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2)
- 格式:docx
- 大小:13.24 KB
- 文档页数:2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调查目的不同而调查精度要求不一,其主要调查技术规程为:A、土地利用现状分类a、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状况和覆盖特征进行四级分类,图示如下。
b、分类定义土地(不含海域)分为陆地(含滩涂)和内陆水域两大一级地类。
㈠陆地:常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滩涂(包括河流、湖泊的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之间的面积)。
1)、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苗圃地。
(1)森林: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地或冠幅连续宽度10米(面积0.1公顷)以上的林带,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
乔木树种定义包含乔木经济林树种,例如油桐、乌桕、杜仲、厚朴、漆树、板栗、栓皮栎、黑荆树、桑树等。
①针叶林: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②阔叶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③针阔混交林:针叶树或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的森林。
④竹林:由竹类构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径2•厘米以下的小杂竹丛。
当毛竹为纯林时,每公顷株数不低于•225株(新造毛竹188株)即可划为毛竹林,否则划为荒地。
当林木郁闭度不低于0.2,毛竹与林木混交,且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625株时,划为毛竹林;低于625株划为乔木林分。
当林木郁闭度为0.10~0.19,毛竹与林木混交时,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225株划为毛竹林,低于•225株划为疏林地。
(2)疏林地: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竹林和灌木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或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构成,且覆盖度不低于30%的林地。
灌木林地分乔木生长范围以内和以外两类。
灌木树种定义包含作为经济林经营的小乔木、灌木、藤本种,如油茶、茶叶、柑桔、柚、橙、弥猴桃等果木类。
当油茶为纯林时,每公顷500株•(•新造林800株)以上划为灌木林地,否则划为荒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类调查胸径篇一: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的依据为了统一全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等有关的林业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的特点和经营现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的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的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分类经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地类或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6.其它由调查会议确定的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根据被调查单位的要求、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调查的目的和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等,由调查会议协商确定)包括: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森林土壤调查;森林更新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森林火灾调查;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生物量调查;湿地资源调查;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森林生态因子调查;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其它专项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的制定目的及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种群结构、生长情况、树种组成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调查区划划分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适当的调查区划。
每个调查区划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以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2.样方的设置选取每个调查区划内具有代表性的样方。
样方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植被类型、树种组成等因素,以确保样方对调查区划的代表性。
3.样方调查对每个样方进行系统的调查。
包括:植被调查,测量样方的面积和边长,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可以利用树皮剥去的工具和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算不同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计算样方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度等。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树种组成图和径高比曲线图,分析样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
5.结果应用及报告撰写将调查结果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编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三、调查工具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工具包括:皮剥工具、锤子、测径尺、测高尺、测距仪等。
2.样方设置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设置样方,确保样方具有代表性。
样方数量要足够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样方调查方法(1)植被调查:记录样方内各个植被类型的数量、覆盖度等信息。
(2)树种组成调查: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3)面积测量:利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样方的面积测量。
(4)直径测量:利用测径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直径测量。
(5)高度测量:利用测高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高度测量。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训工作人员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目的、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类调查工作程序一、立项审批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向县市区人民政府申请项目立项。
二、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县市区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三、落实调查经费做好调查经费预算,向县市区人民政府申请调查经费。
四、组织调查队伍挑选吃苦耐劳,认真负责,业务素质高的同志组成专门调查队伍。
明确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五、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详见技术规定的第十条。
空气负离子监测点应包括:1、县市区人民政府驻地。
2、重要森林景观景点。
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景点,特别要注意选择瀑布、溪流等地点。
3、县市区范围内,海拔最高的山顶。
六、收集现有资料1、各级行政界线,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单位权属界线。
县级、乡镇级行政界线以民政部门给定的为准,县级行政界线民政部门没有的,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为准。
2、1:1万地形图、现有林相图与森林分布图等图面资料;3、新编印的《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数表》;4、现有森林资源数据库、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数据库(在县市区林业局)、林地测土配方成果数据库(从林地测土配方系统下载)、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在县市区林业局)等成果资料;5、油茶造林数据库;6、近几年营造林工程、采伐、林地征占用等方面的资料;7、收集调查地区的其它相关资料,如气象、交通、植被、土壤、水文等资料。
七、购买设备和仪器详见第十三条“仪器用品”。
注意购买的计算机要配置高一些,至少要4核处理器、4G内存、300G以上硬盘。
八、购买处理好的卫星影像正射影像图包括用于基本内容调查的卫星影像和用于城市森林与绿地调查的卫星影像。
九、县级技术培训要按照第十四条的要求开展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使调查技术人员熟悉“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工作程序,掌握调查的技术标准、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数据处理与成果编制技术,明确二类调查的质量标准、质量管理措施和检查验收方式等,达到“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统一方法、确保质量”的效果。
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江西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二OO九年四月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根据国家林业局2004年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江西省林业建设现状和森林资源监测实际,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任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县级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和编制县级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调查成果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权基本已明晰到户,经营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调查的林地、林木权属,森林资源各项因子都需要重新确认。
为了适应林改后木材生产计划实行“计划前置审批、管理双线运行、分配两榜公示、指标确保到户”的改革,确保林木、毛竹采伐指标真正落实到符合采伐条件的山场和农户,保障林农商品林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本次调查将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宗地。
第二条主要内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森林资源各类面积、蓄积现状及其动态变化为主要内容,核对调查范围内的各种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经营区划。
根据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兼顾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森林更新、森林灾害、森林经营条件等内容。
第三条技术方法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与意义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非常必要。
森林资源调查便是为此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组成、质量、数量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为制定更好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次调查还将为制定森林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信息。
二、工作内容(一)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为本地区管辖的森林,包括国有林、林场、林农合作社、个人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
(二)调查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拍照等方式记录森林的面积、林木类型、密度、高度、径级等基础信息。
2.调查问卷法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询问,调查森林的种植、抚育、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情况。
3.遥感技术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森林资源数据,如森林覆盖率、林木类别、生长状况、受害状况等数据,便于后期数据处理。
(三)调查内容1.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估通过调查森林的面积、树种、高度、密度、生长势等指标,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森林资源质量评估调查森林的材积、产材周期、质量等信息,评估森林资源的质量。
3.森林资源数量统计对森林总面积、蓄积量、乔木、灌木等数字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
4.森林病虫害状况调查森林内的病虫害情况:种类、密度、侵染程度等。
5.森林环境质量检测调查森林内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环境状况,以评估森林的环境质量。
三、工作步骤(一)组织领导调查前,需始化工作组,任命负责人、副组长和成员,制订二类调查方案和实施计划。
(二)调查前准备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区域的地理信息、气候条件、土壤特征等信息。
(三)现场实地调查到调查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记录森林的基本情况。
(四)问卷调查编制调查问卷,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询问。
(五)遥感技术获取数据采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的数据信息。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下面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是由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一些相关材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
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调查范围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三、技术方法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指对森林区域的二次调查,即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再次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森林的分布、类型、结构、组成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森林类型调查:对森林的种类、亚型、植被组成、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2. 森林结构调查:对森林的林冠层、干潜层、地被层的结构特征、密度、高度、覆盖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3. 森林组成调查:对森林的树种、树龄、胸径、树高等进行调查和统计,了解森林组成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情况。
4. 森林资源量测定:通过测量和统计,确定森林的面积、蓄积量、林木的估计总量,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
5. 森林水文调查:研究森林的水定量关系、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以及森林对水环境的影响。
6. 森林生态环境调查:对森林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森林对环境的维护和保护作用。
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可以获取科学准确的森林资源信息,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还能为森林经营、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