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工艺技术(doc 27页)
- 格式:doc
- 大小:394.50 KB
- 文档页数:70
建造⼯艺1.钢质船舶焊接船体的常规建造⼯艺程序包括哪些内容?船体放样和样板制作钢材预处理和号料船舶构件加⼯船体的装配船舶焊接船舶舾装与涂装船舶下⽔船舶试验交船与验收2.按照现代造船⼯艺学的特点,船舶建造分为哪⼏种类型作业?包含哪些内容?船体、舾装、涂装船体:零件加⼯、部件装配、分段装配、分段组合、船台合拢舾装:单元、模块、管件等制作,托盘集配,分段舾装,总段舾装,船内舾装涂装:原材料处理、分段涂装、船台涂装、码头涂装3.什么是成组技术原理?成组技术是研究事物间的相似性,并将其合理应⽤的⼀种技术,它是促使现代造船模式形成的主要技术基础之⼀,运⽤中间产品导向型的作业分解原理和相似性原理。
4.什么是中间产品?什么是中间产品导向型任务分解?所谓中间产品是指⽣产的作业单元,是对最终产品进⾏作业任务分解的⼀个组成部分,也是逐级形成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
中间产品导向型任务分解是把最终产品按其形成的制造级,以中间产品的形成对其进⾏作业任务的分解和组合。
5.造船⽣产准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设计准备有哪⼏项分别解决什么问题?包括设计准备、⼯艺和计划准备。
初步设计、详细设计解决造什么船⽣产设计解决怎样造船6.船体放样的⽅法?包括哪⼏项内容?⽅法:⼿⼯放样、数学放样。
其中⼿⼯放样包括1:1⽐例绘图的实尺放样和按1:10或1:50⽐例绘图的⽐例放样。
内容:船体理论型线放样、肋⾻型线放样、船体结构线放样、船体构件展开、为后续⼯序提供资料7.船体型线放样应满⾜哪三⽅⾯要求?尾轴出⼝处的船体外板曲⾯有什么要求?满⾜:光顺性、协调性、投影⼀致性既要纵向光顺,也要横向光顺8.⾸柱放样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完成⾸圆弧绘制需要做哪些线?任务:绘制艏圆弧(作艏圆弧折⾓线、绘制艏圆弧半径曲线、绘制艏圆弧、绘制艏圆弧切线)、绘制艏柱板与外板的接缝线、绘制与艏柱板相交的肋⾻根部型线9.外板接缝布置有什么要求?板缝线排列时注意哪⼏点?(1)板缝线的排列应能充分利⽤原材料(2)板缝线的排列应使外板便于加⼯(3)对接缝与对接缝之间的平⾏距离不⼩于100mm,对接缝与⾓接缝之间的距离不⼩于50mm。
现代锻造工艺进展齐作玉等第二章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锻造工艺第一节古代锻造工艺(19世纪40年代前)第二节近代锻造工艺(19世纪40年代后到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蒸汽锤出现后,伴随着机械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锻件尺寸越来越大,锻锤已做到落下部分重量超过100T。
它初步解决了大锻件制造的需求问题,但也带来了其它问题。
过于笨重的锻锤,操作非常困难,振动十分巨大。
为此,工程师们继续研究解决的办法。
1795年英格兰工程师布拉莫(Josehph Bramah,1738-1814年)获得世界第一份水压机发明技术专利。
但水压机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制才得以应用。
(现代奥地利是个繁荣的中欧小国,但它有一段十分丰富和复杂的历史,这段历史远远超出它如今的国境线。
奥地利有非凡历程中的诸多变迁:从作为德意志军事边区到王朝世家的建立,从成为帝国皇室家族到建立中欧大帝国,从失败的阿尔卑斯共和国到德国的一个地区,再到成功的阿尔卑斯共和国,奥地利的特性和遗产及其多姿多彩的源泉构成了一幅多层次的画卷。
1848年,维也纳爆发武装起义,梅特涅体制被推翻,奥地利产生了第一部宪法。
或许是政治改革的作用,奥地利工业设计水平快速发展)。
1859~186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铁路工场开始有了第一批用于金属加工(大概是用于铁轨的校型?)的7000KN(700吨)、10000KN(1000吨)和12000KN(1200吨)的液压机。
(孙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晚清民国时期的水压机及其对兵器工业的影响”,《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2卷第3期,2011年372-380)由奥地利国家铁路公司的蒸汽机主管哈斯维尔(J. Haswell)设计,英格兰的利兹的柯克斯托尔锻造公司承建。
1863年安装在英格兰的库克卢普斯工厂(Cyclops Works),真正用于锻造。
以下是通过网络检索到的将照片制成蚀刻板画(铜版画)。
它是英国Cyclops工厂的一些照片,重新制成的铜版画。
《现代制造技术》授课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授课内容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介绍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特点。
2. 数控机床技术讲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分类、特点和应用。
介绍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技巧。
3. 3D打印技术介绍3D打印的基本原理、设备类型、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3D打印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4. 机器人制造技术讲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5. 智能制造技术介绍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
