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1
1.1信息及其特征什么是信息⏹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0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1.(填空)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物质、能量和__信息__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讲解]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2.(选择)“一张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与同一张白纸被折成纸盒展现在我们面前,所反映出的信息有所差别”这侧重反应了下列哪一种关于信息的说法?( C )A.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B.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C.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D.信息是人类的各种感官所接收到的东西。
[讲解]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0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3.(选择)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 A )A. 数学成绩B. 因特网C. 气象台D. 计算机[讲解]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课本、网络、计算机、电视等不是信息,里面传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1.(填空)信息具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传递性、价值相对性、可处理性、时效性、和真伪性等特征。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及生活中的例子的形式以及小游戏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结合例子理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对信息及它特征是说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初中信息技术的回顾,引入高中信息技术的整体架构介绍,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学分认定等相关信息简介。
2、讲授新课一、丰富多彩的信息老:请同学们学习课本第2面导学部分,小结:所以,请看课本第二页第二部分内容,并用笔画起来,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参看课本第二页图片案例,请同学回答第3页的实践部分问题。
总结:所以说,不管是来自人自身还是自然界,都包含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信息,你说,我们能不能没有信息?那信息是什么的基本条件,也是什么的基本需求。
(看课本第二页的第二部分)二、信息的一般特征老:课本上给我们列举了信息的4个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老:接下来,我们来逐个举例说明了解,并思考一下,除了这四个基本的特征之外,还有哪些特征呢?1、载体依附性为什么说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呢?我们来看看刚才给大家看的图片,这些图片传达的信息,是不是都是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的。
信息技术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大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P22.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P2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时效性、价值性1.2 信息的编码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如(110101)2=1*25+1*24+1*22+1*20=5310.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
如13=( 1101 )2字符编码1.American Standard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2.具体请见书本P6页。
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答:“C”的ASCII值为65+2=67。
(2)已知“A”的ASCII值为(1000001)2,问“C”的ASCII值的二进制值为多少?答:=1000001+1+1=10000111.2.3汉字编码1.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内涵1.1 信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是数据、信号、消息、知识、情报等的总称。
1.2 信息的特点分析信息的基本特点,如普遍性、无限性、多样性、动态性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点。
第二章:信息的价值与作用2.1 信息的价值探讨信息的价值,如决策支持、知识创新、沟通交流等。
分析信息在个人、企业、社会等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2.2 信息的作用了解信息的作用,如指导行动、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等。
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信息的类型与分类3.1 信息的类型掌握信息的分类,如文字信息、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数字信息等。
分析不同类型信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2 信息的分类学习信息的分类方法,如按照来源、形式、内容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练习对给定的信息进行分类,提高信息整理和归纳能力。
第四章:信息的基本特征4.1 信息的准确性强调信息准确性的重要性,如对决策、行动的影响。
学习判断信息准确性的方法,如核实来源、比对数据等。
4.2 信息的时效性理解信息时效性的概念,知道信息有时效性的限制。
学习如何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如关注信息更新的频率、时效要求等。
第五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5.1 信息的获取方法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调研、搜索等。
学习使用现代技术工具获取信息,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
5.2 信息的处理技巧学习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如筛选、整理、分析、归纳等。
通过实例练习信息处理技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六章:信息的传播与交流6.1 信息传播的途径了解信息传播的基本途径,如口头、书面、电子等。
分析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6.2 信息交流的技巧学习有效的信息交流技巧,如清晰表达、倾听理解、非语言沟通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练习信息交流技巧。
第七章: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7.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如保护个人隐私、企业机密等。
1.1 信息及其特征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一、具体知识内容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感觉剥夺实验”告诉我们: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教材P2)2.一般我们可以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信息的载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符号、动画、视频)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
3.信息的作用: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作用;可被用于控制的作用;用告知作用。
1.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的获取和利用1.1.2 信息的基本特性一、具体知识内容1.载体依附性(案例:交通信息、文字信息。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和可转换等特点);2.价值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它并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材料、娱乐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通过获取有效的供销信息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等。
经过处理的信息也可以增值,即有可处理性和可增值性3.时效性(案例:交通路况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时效性实际上是与信息的价值性联系在一起的。
4.共享性(案例:“刘翔12’88夺冠,破尘封13年世界纪录”、“一人计短,两人计长”)5.不完全性(案例:盲人摸象)6.真伪性(案例:“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不厌诈”)7.价值相对性(案例:“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2.小明在上学路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及时拨打110,交警很快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并处理事故。
高中信息技术笔记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1、物质、能源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1.1.1信息无处不在1、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2、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真伪性(5)价值相对性。
其他特性:可存储、可传递、可处理、可加工……1.2信息的编码1、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在计算机里,信息是用二进制代码“0”和“1”表示的。
1.2.1二进制代码的特征:一、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1)有两个基本数码0和1;(2)采用逢二进一的规则;(3)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如:(1101.01)2=1×23+1×22+0×21+1×20+0×2-1+1×2-2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1)数字后边加上大写字母(B二进制;D十进制;H十六进制,十进制可以省略);(2)把基数R数字作为下标。
如二进制数(1101)2 表示为1101B;十进制数(56)10 表示为56D;十六进制(895)16表示为895H。
练习:表示二进制数1010;十进制数253;八进制数45;十六进制数124A。
三、进制数的特点:二进制有0和1两个字符组成;八进制有0、1、2、3、4、5、6、7八个字符组成;十进制有0到9十个字符组成;十六进制有0到9和A到F十六个字符组成。
所以,R进制数的最大数符是R-1,而不是R;如八进制的最大数符是7,二进制的最大数符是1;每一个数符只能用一个字符来表示,所以十六进制中值大于9的数符用字母A、B…F表示。
练习:判断:1、9是八进制数的数符之一()2、R进制数的最大数符是R。
四、进制数的基数:二进制数的基数为2,八进制数的基数为8,十进制数的基数为10;十六进制数的基数为16.设基数为R,则R等于几,就是几进制。
按基数来进位、借位,用位权值来计数。
五、位权值:任何数制中,一个数码的每个位置都各有一个位权值,如十进制6854.024可以表示为6×103+8×102+5×101+4×100+0×10-1+2×10-2+4×10-3那么:(6854.024=6854.024D+2×10-2+4即权值就是基数R的(n-1)次方,R n-1,n为以小数点为分界,左右方向所在的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