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4.1 危险化学品储存

4.1 危险化学品储存

贮存是化学品流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事故。如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贮存的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对危险化学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审批制度、安全储存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4.1.1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定义与种类

储存是指产品在离开生产领域而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停留。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都存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危险化学晶的储存根据物质的理化性状和储存量的大小分为整装储存和散装储存两类。

整装储存是将物品装于小型容器或包件中储存。如各种袋装、桶装、箱装或钢瓶装的物品。这种储存往往存放的品种多,物品的性质复杂,比较难管理。

散装储存是物品不带外包装的净货储存。量比较大,设备、技术条件比较复杂,如:有机液体危险化学品甲苯、丙酮、甲醇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

无论整装储存还是散装储存都潜在有很大的危险。所以,必须用科学的态度从严管理,万万不能马虎从事。

4.1.2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条例》第三条规定管理的危险化学品品种有7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从仓库建筑防火要求及养护技术要求,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又可归为3类: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火灾危险性物品)、毒害性商品和腐蚀性商品。

4.1.2.1 储存物品(易燃易爆性商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在储存中归类为易燃易爆性商品的危险物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4.1.2.2 储存毒害性商品的分类

凡小量进入人、畜体内或接触皮肤,能与体液和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产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均属毒害品。

按化学组成和急性毒性大小,毒害品分为一级无机毒害品、一级有机毒害品、二级无机毒害品和二级有机毒害品。

一级毒害品的毒性指标是: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mg/kg,液体LD50≤200mg /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200mg/kg;粉尘、烟雾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2mg /L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200mL/m3。

二级毒害品的毒性指标是: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50mg/kg

4.1.2.3 储存腐蚀性商品的分类

按化学组成和腐蚀性强度,腐蚀品分为一级无机酸性腐蚀品、一级有机酸性腐蚀品、一

级无机碱性腐蚀品、一级有机碱性腐蚀品、一级其他腐蚀品、二级无机酸性腐蚀品、二级有机酸性腐蚀品、二级碱性腐蚀品、二级其他腐蚀品。

一级腐蚀品是指能使动物皮肤在3min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并能在3~60min出现可见坏死现象的同时产生有毒蒸气的物品。

二级腐蚀品是指能使动物皮肤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并在55%时对钢或铝的表面年腐蚀率超过6.25mm的物品。

4.1.3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审批制度

《条例》在第二章中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的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作了规定,并明确规定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实行审批制度。

4.1.3.1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规划

《条例》第七条和第十条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的规划、储存地点的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

《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储存危险化学品。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划分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晶的储存。

《条例》第十条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已建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4.1.3.2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审批条件

《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

②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③有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④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1)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

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主要包括:建筑物、储存地点及建筑结构的设置、储存场所的电气设施、储存场所通风或湿度调节、禁配要求、储存方式、安全设施、报警装置等。

①建筑物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要求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它地下建筑,其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要求危险化学品的库房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的要求;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建筑屋架应根据所存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和危险等级采用木结构、钢结构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砌砖墙、石墙、混凝土墙及钢筋混凝土墙;库房门应为铁门或本质外包铁皮,采用外开式。设置高侧窗(剧毒物品仓库的窗户应加设铁护栏);毒害性、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三级。爆炸品应储存于一级轻顶耐火建筑内,低、中闪点液体、一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应储存于一级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⑦安全设施

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库房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⑧报警装置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单位,应当在储存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2)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明确了仓储地点设置标准。

①危险化学品仓库按其使用性质和经营规划分为三种类型:大型仓库(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大于9000平方米);中型仓库(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在550~9000平方米之间);小型仓库(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小于550平方米)。

②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选址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

流下游的地域。

③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④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内应设库区和生活区,两区之间应有高2米以上的实体围墙,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建筑距离不宜小于5米,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要求。

(3)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一般日用工业品不同,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和专业性,不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就无法保证安全运营。

