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工业代谢控制发酵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5
《代谢控制发酵》复习题1.名词解释代谢控制发酵:所谓代谢控制发酵就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地在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累发酵。
关键酶:参与代谢调节的酶的总称。
作为一个反应链的限速因子,对整个反应起限速作用。
变构酶:有些酶在专一性的变构效应物的诱导下,结构发生变化,使催化活性改变,称为变构酶。
诱导酶:诱导酶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通常是酶的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由诱导物诱导而生成的酶。
调节子:就是指接受同一调节基因所发出信号的许多操纵子。
温度敏感突变株:通过诱变可以得到在低温下生长,而在高温下却不能生长繁殖的突变株。
碳分解代谢物阻遏:可被迅速利用的碳源抑制作用于含碳底物的酶的合成,就称为碳分解代谢阻遏。
氮分解代谢物阻遏:可被迅速利用的氮源抑制作用于含氮底物的酶的合成,就称为氮分解代谢阻遏。
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基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菌株。
渗漏突变株:由于遗传性障碍的不完全缺陷,使它的某一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完全丧失。
因此,渗漏突变菌株能少量的合成某一种代谢最终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少量的生长。
代谢互锁: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似乎是受一种完全无关的终产物的控制,它只是在较高浓度下才发生,而受这种抑制(阻遏)作用是部分性的,不完全的。
平衡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与G,由于a酶活性远远大于b 酶,结果优先合成E。
E过量后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
G过量后,就会拮抗或逆转E的反馈抑制作用,结果代谢流转向又合成E,如此循环。
(P45图)优先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和G,由于a酶的活性远远大于b酶的活性,结果优先合成E。
E合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
G合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c酶产生抑制作用。
发酵工程:采用生物学和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自然选育:在生长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而进行的菌种筛选过程叫做自然选育。
诱变育种: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称为诱变育种。
诱变剂: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称为诱变剂。
结构类似物:在化学和空间结构上和代谢的中间物(终产物)相似,因而在代谢调节方面可以代替代谢中间物(终产物)的功能,但细胞不能以其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
诱变育种的理性化筛选:从产物形成的生理生化途径着手,进行有的放矢的筛选。
如结构类似物抗性、营养缺陷型等,筛选而产生的这些特性,称为遗传标记。
基因的直接进化:在分子水平上,对目标基因直接处理,然后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方法,提高目标蛋白的性能。
DNA Shuffling:指DNA分子的体外重排,是基因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有性重组(Sexual Recombination)。
高通量筛选: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千万的样品,并以得到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它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和准确等特点。
简言之就是可以通过一次实验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培养基: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
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所必须的条件。
糖蜜:是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它是制糖工业的副产物。
氨基酸工艺学以上两幅图需要了解,有助于谷氨酸发酵的复习。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方式:(1)菌种的代谢调;(2).控制发酵条件;(3)控制细胞的渗透性;(4)控制旁路代谢;(5)控制反馈作用物的浓度;(6)消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和阻遏作用;(7)促进ATP的积累,以利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葡萄糖对谷氨酸转化率)糖经EMP途径和H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经CO2固定途径生成草酰乙酸,两者形成柠檬酸进入TCA循环;TCA循环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氨基化合成谷氨酸。
CO2固定途径:C6H12O6 + NH3 +1.5 O2 C5H9O4N + CO2 + 3 H2O1摩尔葡萄糖可以生成1摩尔的谷氨酸。
理论收率为81.7%(最高)。
乙醛酸循环途径:DCA途径发酵谷氨酸,糖的转化率大大降低6乙酰CoA + 2 NH3 + 3O2 2 C5H9O4N + 2 CO2 + 6 H2O理论转化率仅为54.4%(最低)。
所以实际转化率:在54.4%~81.7%之间。
现有葡萄糖生产主要是四个属:短杆菌属(短杆菌科),棒杆菌属、小杆菌属、节杆菌属(棒杆菌科)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说出特征并解释为什么有这种特征)1、细胞形态为球形,棒形以至短杆2、G+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3、都是需氧型微生物4、都是生物素缺陷型5、腺酶强阳性6、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及明胶等7、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同时发生细胞渗透性的变化8、、二氧化碳固定酶系活力强9、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10、a-酮戊二酸能力缺失或微弱11、还原性辅酶Ⅱ进入呼吸链能力弱12、柠檬酸合成酶、乌头羧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以及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13、能利用醋酸,不能利用石蜡14、具有向环境中泄露谷氨酸的能力15、不分解利用谷氨酸,并能耐高浓度谷氨酸,产生谷氨酸5%以上生物素:对代谢调节与能荷的调节是不同额,能荷是对糖代谢流的调节,而生物素能够促进糖的EMP、HMP、TCA循环生物素结构式谷氨酸产生菌因环境条件的发酵转化控制发酵因子发酵转换氧不足时生成乳酸或琥珀酸;过量时生成α-酮戊二酸;适量则合成谷氨酸生物素充足时生成乳酸或琥珀酸;限量条件下即亚适量时则合成谷氨酸铵离子不足时合成α-酮戊二酸;过量时生成谷氨酰胺;适量时合成谷氨酸PH 酸性条件下:N-乙酰谷胺酰胺;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谷氨酸磷高浓度时:缬氨酸;适量时:谷氨酸谷氨酸的发酵控制发酵培养基:需要大量C、N源,控制生物素(1)碳源淀粉水解糖要求:目前国内谷氨酸发酵糖浓度为(125~150g/L)(2)氮源作用:1.合成菌体Pro、核酸等合成物质;2.一部分用于调节PH。
代谢控制发酵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发酵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
控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反应是提高发酵产物得率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代谢控制发酵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代谢控制发酵的原理2.1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细胞内各种代谢酶反应所组成的网络。
通过对代谢途径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合成与降解的调控。
•代谢途径的分类:–糖代谢途径:通过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的活性,实现对碳源代谢的控制。
–脂肪代谢途径:调节脂肪酸合成和降解途径,影响发酵产物的合成。
–氨基酸代谢途径:调控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影响蛋白质合成和产物生成。
–核苷酸代谢途径:控制DNA和RNA的合成,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2.2 代谢调控策略代谢调控策略是通过对代谢途径内关键酶的调控,实现对代谢产物合成和降解速率的调控。
•调控策略的分类:–底物浓度调控:通过调节底物浓度,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进而控制代谢产物的生成。
–反馈抑制:通过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调节代谢途径内各个酶的活性,从而控制代谢产物的生成。
–遗传调控:通过改变生物体内部基因表达水平,调节代谢途径内酶的含量,进而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速率。
–外部条件调控:例如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的调控,对代谢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
3. 代谢控制发酵的应用3.1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利用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可以实现食品添加剂、发酵食品等的生产。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通过控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合成,可以高效生产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酰胺、谷氨酰胺钠等。
•发酵食品的生产:利用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出口感好、品质优良的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等。
3.2 制药工业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在制药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
•抗生素的生产:通过调控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底物浓度、代谢途径和酶活性,可提高抗生素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药物的生产:通过遗传调控和代谢途径调控,可以实现生物药物的高效合成,如重组人胰岛素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