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6
翻译之道,贵在精诚,字字落实,无一遗漏。
盖翻译者,非仅语言之转换,实文化之交流,思想之碰撞也。
故翻译口诀,必详尽无遗,方能彰显其妙。
一、忠实原文,不添不减。
翻译之根本,在于忠实原文。
所谓忠实,即不添不减,不歪曲,不遗漏。
添者,增饰之过;减者,删削之过;歪曲者,误解之过;遗漏者,失真之过。
四者皆不可取,翻译之道,当以此为戒。
二、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翻译之法,有直译、意译之分。
直译者,忠实于原文之字面意义,逐字逐句翻译;意译者,根据原文之意,以现代汉语表达之。
二者相较,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盖直译易失真,意译易走样。
翻译时,宜先意译,再直译,二者相辅相成,方能达到忠实原文之效果。
三、语境至上,灵活运用。
翻译之时,须注重语境。
语境者,上下文之环境也。
翻译时,当根据语境,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通顺、自然。
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词语,以适应语境。
然增减之际,仍需恪守忠实原文之原则。
四、文采并茂,兼顾可读。
翻译之道,不仅在于忠实原文,更在于文采并茂。
翻译之时,当注重文采,使译文既有学术价值,又具可读性。
文采者,语言之美也。
翻译时,宜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以增强译文之美感。
五、考证严谨,注释详实。
翻译之时,需对原文进行考证,以确保翻译之准确性。
考证者,查证之谓也。
翻译时,当对原文之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之意。
注释详实,便于读者理解。
六、博采众长,借鉴吸收。
翻译之道,博采众长。
翻译时,可借鉴前人之经验,吸收各方之精华。
如遇难题,可查阅多种资料,以求得最佳译文。
七、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翻译之道,反复推敲。
翻译完成后,需反复阅读,修改润色。
精益求精,力求译文之完美。
总之,翻译口诀,字字落实,需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唯如此,方能翻译出传世之作,为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文言文翻译方法例说湖南省炎陵县第一中学()唐巨南[方法解说]文言文翻译要求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常的翻译方法概括为六个字,即:“留”、“对”、“换”、“删”、“调”、“补”。
所谓“留”,即保留原文词语,照写不译,这类词有两类:一是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国名、物名、官名、年号等),二是古今含义相同的词。
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先辨清了这类不需翻译的词,就扫除了不少文字障碍。
所谓“对”,指的是将有些古汉语单音节词语对译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双音节词中包含了古汉语的那个单音节词。
所谓“换”,是将古代说法换成现代说法,同一个意思,古今用不同的词语表示,找到古今对应的讲法去替换。
所谓“删”,指的是有些文言虚词,在古汉语中只起语法作用,例如补足音节,不表示实在意义,现代汉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来翻译,只好删去。
所谓“调”,指调换词序,将古汉语中的变式句调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正常句式。
所谓“补”,是将句子中省去的成分补足,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很普遍,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成分才能使句子顺畅。
如,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这几个文言语句的翻译就要用到这六个字。
句中的“河内”“河东”是地名,就保留;“于”“国”“凶”“民”“移”“然”这些单音节词语要分别对译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对于”“国家”“饥荒”“百性”“迁移”“这样”;“寡人”是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辞,要换成现在的说法“我”;“之”是句中助词,“焉”“耳”“矣”都是句末语气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这些词语在翻译时可以不译或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根据“尽心焉耳矣”的语气,翻译时要补上“总算”两个字,语气才通顺。
因此,这几个语句可以这样翻译;“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
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