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2
- 格式:ppt
- 大小:460.00 KB
- 文档页数:29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个人只有在早晨开始就努力学习,这一天才不会被浪费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让他们偷跑掉。
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珍惜自己的时间,对你自己是有益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1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2、金属的特性: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汞是液体。
3、金属的共性:有光泽,有导电性和导热性,有延展性。
4、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合金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合金是混合物。
2、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
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三、金属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Al + 3O2 == 2Al2O32、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 + O2 △ 2CuO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1)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 == FeCl2 + H2↑铁与稀硫酸反应:Fe+ H2SO4 == FeSO4 + H2↑现象: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01知识管理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镁、铝在________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铝在空气中与________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________的________,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________。
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错误!Fe3O4,2Cu+O2错误!________.金、银:在________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真金不怕火炼”就是对金的化学性质的描述。
结论:除金、银外,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2.镁、锌、铁、铜等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现象盐酸稀硫酸剧烈反应,有________镁产生发生反应,有________锌产生反应缓慢,有________铁产生铜________结 论:根据反应时是否有H 2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 2的金属有________;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 2的金属有________;根据铁、镁、锌、铜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得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依次________.3.置换反应定 义: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表 达 式:A +BC ―→B+AC02 基础题1.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题1.分别在装有镁、铝、铁、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 .镁 B .铝 C .铁D .铜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 ①Mg ②Al ③Fe ④P ⑤Cu ⑥C A .①④⑥ B .②③⑥ C .③⑤⑥ D .③⑤ 3.小明家里收藏了一件清代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 .铝不易被氧化D .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4.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 .镁B .锌C .铁D .铜5.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是()A .CuSO 4B .MgCl 2C .FeCl 3D .ZnO6.化学反应2Al +3CuSO 4===3Cu +Al 2(SO 4)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7.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B .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C .铁可以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D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6HCl===2FeCl 3+3H 2↑8.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 .MgB .AlC .CuD .Zn9.伽利略说:“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 .3Fe +O 2===Fe 3O 4B .3Fe +2O 2=====点燃Fe 3O 4 C .3Fe +2O 2=====高温FeO 4D .Fe 3+O 4=====高温Fe 3O 410.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电解水实验,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C.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B解析:B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实验,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铁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取等质量的X、Y、Z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都生成+2价盐,反应情况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B.产生氢气质量:X>Y>ZC.X、Y、Z依次可能是Mg、Zn、FeD.反应所需时间:X<Y<Z B解析:BA、据图可以看出,X的斜线最陡,反应的速率最快,Y的斜线最平缓,故的速率最慢,故其活动性为X>Z>Y,故A错误;B、据图可以看出,反应结束后X生成的氢气最多,Z生成的氢气最少,所以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为X>Y>Z,故B正确;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Fe,而由A的分析可知其活动性为X>Z>Y,故C错误;D、由图象的信息可知完全反应时X消耗的时间最短,Y消耗的时间最长,所以反应所需时间:X<Z<Y,故D错误;故选:B。
3.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
制造芯片的高纯硅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反应条件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③均为置换反应B.SiCl4中Si的化合价为+4C.Si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D.碳和氢气是反应中的还原剂C解析:CA、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①为二氧化硅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反应③为四氯化硅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故均为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SiCl4中氯元素化合价是-1,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x+(-1)×4=0,得x=+4,Si的化合价为+4,不符合题意;C、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符合题意;D、碳、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常用作还原剂,且碳和氢气在反应中得到氧,是反应中的还原剂,不符合题意。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A 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银白色镁条变暗);点燃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放热。
2Mg+O22MgOB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银白色逐渐变暗,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4Al+3O2=2Al2O3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点燃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4Al+3O点燃2Al2O3C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A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铁、铜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制品生锈:Fe+O2 + H2O Fe2O3-xH2O (暗红色、疏松)铜制品生锈:2Cu+O2+CO2+H2O == Cu2(OH)2CO3 (翠绿色、铜绿)B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细铁丝在纯氧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Cu+O22CuO (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丝表面逐渐变黑。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具有稳定性:真金不怕火炼。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盐+H2↑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Mg+H2SO4=MgSO4+H2↑ Mg+2HCl=MgCl2+H2↑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Cl=2AlCl3+3H2↑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 Fe+2HCl=FeCl2+H2↑【注意】①只有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盐酸、稀硫酸里的氢;②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③镁、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热,触摸试管外壁发热;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Mg >Al >Zn >Fe ;⑤镁、铝与稀硫酸反应太快,铁与稀硫酸反应太慢,所以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九年级化学下册 