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危险等级
- 格式:doc
- 大小:404.00 KB
- 文档页数:20
化学品容器上粘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这些标志含有以下意义:符号说明E 易爆T 有毒O 氧化剂Xn 有害F++ 极易燃Xi 刺激F+ 很易燃C 腐蚀F 易燃N 危害环境T+ 极毒化学品数据表含有标志某种“危险信息”的代码,比如R23、R45 等。
这些危险信息代码有以下意义:R1 干燥时易爆。
R2 遇到震动、摩擦、火焰或者其它引燃物有爆炸危险。
R3 遇到震动、摩擦、火焰或者其它引燃物有极端爆炸危险。
R4 生成非常敏感的易爆炸金属化合物。
R5 加热会引起爆炸。
R6 接触空气或者未接触空气会爆炸。
R7 会导致起火。
R8 遇到易燃物会导致起火。
R9 与易燃物混合会爆炸。
R10 易燃。
R11 非常易燃。
R12 极端易燃。
R13 极端易燃的液化气体。
R14 遇水会猛烈反应。
R15 遇水会释放出极端易燃的气体。
R16 与氧化物质混合会爆炸。
R17 在空气中能够自燃。
R18 使用时可能生成易燃易爆的蒸汽-空气混合物。
R19 可能生成易爆的过氧化物质。
R20 吸入有害。
R21 与皮肤接触有害。
R22 吞咽有害。
R23 吸入有毒。
R24 与皮肤接触有毒。
R25 吞咽有毒。
R26 吸入极毒。
R27 与皮肤接触极毒。
R28 吞咽极毒。
R29 遇水释放出有毒气体。
R30 使用时可能转化为高度易燃物质。
R31 与酸接触释放出有毒气体。
R32 与酸接触释放出毒性很高的气体。
R33 有累积作用的危险。
R34 会导致灼伤。
R35 会导致严重灼伤。
R36 刺激眼睛。
R37 刺激呼吸道。
R38 刺激皮肤。
R39 有非常严重的不可挽回的作用的危险。
R40 有限证据表明其致癌作用。
R41 有严重损伤眼睛的危险。
R42 吸入会产生过敏反应。
R43 皮肤接触会产生过敏反应。
R44 密封下加热有爆炸危险。
R45 可能致癌。
R46 可能引起遗传基因损害。
R47 可能引起生殖缺陷。
R48 长期接触有严重损害健康的危险。
R49 吸入会致癌。
R50 对水生生物极毒。
中国的化学品危险等级划分一、不同级别的危化品各种危化品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共分为9个级别。
即:一级轻微危险品、二级较轻危险品、三级轻危险品、四级中等危险品、五级较重危险品、六级严重危险品、七级非常危险品、八级剧毒危险品和九级高度剧毒危险品。
不同级别的危化品危险系数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提供不同级别危化品的处置方法,采用科学环保的方式处理危化品。
并对储运场所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不同特征的危化品各种危化品在性质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远距离肺部刺激、可燃、爆炸、毒性、腐蚀等多个方面。
对于每种危化品的不同特征,要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理方式,掌握应急处理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的危险品,建议预先购买相应防护用品,以免在处理时受到伤害。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了解不同危化品的特征,拥有各类处置危化品的设备,以科学的技术和安全的措施处理危化品。
为场所安全快速处理危险品提供了可靠辅助。
三、危化品的应急处理在危化品事故发生时,亟需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以防止事故扩大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应急处理包括疏散人员、避免燃烧和爆炸、控制泄漏、降低污染等环节。
应急处理步骤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情况而异,但总体目标就是要快速稳妥地控制事态。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专业设备、专业人员、专业服务,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进行应急处理,对事态加以控制,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后续处置危化品的效率和准确性。
危化品是一种危险和特殊的物质,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对于危化品的认识,并注意从源头控制它们的泄漏和污染。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危化品等级:分类、特征、应急处理,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环境。
同样,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可以提供一系列危化品处理技术和服务,使我们在处理危化品时更加安全、专业、高效。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拥抱新技术和方式、改变传统思路,推动危化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性分级1、第1类 爆炸品本类货物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具体图例参考图2-1-6所示。
本类货物按危险性分为五项。
(一)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mass explosion hazard)(二)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projection hazard but not a mass explosion hazard)(三)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fire hazard and either a minor blast hazard or a minor projection hazard or both,but not a mass explosion hazard)(四)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present no significant hazard)本项货物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燃,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五)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very insensitive substances)本项货物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货物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1kPa 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化学品危险等级Sample Text Risk CodesChemical data sheets available in many countries now contain codes for certain "risk phrases", shown as R23, R45 etc. These risk phrase codes have the following meanings:R1 Explosive when dry. 干燥时易爆。
R2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
R3 Extreme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s of ignition.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极高爆炸危险。
R4 Forms very sensitive explosive metallic compounds. 生成极敏感的爆炸性金属化合物。
R5 Heating may cause an explosion. 受热可能引起爆炸。
R6 Explosive with or without contact with air.极容易爆炸。
R7 May cause fire. 可能引起火灾。
R8 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R9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与可燃物料混合有爆炸性。
R10 Flammable. 易燃。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12 Extremely flammable. 极度易燃。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标准表危险化学品基准量危险指数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对照表编辑:新乡市朱振尧高级工程师2.确定危险化学品基准量。
按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确定其火灾爆炸基准量,或按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性确定其人员健康基准量。
危险化学品基准量3.计算校正因子。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类型,校正因子分为针对火灾、爆炸影响的最终火灾/爆炸校正因子和针对人员健康的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
计算校正因子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2)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边界的距离;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状态。
同时还要考虑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专家的意见和经验。
最终火灾/爆炸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123=FF FF FF β⨯⨯(2)式中:FF 1——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或粉末、液体时,FF 1=1;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FF 1=0.1;FF 2——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米时,FF 2=1;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30米时,FF 2=3。
