一起,他是奶奶惟一的孙子,所以奶奶非常疼爱他。
一天,奶奶带他在山上采摘橡树果。
奶奶在树上面采,他在下面拿着小篮子盛。
天晚了,奶奶问他:“好孩子,晚上吃点鹿肉好吗?”“不要,鹿肉我吃腻了。
小浣熊回答说。
”“那么,吃点牛肉干吧? 奶奶说。
”“哼,我讨厌牛肉干。
小浣熊嘟着嘴回答。
”“要不,吃点干鱼眼怎么样? 奶奶又问。
”“不要,不要!我不喜欢吃干鱼眼。
小浣熊跺着脚说。
”奶奶生气了,他对小浣熊说:“好吧,你自己去找东西吃。
但不许偷橡树果吃,那是留着冬天用的。
”小浣熊自己去找东西吃了。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对后世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就神话故事对诗歌、、小说三个方面创作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神话是远古人类的发展史,也是文学的起源史。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关于鸟的神话故事篇一:百鸟之王少昊黄帝主宰宇宙,坐镇中央,东、南、西、北四方,自有伏羲、炎帝、少昊、帝颛顼经管。
那少昊的皇娥原是天上的织女,她在玉砌的宫殿里纺纱织布,往往要忙到深夜,她编织出来的锦缎,就是那天空中流光溢彩的云霞。
疲倦时,皇娥常常轻摇木筏,在银河里倘佯。
一日,皇娥沿着银河溯流而上,驶往银河源、西海边的穹桑。
穹桑是一棵八百丈高的大桑树,它一万年结一次果,结出的桑椹色泽鲜紫,香气清远,吃了可以与天地同寿。
穹桑下、银河畔,一位容貌超尘绝俗的少年在徘徊,少年是黄帝的同胞兄弟西方白帝的儿子金星,就是那颗每天凌晨在东方天穹闪闪发光的启明星。
少年与皇娥一见钟情,订下了终身之约。
他俩用桂木做桅杆,用香草做旌旗,又雕刻了一只玉鸠放在桅杆顶端辨别风向。
在随风漂流的木筏上,少年如行云流水般弹奏起桐峰梓瑟,皇娥和着琴声唱起了情歌,歌罢,少年复轻轻唱和。
两人相依相偎,皇娥夜织一唱一和,乐而忘返。
一年以后,少昊诞生了,他是皇娥和少年爱的结晶。
少昊又称穹桑氏、金天氏,名字叫挚,本相是一只金雕。
他起初在东海外几万里远的海岛上建立了一个鸟的王国,文武百官全系各种各样的飞禽:凤凰通晓天时,负责颁布历法。
鱼鹰骠悍有序,主管军事;鹁鸪孝敬父母,主管教化;布谷鸟调配合理,主管水利及营建工程;苍鹰威严公正,主管刑狱;斑鸠热心周到,主管修缮等杂务。
五种野鸡分管木工、金工、陶工、皮工、染工;九种扈鸟分营农业上的耕种、收获等事项。
少昊在东方鸟国为王时,他的侄儿、也即黄帝的曾孙帝颛顼曾来探访。
少昊忒喜欢这个侄儿,为了培养他的执政能力,特意让他协助治理政务;还亲自制作琴瑟,教他弹唱。
从鸟崇拜到鸟神话 Ξ———史前时期浙江民间故事母题寻绎顾希佳提要: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史前艺术的解读,同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本文认为史前时期浙江先民中存在着鸟崇拜。
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口头叙事活动,形成了有关鸟的神话母题。
这种母题对后世口头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致使鸟的神话在浙江大地上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鸟 动物崇拜 神话母题 民间故事史作者顾希佳,男,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 310012) 人类讲述故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古代。
故事的讲述活动要早于文字的发明,但又迟于人类语言的产生。
由于文字尚未产生,致使这个时期里的故事讲述无法保存至今。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一些文物遗存。
这些文物遗存所表现出来的史前艺术及其象征符号,往往蕴含着当时人们所讲述的民间故事母题,这中间尤其令人振奋的则是那些神话母题。
如果我们将这些史前艺术与后世的典籍文本相对照,与今天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大量活材料相对照,破译那个时代里的民间故事便有了可能。
一、河姆渡出土文物刻纹的神话诠释 从1973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宁绍平原南缘的余姚河姆渡地方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科学考察工作先后进行了两期。
在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中,专家们对两件文物发生了浓郁的兴趣。
一件是骨匕,上面刻着两组鸟的图案,有人理解为是双头鸟,也就是说每组有两个鸟头,朝着相反的方向伸出头颈,鸟体又是相连着的,中间有一个圆圈。
对于这种圆圈,有人理解为是太阳。
另一件是一块象牙板,刻划着两只振翅而飞的鸟,鸟头相对着,连体,中间又有五重圆圈,外绕火焰纹,Ξ本文是2001年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民间故事史》中的一个章节。
好似太阳。
王士伦先生认为,“这种异首连体,并且中间刻有太阳,可能表示鸟是空中神秘的动物,是介乎人天之间的神使;或者与鸟生的传说有关;连体意味着双鸟交感繁殖。
”据此,不少学者都认为,河姆渡人有对鸟的崇拜,或者进一步认为有鸟图腾。
董楚平先生认为,在这两个刻纹图案里,蕴含着一个鸟神话的母题。
