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原文
- 格式:docx
- 大小:18.05 KB
- 文档页数:3
《离骚》的原文及翻译_《离骚》全文及翻译对照《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推荐一些《离骚》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有用哦。
《离骚》的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于忧患,死于安乐》原⽂、翻译及赏析⽣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及其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作:斯⼈)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衡于虑,⽽后作;征于⾊,发于声,⽽后喻。
⼊则⽆法家拂⼠,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译⽂ 舜从⽥野耕作之中被起⽤,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胶⿀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管夷吾被从狱官⼿⾥救出来并受到任⽤,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被起⽤,百⾥奚被从奴⾪市场⾥赎买回来并被起⽤。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的⾝上,⼀定先要使他⼼意苦恼,筋⾻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体空虚乏⼒,使他的每⼀⾏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
⼀个⼈,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在⾔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和⾜以辅佐君王的贤⼠,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以使⼈⽣存,安逸享乐⾜以使⼈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 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在今⼭东济南东南,⼀说在今⼭西永济东南),“⽗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林川泽,遇暴风雷⾬,舜⾏不迷,于是传以天⼦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
3、畎(quǎn)亩:⽥亩,此处意为耕⽥。
畎,⽥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种刑徒),筑于傅险(⼜作傅岩,在今⼭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名⽈说,视群⾂皆⾮,使⼈求于野,得傅说。
苦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苦恼阅读答案苦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苦恼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苦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苦恼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恼阅读原文及试题王蒙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
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
“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
“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
“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
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
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
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
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刘禹锡原文: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
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
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
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
祖[金皇],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
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於蛹桥。
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
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
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凊。
是时少年,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__。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__。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
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至是起苏州掾[yuàn,副官],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
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
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创作背景: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鲁迅《野草》:《影的告别》《⼀觉》原⽂鲁迅《野草》:《影的告别》《⼀觉》原⽂ 引导语:关于鲁迅先⽣的《野草》,⼤家是否知道?下⾯是⼩编整理的其中的《影的告别》与《⼀觉》原⽂,欢迎⼤家阅读。
鲁迅《野草》:《影的告别》原⽂ ⼈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世界⾥,我不愿去。
然⽽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地。
我不过⼀个影,要别你⽽沉没在⿊暗⾥了。
然⽽⿊暗⼜会吞并我,然⽽光明⼜会使我消失。
