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标的特点及种类
- 格式:docx
- 大小:3.83 KB
- 文档页数:3
名词解释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统计质量。
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
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
优点:所获资料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特点:随机性、推断性。
优点: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
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
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
如气象调查。
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统计指标的特点及种类统计指标是指用来度量和描述数据特征的量化指标。
统计指标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种类,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一、统计指标的特点:1. 反映数据特征:统计指标是用来描述和度量数据的特征和规律的。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能够准确地反映数据的某种特征或变化趋势。
2. 简明明确:统计指标通常采用数值或比例来表示,具有简明明确的特点。
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值或比例,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某个方面的情况。
3. 客观准确:统计指标是基于数据得出的,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
它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客观地反映数据的真实情况。
4. 整体性:统计指标通常是对整体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的。
它能够全面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特征,而不仅仅局限于个别数据或样本。
5. 可比性:统计指标具有可比性的特点。
不同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二、统计指标的种类:1. 中心趋势指标: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常见的有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的中间值,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2. 离散程度指标: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常见的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方差是数据与均值之间的差异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3. 分布形态指标: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形态,常见的有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偏态系数是数据分布偏离正态分布程度的指标,峰态系数是数据分布峰度与正态分布峰度之间的差异。
4. 相关性指标:用来描述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常见的有相关系数和协方差。
相关系数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协方差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总体方差。
5. 频数指标:用来描述数据的频数和频率,常见的有频数、频率和累计频率。
频数是某个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某个值在数据中出现的相对次数,累计频率是某个值及其以下值在数据中出现的相对次数。
6. 拟合优度指标:用来描述数据的拟合程度,常见的有卡方拟合优度和残差拟合优度。
统计: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学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和科学。
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所谓统计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是由特定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统计对象。
构成总体的个单位就是总体单位,也叫个体。
总体的特征:总体的特征有三个,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同质性就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同质性是将总体各个单位结合起来构成总体的基础,也是总体的质的规定性。
大量性是总体的量的规定,即总体的形成要有一个相对规定的量,仅仅由个别单位或极少量的单位不足以构成总体。
变异性也叫差异性,是指总体各个单位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以外,在其他方面必然存在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变异。
标志与指标的联系:1、对应关系,在统计研究中,标志与统计指标名称往往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应对应关系。
因此,标志就成为统计指标的核算基础。
2、汇总关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就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3、变换关系,由于统计研究的目的不同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非确定性,导致相伴而生的统计指标和标志也不是严格确定的。
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有的总体转变为总体单位,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成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都称为变量。
连续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的分割,即可取数值。
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
标志: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指标说明社会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具体数值统计指标分类:1、按其反应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统计指标的特点及种类
统计指标是用于描述和度量数据的量化指标。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从而支持决策和判断。
统计指标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种类,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并扩展这些内容。
一、统计指标的特点
1. 客观性:统计指标是客观的,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它们基于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可以反映实际情况。
2. 数值化:统计指标是用数值表示的,可以进行计算和比较。
数值化的特点使得统计指标可以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更加具有说服力。
3. 简明性:统计指标通常可以用简洁的方式表示,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简明性有助于人们快速理解和使用统计指标。
4. 具体性:统计指标通常与特定的数据集相关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解释。
具体性使得统计指标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洞察,支持深入分析。
5. 可度量性:统计指标可以用来度量某种现象或属性的具体数值。
通过度量,我们可以了解该现象或属性的大小、趋势和变化情况。
二、统计指标的种类
1. 中心趋势指标:中心趋势指标用于描述数据集的中心位置,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所有数据值的平均数,中位数是将数
据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众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2. 离散程度指标:离散程度指标用于描述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包括方差、标准差和极差。
方差是各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极差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 分布形态指标:分布形态指标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分布形态,包括偏度和峰度。
偏度描述数据分布的对称性,正偏表示右侧尾部较长,负偏表示左侧尾部较长;峰度描述数据分布的陡峭程度,正峰表示比正态分布更陡峭,负峰表示比正态分布更平缓。
4. 相关性指标:相关性指标用于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包括相关系数和协方差。
相关系数衡量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取值范围为-1到1,协方差衡量变量之间的总体相关性。
5. 频率分布指标:频率分布指标用于描述数据集中各个取值的频率或比例,包括频数、频率和累积频率。
频数表示某个取值出现的次数,频率表示某个取值出现的频率,累积频率表示某个取值及其之前的频率之和。
6. 假设检验指标:假设检验指标用于判断统计推断的合理性,包括p值和显著性水平。
p值表示在零假设成立的情况下,观察到的统计量或更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显著性水平表示拒绝零假设的临界值。
以上只是统计指标的一部分,不同的领域和问题可能还会有其他特定的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的种类和特点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分析和理解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