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二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
土壤地理学习题集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
5分)1、(2。
5分)影响土壤的五种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特性的形成.2、(1.5分)一般来说,经典的发生学分类通常将地球陆地上的土壤划分为三大类别(或三大土纲):地带性土壤或显域土、隐地带性土壤或隐域土、非地带性土壤或泛域土 .3、(2。
5分)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土壤退化、土壤污染、耕地占用。
4、(2分)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有机质、矿物质、空气、水分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
5、(1.5分)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6、(3分)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其他成分的影响,我国可以分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六个热量带(及亚带)。
7、(2分)世界土壤分类存在多元分类体系,主要有:(1)以前苏联的土壤分类系统为代表的发生学分类;(2) 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土壤诊断学分类;(3)土壤形态学和发生学相结合的土壤形态发生学分类;(4)其他土壤分类体系。
8、(1.5分)隐地带性土壤按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分为三种类型:水成土壤、盐成土壤和钙成土壤。
9、(3。
5分)按形态,土壤团聚体或结构体一般分为球状、板状(片状)、块状和柱状四种基本形态。
作为主要土壤胶结剂的胶体物质有三类,他们的重要性顺序是腐殖质胶体〉铁的氧化物胶体> 粘粒胶体.10、(2分)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土壤层次。
11、(2。
0分)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矿质土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等主要发生层。
12、(1.5分)根据风化的性质可以把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土壤学网上作业题土壤学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质地3、土壤盐基饱和度4、土壤碱化度5、土壤容重6、土壤粘结性二、填空1、根据产生的经济效果,又可将土壤肥力分为()和()。
2、腐殖质的组成有()()和()。
3、各分类制都把土粒分为四个基本的级别即()()()和()。
4、土壤胶体种类有()()和()。
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和()三、选择1、下列属于酸性反应的土类为()。
A 黑土B 草甸土C 风沙土D 红壤2、剖面构型为A—C的土壤为()。
A 沼泽土B 栗钙土C 风沙土D 水稻土3、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
A 20厘米B 30厘米C 40厘米D 50厘米四、简答1、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2、土壤的酸碱度产生的原因?3、土壤粘结性产生的实质?4、土壤耕性的改良措施?五、论述白浆土的低产原因与改良途径土壤学作业题(二)一、名词解释1、土壤肥力2、氨化作用3、潜在性酸度4、土壤结构5、土壤粘着性6、凋萎含水量二、填空1、黑土的亚类()()()和()。
2、土壤胶体的构造包括()()和()。
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有()()()()()和()。
4、水稻土的耕性分为()()()和()。
三、选择1、碱土的诊断层为()。
A 淋溶层B 柱状层C 盐分聚积层D 母质层2、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
A 20厘米B 30厘米C 40厘米D 50厘米3、盐碱土形成的自然植被为()。
A 森林草原B 草甸C 草甸草原D 沼泽植被四、简答1、影响土壤膨胀与收缩性的因素?2、土壤容重用途?3、土壤缓冲性产生的原因?五、论述1、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土壤学作业题(三)一、名词解释1、原生矿物2、硝化作用3、土壤导温性4、土壤结构性5、土壤地带性6、墒情二、填空1、土壤孔隙类型有()()和()。
2、根据土壤含水量墒情分五级,分别为()()()()和()。
3、土壤空气形态有()()和()。
土壤地理学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影响土壤形成的环境因素:俄国道库恰耶夫成土学说:主要观点:土壤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气候、生物、母质、地形。
时间影响土壤发育的五个主要因素: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2、生物因素(不同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1.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基础,也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矿质养分);2.小循环是土壤形成的核心(腐殖质);3.大循环大于小循环,自然界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4.大循环小于或者等于小循环,自然界水土保持。
总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与统一。
形成土壤的两个基本作用:◆风化作用:致密的岩石被破坏,营养元素得以释放,并形成疏松的风化层;◆生物作用:有机质加入,营养元素积聚。
1)土壤胶体及结构①土壤胶体: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 mµm之间的土壤颗粒。
②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矿物质胶体(无机胶体):次生铝硅酸盐、铁铝化合物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③土壤胶体结构微粒核:胶核双电层:内外吸附层、扩散层2)土壤胶体的性质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②带电性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电性如何?③土壤胶体离子交换作用④分散和凝聚作用第一: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土壤中粘土矿物胶体一般都带负电荷,其电荷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同晶置换作用粘土矿物晶质中的一种离子被另一种离子取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改变了矿物质的化学成分,而矿物的结晶构造不变,故叫做同晶置换作用。
晶格破碎边缘带电矿物质风化破碎过程中,晶格边缘离子一部分电荷未被中和而产生剩余电荷,使晶体边缘带电。
第二:腐殖质胶体带电意义?由于腐殖质分子量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电量大,对土壤保肥供肥性有重要影响。
第三:两性胶体带电,什么是两性胶体?表面既带负电荷,亦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称两性胶体。
土壤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B. 土壤的分布与演变C. 土壤的肥力与利用D. 所有以上内容2. 土壤的质地是指()。
A.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比例B. 土壤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组成C. 土壤的化学成分D. 土壤的生物活性3. 土壤剖面分析是土壤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A. 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B. 测定土壤的水分含量C. 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D. 研究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4. 土壤侵蚀是指()。