《条例》第四条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储存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经理应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从事经营活动。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危险化学品养护员,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技术养护、管理和监测工作。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要求危险化学品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非常重要。安全管理制度要结合储存单位储存的商品类别、数量、仓库的规模、设施等情况具体确定。一般要有出入库管理制度;商品养护管理制度;安全防火责任制;动态火源的管理制度;剧毒品的管理制度;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度等。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安全,要求认真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执行。4.1.3.3 申请和审批程序

《条例》第九条、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改建、扩建的,应当分别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①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

③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④安全评价报告;

⑤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⑥符合《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证明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收到申请和提交的文件后,一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二是将有关专家审查结果报本级人民政府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三是依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予以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颁发批准书。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四是申请人凭批准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4.1.4 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的安全要求

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的安全要求主要包括:

(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

(2)储存易燃易爆品的要求;

(3)储存毒害品的要求;

(4)储存腐蚀性物品的要求;

4.1.4.1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

(1)储存要求

A、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审查批准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

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B、《条例》第二十二条要求,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C、《条例》第二十二条要求,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D、《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要求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0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和两种以上的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E、《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F、《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要求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G、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性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H、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同库储存。

I、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J、《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K、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必须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储存企业应根据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信息实施分类储存、确定养护措施、制定并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制定消防措施。储存企业及时索取最新版本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2)储存安排及储存限量

①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容器类型、储存方式和消防的要

求。

②储存量及储存安排见表4—3。

表4—3储存量及要求

③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或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储存。

④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分解、化合或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一级建筑物中,其包装应采取避光措施。

⑤爆炸性物品不准和其它类物品同储,必须单独隔离限量储存。

⑥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必须与爆炸性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储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储;氧气不得和油脂混合储存,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属压力容器的,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不得超装。

⑦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昆合储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⑧有毒物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不要露天存放,不要接近酸类物质。

⑨腐蚀性物品,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和其它物品共存。

(3)危险化学品的养护

①危险化学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商品质量、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

②危险化学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储存期内,定期检查,做到一日两检,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稳定剂减少等及时处理。

③库房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4)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

①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剧毒化学品的储存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储存量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晶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②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商品数量、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包装标志。

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商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准入库。

③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进入危险化学品库区的机动车辆应安装防火罩。机动车装卸货物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和修理。

汽车、拖拉机不准进入甲、乙、丙类物品库房。进入甲、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是防爆型的;进入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装有防止火花溅出的安全装置。

④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⑤装卸对人体有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条件,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装卸毒害品的人员应具有操作毒害品的一般知识。操作时轻拿轻放,不得碰撞、倒置,防止包装破损导致商品外溢。作业人员应佩戴手套和相应的防毒口罩或面具,穿防护服。作业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每次作业完毕,应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

装卸腐蚀品的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护目镜、胶皮手套、胶皮围裙等必需的防护用具。操作时,应轻搬轻放,严禁背负肩扛,防止摩擦震动和撞击。

⑥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装卸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等必需的防护用具,操作时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

装卸易燃液体需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带钉鞋。大桶不得在水泥地面滚动。桶装各种氧化剂不得在水泥地面滚动。

各项操作不得使用沾染异物和能产生火花的机具,作业现场须远离热源和火源。

⑦各类危险化学品分类、改装、开箱(桶)检查等应在库房外进行。

⑧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包括库内搬捣。

⑨在操作各类危险化学品时,企业应在经营店面和仓库,针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制定急救预案。

(5)消防措施

①根据危险品特性和仓库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和灭火药剂。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和专职的消防人员。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根据经营规模的大小设置、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应有消防水池、消防管网和消防栓等消防水源设施。大型危险物品仓库应设有专职消防队,并配有消防车。消防器材应当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仓库的消防设施、器材应当有专人管理,负责检查、保养、更新和添置,确保完好有效。对于各种消防设施、器材严禁圈占、埋压和挪用。

②储存危险化学品建筑物内应根据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

③贮存危险化学品建筑物内,若条件允许,应安装灭火喷淋系统(遇水燃烧危险化学品,不可用水扑救的火灾除外)。

④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应设有安全保卫组织。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有专职或义务消防、警卫队伍。无论专职还是义务消防、警卫队伍都应制定灭火预案并经常进行消防演练。

