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阴阳五行学说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79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章阴阳五行【重点难点】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 宝命全形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
4.指导疾病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四时而调阴阳。
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护。
第二章阴阳五行在我国信息科学领域里,凡采用技术方法进行信息预测,如八卦、四柱、奇门、星象、阴阳风水等,都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
因此,用四柱来预测人的吉凶信息,同样要懂得阴阳五行变化、生克的原理方法及相互关系。
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的万物万象,分为阴阳两大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
它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与对立统一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阴阳学说,不仅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里,而且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世界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学说的起源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开成,这可以从《易经》中八卦阴阳受的出现而得证实。
八卦中阴受,一和阳受出现在我国夏朝的古书《连山》中,故(山海经)中有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日《连山);皇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蹄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日《周易)》。
”这就是说,在夏朝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而八卦又是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受组成的。
所以阴阳学说,起源于夏朝是可信的。
在此要顺便说明的是:目前学术界对阴阳五行学说卦的关系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仍有不同见解。
历史学家朴先生在《阴阳五行探源一文)(载北京大学出版社06年版(中国古代文化史论》)中提出:五行观念起源于高民族的龟卜,阴阳观念起源于南方吴越民族枚卜(即《楚辞》中所谓“簿”),八卦则起源于周民族的筮占,可能古籍所记载的“六鉴”(即“六”,后发展为“六受”)此朴先生根据古籍中的蛛丝马迹而推测,认为我国古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主要是商、周和越楚等民族)的文化合,是到战国时期由儒家的孔子、稷下学派的邹衍等将三文化互相渗透,而到汉朝的董仲舒才集大成面完成了阴阳行学说与周易八卦术数全面结合的伟大工程。
庞朴先生的文章论证严密,诚为有独到见解之佳作。
不过,目前考古界史学界对夏文化以及对《连山)、《归藏》等传说中的古代化实际情况之研究都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实物资料也足,因此,本书仍依传统的讲法将阴阳学说的起源时期定夏时期。
教学课题:阴阳五行学说教学目的:1.了解阴阳概念及其特征;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认识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课时分配:1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教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案、课件;3.相关图书资料。
教学主要方法:讲授法、互动问答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阴阳现象,引起学生对阴阳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0分钟)1.阴阳的概念;2.阴阳的特征。
三、介绍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5分钟)1.阴阳学说的历史渊源;2.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5分钟)1.中医护理学中的阴阳学说的应用;2.以实例说明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概念及特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医护理学中阴阳学说的应用,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实例的介绍和讨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另外,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