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叙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之间区别作为教研人员,我们征集教学叙事,往往收到不少的是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当征集教学设计时,往往又收到不少的教学案例、叙事……那么,这几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一、教学案例的特点教学叙事、案例、实录、论文、设计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广义上说,案例包括叙事,从狭义上说又各有不同。
现以“三个不同”来诠释什么是教学案例。
1、案例与课堂实录不同。
课堂实录:顾名思义重在客观照录,一般不作品评,也无须作品评。
虽然也有适当的选择,但仍趋向于一种摄像机的“文字化”。
叙事、案例:有叙述有思考。
叙述后的这种思考有人叫点评,有人叫评点,有人叫评析,有人叫反思,有人通过议论来表现。
可见叙事、案例是在“实录”的基础上再作品评,较之“实录”,更进一步,更上一层。
2、案例与教学论文不同。
论文:摆事实讲道理。
道理是事实之魂,事实为道理服务。
它采取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演绎,即从道理到事实,由一般到个别。
举一简单例子,如:自然数中,凡是个位数是0或5这样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是一般的道理、规律),可见15、20、195等都能被5整除(这是个别、事实)。
叙事、案例:叙述事件思考得失。
事件是思考本源,思考紧扣事件。
它采取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归纳,即从事例到道理,由个别到一般。
如上例,15、20、195能被5整除,可见,自然数中,凡是个位数是0或5这样的数都能被5整除。
它与演绎正好相反。
3、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不同。
教案设计:是未发生的预设,它只是“纸上谈兵”,未进入教室、课堂,一般只要教师的预设,没有学生课堂上真实的反应。
叙事、案例:是已发生的深思。
它是教案、设计进入课堂后,经课堂实践检验过的产物。
个中有学生真实的反应。
好的教学叙事、案例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典型性。
所描述的事件具有代表性,具有能够反映与诠释某一方面或领域的典型意义。
一般的无代表意义的事件难以成为优秀案例。
二是鲜明性。
是就是,非就非,而不是好好先生,模棱两可。
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一、教育叙事(一)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
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某小学陈文平老师在《我愿做一片绿叶》中写道:今天我要讲的一个教学故事,是曾经发生在我们班上的一件真实的事,这件事见证了爱是如何化尴尬为神奇的,正是这件平凡的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让我心甘情愿做一片教育中的绿叶。
有段时间我都在做一件事:恨孩子。
我满眼都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成绩最差的孩子,甚至我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
这些孩子每天都给我繁忙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他们总能以各种出其不意的方式让我的心情变糟,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每天气我的次数不少于N次,我相信他们马上能让我陷入班主任危机,我每天都在叹息:“哎,什么时候能脱离苦海啊!”但是有件事深深地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
开学了,同学们盼望以久的新书来了。
我们班从学校领来了大家日思夜盼的新书:语文、数学、科学等,这些书一本本设计精美,内容精彩。
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个个都要求老师马上把新书发下去。
同学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再次清点新书,查看交费情况,准备把新书发下去。
这一看,问题来了:我班69名学生交费,可只领到68份新书。
怎么会错呢?我反复地清点,数字就是不统一。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收钱从来没有错的,肯定是其它环节出了问题,于是我去核对份数,学校发书的说给我的是69份,查看记录,也是69份,可我的手里确实只有68份新书啊!怎么办?学校又没有多余的新书,这下可怎么办、怎么办呢?69人交了钱,我不给谁都不行啊?从领书的地方走回教室,一路上我还是没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教室里的69个同学一个不少的排者队伍等着领书!看着69双渴望的眼睛,我大脑飞速转动着:不给谁发呢?不给吴满或者余飞吧!反正这两位不爱学习,书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哪个适合幼儿老师首先你要明确教育案例和教学案例的区别,很多时候在评选的时候虽然文案很好就写跑题了。
案例和教学型案例有什么区别1.案例
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
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那么第二点就要稍微了解一下教育案例的相关法律,不要觉得无所谓,这毕竟是涉及到案例中具体人物行为形象描写的。
第三点是案例学习,在知乎或者百度文案上有很多优秀案例,教育者的成功首先基础是自身学识见地的饱满性,才能有主观的判断性以及经验。
第四点就是评选要求与文案书写了,这个基本上硬性要求都大同小异,主要是是对教育指导对象的事实跟踪以及指导措施方案以及教育结果的分析总结。
重点还要突出的是解决教育性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哪个适合幼儿老师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是两种常见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案例主要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评估,以培养幼儿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教育敏感性;而教育叙事则是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来传达教育知识,强调情感和情感沟通,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情感教育能力。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喜好。