(6)人员培训

①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对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③仓库的消防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各区域贮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特性、贮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4.1.4.2 储存易燃易爆品的要求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4—1999)对易燃易爆晶的储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1)建筑条件

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2001)中4.2.1条的要求,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

(2)库房条件

①储藏易燃易爆性商品的库房,应冬暖夏凉、干燥、易于通风、密封和避光。

②根据各类商品的不同性质、库房条件、灭火方法等进行严格的分区、分类、分库存放。

爆炸品宜储藏于一级轻顶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低闪点液体、中闪点液体、一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宜储藏于一

级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可储藏于一、二级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二级易燃固体、高闪点液体可储藏于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的库房内。

(3)安全条件

①商品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火源、热源、电源,无产生火花的条件。

②除按“化学危险物品混存性能互抵表”分类储存外,以下品种应专库储藏。

·爆炸品:黑色火药类、爆炸性化合物分别专库储藏。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分别专库储藏。

·易燃液体均可同库储藏;但甲醇、乙醇、丙酮等应专库储存。

·易燃固体可同库储藏;但发乳剂H与酸或酸性物品分别储藏;硝酸纤维素酯、安全火柴、红磷及硫化磷、铝粉等金属粉类应分别储藏。

·自燃物品:黄磷,烃基金属化合物,浸动、植物油制品须分别专库储藏。

·遇湿易燃物品专库储藏。

·一、二级无机氧化剂与一、二级有机氧化剂必须分别储藏,但硝酸铵、氯酸盐类、高锰酸盐、亚硝酸盐、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必须分别专库储藏。

(4)环境卫生条件

①库房周围无杂草和易燃物。包装的衬垫物要及时清理。

②库房内经常打扫,地面无漏撒商品,保持地面与货垛清洁卫生。

(5)温湿度条件见表4—4。

表4—4 易燃易爆品温湿度条件表

4.1.4.3 储存毒害品的要求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6—1999)对毒害品的储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1)库房条件

①库房结构完整、干燥、通风良好。机械通风排毒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2)安全条件

①仓库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

②商品避免阳光直射、曝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内在固定方便的地方配备与毒害品性质适应的消防器材、报警装置和急救药箱。

③不同种类毒害品要分开存放,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要分开存放,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混存。

④剧毒品应专库贮存或存放在彼此间隔的单间内,执行“五双”制度(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账),安装防盗报警装置。

(3)环境卫生条件

库区和库房内要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的毒害品、易燃物、可燃物品和库区的杂草及时分别清除。用过的工作服、手套等用品必须放在库外安全地点,妥善保管或及时处理。更换储藏毒害品品种时,要将库房清扫干净。

(4)温湿度条件

库区温度不超过35℃为宜,易挥发的毒品应控制在32℃以下,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下,对于易潮解的毒品应控制在80%以下。

4.1.4.4 储存腐蚀性物品的要求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1999)对腐蚀品的储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1)库房条件

库房应是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防火建筑。建筑材料最好经过防腐蚀处理。

①储藏发烟硝酸、溴素、高氯酸的库房应是低温、干燥通风的一、二级耐火建筑。

②溴氢酸、碘氢酸要避光储藏。

(2)货棚、露天货场条件

货棚应阴凉、通风、干燥,露天货场应地面高、干燥。

(3)安全条件

①商品避免阳光直射、曝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房建筑及各种设备符合GBJ 16

的规定。

②按不同类别、性质、危险程序、灭火方法等分区分类储藏,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储藏。

(4)环境卫生条件

①库房地面、门窗、货架应经常打扫,保持清洁。

②库区内的杂物、易燃物应及时清理,排水沟保持畅通。

(5)温湿度条件见表4—5。

表4—5 腐蚀品温湿度条件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品危险等级

Risk Codes

Chemical data sheets available in many countries now contain codes for certain "risk phrases", shown as R23, R45 etc. These risk phrase codes have the following meanings:

R1 Explosive when dry. 干燥时易爆。

R2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

R3 Extreme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s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极高爆炸危险。

R4 Forms very sensitive explosive metallic compounds. 生成极敏感的爆炸性金属化合物。

R5 Heating may cause an explosion. 受热可能引起爆炸。

R6 Explosive with or without contact with air.极容易爆炸。

R7 May cause fire. 可能引起火灾。

R8 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R9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与可燃物料混合有爆炸性。

R10 Flammable. 易燃。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12 Extremely flammable. 极度易燃。

R13 Extremely flammable liquefied gas 极度易燃的液化气体。

R14 Reacts violently with water. 遇水反应剧烈。

R15 Contact with water liberates extremely flammable gases. 遇水释放极易燃烧的气体。

R16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oxidizing substances. 与氧化性物质混合有爆炸性。

R17 Spontaneously flammable in air. 在空气中可自燃。

R18 In use, may form inflammable/explosive vapour-air mixture. 使用时可能产生易燃易爆的蒸汽-空气混合物。

R19 May form explosive peroxides. 可能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R20 Harmful by inhalation. 吸入有害。

R21 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与皮肤接触有害。

R22 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23 Toxic by inhalation. 吸入有毒。

R24 Toxic in contact with skin. 与皮肤接触有毒。

R25 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毒。

R26 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吸入有极高毒性。

R27 Very toxic in contact with skin. 与皮肤接触有极高毒性。

R28 Very 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极高毒性。

R29 Contact with water liberates toxic gas. 遇水释放有毒气体。

R30 Can become highly flammable in use. 使用中高度易燃。

R31 Contact with acids liberates toxic gas. 遇酸释放有毒气体。

R32 Contact with acid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与酸接触释放极高毒性气体。

R33 Danger of cumulative effects. 有累积效应的危险品。

R34 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

R35 Causes severe burns. 引起严重灼伤。

R36 Irritating to eyes. 刺激眼睛。

R37 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刺激呼吸系统。

R38 Irritating to skin. 刺激皮肤。

R39 Danger of very serious irreversible effects. 有极严重的不可逆后果的危险品。

R40 Limited evidence of a carcinogenic effect. 少数报道有致癌后果。

R41 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eyes. 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R42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吸入可能致敏。

R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R44 Risk of explosion if heated under confinement. 密闭加热有爆炸危险。

R45 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R46 May cause heritable genetic damage. 可能引起遗传性基因损害。

R47 May cause birth defects 可能引起胎儿缺陷。

R48 Danger of serious damage to health by prolonged exposure. 长期接触严重危害健康。

R49 May cause cancer by inhalation. 吸入可能致癌。

R50 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R51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对水生生物有毒。

R52 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对水生生物有害。

R53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4 Toxic to flora. 对植物有毒。

R55 Toxic to fauna. 对动物有毒。

R56 Toxic to soil organisms. 对土壤生物有毒。

R57 Toxic to bees. 对蜂类有毒。

R58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environment. 可能对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9 Dangerous to the ozone layer. 对臭氧层有危害。

R60 May impair fertility. 可能损害生育能力。

R61 May cause harm to the unborn child. 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R62 Risk of impaired fertility. 有损害生育能力的危险。

R63 Possible risk of harm to the unborn child. 可能有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危险。

R64 May cause harm to breastfed babies. 可能对哺乳期婴儿造成伤害。

R65 Harmful: may cause lung damage if swallowed. 吞食可能造成肺部损伤。

R66 Repeated exposure may cause skin dryness or cracking.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R67 Vapours may cause drowsiness and dizziness.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R68 Possible risk of irreversible effects. 可能有不可逆后果的危险。

R20/21: 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n contact with skin. 吸入及皮肤接触有害。

R20/21/22: 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20/22: 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害。

R21/22: 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23/24/25: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R23/25: Toxic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毒。

R26/27/28: 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极高毒性。

R26/28: 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极高毒性。

R36/37: Irritating to ey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R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37/38: 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刺激眼睛和皮肤。