按照他的解释,这两个图案表现的是双鸟与日(月)的同体。
他认为骨匕上的图案所谓“双头鸟”或“连体鸟”,解释不妥,应该理解为是双鸟与中间的太阳同体。
对那个图案中的两个圆圈,他认为“右边一圆刻有四射的光芒,应为太阳;左边一圆较小,且未刻光芒,似为月亮。
”于是他提出了“双鸟与日(月)同体”的诠释。
对于象牙板上的圆,他则以为那不是双鸟拥抱太阳,而同样是双鸟与太阳的同体。
典籍文献中有鸟儿运载着太阳在空中飞翔的说法,这和“双鸟舁日”似乎也很接近。
又有太阳里头有一只大鸟的说法,这和鸟与日同体也很接近。
与此相比,“双鸟朝阳”的说法倒是多了些后世人的理念,好像因为人崇拜太阳,所以鸟儿也跟着在朝拜太阳似的。
其实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天上飞翔的鸟儿本身就很神秘,很值得崇拜,这是必须首先予以注意的。
许多学者在对那些刻纹图案的诠译上会出现种种分歧,冒出一个个新颖而又富有想象力的猜测,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河姆渡人中间存在着鸟崇拜。
二、良渚玉器刻纹图案的神话解读 良渚文化是浙江史前时期又一极其重要的考古文化,因发现于杭州郊区良渚而命名,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一般认为距今四千年至五千年左右。
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玉器上面,考古学家看到了更多的有关鸟的刻纹图案。
他们对这些鸟的刻纹图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当然,良渚文化中的图案和前述河姆渡文化中的图案在类型上是迥然不同的。
由此猜测,在他们中间各自讲述的神话故事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种文化所遗存下来的史前艺术中,都出现了鸟,出现了太阳。
由此可见,这两个神话母题,则是这两种文化所共同拥有的。
王士伦先生认为,良渚玉器上的这些图案,一般都画成是平台上站着一只鸟。
这个台座也许与当时祭坛的构造形制有关。
台座的腹部有个太阳,下面还有个月亮,表明这个台座是很高很高的。
这只鸟站在耸向高空的台座上,“说明鸟的神圣,说明人们将鸟作为通天地的神使来崇拜的。
”此说甚是。
在良渚玉器上的纹饰中间,除了神兽合体纹饰之外,鸟纹是最引人注目的了。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在玉器上刻划这样的图案,必定有其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
除了将其理解为是信仰范畴里的鸟崇拜或鸟图腾之外,能否在神话范畴里进行诠释,这是许多人都在关注着的话题。
董楚平先生对此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观点。
他不仅试图破译这些图案,还认为这些图案中的刻划符号已经形成了文字。
于是在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论证之后,他将这些图案释读为“鸟祖卵生日月山”。
为了说明这一结论,董先生列举了良渚文化玉器有关鸟与太阳的刻纹九例。
这中间有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的良渚文化大玉璧四件,据称多购自上海,部分来自浙江;有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的玉琮;有台北故宫博物馆1989年入藏的玉琮;法国马黎吉美博物馆所藏的玉琮;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玉琮;以上八件皆为传世品;第九件则是余杭安溪近年出土的大玉璧。
由于这九件玉器刻纹十分相似,属于同一个类型,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前八件传世品也是良渚文化遗物。
这九件玉器中,有五件都刻有一只高高在上的鸟,可以解读为“鸟”字。
九件玉器中有五件刻有“立柱”,其中四件都置于鸟之下。
一般以为这“立柱”是鸟的附属品,但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玉琮上却只有立柱没有鸟,可见立柱可以脱离鸟而独立存在,有可能是个独立的字。
这个立柱,便被解读为“祖”字,是男根的象征。
在立柱下面,往往有一串珠形的圆圈,而且不是一个,仿佛是一连串生下来的蛋,于是被解读为“卵”字,而且还可以理解为动词,表达成卵生、卵育的意思。
至此,董先生已经从这些刻纹图案的上半部解读出“鸟祖卵”三个字来。
或者我们还可以认为这是“鸟祖卵生”的意思。
接着,他又对图案的下半部进行分析,其中有一个图最下面有个月亮,中间是个太阳,太阳和月亮的上部是个层台,则可以认为是可以登天的神山。
这样便构成了“日月山”这样一个词组。
这个词组在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纹中曾多次出现,在良渚文化的一些玉器上也常会单独出现,因此可以推测,“日月山”这个词在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都较为流行。
如果我们联系到浙江史前文化中的鸟崇拜,那么以从鸟崇拜到鸟神话为在浙江的先民中间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称鸟是他们的祖先,认为是这个祖先创造出世间万物,既能生日月,也能生山川,这样的推理也就不觉得突兀了。
