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订版]
- 格式:doc
- 大小:24.71 KB
- 文档页数:22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贯彻实施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根据MBA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我校MBA承办单位商学院——内含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两大块的实际情况,及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基地的需要,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一、教师1、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是MBA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担任MBA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应有高尚的人格,探索与开拓精神,认真与负责的态度,合理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
其中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或任现职五年以上的讲师的比例不少于90%。
2、MBA任课教师在授课学期的上一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交MBA教育中心,由教育MBA中心存档备案并在开学初一周内印发给授课班级。
3、MBA教育中心在MBA任课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前后,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与奖惩的参考。
中心同时把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表和评估结果由MBA中心负责保存,以备研究生院和上级主管部门抽查。
4、教师除担任教学任务外,其中具有硕士生及以上指导资格的教师还需要指导MBA学员的论文。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员论文。
指导论文工作的评估,根据学员按期完成论文答辩程序的情况,论文质量评比与抽查结果及答辩通过人数的比例。
5、所有MBA任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均为学校和商学院正式下达的教学任务,列入教师工作范围的考核内容二、教学MBA的课程共有四个类型:基础课、核心课、方向选修课与选修课。
1、基础课与核心课(必修课)基础课与核心课共有16门课,33个学分,除管理学为1个学分,商务英语为4个学分外,其余的均为2个学分。
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必修课的学习安排一般是:脱产班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在职班在1年半内完成。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2024年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南京大学哲学系的介绍,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院系介绍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
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
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
在数十年历史中,刘伯明、汤用彤、宗白华、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程石泉、倪青元、殷海光、熊伟、陈康、苗力田、潘菽、孙叔平、孙伯鍨等一批哲学大师和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本系任教。
1978年,以本系教师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
在数代学者的努力下,本系形成了既注重学科基础研究、又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迄今已发展成为人才培养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研究成就显著,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教学与研究基地。
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
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本系还主持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的建设工作。
各学科均可接受访问学者、进修教师和海外留学生。
二、专业介绍招生年份:2023年招生院系:哲学系招生专业:逻辑学研究方向:01 (全日制)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02 (全日制)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03 (全日制)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04 (全日制)中外逻辑思想史05 (全日制)语言逻辑06 (全日制)现代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拟招生人数:5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或 264 二外德语或 265 二外法语③673 哲学综合④914 形式逻辑基础三、参考书目673哲学综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哲学概论》,林德宏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订版]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 (4)归纳逻辑与决策 (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
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
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
台湾“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之友联谊会”在本专业设有“殷海光逻辑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逻辑学研究生,至xx年已颁发十五届。
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亦可直接攻博或硕博连读学生。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1) 硕士阶段:A类:政治理论学位课程:必修课程: __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公共外语 (4学分)B类:哲学动态与评论C类: (3学分)逻辑与哲学(核心) (3学分) 西方逻辑史 (3学分) 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 (3学分) D类:哲学逻辑(3学分) 中国逻辑思想史辩证逻辑 (3学分) (3学分) 语言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3学分) 归纳逻辑与决策 (3学分) 现代逻辑方法论(3学分) 金岳霖-殷海光逻辑思想研究跨一级学科选课(二) 博士阶段: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专业外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逻辑科学前沿问题当代逻辑哲学专题数理逻辑专题研究哲学逻辑专题研究科学逻辑专题研究比较逻辑思想史逻辑与辩证法(3学分) (3学分)六、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生报名及录取情况统计院系专业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其中免试人数同等学力录取人数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39 10 3 0 哲学系中国哲学52 13 2 0 哲学系外国哲学40 11 3 0 哲学系逻辑学12 4 0 0 哲学系伦理学13 5 0 0 哲学系宗教学26 5 0 0 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8 2 0 0 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8 3 1 0 哲学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9 2 1 0 商学院政治经济学120 17 5 0 商学院西方经济学65 7 3 0 商学院世界经济20 3 2 0 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5 5 0 0 商学院国民经济学209 18 5 0 商学院金融学215 29 14 0 商学院产业经济学187 16 8 0 商学院国际贸易学227 27 12 0 商学院数量经济学29 5 2 0 商学院金融硕士38 15 5 0 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22 16 6 0 商学院会计学359 24 8 0 商学院企业管理706 65 26 0 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331 336 0 22 商学院会计硕士133 41 14 0 法学院法学理论31 9 1 0 法学院法律史23 3 1 0 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35 10 2 0 法学院刑法学102 11 4 0 法学院民商法学151 13 4 0 法学院诉讼法学79 13 3 0 法学院经济法学175 31 13 0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1 3 0 0 法学院国际法学56 4 1 0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571 92 12 1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119 31 9 0 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59 12 2 0 政府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30 6 1 0 政府管理学院中共党史9 3 0 0 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0 4 1 0 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1 2 0 0 政府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1 6 0 0 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389 30 11 0 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126 26 7 0 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187 56 0 1 社会学院社会学202 25 11 0 社会学院人口学 