6.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讲解制造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发展趋势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制造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三、授课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控机床、3D打印机、机器人等设备的操作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现代制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现代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授课评估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平时成绩。
2.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考查学生对现代制造技术的掌握情况。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课程时间安排本课程共48学时,分为6次课,每次课4学时。
前5次课以理论授课为主,第6次课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每次课后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和讨论。
制浆造纸技术分析摘要: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造纸技术也在不断变革,纸的质量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多。
本文从制浆的方法、纸张的制造过程以及制浆造纸等关键控制步骤几个方面来分析制浆造纸技术,以期对相关人员和造纸工艺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浆造纸技术;制浆;生产0引言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让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传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文字的载体从沉重的竹简变为轻巧且便于携带的纸张。
造纸原料由韧皮纤维扩大到草类,再发展为木材,进入21世纪以后木材制浆造纸发展很快,纸和纸板总产量已超过4亿吨。
造纸的过程和步骤是冗长且繁琐的,作为造纸技术的第一步,制浆对纸张成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若想获得高质量的纸张,必须要提高制浆的工艺质量。
在造纸术产生后的近千年里,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多采用机械制浆,而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制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制浆的效率和纸浆的质量。
1造纸原料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是植物纤维,即木材,由大约50%的纤维素,30%的木质素以及20%的半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芳香族化合物组成。
制浆过程旨在去除木质素而不降低纤维强度,从而释放纤维并去除引起纸张变色和将来可能崩解的杂质。
半纤维素在造纸中的纤维间粘合中起重要作用。
它的成分和功能类似于纤维素。
木材中含有几种提取物,例如蜡、油性树脂,但它们对木材的强度特性没有帮助,这些也可以在制浆过程中去除。
为了获得可用于造纸的纤维素,必须将木材或植物材料制浆以分离纤维并除去杂质。
纸浆中的纤维素含量越高、纤维越长,纸张的强度、吸收性、柔软度就越好。
与针叶木相比,阔叶木通常含有更多比例的纤维素,但纤维长度较短,而针叶木抄造的纸张则更具印刷适性。
有些纸中使用碎布、亚麻、棉短绒及甘蔗渣。
这些原料中纤维较长,能提高纸张的强度。
有些纸中也使用某些合成材料,如醋酸纤维素和人造丝,使用这些原料可赋予纸张特殊的品质。
废纸也被回收利用,经过提纯和有时脱墨后,通常将其与一次纤维混合并再次制成纸,既节约能源又解决原料短缺问题。
印制电路板的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方法在产品研制、科技及创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训等活动中,往往需要制作少量印制板,进行产品性能分析试验或制作样机,为了赶时间和经济性常需要自制印制板。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手工制作印制板的方法。
1.描图蚀刻法这是常用的一种制板方法,由于最初使用调和漆作为描绘图形的材料,所以也称该因法,其制作过程如图2—l0所示具体步骤如下:(1)下料下科技实际设计尺寸裁剪铜箔基板(剪床、锯割均可),去四周毛刺。
(2)拓图用复写纸将已设计的印制板布线草图拓在铜箔基板的钢箔面上。
印制导线用单线,焊盘以小团点表示。
钽电容拓制双面板时,板与草图应有3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定位;〔3)钻孔拓图后检查焊盘与导线是否有遗漏,然后在扳上打样、冲眼、定位、打焊盘孔。
打孔时注意钻床转速应取高速,钻头应刃磨锋利;进刀不宜过快,以免将铜箔挤出毛刺‘并注意保持导线图形清晰。
清除孔的毛刺时不要用砂纸。
(4)描图用稀稠适宜的调和漆将图形及焊盘描好。
描图时应先描焊盘,方法可用适当的硬导线鼓漆点漆料,漆料要获得适中,描线用的该稍稠,点时注意与孔同心,大小尽量均匀。
焊盘描完后可描印制导线图形。
工具可用鸭嘴笔与宜尺。
注意宣尺不要与板接触,可将两端垫高,以免将未干的图形蹭坏。
(5)修图描好的图在漆未干(不沾手)时及时进行修图同时修补断线或缺拙图形,以保证图形质量。
(6)蚀刻可使用宜尺和小刀,沿导线边缘修整蚀刻液一般使JH:氯化铁水溶液,浓度在28%一42%,将描修好的板子完全浸没到镕液中,蚀刻印制图形。