R37/38: 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呼吸系统和皮肤。

R42/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 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R48/22: Harmful: danger of serious damage to health by prolonged exposure if swallowed. 吞食长期接触严重危害健康。

R50/53: 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1/53: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2/53: 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0141407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二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 1.目的 为确保所采购的物品符合罐头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要求,必须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罐头产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供应商的评价和管理。 3.职责 3.1采购部门:负责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并组织对供方的评价和分级管理。 3.2品管部:参与对供应商的评价和分级管理。 4.工作程序: 4.1采购物资分类: 按照罐头食品的加工特性,生产加工所需物资可分为: a、原料:肉类、禽类、水产类、果蔬类、粮食类。 b、辅料:香辛料、调味料。 c、食品添加剂。 d、食品相关产品:空听、盖子、纸箱、容器、机器设备等。 4.2对供方的评价: 4.2.1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生产办、品管部、工程设备部对供方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合格供方。 评价内容:

a)、评审供方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情况及售后服务情况; b)、审核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 c)、调查供方的顾客满意度情况; d)、调查供方的财务状况,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等。 4.2.2对a、b、c类物资的评价 4.2.2.1对大宗主要物资的供方,应提供充分的书面材料,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 a)、《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b)、对a、b、c类实行生产许可的产品必须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此外,对肉类产品还必须有《屠宰许可证》。肉类产品还必须随货附有“三证”:《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牲畜五号病非疫区证明》。非农副产品原辅料必须随货附有该批产品有效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注:1、重庆市范围内属非疫病区,凡重庆市范围内采购的肉类原料可以不附《牲畜五号病非疫区证明》。2、未实施“三证”管理的地区,要提供《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c)、对供方产品供货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d)、供方产品的质量、价格情况。 e)、本公司对供方其它顾客的满意度调查。 4.2.2.2对初选供方的评价: 供方提供样品,经品管部检验合格后,派员到供方调查相关情况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有液氨储存区一个单元。对本公司搬运、使用或储存的液氨、乙炔等危险物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1、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我厂的危险源为单一品种液氨,存量14.2吨大于临界量10吨即

q>Q,所以我厂的液氨站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式: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 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取值表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诚信评价等级划分及标准

诚信评价等级划分及标准 机动车维修企业诚信评价等级分为优秀、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用AAA级、AAA级、AA级、A 级和B级。 由“广东省道路运输企业诚信信息网”根据企业填报材料以及检查组的检查结果,自动评分定级。 各等级标准如下: (一)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AA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950分及以上。 (二)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A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850分至949分。 (三)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700分至849分。 (四)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其评价等级为A级: 1、未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未发生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 3、未发生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 4、系统评分达600分至699分。 (五)评价期内,被评价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评价等级为B级: 1、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2、发生一次重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的; 3、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的; 4、列入省交通厅安全重点监管对象(黑名单)的; 5、系统评分低于600分的; 6、企业有30%以上子、分公司评价等级为B级的; 7、不按照要求参加年度评价,或者不按照填报评价材料,拒不改正的; 8、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隐瞒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经查证属实的;

最新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风险分析

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风险分析

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风险分析? 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对此,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如何看待安全评价呢? 众所周知,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行为性和其他六类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别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二十类。 各种危险,有害因素与生产工艺、设备、环境、物料等息息相关。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危险、有害因素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时常面临着设备缺陷、疲劳、老化、腐蚀、振动、泄漏、辐射、管理不善等问题,而生产人员又必须直接接触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事故概率较高,因此和好事故控制与预防工作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重要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中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设计缺陷原因、施工或设备质量原因、人为原因、防护缺陷原因、管理薄弱等原因。由于事故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控制和预防各类事故得采用系统、科学、全方位的工作方法,安全对策措施要贯穿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对安全生产有以下作用: (1)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2)正确鼾危险、有害因素;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4)有效预防重大事故预防和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的条件。 安全对策措施主要有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两类: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具体有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对策措施、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电器安全对策措施、机械伤害防护对策措施、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和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具体有建立制度、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实施监督与日常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根据是《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所制定的安全对策措施既要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又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实际,这样一来判断安全对策措施的正确与否自然成为企业可持续生产的关键环节。前面介绍了安全评价的概念,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通过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站在中立角度的安全评价,实事求是地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判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对策措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对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照GB18218-2009,储存危化品的量超过临界量是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 q2/Q2 + … + qn/Qn ≥1,q为实际用量,Q为临界量。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公司危险化学品储存明细 液氯储存区内储存有氯气瓶,每瓶1t,最大储存20瓶。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氯气最大储存量是20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内容,氯气的临界量是5t,q/Q值>1。 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氯储存区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0140331发布2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二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方法及标准 (试行)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 (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 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