A. 土壤被水或风等自然力量搬运和磨损的过程B. 土壤中养分的流失C. 土壤结构的恶化D. 土壤表面的硬化5.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B.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C.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 寒带和温带地区二、填空题6. 土壤的三大基本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土壤的pH值是表示土壤酸碱性的一个指标,pH值小于7表示土壤呈________性,大于7表示土壤呈________性。
8.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9.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药化肥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0. 简述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1. 描述土壤水分循环的基本过程,并说明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2. 阐述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论述题13. 讨论土壤地理学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14.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壤问题的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15. 根据所给的土壤污染案例,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采取的修复措施的有效性。
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进行调整。
一、填空题1、(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2、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3、在自然界中,(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4、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层加B层,其叫做(土体层)。
5. 土壤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转换)和净化功能。
6. (土壤生态系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生物圈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枢纽。
7.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交叉科学。
8.土壤地理学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土壤野外调查技术);土壤定位观测和室内研究等。
9.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著名的成土因素学说,并创造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
10. 土壤固相中矿物质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土壤相对密度)得到反映。
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12.在大多数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土壤固体物质总质量的95%,常被称为土壤(骨骼)。
13.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的残留矿物。
14.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颗粒很小,具有(胶体)的性质。
15.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中矿物质分布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干冷)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相当量的原生矿物。
16.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质)。
17、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18.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土壤腐殖质)。
19.土壤中的黏土化合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状态存在。
20.土壤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土壤水运动不取决于它的形态,而取决于它的(能量)水平。
21.土壤溶液体系是一个不均匀的溶液体系,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D2.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源于:A. 降雨B. 地下水C. 河流水D. 湖泊水答案:A3. 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氮气D. 有机氮答案:D4.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参与哪些过程?A. 氮循环B. 碳循环C. 磷循环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A. 风B. 雨C. 人为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垃圾D. 所有选项答案:D7.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地下水位上升B. 灌溉不当C. 土壤排水不良D. 所有选项答案:D8. 土壤肥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A. 施用有机肥B. 种植绿肥C. 合理轮作D. 所有选项答案:D9. 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A. 酸雨B. 土壤中有机质分解C. 化肥过量使用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A. 促进B. 抑制C. 无影响D. 取决于微生物种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壤肥力的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ABC2. 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包括:A. 氮的固定B. 氮的矿化C. 氮的硝化D. 氮的反硝化答案:ABCD3.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包括:A. 植树造林B. 建立梯田C. 土壤覆盖D. 土壤改良答案:ABCD4.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包括:A. 改良灌溉方式B. 排水C. 施用有机肥D. 种植耐盐植物答案:ABCD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A. 限制工业排放B. 合理使用化肥C. 土壤修复D. 种植重金属吸收植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土壤颗粒越大,土壤的通气性越好。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1.一容重为1g/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2%,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cm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答:田间持水量的80%:30%×80%=24%水mm=(24%-12%)×300mm=36(mm)2/3×36mm=24(方/亩)2.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效含水量?答:因为有效水含量是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