6 3 0 0 社会学院人类学10 4 0 0 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硕士238 55 9 0 社会学院基础心理学26 3 2 0 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83 5 1 0 文学院文艺学53 14 5 0 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75 10 5 0 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45 10 3 0 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40 10 3 0 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141 18 7 0 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97 20 7 0 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4 9 4 0 文学院戏剧戏曲学21 7 4 0 文学院电影学16 3 3 0 文学院戏剧66 31 5 0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440 41 15 0 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22 7 3 0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35 7 2 0 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35 8 4 0 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96 12 4 0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8 8 3 0 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202 45 16 0历史学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60 12 4 0 历史学系专门史14 3 2 0 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134 13 1 0 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208 28 7 0 历史学系世界史116 23 3 0 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硕士25 16 4 0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281 25 8 0 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213 23 8 0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65 29 9 0 教育研究院课程与教学论55 6 0 0 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56 9 0 0 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学26 5 3 0 教育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25 9 1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政治21 5 1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73 16 1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10 2 0 0 国际关系研究院民族学10 4 1 0 信息管理系出版硕士77 37 0 2 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50 9 3 0 信息管理系情报学61 21 9 0 信息管理系档案学40 9 2 0 信息管理系★编辑出版学22 6 3 0 信息管理系图书情报硕士42 22 3 0 工程管理学院光学工程9 5 2 0 工程管理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22 11 4 0 工程管理学院控制工程8 3 0 0 工程管理学院工业工程36 26 11 0 工程管理学院项目管理 2 0 0 0 工程管理学院物流工程16 7 0 0 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173 36 17 0 工程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工程9 5 1 0 美术研究院美术学49 9 0 0 美术研究院美术23 3 0 0 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学11 4 2 0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69 24 8 0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艺术学20 4 0 0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72 40 11 0 数学系应用统计硕士43 32 1 0 数学系基础数学82 18 7 0 数学系计算数学28 8 4 0 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7 6 3 0 数学系应用数学22 5 3 0 数学系运筹学与控制论10 3 0 0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63 18 6 0 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9 7 2 0 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133 47 22 0 物理学院声学49 21 6 0 物理学院光学12 7 3 0 物理学院生物物理学13 7 4 0 物理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 4 3 1 0 物理学院光学工程 6 5 5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无线电物理29 10 3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8 5 0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33 13 7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85 21 8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1 7 2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64 16 6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86 19 4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11 4 0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37 19 5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程22 20 0 0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462 108 51 0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45 10 2 0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26 18 12 0 环境学院环境科学194 46 16 0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66 31 6 0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63 50 7 0 天文学系天体物理38 8 3 0 天文学系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16 7 6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区域经济学12 3 2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58 18 6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66 15 8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32 31 11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地质38 10 1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第四纪地质学 4 2 0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17 5 0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23 5 0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土地资源管理33 9 3 0 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61 27 16 0 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9 8 5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 4 2 0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85 42 7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化学14 7 3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6 2 1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构造地质学46 12 1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27 9 2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 1 1 1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0 5 3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27 15 3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10 8 8 0 生命科学院植物学105 22 8 0 生命科学院动物学13 3 0 0 生命科学院生理学45 9 1 0 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93 36 13 0 生命科学院生态学129 20 8 0 生命科学院制药工程36 23 3 0 生命科学院药物化学 5 0 0 0 生命科学院药剂学12 4 2 0 生命科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63 21 5 0 生命科学院药理学12 6 1 0 模式动物研究所遗传学57 20 2 0 软件学院★应用软件工程34 20 11 0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38 106 36 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30 59 19 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218 