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部共享并进行处理。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 (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医疗业务部门可通过任何方式(如界面集

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控制

行业资料:________ 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控制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0 页

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控制 控制风险的方法,可以有多种途径:完全消除有害物质;用危害性小的物质作为替代用品;机械或遥控操作、全封闭、排气、使用特殊的技术,如湿式作业;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减少暴露在危害下的人员数及时间也是降低风险的办法等。这些控制技术和措施也可以联合使用,但是应根据其有效性及可接受能力进行排队分析。 在降低暴露于有化学危险品场所的风险方面,应考虑6个方面的问题: 1.工厂设计 化学品的加工,可以用封闭式的加工控制。也就是说,引进工厂加工过程的安全设计,使用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方法来加以控制。在没有经过特别的审查及批准时,工厂不应改造。 2.作业安全系统 作业安全系统包括:运行及应急作业时的详细程序,作业审批制度(特别是对维修工作), 安装、使用及维护时的防护装置。 3.运输 在箱载化学品运输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它们对作业人员或其他人员暴露的可能性。在运输时要有适当的安全措施。 4.储存 化学品的露天存放具有消散快、火源小、减少容器受损的风险等特点,是可以考虑的选择之一。存储设备应基础牢固、耐用、相互间隔适当,机械操作时运行方便,阀门、开关容易接近,堆放安全,消防设施 第 2 页共 10 页

及警示标志符合规程及标准的要求。 5.废料处理 要有适当的措施来保证对废弃物的正确处理,防止对公众及环境造成危害,这些措施要符合法规要求。 6.应急步骤 对于生产及储存区域都要制定应急计划和程序。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应急培训。在从事手工操作,搬、举、推、拉及运送重物时,有可能导致的伤害有:椎间盘损伤,韧带或筋损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疝气,挫伤、擦伤、割伤等。 为保证手工操作的安全,应当对工作任务进行评价、确定工作程序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一)工作任务评价 工作任务评价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任务 是否会有以下情况? (1)远离身体躯干拿取或操纵重物; (2)超负荷的推、拉重物; (3)不良的身体运动或工作姿势,尤其是躯干扭转、弯曲、伸展取东西; (4)超负荷的负重运动,尤其是举起或搬下重物的距离过长,搬运重物的距离过长; (5)负荷有突然运动的风险; (6)手工操作的时间及频率不合理; (7)没有足够的休息及恢复体力的时间; 第 3 页共 10 页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辨识G B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dangerous chemicals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unit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a)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b) 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标准

北京金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JX-ZY- ZC -03 版本:A 修改状态:0 受控号: 制定: 审核:批准: 2014—10—27发布2014—10—28实施北京金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1.设备等级设定的目的…………………………………………………………………………2页 2.设备等级评价的思路…………………………………………………………………………2页 3.等级划分、评价标准…………………………………………………………………………3页 4.依据评价标准的评价输入……………………………………………………………………4页 5.样表:《设备重要度评价表》 (4) 页 6.修改履历记录表………………………………………………………………………………5页