所以当凋萎系数越小,田间持水量越大时,有效含水量越大。
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土壤质地愈粘重,凋萎系数愈大。
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途径:(1)改善土壤质地:①粘重土壤的改良:A.掺沙子或砂土。
B.翻砂压淤。
在冲积母质中,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
C.施用膨化岩石类。
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
D.施有机肥。
施C/N高的有机物料时,应配合氮肥的使用。
②砂质土壤的改良A.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
B.翻淤压砂。
C.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
D.翻压绿肥。
③碴砾质土壤的改良A.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
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
B.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
(2)水利土壤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地和盐碱化;(3)工程土壤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4)生物土壤改良,用各种生物途径种植绿肥、牧羊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等;(5)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6)化学土壤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土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土壤的构成与类型;2.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学会识别土壤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土壤特征进行分类。
二、作业内容1. 书面作业:(1)选择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如黑土、黄土、沙土等,阅读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该土壤的构成、特点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根据所学的土壤知识,完成一份关于本地土壤类型的调查报告,包括土壤类型、分布情况、特点以及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 实践作业:(1)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观察、触摸、闻气味等感官体验,记录下自己对土壤的初步感受;(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种植建议,如适合种植的作物、种植方法等,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3)根据所学的土壤知识,尝试对收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分类,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分类依据。
三、作业要求1. 书面作业需独立完成,字迹工整,逻辑清晰;2. 实践作业需与同学共同完成,实地考察要确保安全,并做好记录;3. 作业完成后,需提交书面作业和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注明所使用的土壤样品名称、来源、采集时间等信息。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土壤构成、类型及特征的掌握情况;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并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反馈意见;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2. 教师反馈:教师将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土壤分类的基础知识;3.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壤,并能应用其特征进行分类;4.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壤地理学(第二次作业)
——肖梁2012210192
一、名词解释
1、原始成土过程:(P89)在裸露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2、富铝化过程:(P89)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这种铁、铝的富集称富铝化过程。
由于伴随着硅以硅酸形式的淋失,亦称为脱硅富铝化过程。
3、灰化过程:(P89)指在寒带和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机酸性物质整合淋溶沉积的过程。
4、钙化过程:(P90)干旱和半干旱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有钙积过程、复钙过程和脱钙过程。
5、盐渍化过程:(P90)指地表水、地下水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
6、潜在酸:(P70)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7、盐基饱和度:(P66)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8、离子交换量:(P66)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离子总量,称离子交换量。
二、简答题
1、土壤酸碱性的肥力意义。
(P71)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环境;在强酸性土壤中真菌则占优势。
◆对土壤胶体带电性影响:土壤环境pH 值高时,土壤胶体负电荷数量增多,相应于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增强。
◆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
●在pH6.5附近,大多数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都较高。
●N、K 、S元素在微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都较高。
●P元素在中性土壤中有效性最高,pH<5和pH>7时有效性降低。
●Ca和Mg在pH6.5-8.5有效性大,在强酸性和强碱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
●Fe、Mn、Cu、Z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在酸性和强酸性高。
●Mo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pH>6时有效性增加。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酸性土的指示植物、钙质土的指示植物、盐土的指示植物和盐碱土的指示植物。
2、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P66)
◆胶体的种类。
粘土矿物的交换量一般是,蒙脱石>水化云母>高岭土;含水氧化铁、铝的交换量极微;有机胶体的交换量高。
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交换量远高于粘土矿物。
◆溶液的PH值。
PH值增加,交换量增大。
◆土壤质地的粗细。
质地愈细,交换量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