FF 3——取决于危险化学品装置的类型: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FF 3=0.3;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FF 3=1;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FF 3=10。
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123=FH FH FH β⨯⨯(3)式中:FH 1——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时,FH 1=3;当危险化学品为液体或粉末时,FH 1=1;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FH 1=0.1;FH 2——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米时,FH 2=1;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30米时,FH 2=3。
FH 3——取决于危险化学品装置的类型: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FH 3=0.3;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FH 3=1;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FH 3=10。
危险化学品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化学品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危险性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1. 第1类:爆炸品。
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 第3类:易燃液体。
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 第6类:有毒品。
7. 第7类:放射性物品。
8. 第8类:腐蚀品。
危险性依次增高。
此外,危险化学品还可以根据纯度划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三个等级,其中优级纯纯度最高,杂质含量最低,适合于重要精密的分析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使用绿色瓶签;分析纯纯度很高,适合于重要分析及一般研究工作,使用红色瓶签;化学纯纯度与分析纯相差较大,适用于工矿、学校一般分析工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危险化学品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危险化学品安全类别划分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危化品的分类危化品指的是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性、放射性等危险性的物质。
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一般将危化品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危险品易燃危险品是指那些在正常温度下能够燃烧或能够加速燃烧的物质。
例如,液体、气体或固体燃料、油类、沥青等。
对易燃危险品要格外小心,必须防止火源和氧气的接触,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2.易爆危险品易爆危险品是指那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行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例如,火药、炸药、喷雾器等。
使用易爆危险品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其接触火源或静电电荷等,以免发生爆炸及其它意外事故。
3.有毒危险品有毒危险品是指那些对人类、动物、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
例如,烟雾、有毒气体、强酸、强碱等。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我国对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制定了国家标准(GB5044-85),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车间最高容许浓度等依据(见表1),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性化学品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表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依据
表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二、实验室空气的安全性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误接触及误食等能使前两种方式的中毒几率降到最低。
而对于通过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也是最广的),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往往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一方面应从改进生产、实验等方式(规程)来降低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另一方面,个人对此也应引起重视,该戴防护罩的地方必须戴,不必戴防护罩的地方也应保持空气新鲜,我国于l979年发布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见表3),规定了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由此可以了解些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大小,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3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注:有“(皮)”标记者为除经呼吸道吸收外,尚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物质。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4.1 危险化学品储存4.1 危险化学品储存贮存是化学品流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事故。
如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贮存的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对危险化学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审批制度、安全储存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4.1.1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定义与种类储存是指产品在离开生产领域而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停留。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都存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危险化学晶的储存根据物质的理化性状和储存量的大小分为整装储存和散装储存两类。
整装储存是将物品装于小型容器或包件中储存。
如各种袋装、桶装、箱装或钢瓶装的物品。
这种储存往往存放的品种多,物品的性质复杂,比较难管理。
散装储存是物品不带外包装的净货储存。
量比较大,设备、技术条件比较复杂,如:有机液体危险化学品甲苯、丙酮、甲醇等。
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
无论整装储存还是散装储存都潜在有很大的危险。
所以,必须用科学的态度从严管理,万万不能马虎从事。
4.1.2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条例》第三条规定管理的危险化学品品种有7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从仓库建筑防火要求及养护技术要求,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又可归为3类: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火灾危险性物品)、毒害性商品和腐蚀性商品。
4.1.2.1 储存物品(易燃易爆性商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在储存中归类为易燃易爆性商品的危险物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4.1.2.2 储存毒害性商品的分类凡小量进入人、畜体内或接触皮肤,能与体液和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产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均属毒害品。
按化学组成和急性毒性大小,毒害品分为一级无机毒害品、一级有机毒害品、二级无机毒害品和二级有机毒害品。
一级毒害品的毒性指标是: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mg/kg,液体LD50≤200mg /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200mg/kg;粉尘、烟雾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2mg /L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200mL/m3。