为加速蚀到可轻轻搅动溶液,亦可用毛笔刷扫板面,但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漆膜脱落,低温季节可适当加热溶液,但温度不要超过50℃。
蚀刻完成后将板子取出,用清水冲洗。
(7)去漆膜用热水浸泡后即可将漆膜剥掉,未接净处可用稀料清洗。
(8)清洁漆膜去净后,用碎布蘸去污粉反复在板面上擦拭,去掉铜箔氧化膜,镕出铜的光亮本色。
为使板面美观,擦拭时应固定顺着某一方向,这样可使反光方向一致,看起来更加美观。
浅谈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和现代化机械设计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广大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思维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而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创新思维被视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思考方式。
因此,要积极地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基于以往的经验,持续追求创新和突破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构成了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优势劣势分析引言随着机械时代的到来,为全球的进步打开了新的一页,并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与完善下,机械设计技术也随之出现重大变革,由最初手工设计逐步过渡至机械化设计,再过渡至自动化设计。
在机械设计的早期阶段,由于科技发展的局限性,机械设计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
然而,到了20世纪末,随着科技进步,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逐步被现代机械设计所替代,这加速了社会的进步速度。
尽管如此,作为现代机械设计发展的基石,传统机械设计仍然具有其独特和不可取代的优势。
1传统机械设计制造1.1制作程序以及技术程序在机器生产技术方面,制作流程主要涉及将原材料通过机械设备和人工劳动转化为市场上可销售的产品。
机器生产的步骤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这个程序涵盖了相当多的内容,包括开始制造工作所需的前期准备;准备原料和毛坯等各种材料的相关工作;成品的加工工艺过程及其质量控制等等。
半成品制造过程中的基础步骤;关于附加任务的详细执行步骤;关于商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关注的各种细节问题。
更具体地说,机器生产的技术流程是指利用机器生产方法来操作已经加工过的半成品,以促进商品生产的顺利完成。
1.2零件装夹在开始生产零件之前,首先确保工件被准确地放置在床或夹具上,这一步骤被称为固定位置。
为了确保位置的精确性,还对零件进行稳固的夹紧,这一过程被称为夹紧,因此,将这两个步骤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装夹。
现代制造工艺技术(doc 27页)第7章现代制造技术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趋势◆了解特种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现代制造生产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教学重点◆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趋势◆特种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7.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与传统制造技术比较,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如下特征。
(1)系统性由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等技术的引入,并与传统制造技术的结合,现代制造技术成为一个能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系统工程;而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只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
(2)广泛性传统制造技术通常只是指将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各种加工工艺;而现代制造技术则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成为“市场—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市场”的大系统。
(3)集成性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独立,相互间界限分明;而现代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和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制造系统工程。
(4)动态性现代制造技术是针对一定的应用目标,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而其内涵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
