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导则、
- 格式:docx
- 大小:14.67 KB
- 文档页数: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Technix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 1.2适有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2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J/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3符号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1。
4 4总则4.1 4.1 评价工作的分级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4.1.2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 (下标i 为第i 个污染物),P i 的定义为:9010⋅=iii c Q P (1) 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 3/h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 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C oi 一般选用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对该标准中未包的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 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
Q i 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
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
环评导则记忆口诀以下是十个环评导则记忆口诀:《大气导则要记牢》一要关注污染源,二看气象和地形。
三查扩散和传输,四评环境的影响。
五指保护的目标,六定监测的要点。
大气导则很重要,记住这些错不了。
《水导则这样记》一条河流要查清,二类水体多关心。
三种方法来分析,四个阶段细考量。
五级标准不能忘,六项参数要测准。
水导则里有乾坤,学会运用好处深。
《噪声导则轻松学》一声源强要确定,二传播途径搞明白。
三受声点多留意,四评价范围划清楚。
五标准分级记心间,六控制措施要想好。
噪声导则不难记,朗朗上口很容易。
《生态导则巧记忆》一片区域生态重,二大方面要评估。
三种类型细区分,四个层次逐分析。
五级影响定程度,六类保护有措施。
生态导则用处大,守护自然就靠它。
《土壤导则歌诀》一块土地有讲究,二种污染要分辨。
三种状态详了解,四个步骤不能乱。
五方责任要落实,六类风险严管控。
土壤导则记清楚,大地健康有保障。
《固废导则小窍门》一堆固废分类清,二种处置要恰当。
三项原则须遵守,四个环节严把关。
五处去向要追踪,六条规定保安全。
固废导则很关键,环境整洁靠大家。
《风险导则这样念》一个风险源要防,二种可能性细想。
三种后果得考虑,四个阶段控风险。
五级防范措施全,六类应急预案备。
风险导则常牢记,安全无忧心欢喜。
《规划环评歌》一次规划影响大,二项内容要涵盖。
三种方法来论证,四个层面做分析。
五重目标要达成,六类措施保成效。
规划环评很必要,科学发展路更宽。
《项目环评诀》一个项目细考察,二种情况分别看。
三种影响认真评,四个方面都顾到。
五方意见多参考,六项原则不能丢。
项目环评严把关,环境美好人人夸。
《环评总则谣》环评总则是基础,一二三四步骤明。
五六七八要点清,九十十一要记准。
总则学好不犯难,环评工作顺利行。
大气环评导则编制指南1. 前言
1.1 编制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主要内容
2. 基本要求
2.1 依据法律法规
2.2 评价原则
2.3 评价内容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基本情况
3.2 工程分析
3.3 污染源强
4. 环境现状评价
4.1 自然环境概况
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3 其他相关环境要素现状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预测范围
5.2 预测模式
5.3 预测结果
5.4 环境影响评价
6. 污染防治措施
6.1 废气治理措施
6.2 其他污染防治措施 6.3 总量控制
7. 环境风险评价
7.1 风险识别
7.2 风险分析
7.3 风险防范措施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环境管理
8.2 环境监测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9.1 环保投资估算
9.2 环境效益分析
10. 公众参与
11. 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11.2 建议
以上是一个大气环评导则编制指南的典型目录结构,具体内容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概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规定,以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政策、战略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对全球环境和大气质量受到可能影响的综合性评价,以确定影响大气质量的活动投入产出情况、其所引起的影响和减排效率的一种正式的管理程序,采用适当的预测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及计算方法,研究界定大气环境活动引起的影响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可控性,为决策部门提供客观依据,保障大气环境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大气污染源的可能影响大气质量的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不适用于景观、电性能和噪声等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小规模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评价要素(一)要考虑的空气污染要素:悬浮物、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二)要考虑的气候变化效应: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变暖影响、陆地沉降和土壤侵蚀等;(三)要考虑的生态变化效应:植物分布变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平衡影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等。
四、主要技术内容(一)调查环境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活动参考点的气候情况、活动周边陆地、空气或水域的环境质量情况以及涉及的生态资源是事项,进一步定义活动的环境影响范围;(二)采用预测技术识别和评价可能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对烟气的组成和数量分配和计算烟气有毒物质浓度、毒性物质的相关环境质量指标评价和推算可能对大气环境质量不利影响程度等;(三)采用统计分析技术识别和评价可能对空气质量有影响的活动:收集、整理现存的大气污染物质的空气质量数据,采用各种统计技术,对活动的影响效果进行识别和评价;(四)采用计算技术识别和评价可能对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乌托邦模型、气象模型等技术,用来反推当前排放及未来排放对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影响,对应采取适当的减排和控制措施;(五)模拟分析法:根据系统结构,建立空气污染活动的模拟分析系统,通过模拟分析建立完备的空气污染的影响模型;(六)环境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将上述独立的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建立空气污染活动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模型,对活动决策给出有理性的建议与决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大气环境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技术是指根据当前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制定出衡量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识别关键污染物潜在传播载体,估算大气环境影响,并预测未来变化情况的技术手段。
大气环境评价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对改善当前环境质量及其稳定详细规范,限制或控制自然资源的污染物排放源和社会活动,减少生态系统的损害,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本原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对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为基础,进行生物测试、噪声测试和材料测试,以了解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大气污染物测试和传输路线研究,并以该结果为基础进行控制排放,防治污染及限制排放的可行性评价,从而进行合理编制及调整减排策略,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主要流程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主要流程主要分为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评价、排放控制技术研究及可行性评价几个步骤。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采用大气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评价技术对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研究;大气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评价旨在确定污染物的潜在传播路径,进行先行性的空气污染影响评价,从而