然⽽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暗⾥沉没。
然⽽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
我姑且举灰⿊的⼿装作喝⼲⼀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远⾏。
呜乎呜乎,倘若黄昏,⿊夜⾃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暗⾥彷徨于⽆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
我能献你甚么呢?⽆已,则仍是⿊暗和虚空⽽已。
但是,我愿意只是⿊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远⾏,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暗⾥。
只有我被⿊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
⼀九⼆四年九⽉⼆⼗四⽇ 〔1〕本篇最初发表于⼀九⼆四年⼗⼆⽉⼋⽇《语丝》周刊第四期。
⼀九⼆五年三⽉⼗⼋⽇作者在给许⼴平的信中曾说:“我的作品,太⿊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暗与虚⽆’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所以很多着偏激的声⾳。
其实这或者是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许未必⼀定的确的,因为我终于不能证实:惟⿊暗与虚⽆乃是实有。
”(《两地书·四》)可参看。
鲁迅《野草》:《⼀觉》原⽂ 飞机负了掷下炸弹的使命,像学校的上课似的,每⽇上午在北京城上飞⾏。
〔2〕每听得机件搏击空⽓的声⾳,我常觉到⼀种轻微的紧张,宛然⽬睹了“死”的袭来,但同时也深切地感着“⽣”的存在。
柯岩《班长的苦恼》课文原文阅读
*8班长的苦恼①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我更苦恼?嘴皮子只轻轻动了一动,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大乔无故打了小苗,夺走了他的铅笔、书包,还用脚狠狠绊了他一大跤。
同学们叫叫嚷嚷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差点让喊声掀掉。
小苗圆睁双眼等我裁决,大乔却扭脸对着窗外的树梢。
小苗,小苗当然没啥过错,可大乔,大乔一直和我特好。
你们说这事儿该有多么难办,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最后我说:打架,打架嘛当然不好,但是,已经,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
嘴皮子就这么轻轻一动,整个屋子突然静悄悄……从此同学们见了我总没个笑脸,出出进进身边只剩下影子大乔。
唉,一个人要是整天只和影子过活,你们说这日子还有什么味道——恼啥【注释】①本文作者柯岩。
【原文】张湛曰(1):夫经方之难精(2),由来尚矣(3)。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4),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5),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6)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
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原文】今以至精至微之事(7),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8),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译文】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
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原文】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9),深自误哉。
【译文】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
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
苦恼阅读原文[俄]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
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
契诃夫苦恼原文及赏析契诃夫(Anton Chekhov)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人类生活中种种痛苦和苦恼的描绘,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契诃夫的一篇作品《苦恼》为例,对其进行原文赏析和深入解读。
《苦恼》是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伊万·伊万诺维奇的人在家庭和工作中所遭遇的苦恼。
小说以伊万·伊万诺维奇的内心独白开头,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十分痛苦和不满,“我有一个家庭,一个妻子和三个孩子,我还有一份工作,但是我却感到无比的痛苦和苦恼。
”这样的开篇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的苦恼是源自于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在小说中,伊万·伊万诺维奇的妻子普莉斯科娃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主妇,她对家庭的开支把控得十分严格,甚至连一件新衬衫都要和丈夫商量。
而伊万·伊万诺维奇则是一个在工作中备受压力的人,他的上司对他的工作要求十分苛刻,而同事们也经常对他指手画脚。
这样的家庭和工作环境让伊万·伊万诺维奇感到十分沮丧和痛苦,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是一座牢笼,让他无法自由呼吸。
在小说的结尾,伊万·伊万诺维奇因为一次意外而受伤,这次意外也成为了他内心苦恼的一个象征。
他在受伤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我明白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在为别人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
”这样的领悟让伊万·伊万诺维奇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看法,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试图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苦恼》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对人类生活中的苦恼和痛苦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通过主人公伊万·伊万诺维奇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家庭和工作中所遭遇的压力和痛苦。