39 19 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技术66 50 13 0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59 40 14 0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材料学22 9 0 0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材料工程 3 2 2 0医学院基础医学22 10 0 0医学院内科学182 25 1 0医学院儿科学11 2 0 0医学院神经病学43 6 0 0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7 1 0 0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39 5 0 0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17 3 0 0医学院外科学181 22 0 0医学院妇产科学39 3 0 0医学院眼科学12 2 0 0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10 2 0 0医学院肿瘤学43 6 0 0医学院麻醉学61 5 0 0医学院急诊医学14 3 0 0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10 5 0 0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112 54 0 3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 2 1 0 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7 1 0 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48 32 10 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216 32 5 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硕士86 32 16 0南京大学2010年硕士生报名及录取情况统计院系专业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其中免试人数同等学力录取人数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29 9 3 0 哲学系中国哲学39 6 1 0 哲学系外国哲学43 7 0 0 哲学系逻辑学14 6 1 0 哲学系伦理学18 6 1 0 哲学系宗教学26 7 1 0 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5 8 1 0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 3 1 0 哲学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7 3 1 0 商学院政治经济学95 17 3 0 商学院西方经济学40 8 2 0 商学院世界经济24 6 5 0 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7 5 0 0 商学院国民经济学85 16 4 0 商学院金融学499 3412 1商学院产业经济学104 16 7 0 商学院国际贸易学169 26 8 0 商学院数量经济学54 6 4 0 商学院会计学317 24 9 0 商学院企业管理669 6527 0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1282 330 0 19 商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76 4013 1法学院法学理论22 7 3 0 法学院法律史18 7 2 0 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31 10 2 0 法学院刑法学107 13 4 0 法学院民商法学123 13 3 0 法学院诉讼法学61 10 5 0 法学院经济法学171 3012 0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3 3 0 0 法学院国际法学45 9 2 0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683 8810 2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121 40 6 0 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74 10 3 0 政府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30 6 1 0 政府管理学院中共党史 3 1 1 0 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 2 1 0 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3 7 1 1 政府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32 6 1 0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427 4012 0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172 19 6 0 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96 40 0 0 社会学院社会学197 2610 0社会学院人口学10 4 2 0 社会学院人类学9 4 1 0 社会学院基础心理学18 3 0 0 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84 5 3 0 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107 42 4 3 文学院文艺学39 9 4 0 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62 10 5 0 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43 10 5 0 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34 10 5 0 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137 24 6 0 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88 1910 0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2 13 6 0 文学院戏剧戏曲学30 6 2 0 文学院电影学16 2 2 0 文学院戏剧(专业学位)51 20 1 0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452 3714 0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27 7 3 0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27 11 5 0 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35 10 5 0 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115 14 4 0 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语言文学7 2 1 0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0 5 3 0 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学位)60 30 7 1 历史学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59 14 3 0 历史学系专门史22 5 2 0 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138 13 3 0 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195 27 6 0 历史学系世界史131 22 6 0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230 20 7 0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260 25 8 0 教育研究院课程与教学论18 5 0 0 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69 10 3 0 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学22 3 0 0 教育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20 6 2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政治26 7 4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86 16 3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 5 3 0 0 国际关系研究院民族学13 2 1 0 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65 17 2 0 信息管理系情报学80 2112 0信息管理系档案学28 7 1 0 信息管理系★编辑出版学12 3 1 0 工程管理学院光学工程11 6 2 0 工程管理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29 9 4 0 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155 3620 0工程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工程11 4 2 0 工程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位)61 44 7 0 工程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3 0 0 0 工程管理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学位)22 15 0 0 美术研究院、雕塑艺术研究所美术学57 8 1 0 美术研究院、雕塑艺术研究所美术(专业学位)26 11 0 0 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学22 5 2 0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52 21 7 0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艺术学18 4 0 0 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88 4016 0数学系基础数学81 17 6 0 数学系计算数学39 11 7 0 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1 2 2 0 数学系应用数学19 6 5 0 数学系运筹学与控制论11 2 2 0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75 19 6 0 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8 6 3 0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115 4018 0物理学院光学11 6 1 0 物理学院生物物理学12 8 3 0 物理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 6 2 1 0 