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小片段)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202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者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①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②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不安)。
五、袁虎少贫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六、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高考前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答案附后)(一) 精短 精选 精练 1.鼠 画 逼 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
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
(摘自《世说新语》)3.悦 谀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
”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
(摘自《应谐录》)4.吝啬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5.争雁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
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
”竞斗而讼(8)于社伯(9)。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
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
(选自《应谐录》)6.齐人乞食(见课本)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
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题》专项训练卷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3分)译文:(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分)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分)译文: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部分,更是让不少同学感到头疼。
在 2020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题目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难度。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的掌握,更考验对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的理解。
2020 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文本选材广泛,涵盖了历史传记、论说文、游记等多种文体。
以其中一篇历史传记类的文言文为例,它讲述了一位古代名臣的生平事迹。
文中涉及到诸多古代官职、礼仪、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迁”这个字,在古代常常表示官职的变动,但具体是升官还是降官,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很容易在翻译时出现错误。
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至关重要。
像“使使持节赦其罪”,这里的“使使”可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个“使”是动词,派遣的意思,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
如果理解有误,整个句子的翻译就会大相径庭。
同时,文言文的句式也是翻译的难点之一。
比如倒装句,“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
还有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省略了谓语动词,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
另外,翻译还要注意语言的通顺和流畅。
不能只是生硬地把字词的意思拼凑在一起,而是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
比如“其乡人曰”,翻译为“他的同乡人说”,就比“其乡之人曰”更符合我们日常的语言习惯。
要做好文言文阅读与翻译,平时的积累必不可少。
多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史记》《论语》等,增强语感。
同时,要注重归纳总结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练习题,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翻译能力。
做完题目后,要认真对照参考答案,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重点知识,一定要牢记在心。
比如一些易错的字词、特殊的句式等,要反复温习,加深印象。
总之,2020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既考查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又考验了综合运用能力。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集锦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的句子: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2.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2.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3.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③必不吾受也④君奚患焉3.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4.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
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
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
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XXX是眉州眉山人,XXX。
他的母亲XXX亲自教授他读书,让他领略古今成败得失,因此他常能说出精辟的语言。
1057年,XXX参加礼部考试,考中后以书见主考官XXX,XXX十分惊喜。
后来,XXX的父亲XXX去世,朝廷赠他为XXX。
XXX守完丧期后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光禄丞,后又调任密州知州。
在这期间,他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使百姓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但是新政日下,XXX认为新法不便,上书论述。
后来,朝廷罢除了手实法。
1086年,XXX穿着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后升为中书舍人。
XXX三年,XXX暂代礼部贡举,放宽对考生的禁约,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
B.三年间,XXX参加礼部的贡举考试,遭遇大雪严寒,他坐在考场上默默无言。
但他在宽松的考场规定下,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华。
然而,巡视考场的内侍却经常侮辱考生,还用含糊其辞的话污蔑他们,XXX为此上书奏章,但最终被驱逐出京城。
C.三年间,XXX参加礼部的贡举考试,遭遇大雪严寒,他坐在考场上默默无言。
但他在宽松的考场规定下,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华。
然而,巡视考场的内侍经常侮辱考生,还用含糊其辞的话污蔑他们。
XXX为此上书奏章,最终被驱逐出京城。
D.三年间,XXX参加礼部的贡举考试,遭遇大雪严寒,他坐在考场上默默无言。
但他在宽松的考场规定下,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华。
然而,巡视考场的内侍经常侮辱考生,还用含糊其辞的话污蔑他们。
XXX为此上书奏章,最终被驱逐出京城。
10.A(三年间,XXX参加礼部的贡举考试,遭遇大雪严寒,他坐在考场上默默无言。
但他在宽松的考场规定下,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华。
然而,巡视考场的内侍经常侮辱考生,还用含糊其辞的话污蔑他们。
XXX为此上书奏章,最终被驱逐出京城。
)11.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主持。
)12.C(XXX在任职杭州期间,遭遇早灾病疫,他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以缓解灾情。
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句式:),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 )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020高考全国Ⅱ卷文言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缚()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独断专行),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举行宴会)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高考语文文言文片段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9·全国Ⅰ卷)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20·全国Ⅱ卷)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20·全国Ⅲ卷)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二、古代诗文阅读(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试题选文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旨。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
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惊喜,殿试时(苏轼)考中进士乙科。
(后来)苏洵去世,朝廷赠他为光禄丞。
苏轼守丧期满后,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告院(一职)。
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
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
(后来)调任密州知州。
司农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
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这是擅自制造法律。
”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施行。
”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
元祐元年(1086),苏轼穿戴七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为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二、古代诗文阅读(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试题选文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旨。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
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惊喜,殿试时(苏轼)考中进士乙科。
(后来)苏洵去世,朝廷赠他为光禄丞。
苏轼守丧期满后,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告院(一职)。
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
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
(后来)调任密州知州。
司农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
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这是擅自制造法律。
”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施行。
”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
元祐元年(1086),苏轼穿戴七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为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
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冷得说不出话。