而这种痛苦并非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挣扎和迷茫。
契诃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苦恼和痛苦。
名著阅读知识梳理:《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知识点练习作者介绍XXX(1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戏剧家、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XXX和XXX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XXX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XXX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万卡》,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XXX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XXX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XXX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XXX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XXX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
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作品概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我国当代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XXX先生主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XXX眼中的“一流幽默作家”——XXX经典短篇小说集。
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XXX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
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XXX后期小说,以《套中人》最为著名。
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XXX是与XXX、XXX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XXX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意义深刻,形象鲜明。
其中轻快幽默者妙趣横生,让你会心而笑;又若有所思,久久回味;而凝重深沉者则荡气回肠,令人心灵震颤,难以释怀。
【导语】李清照⼯诗善⽂,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称“易安词”、“漱⽟词”,以其号与集⽽得名。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李清照《浣溪沙·⼩院闲窗春⾊深》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浣溪沙·⼩院闲窗春⾊深》 宋代:李清照 ⼩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语理瑶琴。
(春已深⼀作:春⾊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 ⼩院掩映在春⾊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
独⾃靠着栏杆,愁情⽆⼈可以诉说,只好⼼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
云虽⽆⼼,却催得暮⾊早降;微风吹⾬,暮⾊中的轻风吹动着细⾬,拨弄着暗淡的轻云。
院⼦⾥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都难以承受,真让⼈伤景。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西施浣纱于若耶溪⽽得名,后⽤作词牌名,⼜名“浣溪纱”“⼩庭花”等。
春景:《草堂诗余》(杨⾦本⽆题)等题作“春景”。
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
闲,阑也。
闲窗,⼀般⽤作幽闲之意。
“已”字有些版本作“⾊”字。
重帘:层层帘幕。
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
理:拨弄。
瑶琴:饰⽟的琴,即⽟琴。
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远岫:远⼭。
岫:⼭峰。
薄暮:⽇将落⽇薄暮,意指黄昏。
轻阴:暗淡的轻云。
“梨花”句:意谓梨花盛开之⽇正春⾊浓郁之时,⽽它的凋落使⼈为之格外伤感,甚⾄难以禁受。
难禁:难以阻⽌。
【赏析】 这是⼀⾸惜春词,写⾝处闺阁的⼥主⼈公⾯对即将逝去的春⾊,⽆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
全词上⽚主要描写环境,下⽚着重刻划景物,通过从室内到室外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的艺术⼿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主⼈公伤春怀⼈的悒怅情怀,表现了⼥主⼈公孑然独处的凄寂⼼境。
词的上⽚主要描写环境,下⽚着重刻划景物。
“⼩院闲窗春已深”中的“⼩院”点明词中⼥主⼈公所在之地。
这⼩院荫蔽在春⾊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了,楼上窗⼦⼀直闲掩着。
《苦恼》原文苦恼(契诃夫)“——我拿我的烦恼去讲给谁听啊?”暮色晦暗。
大片的湿雪在刚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马蹄上,马背上,肩膀上,帽子上,铺成一层柔软的薄被。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是白,活像个鬼。
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尽力向前伛,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的最大限度。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它似的……他的小母马也是白的,也不动。
它那种沉稳,它那露出骨头的瘦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半个铜子就可以买一个的姜饼捏成的假马。
它大概在想心事。
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田园风景上硬拉开,而且硬给丢到这泥泞的地方,满是古里古怪的亮光,满是不停的喧哗和熙攘的行人,那他就一定会想心事。
姚纳和他的小马有好久没动了。
午饭以前,他们就走出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可是现在黄昏的阴影已经笼罩全城。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的行人也热闹多了。