反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现代制造技术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重点、目标和内容。
(5)实用性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制造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先进、实用的技术,有着明确的需求导向。
现代制造技术不是以追求技术的高新度为目的,而是注重产生最好的实践效果,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7.2 现代制造工艺技术7.2.1 现代制造工艺现代制造工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制造加工精度不断提高随着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械制造加工精度得到不断提高。
18世纪,加工第1台蒸汽机所用的汽缸镗床,其加工精度为1mm;19世纪末,机械制造精度也仅为0.05mm;20世纪初,由于能够测量0.001mm 千分尺和光学比较仪的问世,加工精度向微米级过渡,成为机械加工精度发展的转折点;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实现了微米级的加工精度;在最近的一二十年内,机械制造加工精度提高了1~2个数量级,有了较快的发展,达到10nm的技术水平。
现在测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所用的电子探针,其测量精度已达到0.25nm。
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可实现原子级的加工和测量。
(2)切削加工速度迅速提高随着刀具材料的发展和变革,在近一个世纪时期内,切削加工速度提高了一百至数百倍。
20世纪前,切削刀具是以碳素钢作为刀具材料,由于其耐热温度低于200℃,所允许的切削速度不超过10m/min;20世纪初,出现了高速钢,其耐热温度为500~600℃,可允许的切削速度为30~40m/min;到了20世纪30年代,硬质合金开始得到使用,刀具的耐热温度达到800~1000℃,切削速度很快提高到每分钟数百米。
随后,相继使用了陶瓷刀具、金刚石刀具和立方氮化硼刀具,而陶瓷刀具和立方氮化硼刀具,切削速度达到每分钟一千米至数千米。
(3)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推动了制造工艺的进步和变革超硬材料、超塑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工程陶瓷、非晶与微晶合金、功能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迫使在通常机械加工工艺方法中要不断改善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改进机械加工制造设备,使之满足新材料的机械加工要求;另一方面探求应用更多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的现代知识来开发新型的制造工艺,以便更有效地适应新型工程材料的加工。
(4)自动化和数字化工艺装备的发展提高了机械加工的效率由于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与制造工艺装备相结合,使工艺装备实现了从单机到系统、从刚性到柔性、从简单到复杂等不同档次的多种自动化转变,使工艺过程的检测和控制方式和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使整个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得到实时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加工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5)零件毛坯成型在向少、无余量方向发展零件毛坯成型是机械制造的第1道工序,有铸造、锻造、冲裁、焊接和轧制等常用工艺。
随着人们对人类生存资源的节省和保护意识的提高,要求零件毛坯成型精度向少、无余量方向发展,使成型的毛坯接近或达到零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磨削后即可参与装配。
因而,出现了熔模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精密冲裁、冷温挤压、精密焊接和精密切割等新工艺。
(6)优质清洁表面工程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表面工程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表面加工及表面的复合处理,来改变零件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以获取与基体材料不同性能要求的一项应用技术。
虽然人们使用表面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形成一门表面工程独立学科只是近20年的事。
7.2.2 超精密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极高程度的精密加工工艺,从概念上讲具有相对性,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精密加工的技术指标也是不断变化的。
目前,一般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以及纳米加工可以划分如下。
(1)一般加工加工精度在10μm左右、表面粗糙度R a 值在0.3~0.8μm的加工技术,如车、铣、刨、磨、镗、铰等。
一般加工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和机床等产品的制造。
(2)精密加工加工精度在10~0.1μm、表面粗糙度R a 值在0.3~0.03μm的加工技术,如金刚车、金刚镗、研磨、珩磨、超精加工、砂带磨削、镜面磨削和冷压加工等。