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使他们能尽量发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020年全国一卷1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翻译: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关键词: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
坊:①城市中住宅区②店铺、工厂、作坊③牌坊2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翻译: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关键词: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压倒);鲜,①少、②鲜艳、明亮、明艳粜tiào卖粮食饘zhān稠(粥)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2020年全国二卷3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翻译: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
蠹:蛀蚀,危害。
悚然:害怕的样子4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翻译: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
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
第,只管。
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第:①副词,但,只管②次第、次序③按照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④科举考试的等级专:①单独占有②独断专行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黼fǔ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2020年全国三卷5永和末,多疾疫。
真题示例:(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魏,亦终将为秦所易。
安陵君弗听,吾恐安陵君国之危,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对曰:“否,臣闻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大王以地求安陵君,安陵君以地应大王,此乃传道、授业、解惑之事也。
且大王之求地,非求安陵君之地,乃求安陵君之心也。
大王若能以心求地,安陵君必以地应大王。
”秦王曰:“然则安陵君之心,寡人已得之矣。
寡人愿与安陵君共守此地,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对曰:“大王之许寡人,乃所以成大王之志也。
然臣闻之:‘智者见利思义,勇者见义思利。
’今大王欲以地求安陵君,安陵君欲以地应大王,此乃智者见利思义之事也。
大王若能以义求地,安陵君必以地应大王。
”秦王曰:“善。
”于是秦王乃与安陵君共守此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师”指老师,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人。
B. “义”指道德、道义,与“利”相对。
C. “共”指共同,表示一起、一同。
D. “善”指好、善,表示同意、赞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②大王之求地,非求安陵君之地,乃求安陵君之心也。
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
选项A、B、C、D分别对应“师”、“义”、“共”、“善”四个加点词。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可以知道,A项“师”确实指老师;B项“义”与“利”相对,表示道德、道义;C项“共”表示共同;而D项“善”在原文中表示同意、赞赏。
因此,正确答案为D。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翻译时,要注意字词的正确理解,以及句子的通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髡钳:古代一种惩治罪犯的方式,剃去头发称髡,以铁圈束颈为钳。
202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者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①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②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不安)。
五、袁虎少贫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六、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七、枯梧树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①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八、攫金者齐人有欲得金者,①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九、澄子亡缁衣①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
②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褝缁也,以褝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十、宋人御马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
如此者三。
①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十一、次非刺蛟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此非子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①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十二、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十三、王戎死孝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 仲雄曰:" ①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十四、王恭从会稽还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①。
见其坐六尺簟②,因语恭:" 卿东来③,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 恭无言。
①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④。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 对曰:"②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⑤。
"「注释」①王恭:字孝伯,性格率直,官至中书令、青州刺史、兖州刺史。
晋安帝隆安年间,与桓玄、殷仲堪起兵谋反,兵败被杀。
王大:即王忱。
王忱字元大,小名佛大,人称阿大,王坦之子,为王恭的同族叔父,官至荆州刺史。
②簟(diàn ):竹席。
③卿:第二人称代词,用于上称下,尊称卑。
④荐:草垫。
⑤丈人:对年长者的敬称。
长物:多余的东西。
十五、过江诸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
周侯中坐而叹曰:" ①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②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注释」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只是。
④戮力:合力。
⑤楚囚: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202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答案一、二人并走【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黑了,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羑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
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译文】孟子年小的时候,东边邻居杀猪,孟子问他母亲说:“东邻家杀猪干什么?”母亲说:“要给你吃。
”他的母亲懊悔而自语道:“我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从胎中就教育他啊,现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我却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
”就向邻家买了些猪肉做给孟子吃,以证明没有欺骗他(或说得是实话)。
四、小时了了【译文】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
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
孔文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口,对守门的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
”经通报以后,孔文举(进去)就在前面坐下。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
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
”元礼和宾客们听了无不感到惊奇。
太中大夫陈韪过一会儿也来了,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小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就是好的。
”人了。
”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五、袁虎少贫【译文】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
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习习,明月皎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
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
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六、魏文侯问李克【译文】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田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
”文侯又说:“屡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它却因此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骄横,让骄横的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
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七、枯梧树【译文】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
那邻居很不高兴说了:“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不要枯树当柴火,这一点不能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八、攫金者【译文】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
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你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十、宋人御马【译文】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鸂水河里。
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鸂水河里。
这样做了有三次。
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御的方法没有帮助。
十一、次非刺蛟【译文】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
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
这时次非问船家道:“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船家回答:“没见过。
”次非捋起袖子举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吗,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次非)于是跳进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十二、丁氏穿井【译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
”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十三、王戎死孝【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
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
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