“雪橇,维勃尔葛司卡亚去!”姚纳听见有人喊车。
“雪橇!”姚纳惊醒,从粘着雪的睫毛望出去,看见一个军官,穿一件军人的斗篷,头戴一顶兜囊。
“拉到维勃尔葛司卡亚去!”军官又说一遍,“你是睡着啦?拉到维勃尔葛司卡亚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抖了抖缰绳;这使得一块块蛋糕样的雪就从马背上和马肩上纷纷掉下地。
军官上了雪橇。
车夫策动马;他跟天鹅那样伸出脖子,在车座上挺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说是由于需要还不如说是由于习惯地扬起鞭子。
那母马呢,也伸直脖子,弯曲那棍子一样直的腿,迟迟疑疑地走动了……“你往哪儿闯啊,你个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黑影里有人嚷起来,黑影在他眼前游过来游过去,“他妈的,你到底是往哪儿走啊?靠右!”“你简直不会赶车!靠右走啊!”军官生气地说。
一个赶马车的车夫朝他咒骂。
一个行人,穿过马路,肩膀刚好擦着马鼻子,愤愤地瞪他一眼,抖掉袖子上的雪。
姚纳坐在车座上,局促不安,仿佛坐在荆棘上似的,他扭动胳臂弯儿,眼珠乱转,就跟有鬼迷住了一样,仿佛他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儒林外史》中的小人物形象
张旭
【期刊名称】《鄂州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29)4
【摘要】《儒林外史》作为我国著名的讽刺小说,文中塑造的小人物,使小说内容更加鲜活,增加小说的艺术张力。
小人物虽然不能与主角相提并论,但是小人物形象的
刻画和塑造,能侧面续写社会风貌以及展示底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可使文章结构更加
合理,有着更具特色的文学价值。
文章对《儒林外史》中小人物展开分析,并深入探
索小人物形象在文中存在的意义,进一步阐述《儒林外史》的艺术价值。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张旭
【作者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儒林外史》中的“多余人”与“小人物”——以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为参照
2.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庸俗主题论——以《醋栗》、《姚尼奇》、《钉
子上》和《宝贝儿》中的小人物形象为例3.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心灵隔膜主
题论——以《苦恼》、《哀伤》和《渴睡》中的小人物形象为例4.巧思睿语写尽
人世百态——浅析《儒林外史》中的小人物匡超人5.《儒林外史》中的“多余人”与“小人物”——以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为参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恼(契诃夫)“——我拿我的烦恼去讲给谁听啊?”暮色晦暗。
大片的湿雪在刚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马蹄上,马背上,肩膀上,帽子上,铺成一层柔软的薄被。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是白,活像个鬼。
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尽力向前伛,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的最大限度。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它似的……他的小母马也是白的,也不动。
它那种沉稳,它那露出骨头的瘦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半个铜子就可以买一个的姜饼捏成的假马。
它大概在想心事。
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田园风景上硬拉开,而且硬给丢到这泥泞的地方,满是古里古怪的亮光,满是不停的喧哗和熙攘的行人,那他就一定会想心事。
姚纳和他的小马有好久没动了。
午饭以前,他们就走出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可是现在黄昏的阴影已经笼罩全城。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的行人也热闹多了。
“雪橇,维勃尔葛司卡亚去!”姚纳听见有人喊车。
“雪橇!”姚纳惊醒,从粘着雪的睫毛望出去,看见一个军官,穿一件军人的斗篷,头戴一顶兜囊。
“拉到维勃尔葛司卡亚去!”军官又说一遍,“你是睡着啦?拉到维勃尔葛司卡亚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抖了抖缰绳;这使得一块块蛋糕样的雪就从马背上和马肩上纷纷掉下地。
军官上了雪橇。
车夫策动马;他跟天鹅那样伸出脖子,在车座上挺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说是由于需要还不如说是由于习惯地扬起鞭子。
那母马呢,也伸直脖子,弯曲那棍子一样直的腿,迟迟疑疑地走动了……“你往哪儿闯啊,你个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黑影里有人嚷起来,黑影在他眼前游过来游过去,“他妈的,你到底是往哪儿走啊?靠右!”“你简直不会赶车!靠右走啊!”军官生气地说。
一个赶马车的车夫朝他咒骂。
一个行人,穿过马路,肩膀刚好擦着马鼻子,愤愤地瞪他一眼,抖掉袖子上的雪。
姚纳坐在车座上,局促不安,仿佛坐在荆棘上似的,他扭动胳臂弯儿,眼珠乱转,就跟有鬼迷住了一样,仿佛他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这些家伙真是混蛋!”军人笑哈哈地说,“他们简直是极力跑来撞你,扑到马蹄底下去。
他们一定是故意捣乱!”姚纳瞧着他的乘客,张开嘴唇……他明明想要说话,可是没说出来,只是鼻子里哼了一声。
“什么?”军人问。
姚纳苦笑了一下,而且叫嗓子用劲,这才干哑地说出来:“我儿子……嗯……我儿子在这个礼拜死了,老爷。
”“哦!他害什么病死的?”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说得清呢?一定是发烧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后来就死了……上帝的意旨啊。
”“拐弯呀,你个鬼东西!”黑暗里有人喊,“你发疯了,你个老狗?瞧瞧你是往哪儿走啊!”“赶车吧,赶车吧……”军官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啦。
快!”车夫又伸出脖子,在车座上坐好,稳重地挥动他的鞭子。
有好几回转过身去看军官,可是军官老是闭着眼,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姚纳把车赶到维勃尔葛司卡亚,让乘客下车,再把车子赶到一个饭馆的附近停下来,又缩成一团坐在车座上……湿雪又把他和他的马涂得挺白。
一个钟头过去了,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三个青年,两个又高又瘦,一个挺矮,驼背,走过来;他们互相谩骂,雨鞋在马路上踩得一片响声。
“车子,上警察桥去!”驼背用破锣似的声音喊道,“我们三个……二十个铜子儿!”姚纳抖缰绳,策动马。
二十个铜子儿不是公道价钱,可是他顾不得了。
只要有人坐车,那就一个卢布也好,五个铜子儿也好,他全不在心上……三个青年互相推挤,说着下流话,拥上雪橇,三个人想一齐坐下来。
