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5.37 KB
- 文档页数:5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艺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机械因素是工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例如,操作机器时可能发生机械碰撞、夹伤等意外事故。
此外,机械设备的不良运行也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这些危险,应该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安装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其次,化学因素是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一些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中毒,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这些化学物质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另外,物理因素也是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噪音、振动和高温等物理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听力、神经系统和皮肤造成伤害。
因此,在工艺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降低这些物理因素的危害。
例如,可以通过隔音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噪音的影响,通过减少振动源的使用和使用防振设备来减少振动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来降低高温对工人的危害。
此外,人为因素也是工艺过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人为错误和疏忽可能导致工艺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应该建立完善的工艺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人为错误和疏忽的发生。
最后,心理因素也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
工作压力、工作负荷和长时间的重复工作可能导致工人的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因此,应该注意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工艺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对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是确保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才能保护好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分析编制:审核:批准:XXXX化工有限公司目录1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及依据说明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说明1.1.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体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1.1.2 辨识依据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类标准作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1.2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工艺过程涉及的主要物料有产品氧气、液氧、氮气、液氮、液氩、氩气,原料为空气。
各物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见附录。
工艺过程所涉及到的物料按其危险、有害特性来分,可分为下述几类:(1)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属危险化学品物质有:氧气、液氧、氮气、液氮、氩气、液氩。
(2)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工艺过程无剧毒化学品物质。
(3)根据《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工艺过程无高毒物品。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工艺过程无监控化学品。
(5)根据《易制毒化学品分类目录》工艺过程无易制毒化学品。
(6)按照HG20660-2000毒性危害分级划分:压缩空气、氧气、液氧、氮气、液氮、氩气、液氩属轻度危害物质。
(7)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压缩空气、氧气、液氧火灾危险性为乙类;氮气、液氮、氩气、液氩火灾危险性为戊类。
(8)按照《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工艺过程无爆炸性介质。
(9)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工艺过程无第8类腐蚀性物品。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工艺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措施。
首先,在工艺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化学危险物质、物理危险、生物危险、机械危险、电气危险和火灾危险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化学危险物质是工艺过程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许多工艺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化学物质来进行生产或处理。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爆炸性等危险性质。
当工人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可能会出现中毒、化学灼伤、火灾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分析工艺过程时,需要详细了解使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和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物理危险是指通过物理特性直接对工人造成的威胁。
在工艺过程中,常见的物理危险有噪音、震动、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等。
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长时间震动可能对人体的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高温和低温可能引起热射病或冻伤,高压和低压可能导致爆炸和机械故障等。
因此,对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危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设备,以减少工人受到的危害。
生物危险是指在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这些生物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食品加工和医疗行业等工艺过程中,经常需要接触到这些生物。
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和操作规程,工人可能会被感染,导致疾病或职业病。
因此,在工艺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和清洁消毒措施,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机械危险是指在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可能对工人造成的危险。
例如,旋转机械、移动部件、切割工具、传送带等都可能存在着机械危险。
如果没有适当的操作规程和防护设备,工人可能会被机械部件夹伤、切割、压迫等。
因此,在工艺过程中,需要对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操作规程制定,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和培训,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始终存在。
为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并详细阐述危险物品识别、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艺过程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审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品识别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物品。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了解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方式。
例如,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需严格控制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2.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职业病、劳动保护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尘、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工作场所还需遵守相关劳动保护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3.工艺过程危害识别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反应、热能利用等方面。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同时,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能也可能导致烫伤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材料疲劳、软件漏洞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备设施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或故障,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设备设施还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如防雷、防电等。
5.职业健康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化学物质摄入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粉尘等呼吸系统疾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员工还需遵守相关职业健康法规,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6.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污染源等方面。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天然气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一、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设备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或因腐蚀、疲劳等因素,容易造成管线、阀门、仪器仪表等设备设施及连接部位泄漏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战。
此外,由于气候原因会出现管道冻裂、腐蚀或应力腐蚀等。
1、设计不合理设计是确保工程安全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设计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工艺流程不合理;系统工艺计算不准确;管道强度计算不准确;管道、站场的位置选址不合理;材料选择、设备选型不合理;防腐设计不合理;管线布置、柔性考虑不周;结构设计不台理;防雷防静电设计缺陷等。
2、施工质量问题施工队伍水平低、质量失控;焊接缺陷;补口、补伤质量问题;管沟、管架质量问题;穿、跨越质量问题;没有严格按施工标准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3、腐蚀失效腐蚀有可能大面积减薄管道壁厚,导致过分变形或工作压力下爆破,也有可能导致管道穿孔,引发漏气事故。
地上管线因为气候缘故原由可能引起管道保护层破损,造成管道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应力腐蚀等。
4、疲劳失效疲劳失效是管道设备等设施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现象,管道如果经常开停车或变负荷,系统流动不稳定,跨越铁路、公路受到振动,引起管道内介质在管道内部产生压力波弹性振动,从而引起交变应力,交变应力导致管道、设备等设施疲劳失效。
二、管道和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管道系统有管道、管件、阀门、法兰、紧固件等。
设施故障主要有:管件的裂纹,破裂等;阀门、法兰、垫片及紧固件的损坏;防雷防静电设施失效;安全附件故障。
三、调压站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调压站主要对来气进行过滤、调压、计量。
主要设备有截断阀、过滤器、调压器、流量计等。
系统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有:1、物理爆炸设备存在缺陷;设备超压,仪表故障导致系统超压;安全阀失效,失去泄压作用;操作失误;管路梗塞。
2、火灾和爆炸天然气泄漏,设备、管道被腐蚀;密封件失效;仪表故障,设备、管道超压运行;焊口缺陷;人为操作失误;外界干扰,如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指对工艺流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机械因素机械因素是工艺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包括旋转部件、移动部件、高速物体、物体下落等。
例如,旋转部件可能存在的危险包括旋转轴可能伤到工作人员的手指,或者因为失去控制而飞出。
解决机械因素问题的办法主要包括使用机械保护装置、对机器定期维护和改进机器设计。
2.化学因素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具有毒性、刺激性、敏感性等危险性。
例如,酸、碱、毒性气体等。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时应该明确使用的化学品的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使用防护设备、合理储存化学品、加强通风等。
3.物理因素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等。
例如,高分贝的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有影响,振动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现手臂颤动等症状。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时,需要对物理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低噪音设备的使用、防护耳塞的佩戴、减轻震动的手段等。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疲劳、无意的违规等。
例如,操作人员可能会因为马虎大意而忽略一些工作步骤,或者因为疲劳导致工作失误。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必要的休息以减轻疲劳。
总之,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机械、化学、物理和人为因素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监测其实施效果,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在工作场所给劳动者造成身体伤害、职业病等危害的一切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包括机械安全、化学、物理、人因及生物等方面。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防范职业伤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1、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检查,观察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情况等,以及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职业健康检查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是指通过对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作业内容等,以及劳动者身体状况、职业病检查情况,从而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通过请职业卫生、安全技术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通过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具体步骤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了解工厂情况首先应了解工厂生产产品、生产工艺、员工数量、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情况。
并收集工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工程图纸、技术资料、安全生产卫生检测记录等材料。
2、现场查看在对工厂进行现场观察时,应对设备、场地、工艺流程、物料、维修和保养、固定设施、动力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3、调查问卷和访问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员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看法和评价,掌握员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估。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主要是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可以运用理论评估或直观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