二级毒害品的毒性指标是: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50mg/kg<LD50≤500mg/kg,液体200mg/kg<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200mg/kg<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吸入半数致死浓度2mg/L<LC50≤10mg/L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浓度200mL/m3<LC50≤1000mL/m3。
4.1.2.3 储存腐蚀性商品的分类按化学组成和腐蚀性强度,腐蚀品分为一级无机酸性腐蚀品、一级有机酸性腐蚀品、一级无机碱性腐蚀品、一级有机碱性腐蚀品、一级其他腐蚀品、二级无机酸性腐蚀品、二级有机酸性腐蚀品、二级碱性腐蚀品、二级其他腐蚀品。
一级腐蚀品是指能使动物皮肤在3min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并能在3~60min出现可见坏死现象的同时产生有毒蒸气的物品。
二级腐蚀品是指能使动物皮肤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并在55%时对钢或铝的表面年腐蚀率超过6.25mm的物品。
4.1.3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审批制度《条例》在第二章中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的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作了规定,并明确规定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实行审批制度。
4.1.3.1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规划《条例》第七条和第十条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的规划、储存地点的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
《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储存危险化学品。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划分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晶的储存。
《条例》第十条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已建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4.1.3.2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审批条件《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②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③有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④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1)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主要包括:建筑物、储存地点及建筑结构的设置、储存场所的电气设施、储存场所通风或湿度调节、禁配要求、储存方式、安全设施、报警装置等。
①建筑物《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要求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它地下建筑,其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要求危险化学品的库房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的要求;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建筑屋架应根据所存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和危险等级采用木结构、钢结构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砌砖墙、石墙、混凝土墙及钢筋混凝土墙;库房门应为铁门或本质外包铁皮,采用外开式。
设置高侧窗(剧毒物品仓库的窗户应加设铁护栏);毒害性、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爆炸品应储存于一级轻顶耐火建筑内,低、中闪点液体、一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应储存于一级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⑦安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库房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⑧报警装置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单位,应当在储存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2)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明确了仓储地点设置标准。
①危险化学品仓库按其使用性质和经营规划分为三种类型:大型仓库(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大于9000平方米);中型仓库(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在550~9000平方米之间);小型仓库(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小于550平方米)。
②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选址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
③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④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内应设库区和生活区,两区之间应有高2米以上的实体围墙,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建筑距离不宜小于5米,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要求。
(3)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一般日用工业品不同,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和专业性,不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就无法保证安全运营。
《条例》第四条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储存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经理应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从事经营活动。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危险化学品养护员,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技术养护、管理和监测工作。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要求危险化学品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非常重要。
安全管理制度要结合储存单位储存的商品类别、数量、仓库的规模、设施等情况具体确定。
一般要有出入库管理制度;商品养护管理制度;安全防火责任制;动态火源的管理制度;剧毒品的管理制度;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度等。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安全,要求认真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执行。
4.1.3.3 申请和审批程序《条例》第九条、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改建、扩建的,应当分别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①可行性研究报告;②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③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④安全评价报告;⑤事故应急救援措施;⑥符合《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证明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收到申请和提交的文件后,一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二是将有关专家审查结果报本级人民政府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三是依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予以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颁发批准书。
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四是申请人凭批准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4.1.4 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的安全要求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的安全要求主要包括:(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2)储存易燃易爆品的要求;(3)储存毒害品的要求;(4)储存腐蚀性物品的要求;4.1.4.1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1)储存要求A、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审查批准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
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