知识点大全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金属的分类金属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重金属:如铜、锌、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钨——灯丝——熔点高铬——电镀——硬度大铁——菜刀、镰刀、锤子等汞——体温计液柱银——保温瓶内胆铝——“银粉”、锡箔纸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常见的合金:能;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生铁常制成暖气片;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2Cu+O22CuO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盐+H2↑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会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才能一次性得出结果;第三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矿石: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常见的矿石及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FeS2、菱铁矿FeCO3、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等;铁的冶炼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工业——高炉炼铁设备:高炉图见书17页;原料:铁矿石赤铁矿或磁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反应原理:C+O2CO2、CO2+C2CO、3CO+Fe2O32Fe+3CO2;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产品:生铁实验室中“炼”出的铁不含碳,而工业生产中炼出的铁含碳;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进行计算;一般利用该公式及其变形:%100⨯=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纯度;例题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解法1 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800t 80%1000t =⨯设生成的铁的质量为x;x800t 112160 3CO 2Fe高温 O Fe 3CO 232++t560160t 800112t800112160=⨯==x x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t 583%96560t =÷答: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解法2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x 不是纯物质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计算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800t 80%1000t =⨯%96 80%1000t 112160 3CO 2Fe3COO Fe 232⨯⨯++x 高温t 583%96160t 800112%96t 800112160=⨯⨯=⨯=x x答: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铁生锈的实验见右图实验器材大试管、试管夹带铁夹的铁架台、胶塞、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洁净无锈的铁钉、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等;实验过程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一根放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并使铁钉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馏水中;一根放在干燥的空气中,注意每天观察铁植物干燥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而第二、三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注意事项第二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氧气;第三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水蒸气;铁锈很疏松,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除去铁锈的方法物理方法:刀刮、砂纸打磨;化学方法:少量、多次地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擦干后涂一层保护膜作用:隔绝空气、防水;具体方法如下: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银粉、涂油化学方法——电镀其它金属铬或锌、烤蓝制成不锈钢;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的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例如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外壳等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金属的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钾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③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④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 并冷却;不饱和溶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⑤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②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那么N=2M;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1g 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 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上图 t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P 点的的含义是: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N 点为 t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 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t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B ,无晶体0 t t tt /s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用结晶法;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第三节溶质的质量分数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上下的单位要统一;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固体配制溶液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用浓溶液稀释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溶液的稀释计算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关系式①加水稀释: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②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混合计算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已知的问题①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②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③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 例题把2.8g 铁片放入2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① 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设参加反应的HCl 的质量为x,生成的FeCl2的质量为y,生成H2的质量为z;zy x 2.8g 2127 73 56 H FeCl 2HCl Fe 22↑+=+g1.0562g 8.2g 35.656127g 8.2g 65.35673g 8.2212773g 8.256=⨯==⨯==⨯====z y x zy x ,,①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18%100g 20g65.3=⨯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7.27%1000.1g -g 20g 8.2g65.3=⨯+答: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注意事项① 铁片放入盐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铁,而是氯化亚铁; ② 不要设“盐酸的质量为x ”,因为盐酸是混合物,而溶解到盐酸中的氯化氢才是纯净物;③ 在第二题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般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一节 预备 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s二、干燥剂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第二节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酸的电离:HCl=H++Cl-,H2SO4=2H++SO42-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硫酸化学式HCl H2SO4形成H2+Cl2HCl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酸雨形成的原理状态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酸含氧酸命名“某酸”H2SO4硫酸、H2CO3碳酸、HNO3硝酸、H2SO3亚硫酸……特殊的有机酸:CH COOH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消化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注意事项①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3 +,可用蒸馏法提纯;②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①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②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三、酸的化学性质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示例:Fe+2HCl=FeCl2+H2↑和 Fe+H2SO4=FeSO4+H2↑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 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 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新酸是碳酸;②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HCl是稀盐酸,不写↑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第三节碱一、碱的定义和分类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NaOH CaOH2工业制法Na2CO3+CaOH2=2NaOH+CaCO3↓CaCO3CaO+CO2↑,CaO+H2O=CaOH2状态白色块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腐蚀性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特点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用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业除玻璃方面外,用途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尔多液金属的氢氧四大强碱: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碱NH3·H2O氨水弱碱白色沉淀: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锌、MnOH2氢氧化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