物理学院物理电子学 2 1 0 0 物理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74 2816 0物理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46 33 2 0 物理学院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16 12 2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41 21 7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无线电物理18 11 1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26 12 4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9 3 3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41 12 6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81 17 5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9 4 3 0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61 39 0 0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388 11358 0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29 7 2 0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学位)63 40 5 0 环境学院环境科学216 4718 0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67 31 4 0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位)79 40 4 0 天文学系天体物理32 8 4 0 天文学系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6 4 3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区域经济学8 1 0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66 15 5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72 18 7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32 33 7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地质28 9 3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第四纪地质学 4 2 0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190 36 9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10 4 0 0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14 8 0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土地资源管理28 6 2 0 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46 2616 0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3 7 6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 4 3 2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43 18 8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化学9 6 5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5 2 1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构造地质学54 35 0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26 11 4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 5 5 2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0 5 2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16 9 5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位)28 27 2 0 生命科学院植物学124 16 9 0 生命科学院动物学14 4 0 0 生命科学院生理学56 5 1 0 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75 4912 0生命科学院生态学112 24 5 0 生命科学院药物化学 5 2 0 0 生命科学院药剂学9 3 2 0 生命科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37 16 2 0 生命科学院药理学 6 2 1 0 生命科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学位)26 22 3 0 模式动物研究所遗传学43 20 8 0软件学院★应用软件工程41 1610 0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19 10330 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01 6416 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2023313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714370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4929100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学402600医学院免疫学301000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200医学院内科学1872000医学院儿科学11100医学院神经病学50600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1100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31300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11100医学院外科学2463200医学院妇产科学49400医学院眼科学16400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9200医学院肿瘤学61600医学院麻醉学47600医学院急诊医学14200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24400医学院药理学1000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934400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9310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442780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2200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563010南京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院系名称专业名称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其中免试人数同等学力录取人数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40 11 4 0哲学系中国哲学41 10 3 0哲学系外国哲学39 8 0 0哲学系逻辑学15 5 0 1哲学系伦理学12 5 1 0哲学系宗教学13 6 0 0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15 6 0 0哲学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3 2 0 0商学院政治经济学102 17 4 0商学院西方经济学44 7 2 0商学院世界经济21 3 0 0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6 5 0 0商学院国民经济学92 16 4 0商学院金融学330 29 9 0商学院产业经济学66 17 6 0商学院国际贸易学139 29 10 0商学院数量经济学54 6 2 0商学院会计学280 29 15 0商学院企业管理687 62 28 0商学院MBA教育中心工商管理硕士1097 230 015法学院法硕中心法律硕士(非法本) 525 90 0 1法学院法硕中心法律硕士(法学) 80 70 0 0法学院法学理论31 4 2 0法学院法律史30 7 2 0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2 8 2 0法学院刑法学81 12 2 0法学院民商法学107 13 4 0法学院诉讼法学64 10 4 0法学院经济法学199 30 12 0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8 3 0 0法学院国际法学55 11 4 0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84 13 1 0公共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24 4 1 0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7 0 0 0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8 3 0 0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8 6 0 1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30 6 2 0公共管理学院课程与教学论16 5 1 0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学34 8 3 0公共管理学院教育技术学17 5 1 0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367 38 13 0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16 6 2 0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157 19 3 0社会学系社会学198 27 11 0社会学系人口学14 4 2 0社会学系人类学9 6 3 0 社会学系基础心理学16 3 1 0 社会学系应用心理学77 7 4 0 文学院文艺学45 10 4 0 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75 9 5 0 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48 12 4 0 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31 7 4 0 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132 19 8 0 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93 