一、设备等级设定的目的 1.对所有的设备都进行最好的预防保全不仅需要很多保全费用,同时也背离生产保全的目的,因此应当考虑“对设备最经济的保全”。 2.适当的保全运行必须是在考虑了投入(保全费用)和产出(品质、安全、环境、停止损失)之后所进行的最合适的保全。 3.本标准书是确定“保全力量重点投向哪台设备(生产线)”的判断标准,是实施最合适保全的基本。 二、设备等级评价的思路 1.重要性分类(等级)区分 对每台设备进行A、B、C等级分类,根据各等级采用相应的保全方法。 (本标准书是对设备进行整体评价,然后进行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构成不同,有时需要设定各个构成部件的重要性等级,此时的思路与本标准书一样) 3.重要性评价尺度 从Q、D、C、S各方面评价点的累加值来进行等级划分 ★各等级的评价范围: A等级:16-10点B等级:9-6点C等级:5-4点 例:各评价点:Q 4点、D 4点、C 4点、S 4点的情况下,4+4+4+4=16点,则划分为

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的第1章d)];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3.1、3.4,2009年版的3.1、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重大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4.1.2,2009年版的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仝、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

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000.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 GB30000.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GB30000.4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

浙江省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

浙江省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生产安全子系统(企业端) 操 作 手 册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2019年10月

目录 1 引言 (2) 2 系统运行环境 (2) 3 系统功能 (2) 3.1 系统PC端登录 (2) 3.2 系统移动端登录 (3) 3.3 企业注册 (5) 3.4 企业风险研判与承诺上报 (6) 3.4.1 承诺列表 (7) 3.4.2 承诺上报 (8) 3.4.3 未承诺原因上报 (8) 3.4.4 安全承诺公告与风险提示 (10) 3.4.5 公告导出 (11) 3.4.6 快捷承诺 (11) 3.5 企业信息 (12) 3.5.1 企业基本信息 (12) 3.5.2 化学品信息 (15) 3.5.3 重大危险源 (16) 3.5.4 危险工艺 (17) 3.6 申请审核 (18) 3.7 申请变更 (18) 3.8 信息比较(与国家局核对,适用于生产企业) (19) 3.8.1 企业基本信息 (19) 3.8.2 化学品信息 (21) 3.8.3 重大危险源 (22) 3.8.4 危险工艺 (24) 3.9 修改密码 (26) 3.10 系统退出 (26) 4 大屏参数要求 (27) 5 技术支持 (28) 6 附件关于开停车状态勾选的说明 (30)

1引言 操作手册的编制是为了向操作人员提供应用软件的每一个运行的具体过程和有关知识,包括操作方法的细节。 2系统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7或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浏览器:Google Chrome、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1版本及以上 3系统功能 3.1 系统PC端登录 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f19105556.html,/WebManage/Enterpris eRiskLogin.aspx 输入企业的用户名与密码(如无分配帐号,查看3.3企业注册),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

(完整word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GB18218-2018 (2018年11月19日发布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 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本的第1章d】;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3.1、3.4,2009年版的3.1、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4.1.2,2009年版的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GB18218-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 外; b) 军事设施; 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 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000.2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 GB30000.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GB30000.4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 GB30000.5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5部分:氧化性气体 GB30000.7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 GB30000.8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8部分:易燃固体 GB30000.9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9部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GB30000.10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0部分:自燃液体 GB30000.11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1部分:自燃固体 GB30000.1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2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GB3000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3部分: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1、单元:指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2、临界量:指对于某种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4、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给人员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5、生产事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包括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未遂事故三种。 6、危险、危害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7、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由于能量的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或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的破坏等) 8、失控是指在生产中,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回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9、危险因素划分为“固有”和“失效”两类。“固有危险因素”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而伤害人员和破坏财物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失效危险因素”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0、作业场所的固有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3种 11、工艺固有危险性:存在高温、高压、高是能等工艺条件。 12、设备固有危险性:主要是部分工业生产设备存在旋转、往复等运动部件,也有部分设备因工艺要求而存在锐角、狭窄等。 13、工业生产过程主要危险环境:火灾、爆炸(气体、粉尘)、有毒、粉尘、高温、高处及其他危险作业场所。 14、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0年提出了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2009年更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4年国家安监局当时为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监控工作下发的56号文。即《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2004】56号) 15、重大危险源的危害后果分析属于重大危险源定量评价的范畴。 常用的有:蒸气云爆炸模型、池火灾模型、重气扩散模型、冲击波超压模型等。 16、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是在考虑“人、机、料、法、环”多因素后对人们可接受风险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 17、在后果分析中考虑的泄漏物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常压液体;(2)加压液化气体;(3)低温液化气体;(4)加压气体。 18、泄漏的原因:从人-机系统考虑造成各种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4类:设计失误、设备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9-11-07 15:26:49)标签:标准