按照传播学的理论,身体姿势、语言、图画、文字……都不过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种种不同的方式而已。
人类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为了传播信息,就必须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
在传播史上,这一系列方式的出现有先后之分,这一系列方式的功能也有落后与先进之别,但它们都只是一种方式,各有千秋而无法相互间完全替代。
不管这些刻纹图案是否已经可以被认定为文字,它都可以毫无疑义地被认定为是先民们用来传达思想感情、传播信息的一种特定的方式。
原始艺术既然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方式,它们就一定可以被破译,可以被解读。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承认董先生的解读是积极而又稳妥的。
其实,在从图画向文字转变的漫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符号,有人认定它们为图画,有人认定他们为文字,在学术研究中应该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
前面我们所讨论的这种出现在良渚玉器上的刻纹图案,或者可以大胆地认定它们是一种文字,或者至少可以认为它们是一种“前文字”,是处于从图画向文字过渡阶段的一种传播方式。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良渚玉器的刻纹图案里存在着关于鸟神话的若干个母题,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将这些母题链接成相对完整的神话故事文本———“鸟祖卵生日月山”。
三、典籍记载中的鸟崇拜及其神话传说 史前文化留给我们的材料毕竟太少,这就促使许多学者都试图从典籍文本和民俗遗存中去寻找佐证。
首先要说的是关于“羽民”的典籍记载。
“羽民”即“羽人”。
许多典籍中都提到了“羽民”。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据王文清先生考证,典籍上所说的“羽民国”和“裸国”当是古代的一些方国部落,其地理位置则在今天的浙北和苏南一带。
这一带的先民常把自己装饰成鸟的模样。
良渚出土玉器上的一些神像上往往载有羽冠,更可加强这一立论。
有的学者甚至进一步推测,认为中国古代的神仙思想,也与羽人信仰有着不解之缘,所谓“羽化成仙”,也就是人要想模仿鸟,到天上去自由飞翔。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崇拜鸟的先民可能不仅仅只生活在江浙一带。
“鸟文化图”的范围相当大,大致上说,史前时期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先民,都存在着对鸟的崇拜。
但是,在古代越地先民中间也存在着鸟崇拜,因此便又流传着许多鸟神话。
接着我们要说的是“鸟田”。
《越绝书》卷八云:“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莫将自使,其故何也?曰: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因病亡死。
葬会稽。
……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一盛一衰。
当禹之时,舜死苍梧,象为民田也。
禹至此者,亦有因矣,亦覆釜也。
”王充《论衡》里也有两处提到鸟田。
《偶会篇》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佃。
’失事之实,虚妄之言也。
”《书虚篇》云:“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乌为之田。
盖以圣德所致,天使鸟兽报 之也。
’世莫不然。
考实之,殆虚言也。
”不难看出它们的立场是针锋相对的。
《越绝书》把“鸟田”当作神话传说,说这种鸟种田的奇迹是大禹创造的。
这里说,大禹生前立下丰功伟绩,死后,会稽百姓为其厚葬。
大禹为了报答“民功”,免除百姓劳作之“苦”,就“教民鸟田,一盛一衰”,而且是“进退有行,莫将自使”,简直神极了。
作者行文的语气是肯定的。
王充则不然,他写《论衡》的动机就是要对前人的一切虚妄之言重新加以衡量、评说和批判。
这样一来,许多神话传说自然也进入了他的讨伐之列。
他认为把象耕和鸟田说成是圣人舜、禹的功德,这不符合事实。
在《偶会篇》中,他认为象耕和鸟田都是动物的天性使然,并且举例说明,颇有说服力。
后人治学,大多沿着王充的思路进一步发展,他们找出许多例证,说明人类历史上是有过利用动物觅食践踏的天性来疏松土壤的做法。
但是董楚平先生却力排众议,坚持认为“鸟田”是神话。
“鸟田”的说法在先秦时代是曾经流传过的。
董先生于是认为,“不相信神话所言为真实,是王充的科学精神表现;不允许神话存在,则又是不科学的———违背人类的历史实际。
”此说甚是。
用今天的科学知识去评判远古神话,神话必然会暴露出它幼稚可笑的一面,犹如童话一样。
但是成年人不会笑话儿童,更不会去批判儿童,因为童话还有着率真可爱的另一面。
对于人类童年时代所创作出来的神话,今天我们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
既然在古代越地盛行鸟崇拜,他们把鸟当作自己的祖先;他们要把自己的身体也打扮成鸟的形状;他们甚至模仿鸟巢,居住着干栏式建筑;他们还说“鸟语”,写“鸟字”,他们当然也完全有可能竭力宣扬鸟的神奇本领,说鸟可以帮助人们种田,而且“进退有行,莫将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