20 8 0 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7 9 4 0 文学院戏剧戏曲学28 7 4 0 文学院电影学22 6 1 1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401 48 15 0 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17 6 2 0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16 7 3 0 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24 10 4 0 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54 11 1 0 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语言文学9 2 1 0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8 4 1 0 历史学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50 13 4 0 历史学系专门史22 5 3 0 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116 16 6 0 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128 25 6 0 历史学系世界史108 21 1 0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194 21 11 0 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231 20 12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政治33 8 3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39 11 1 0 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 5 2 1 0 国际关系研究院民族学20 5 0 0 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45 9 0 0 信息管理系情报学75 19 14 0 信息管理系档案学26 8 1 0 信息管理系★编辑出版学14 5 2 0 工程管理学院光学工程17 6 3 0 工程管理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33 10 2 0 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150 37 22 0 工程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工程7 3 2 0 工程管理学院工业工程(工程硕士) 45 44 0 0 工程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工程硕士) 33 30 0 0 美术研究院美术学44 9 0 0 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学15 4 1 0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37 15 0 0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艺术学22 4 0 0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6 20 0 0数学系基础数学60 13 6 0数学系计算数学50 9 4 0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4 9 7 0数学系应用数学29 7 5 0数学系运筹学与控制论14 2 1 0物理学系理论物理84 24 7 0物理学系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4 5 2 0物理学系凝聚态物理112 45 18 0物理学系光学9 3 2 0物理学系生物物理学17 3 3 0物理学系制冷及低温工程 3 0 0 0物理学系物理电子学7 2 2 0物理学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90 38 18 0物理学系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 30 27 0 0 物理学系集成电路工程(工程硕士) 6 6 0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声学36 21 8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无线电物理18 7 3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电路与系统28 12 4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2 9 1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通信与信息系统36 9 4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58 16 3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10 4 2 0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 30 28 0 0 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化学77 25 8 0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90 29 20 0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111 22 9 0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66 23 8 0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71 20 12 0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33 8 1 0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工程硕士) 70 67 0 0环境学院环境科学175 45 11 0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30 38 7 0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工程硕士) 76 68 0 0天文学系天体物理36 13 9 0天文学系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6 4 3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区域经济学10 3 1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75 19 6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71 15 9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38 36 7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地质20 9 1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167 32 5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14 4 2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18 7 2 0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土地资源管理45 8 2 0 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63 25 16 0 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4 9 7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 5 4 2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56 32 5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化学17 6 1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3 3 1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构造地质学40 18 0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13 11 4 1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 5 4 2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9 4 1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25 10 4 0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工程硕士) 19 19 0 0 生命科学院植物学102 27 8 0 生命科学院动物学14 5 0 0 生命科学院生理学47 14 2 0 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29 42 17 0 生命科学院生态学90 20 4 0 生命科学院药物化学 4 4 3 0 生命科学院药剂学 2 1 1 0 生命科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7 12 3 0 生命科学院药理学 4 1 0 0 生命科学院制药工程(工程硕士) 50 39 0 1 模式动物研究所遗传学27 20 9 0 软件学院系统分析与集成 1 0 0 0 软件学院★应用软件工程19 11 8 0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184 85 20 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16 65 20 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149 31 14 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 64 57 0 0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43 24 6 0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学17 11 4 0 医学院免疫学34 9 0 0 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0 0 0 医学院内科学187 26 0 0 医学院儿科学8 5 0 0 医学院神经病学45 6 0 0 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6 1 0 0 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6 4 0 0 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16 3 0 0 医学院外科学244 28 0 0 医学院妇产科学43 5 0 0 医学院眼科学12 0 0 0 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7 1 0 0医学院肿瘤学50 5 0 0 医学院麻醉学36 5 0 0 医学院急诊医学7 1 0 0 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16 3 0 0 医学院药理学 2 0 0 0 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64 63 0 0 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 5 2 0 0 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18 37 10 0 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27 27 0 0。