确定影响范围及程度;排放控制技术研究及可行性评价是针对污染物传播路径研究出来的污染物排放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技术研究并对控制排放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内容列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在当今环境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防治空气污染,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消除生态系统的损害,保证健康的空气状况。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规范第一部分:引言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改善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规范。
本文将探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规范的制定和应用。
第二部分:评价指标2.1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首要指标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这些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评价标准应设定合适的排放限值,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确保排放源的准确监测和报告。
2.2 空气质量监测指标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还需要借助空气质量监测指标进行定量评估。
这些指标包括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浓度。
评估指标的设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大量实证数据,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部分:评价方法3.1 监测网络布局建立合理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布局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基础。
应根据地理条件、人口密度和工业活动等因素,合理确定监测点位,并确保各监测点位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状况。
3.2 数据收集和分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监测数据。
数据的收集应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统计学和模型方法,对数据进行整合和解读,得出科学的评价结论。
第四部分:评价结果应用4.1 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结果可用于环境影响评估。
当开展新项目或进行区域规划时,应根据评价结果对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和定量评估,以制定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4.2 政策制定和管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结果还可用于政策制定和管理。
通过对不同区域和行业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管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五部分:质量保障措施5.1 监测设备和人员培训为了确保空气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监测技术和操作能力。
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校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保障措施。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1. 背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监测、评估和预测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导则旨在指导和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环保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2.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各类大气污染源的建设、改扩建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
3. 评价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气体排放、颗粒物排放、噪声等因素。
•预防原则:采取措施预防大气环境污染,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合理性原则:评价应基于科学、公正的方法和数据,结果应具备可信性和可靠性。
4. 评价内容•项目描述:详细描述项目涉及的环境背景、规模和技术特点。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项目可能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区域气候变化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和改善措施。
•环保措施建议:提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包括减排技术、污染物治理等建议。
5. 评价程序1.立项阶段:编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立项申请书,报相关环保部门审批。
2.调查阶段:开展环境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监测,搜集相关数据。
3.评价分析:利用气象模型、排放模型等工具,对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4.评价报告:编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交相关环保部门审批。
5.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合规性。
6. 结论和建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旨在规范和指导各类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建议相关单位严格执行评价程序,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导则
一、评价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进行的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对日常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和发布。
二、评价标准
1.国家或地区颁布的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2.国际或区域性环境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准则;
3.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科学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
三、评价方法
1.对比分析法:将监测数据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达标;
2.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空气污染物的综合指数,评估污染程度;
3.健康风险评估法:将污染物浓度与健康影响进行关联,评估健康风险。
四、评价流程
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2.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质量;
3.评价与比较:将处理后的数据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得出评价结果;
4.报告编制:根据评价结果编制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五、监测点布设
1.根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影响范围,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2.考虑人口分布、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3.定期对监测点位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六、监测频次与采样时间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次,一般至少每天进行一次监测;
2.采样时间应涵盖各个季节和时间段,确保数据的全面性。
七、数据处理与分析
1.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异常值剔除、数据转换等;
2.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