下面是一个针对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案例,介绍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英语语言能力如果要培养幼儿的英语语言能力,可以采用教学案例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场景,比如超市购物、游乐场游玩等,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英语词汇和句子,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案例一:超市购物情景描述:在超市里购物时,幼儿需要和售货员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步骤:1. 带领幼儿一起去超市,展示不同种类的商品。
2. 引导幼儿学习购物时需要用到的英语表达,比如“Do you have...”、“How much is it?”等。
3. 要求幼儿用英语向售货员提出购买商品的请求,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4. 结合实际情境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目的:强化幼儿的情感教育如果要强化幼儿的情感教育,可以采用教育叙事方法。
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理解、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情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例如:案例二:The Giving Tree情景描述:讲述《The Giving Tree》这本童话故事。
教学步骤:1. 讲述《The Giving Tree》这本童话故事。
2.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主题,比如爱另一方面,教育叙事也适合幼儿老师。
教育叙事是讲述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细节和经验来反思、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叙事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互动。
例如,幼儿园老师在讲述一位孩子如何克服自己的害羞,变得勇敢并参与班级活动的故事时,可以让其他孩子感受到勇气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其他老师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和焦虑的问题。
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的区别教育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是博客中常见的研究表达方式。
由于其具有直接记录教师教育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受研究规训与理论演绎的羁绊相对较少等特点,因此是最适合一线教师经常性、日常性开展研究的最佳方式,也是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基础和重要的素材来源,博客上最主要的日志形式。
教师一旦养成了写叙事、做案例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经常性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观察、总结和自省的习惯,这对促进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
1、教育叙事(1)什么是教育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的5个特点真实性:叙述的是来自己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虚构的事件。
人物性: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情节性: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
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可读::阅读者可故事情节中看到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
感悟性:叙述作者的体验或感受。
教育叙事的基本框架:问题产生的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问题发生的情境: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以及问题产生的具体情境。
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
要有生动的细节的描写。
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描叙夹分析。
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教育叙事的写作要求:必须基于真实教学实践,不能虚构。
必须蕴涵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学问题或意外的教学冲突。
必须具有情节性和可读性。
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
教学案例与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学叙事的区别一、教学案例的特点教学叙事、案例、实录、论文、设计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广义上说,案例包括叙事,从狭义上说又各有不同。
现以“三个不同”来诠释什么是教学案例。
1、案例与课堂实录不同。
课堂实录:顾名思义重在客观照录,一般不作品评,也无须作品评。
虽然也有适当的选择,但仍趋向于一种摄像机的“文字化”。
叙事、案例:有叙述有思考。
叙述后的这种思考有人叫点评,有人叫评点,有人叫评析,有人叫反思,有人通过议论来表现。
可见叙事、案例是在“实录”的基础上再作品评,较之“实录”,更进一步,更上一层。
2、案例与教学论文不同。
论文:摆事实讲道理。
道理是事实之魂,事实为道理服务。
它采取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演绎,即从道理到事实,由一般到个别。
举一简单例子,如:自然数中,凡是个位数是0或5这样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是一般的道理、规律),可见15、20、195等都能被5整除(这是个别、事实)。
叙事、案例:叙述事件思考得失。
事件是思考本源,思考紧扣事件。
它采取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归纳,即从事例到道理,由个别到一般。
如上例,15、20、195能被5整除,可见,自然数中,凡是个位数是0或5这样的数都能被5整除。
它与演绎正好相反。
3、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不同。
教案设计:是未发生的预设,它只是“纸上谈兵”,未进入教室、课堂,一般只要教师的预设,没有学生课堂上真实的反应。
叙事、案例:是已发生的深思。
它是教案、设计进入课堂后,经课堂实践检验过的产物。
个中有学生真实的反应。
好的教学叙事、案例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典型性。
所描述的事件具有代表性,具有能够反映与诠释某一方面或领域的典型意义。
一般的无代表意义的事件难以成为优秀案例。
二是鲜明性。
是就是,非就非,而不是好好先生,模棱两可。
那种泛化而模糊思考难以入木三分。
三是新颖性。