逻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有系统的逻辑知识、能够从事逻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以至于能够进一步从事逻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数理逻辑三、学习年限:两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8 学分,公共课6 学分,学科共同必修课10 学分,专业必修课 6 学分,其余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各学期的选修课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
课程学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学期分时公共课12硕士生一阶逻辑 3 54 讲授、讨论考试1-2必修课First-order logic公理集合论初步 3 54 讲授、讨论考试1-3Introduction to axiomatic set theory硕士生递归论初步 3 54 讲授、讨论考试2-4选修课Introduction to recursion theory抽象代数 3 54 讲授考试2-4Abstract algebra模型论初步 3 54 讨论考试2-4Introduction to model theory模态逻辑导论 3 54 讨论考试或论文2-4Introduction to modal logic时态逻辑和条件句逻辑 3 54 讨论考试或论文2-4Tense/temporal logic and conditional logic哲学逻辑专题 3 54 讨论考试或论文2-4Topics in philosophical logic独立研究 2 36 讨论报告或论文2-4Independent study硕士生逻辑演算与形式化0补修课Symbolizations and logic calculus西方哲学问题导论0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ical problems数学0Mathematics五、学位论文第三学期末,学生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取得导师同意并在科研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经讨论通过后正式进入论文撰写工作。
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XX专业是面向现代社会管理需求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现代化社会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理论:具备扎实的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社会管理领域的最新理论和研究动态。
2.方法与技能:具备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的能力,掌握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能力与素质:具备组织管理、协调沟通、团队合作、决策分析等社会管理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逻辑学、公共管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
2.专业课程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关系学、社会创新、社会保障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社会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管理领域的工作要求。
3.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实习实训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可以参与社会调查、项目管理、实践案例分析等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学科整合:将各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提供综合性的学习材料和案例,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各个领域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案例讨论和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实践项目: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提供真实场景和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前景分析之逻辑学逻辑学本科是一个极具挑战和深度的学科,专注于推理、论证、语言与逻辑结构等领域的研究。
虽然相对冷门,但逻辑学的应用范围却相当广泛,涉及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甚至在法律、经济、管理等领域也有用武之地。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逻辑学本科的课程设置、优秀高校、不同名校的培养特点、就业前景以及毕业生的去向。
一、逻辑学本科的课程内容逻辑学作为哲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形式结构,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推理方法和理论,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逻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1.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涉及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构建和分析形式系统,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
2.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是逻辑与数学的交叉领域,探讨逻辑的公理系统和证明理论,涵盖集合论、模型论、递归论等。
3.非形式逻辑。
这一课程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不严格遵循形式系统的推理方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
它特别适用于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复杂的现实问题。
4.模态逻辑与哲学逻辑。
模态逻辑研究可能性和必然性等概念,哲学逻辑则探索逻辑与语言、伦理、认识论的关系。
5.语言逻辑与语义学。
这一课程涉及语言的逻辑结构和意义分析,学生将探讨如何通过逻辑工具分析语言表达的含义与推理过程。
6.逻辑哲学。
研究逻辑的哲学基础,包括逻辑的本质、逻辑与真理的关系,以及逻辑在哲学推理中的地位。
7.推理与决策理论。
探讨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合理决策,涉及概率推理、博弈论等相关理论。
8.计算机逻辑与人工智能。
逻辑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逻辑用于知识表示、自动推理等问题。
这些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技能,还能培养他们在复杂系统中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逻辑学专业的开设高校及学科评估排名逻辑学作为哲学学科中的一个分支,虽然独立开设的高校并不多,但在全国一些顶尖大学,尤其是那些拥有强大哲学学科背景的高校中,逻辑学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4)归纳逻辑与决策(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
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
中国逻辑学会、江苏省逻辑学会名誉会长、本校数学系莫绍揆教授长期关心并指导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
本专业设有“殷海光逻辑奖学金”(由台湾大学刘福增教授任召集人的“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之友联谊会”提供资助),用于奖励本专业优秀研究生,至2012年已颁发十四届。
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亦可直接攻博或硕博连读学生。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南大最好的专业排名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你知道南大最好的专业是哪些吗?南大最好的专业排名篇11、经济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
就业情况:经济预测、分析人员:此职位各个行业中都有,但一般只有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
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
对外贸易人员: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
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
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
就业要求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3、天文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天文学专业毕业生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群众科普、教学和技术工作。
4、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订版]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 (4)归纳逻辑与决策 (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
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
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
台湾“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之友联谊会”在本专业设有“殷海光逻辑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逻辑学研究生,至xx年已颁发十五届。
