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179
第十一章团伙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在于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和接近性有组织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有组织犯罪群体与其他犯罪群体相比,其特点在于组织成员有着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反社会意识:(名词解释)是指与现行的国家制度,思想体系相背离,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对立,以损害公共利益满足一己私利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各种错误观念的总称。
心理原因1.权威与服从2.模仿与学习3.暗示与教唆4.冒险转移5.群体极化集群犯罪的大多数成员并不相互认识,他们之间也没有严密的组织联系,实施犯罪没有共同故意,没有预谋和通谋,具有情境性。
常见的集群犯罪的类型包括:球迷骚乱事件,街头暴力事件,经济上的闹事事件,政治动乱或骚乱事件等。
第十二章犯罪人的变态心理患病率高,不能说明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率必然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智能障碍者犯罪行为的类型以性犯罪,偷窃,纵火为最多,其次是凶杀,各种智商能力水平的人都可以成为犯罪人比如犯罪人中也有智能残障低下者。
人格障碍:(名词解释)也称人格变态,人格异常,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等,这是一种人格在结构及功能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行之有效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心理行为表现。
人格障碍者犯罪有一下特点,1.就作案动机而言,人格障碍者多受偶然性动机,情感冲动所驱使,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作案情节离奇怪诞,难以用常理来分析解释。
2.从作案目的看,人格障碍者作案目的不明显。
3.人格障碍者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但手段不隐蔽,易于暴露,自我保护性差,既害人又害己。
4.人格障碍者作案多为攻击型,爆发型犯罪。
5.犯罪活动一般单独进行,共同违法犯罪极少发生。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名词解释)又称无情型,冷酷型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态,悖德狂,除了与人格障碍者有共同具有的特征外,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行为极端地不符合社会规范;思想信念和行为常与社会发生冲突;情感麻木,对他人冷酷无情,刻薄残忍;极端自私,自我中心性强烈;对人不真诚,不坦率,无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挫折耐受力差,激惹性极高,易冲动;违法犯罪行为的事先预谋性,计划周密性比较明显。
犯罪心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前言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独特且不断发展的领域。
它通过对罪犯的心理状态、行为和观念的分析来研究犯罪现象的本质和流行。
在犯罪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案例研究、讨论、实践和其他方法来深入探索并理解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探究不同类型的犯罪及其相关因素。
•探索矫正措施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学习如何通过心理学分析和干预来降低犯罪率。
教学内容第一章:犯罪心理学概述•犯罪心理学概述•犯罪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型第二章:犯罪类型和相关因素•乱犯•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犯罪的个体和社会因素第三章:犯罪预防和治疗•个体治疗和群体治疗•法律和社会控制•刑罚和惩罚•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学习小组、在线讨论、案例研究、实践操作和演讲等学习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犯罪心理学相关知识,建议学生积极参与某些学习活动,包括以下方面:•定期地查看和回复在线讨论板块的帖子。
•参加学习小组讨论以及大班演讲。
•参加实践操作,并撰写相关报告。
考核方式以下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在线讨论:20%•学习小组讨论:20%•第一份实践报告:20%•第二个实践报告:20%•期末大作业:20%参考教材以下是本课程推荐的教材:•犯罪心理学:原理和实践(英文版第十版)•犯罪心理学:个案和理论分析(中文版第五版)•犯罪心理学门诊:案例、评估和治疗(英文版第六版)结语犯罪心理学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其研究范围日益扩大,我们目前尚未掌握所有相关知识。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掌握犯罪心理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机会,还帮助学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释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
同时,本课程也为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