必须平中新,常中见奇,说人所未对说,想人所未想。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没有出路。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一、教育叙事(一)教育叙事的概念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二)教育叙事的特点(1)真实性。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来自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设计的事件。
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人物性。
在教育叙事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叙述者将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中的某个角色(学生等)做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行为和心理的“假想”,从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
(3)情节性。
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事件发展的情节。
(4)可读性。
阅读者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
这种影像化的故事情节提供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教育者而言,这种感受对教学观念、方法的改进影响会更具体,更深入,因为我们知道,具体经验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5)感悟性。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
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三)教育叙事的基本内容框架1.问题产生的背景。
背景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问题情境描叙。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
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目的凸现焦点。
什么是教学案例?四种说法: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
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教学案例的特点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1.相同点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
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1)目的不同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
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
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定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清晨跨进校门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
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把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其作用其体表现为:①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研究(写作)可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研究(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特征:①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④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教学案例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教学叙事、案例、实录、论文、设计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广义上说,案例包括叙事,从狭义上说又各有不同。
现以“三个不同”来诠释什么是教学案例。
1、案例与课堂实录不同。
课堂实录:顾名思义重在客观照录,一般不作品评,也无须作品评。
虽然也有适当的选择,但仍趋向于一种摄像机的“文字化”。
叙事、案例:有叙述有思考。
叙述后的这种思考有人叫点评,有人叫评点,有人叫评析,有人叫反思,有人通过议论来表现。
可见叙事、案例是在“实录”的基础上再作品评,较之“实录”,更进一步,更上一层。
2、案例与教学论文不同。
论文:摆事实讲道理。
道理是事实之魂,事实为道理服务。
它采取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演绎,即从道理到事实,由一般到个别。
举一简单例子,如:自然数中,凡是个位数是0或5这样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是一般的道理、规律),可见15、20、195等都能被5整除(这是个别、事实)。
叙事、案例:叙述事件思考得失。
事件是思考本源,思考紧扣事件。
它采取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归纳,即从事例到
道理,由个别到一般。
如上例,15、20、195能被5整除,可见,自然数中,凡是个位数是0或5这样的数都能被5整除。
它与演绎正好相反。
3、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不同。
教案设计:是未发生的预设,它只是“纸上谈兵”,未进入教室、课堂,一般只要教师的预设,没有学生课堂上真实的反应。
叙事、案例:是已发生的深思。
它是教案、设计进入课堂后,经课堂实践检验过的产物。
个中有学生真实的反应。
好的教学叙事、案例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典型性。
所描述的事件具有代表性,具有能够反映与诠释某一方面或领域的典型意义。
一般的无代表意义的事件难以成为优秀案例。
二是鲜明性。
是就是,非就非,而不是好好先生,模棱两可。
那种泛化而模糊思考难以入木三分。
三是新颖性。
必须平中新,常中见奇,说人所未对说,想人所未想。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没有出路。
四是启发性。
必须让人看后深受启发,扼腕慨叹,我怎么没想到,或我想到了怎么没写出来!那种看与不看一个样,让人无动于衷的案例不会受到欢迎。
二、教学叙事的撰写
教学叙事的撰写,主要是16个字:叙议结合,缘叙而议;融情融理,情理交融。
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有叙有议,叙述与议论结合,要缘叙而议,让议论深深扎根于事件叙述的沃土。
叙述要生动具体,议论要富有针对,画龙点睛。
第二句意思是,可以情景交融,可描绘课堂的场景,师生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可以抒情议论;可以有故事,有情节,甚至有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