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亦可直接攻博或硕博连读学生。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1) 硕士阶段:A类:政治理论学位课程:必修课程: __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公共外语 (4学分)B类:哲学动态与评论C类: (3学分)逻辑与哲学(核心) (3学分) 西方逻辑史 (3学分) 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 (3学分) D类:哲学逻辑(3学分) 中国逻辑思想史辩证逻辑 (3学分) (3学分) 语言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3学分) 归纳逻辑与决策 (3学分) 现代逻辑方法论(3学分) 金岳霖-殷海光逻辑思想研究跨一级学科选课(二) 博士阶段: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专业外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逻辑科学前沿问题当代逻辑哲学专题数理逻辑专题研究哲学逻辑专题研究科学逻辑专题研究比较逻辑思想史逻辑与辩证法(3学分) (3学分)六、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 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其博士培养工作。
3.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
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在读期间,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可经个人申请、院系推荐申请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外海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为主)或联合培养(博士为主)的公派留学生。
5. 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 专业课采取以课程论文为主,选以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补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论文。
专业课必须在相应的下一学期规定时间内获得成绩,逾期成绩无效。
3. 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
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
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
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
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开题综合报告占40%;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30%。
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优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
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
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
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
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
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 __基金项目接轨。
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
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所以申请参加硕士答辩同学需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月中旬提交完整的初稿,并在当月的二年级中期考核时接受初步答辩审核。
所有申请参加博士答辩人员需要在每年四轮固定答辩时间之前三个月提出答辩申请,在预答辩后参加学校组织的送校外专家盲审的抽检。
被抽中论文的盲审需获得通过才能参加正式博士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
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对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不做要求;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两篇CSSCI期刊论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两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适用于xx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所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毕业后,均参加省评估院与 __组织的两轮论文质量抽查。
十一、主要参考书目(中文部分)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亚里士多德全集》卷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
卢卡西维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商务印书馆。
马玉柯主编:《西方逻辑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文坚:《西方形式逻辑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江天骥主编:《西方逻辑史研究》,人民出版社。
涅尔:《逻辑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
肖尔兹:《简明逻辑史》,商务印书馆。
张家龙主编:《逻辑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杨百顺:《比较逻辑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家龙:《数理逻辑发展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郑毓信:《现代逻辑的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水林:《形式化:现代逻辑的发展》,人民出版社。
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希尔伯特:《数理逻辑基础》,科学出版社。
塔尔斯基:《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商务印书馆。
苏佩斯:《逻辑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汉密尔顿:《数理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金岳霖:《逻辑》,三联书店。
王宪钧:《数理逻辑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世华、陆钟万:《数理逻辑基础》,科学出版社。
莫绍揆:《数理逻辑初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莫绍揆:《数理逻辑教程》,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朱梧槚:《数理逻辑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张尚水:《数理逻辑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宋文淦:《符号逻辑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慕泽:《数理逻辑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叶峰:《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杜国平:《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钟万:《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科学出版社。
王元元:《计算机科学中的现代逻辑学》,科学出版社。
石纯一等:《数理逻辑与集合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锦文:《集合论浅说》,科学出版社。
晏成书:《集合论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梧槚等:《集合论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世强:《模型论基础》,科学出版社。
沈复兴:《模型论导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世铭:《递归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戴维斯:《可计算性和不可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
克林:《元数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朱梧槚:《数学与无穷观的逻辑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张清宇等:《哲学逻辑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
格勃尔主编:《哲学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礼全:《模态逻辑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北海:《模态逻辑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棉:《广义模态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昌乐:《认知逻辑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弓肇祥:《认知逻辑新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清宇:《弗协调逻辑》,中国社会出版社。
桂起权等:《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武汉大学出版社。
任晓明、桂起权:《非经典逻辑系统发生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奎因:《逻辑哲学》,三联书店。
哈克:《逻辑哲学》,商务印书馆。
里德:《关于逻辑的思考——逻辑哲学导论》,辽宁教育出版社。
陈波:《逻辑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建军等:《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
张清宇主编:《逻辑哲学九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胡泽洪:《逻辑的哲学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
王路:《走进分析哲学》,三联书店。
陈波主编:《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
马蒂尼奇编:《语言哲学》,商务印书馆。
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