20090331发布2009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标准

自治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标准 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装置、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液化烃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储存场所,以及大于或等于l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安全间距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办公生活区、电力线路、相邻工矿商贸单位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液化烃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以及大于或等于lO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管道,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定期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类、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甲类气体或甲类、乙A 类液体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场所,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7、易燃易爆、有毒且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或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8、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l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

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的;助燃气体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混合贮存的;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混合贮存的;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未单独存放的。 9、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甲类、乙类液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要求设置防火堤,或防火堤的容量、高度、强度及储罐的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硫酸、硝酸等强腐蚀性介质储罐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围堰的。 10、甲B类、乙类液体固定顶罐未按要求设置阻火器和呼吸阀的。 11、液氨、液氯生产、储存、装卸区无泄漏后的吸收或防护措施的;液氨、液氯储罐未按规定设置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的;液氨、液氯储罐与罐车之间的装卸管线上未设置止回阀和紧急切断阀的;液氨、液氯的灌瓶及装车装置未按要求设置防超装装置的。 1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工艺未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联锁控制系统的。 13、介质为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质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按规定安装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的;超期未检或未按检验要求检修(停用)的;使用非法制造的特种设备的;未定期维护,带病运行,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介质为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质)的;安全附件(设施)不全,或安全附件(设施)损坏后未及时修复、更换的。 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的电力装置(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生产辅助房间的电

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申报要求、评价程序、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家政服务机构评价,也用于机构自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24.1-2003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总则 GB/T 20647.8-2006 社区服务指南第8部分:家政服务 GB/T 19038—2009 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家政服务机构 提供家政服务的组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等。 专家评审委员会 由与家政行业有关的专家组成的,对家政服务机构进行评价的组织。 4 等级划分规定 4.1 家政服务机构等级设置 家政服务机构设置为五个等级,即一星级家政服务机构、二星级家政服务机构、三星级家政服务机构、四星级家政服务机构、五星级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级依据服务质量、服务机构实力等方面,从低到高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星级,字母数量越多,表示家政服务机构的综合实力越强。 4.2 等级评定原则 等级评价中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全面准确、前瞻性原则。 4.2.1客观公正性原则 要求评价工作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独立判断,不偏不倚,给出公正的结论。 4.2.2科学严谨性原则 要求评价人员应当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价方法,严格尊重事实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4.2.3全面准确性原则

危险化学品风险辨识总结

危险化学品风险辨识总结 三、辨识依据 1、危险类别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版)》 确定原则:危险化学品的品种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国家标准,从下列危险和危害特性类别中确定: 1.物理危险 爆炸物:不稳定爆炸物、1.1、1.2、1.3、1.4。 易燃气体:类别1、类别2、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B。 气溶胶(又称气雾剂):类别1。 氧化性气体:类别1。 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溶解气体。 易燃液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易燃固体:类别1、类别2。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A型、B型、C型、D型、E型。 自燃液体:类别1。 自燃固体:类别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类别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液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固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有机过氧化物:A型、B型、C型、D型、E型、F型。 金属腐蚀物:类别1。 2.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类别1、类别2、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类别1B、类别1C、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类别2A、类别2B。 呼吸道或皮肤致敏:呼吸道致敏物1A、呼吸道致敏物1B、皮肤致敏物1A、皮肤致敏物

1B。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致癌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生殖毒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附加类别。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类别2、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类别2。 吸入危害:类别1。 3.环境危害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类别2、类别3。 危害臭氧层:类别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