精密加工适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产品中的关键零件的加工,如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精密蜗轮、精密导轨、精密轴承等。
(3)超精密加工加工精度在0.1~0.01μm、表面粗糙度R a值在0.03~0.05μm的加工技术,如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料加工、超精密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等。
超精密加工适用于精密元件、计量标准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
目前,超精密加工的精度正处在亚纳米级工艺,正在向纳米级工艺发展。
(4)纳米加工加工精度高于10-3μm(纳米,1nm=10-3μm)、表面粗糙度R a值小于0.005μm 的加工技术,其加工方法大多已不是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而是诸如原子、分子单位加工等方法。
1.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1)超精密切削对刀具的要求为实现超精密切削,刀具应具有如下的性能。
①极高的硬度、耐用度和弹性模量,以保证刀具有很长的寿命和很高的尺寸耐用度。
②刃口能磨得极其锋锐,刃口半径ρ值极小,能实现超薄的切削厚度。
③刀刃无缺陷,因切削时刃形将复印在加工表面上,而不能得到超光滑的镜面。
④与工件材料的抗黏结性好、化学亲和性小、摩擦系数低,能得到极好的加工表面完整性。
(2)金刚石刀具的性能特征目前超精密切削刀具用的金刚石为大颗粒(0.5~1.5克拉,1克拉=200mg)、无杂质、无缺陷、浅色透明的优质天然单晶金刚石,它具有如下的性能特征。
①具有极高的硬度,其硬度达到6000~10000HV;而TiC仅为3200HV;WC为2400HV。
②能磨出极其锋锐的刃口,且切削刃没有缺口、崩刃等现象。
普通切削刀具的刃口圆弧半径只能磨到5~30 m,而天然单晶金刚石刃口圆弧半径可小到数纳米,没有其他任何材料可以磨到如此锋利的程度。
③ 热化学性能优越,具有导热性能好、与有色金属间的摩擦因数低、亲和力小的特征。
④ 耐磨性好,刀刃强度高。
金刚石摩擦系数小,与铝之间的摩擦系数仅为0.06~0.13,如切削条件正常,刀具磨损极慢,刀具耐用度极高。
因此,天然单晶金刚石虽然昂贵,但被一致公认为是理想的、不能代替的超精密切削的刀具材料。
(3)超精密切削时的最小切削厚度超精密切削实际能达到的最小切削厚度与金刚石刀具的锋锐度、使用的超精密机床的性能状态、切削时的环境条件等直接有关。
极限最小切削厚度h Dmin 与刀具刀刃锋锐度(即刃口半径ρ)关系如图7-1所示。
图中A 为极限临界点,在A 点以上被加工材料将堆积起来形成切屑,而在A 点以下,加工材料经弹性变形形成加工表面。
A 点的位置可由切削变形剪切角θ 确定,剪切角θ又与刀具材料的 图7-1 极限切削厚度与刃口 半径ρ 的关系摩擦系数μ有关:当μ=0.12时,可得h Dmin= 0.322ρ;当μ=0.26时,可得h Dmin= 0.249ρ。
由最小切削厚度h Dmin与刃口半径ρ的关系式可知,若能正常切削h Dmin=1nm,要求所用金刚石刀具的刃口半径ρ应为3~4nm。
国外报道研磨质量最好的金刚石刀具,刃口半径可以小到数个纳米的水平;而国内生产中使用的金刚石刀具,刃口半径ρ=0.2~0.5μm,特殊精心研磨可以达到ρ=0.1μm。
2.超精密磨削加工技术所谓超精密磨削加工,是指加工精度达到或高于0.1μm、表面粗糙度R a值低于0.025μm 的一种亚微米级并正向纳米级发展的加工方法。
超精密磨削的关键在于砂轮的选择、砂轮的修整、磨削用量和高精度的磨削机床。
(1)超精密磨削砂轮在超精密磨削中所使用的砂轮,其材料多为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磨料,因其硬度极高,故一般称为超硬磨料砂轮。
金刚石砂轮有较强的磨削能力和较高的磨削效率,在加工非金属硬脆材料、硬质合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时有较大的优势。
由于金刚石易于与铁族元素产生化学反应和亲和作用,故对于硬而韧的、高温高硬度、热导率低的钢铁材料,则用立方氮化硼砂轮磨削较好。
立方氮化硼比金刚石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化学惰性,其热稳定性可达1250~1350℃,而金刚石磨料只有700~800℃。
虽然当前立方氮化硼磨料的应用不如金刚石磨料广,且价格也比较高,但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磨具磨料。
(2)超精密磨削砂轮的修整砂轮的修整是超硬磨料砂轮使用中的一个技术难题,它直接影响被磨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砂轮修整通常包括修形和修锐两个过程。
所谓修形,是使砂轮达到一定精度要求的几何形状;所谓修锐,是指去除磨粒间的结合剂,使磨粒凸出结合剂一定高度,形成足够的切削刃和容屑空间。
如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都比较坚硬,很难用别的磨料磨削以形成新的切削刃,故通过去除磨粒间的结合剂方法,可使磨粒凸出结合剂一定高度,形成新的磨粒。
超硬磨料砂轮修整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车削法用单点、聚晶金刚石笔、修整片等车削金刚石砂轮以达到修整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修整精度和效率都比较高,但修整后的砂轮表面平滑,切削能力低,同时修整成本也高。
②磨削法用普通磨料砂轮或砂块与超硬磨料砂轮进行对磨修整。
普通砂轮磨料如碳化硅、刚玉等磨粒被破碎,对超硬磨料砂轮结合剂起到切削作用,失去结合剂后磨粒就会脱落,从而达到修整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效率和质量都较好,是目前较常用的修整方法,但普通砂轮的磨损消耗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