这就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谁该坐着?谁该站着?拌嘴啦,发脾气啦,骂街啦,闹了半天,他们总算得了结论:该驼背站着,因为他顶矮。
“好啦,赶车吧!”驼背站稳,用破锣样的声音说,他的呼吸吹着姚纳的脖子,“快走!你戴的这是什么帽子呀,我的朋友!走遍彼得堡,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的了……”“嘻嘻!……嘻嘻!……”姚纳笑了,“这帽子本是不行啦!”“得了,得了,本是不行了,赶车吧!你就打算照这样子赶一路车子吗?啊?要我给你一个脖儿拐吗?……”“我头痛哟……”一个高个子说,“昨天在杜科玛索夫家里,华斯卡和我两个人一共喝了四瓶白兰地。
”“我真不懂你为什么要讲这种废话!”另一个高个子生气地说,“你跟下流人似的胡说八道。
”“要是我胡说,就打死我!那是实在的情形!……”“要是这实在,跳蚤咳嗽就也实在喽。
”“嘻嘻!”姚纳呲着牙笑,“好高兴的几位老爷哟!”“呸!滚你妈的蛋!”驼背愤愤地喊叫,“你到底肯不肯快点走啊,你这老不死的?这样也叫做赶车啊?给它一鞭子!他妈的!结结实实地抽它一顿!”姚纳感到了背后那驼背的摇摇晃晃的身子和颤抖的声音。
他听见人家骂他的话,他看见这几个人,于是寂寞的感觉渐渐淡下去,不那么沉重地压在他身上了。
驼背一股劲儿咒骂他,诌出一长串古怪的形容词,直到说得透不过气来,弄得连连呛咳。
他那两个高个的同伴开始讲到一个叫做娜节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
姚纳回头看他们。
等到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短的停顿,他又回过头去,说:“这个礼拜……嗯……我的……嗯……儿子死了!”“咱们都要死的……”驼背呛咳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算了,赶车吧!赶车吧!两位朋友啊,车子照这么磨磨蹭蹭地爬,我简直受不住啦!什么时候他才会把我们拉到那儿哟?”“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也好……给他一个脖儿拐!”“你听见没有,你这老不死的?我要揍你啦!要是跟你这样的家伙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听见没有,你这条老龙?莫非你不在乎我们说的话?”于是姚纳,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拍的一响。
“嘻嘻!……”他笑,“好高兴的几位老爷哟……上帝保佑您呐!”“赶车的,你结过婚没有?”一个高个子问。
“我?嘻嘻!……好高兴的老爷哟!现在我的太太成了湿地喽……嘿,哈哈!……那就是,在坟里头哟!这会儿,我儿子也死了,我却活着……真是怪事,死神走错了门啦……它没来找我,反倒把我的儿子拉去了……”姚纳回转身去,要告诉他们他儿子是怎么死的,可是这当儿驼背微微地叹口气,说是谢天谢地,他们总算到了。
姚纳收下20个铜子以后,姚纳瞧了好半天那些醉醺醺的客人的后影,他们走进一个漆黑的门口,不见了。
他又孤孤单单,又只好守着那一片寂静……苦恼,轻松了短短的一阵,现在又回来了,比先前更残忍地撕扯他的心。
姚纳的眼睛现出焦灼和痛苦的眼神,一刻不停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他竟找不到一个肯听他讲话的人吗?一群群的人匆匆地走来走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他的苦恼是广大的,无边无际。
要是姚纳的心炸裂,他的苦恼滚滚地流出来,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那苦恼偏偏没人看得见。
那份苦恼竟在这么一个渺小不足道的躯壳里找到藏身之地,弄得人家哪怕在大白天举着蜡烛去找,也找不到……姚纳看见一个看门人提着一个包袱,就下决心跟他攀谈。
“什么时候啦,朋友?”他问。
“快到十点钟了……你停在这儿做什么?把车赶开!”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开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
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益处。
可是还没过五分钟,他就挺起腰板,摇摇头,仿佛感到锐利的疼痛似的;他抖动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院子里去!”他想,“回院子里去!”他那小母马,仿佛知道他的想头似的,轻快地跑起来。
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坐在一个又大又脏的火炉旁边。
炉台上啦,地板上啦,凳子上啦,全睡得有人,他们在打鼾。
空气又臭又闷。
姚纳看一看那些睡熟的人,搔一搔自己的身子,后悔回来得太早了……“其实我连买燕麦的钱还没赚够呢,”他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这么穷酸的缘故。
一个人,要是知道怎样做他的工作,……有了足够的吃食,自己的马也有了足够的吃食,那他就安心啦……”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起来,睡意朦胧地嗽了嗽喉咙,找水桶。
“想喝水啦?”姚纳问他。
“是啊。
”“喝一点就好了……可是,伙伴儿,我的儿子死啦……你听见没有?这个礼拜在医院……真是怪事……”姚纳看一看他的话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什么影响也没看见。
那年轻小伙子已经蒙着头,睡着了。
老头儿叹口气,搔搔自己的身子……如同那青年渴得要喝水似的,他渴得要说话。
他儿子去世快满一个礼拜了,他却至今还没跟别人认真谈起过……他想好好地讲一讲,从从容容地讲一讲……他要讲一讲他儿子怎样得的病,怎样受苦,临终以前说过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他要讲一讲下葬的情形,后来他怎样上医院里去取他儿子的衣服。
他还有个女儿阿尼霞在乡下……他也想谈一谈她……对了,他现在有很多话要讲,听他讲话的人应该叹息,惊叫,惋惜……倒还是跟娘儿们谈一谈的好。
她们虽是些蠢东西,不过听他讲开了头,一定会哭起来。
“还是出去,看看那母马的好,”姚纳想,“有的是工夫睡觉……总归睡得够的,不用担心……”他穿上大衣,走进马棚,他的马在那儿站着。
他想到燕麦,想到麦秆,想到天气……他不肯想他的儿子,因为这儿只有他一个人……跟别人谈到他儿子,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出他的模样,那可叫人痛苦得受不了……“你在嚼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它炯炯的眼睛。
“好的,嚼吧,嚼吧……我们挣的钱既然不够吃燕麦,那就吃麦秆喽……对了……我呢,岁数太大,赶车不行啦……这会儿应当由我儿子来赶车才对。
不该由我……他是个地道的马车夫……他原应该活着……”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老姑娘……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下世了,死了,无缘无故……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是那小崽子的亲妈……猛然间,那小崽子下世了,死了……你要伤心吧,对不对?……”小母马嚼着草,听着,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起了劲,把那件事情的经过统统讲给它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