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必过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9.81 KB
- 文档页数:3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刨除/刨根问底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延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 提出产生适合B. 提出引发合适C. 提醒产生合适D. 提醒引发适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 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 《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2011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葵2011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继承平实、明快、大气的风格,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创新,体现了在不同题块命题思路的完善与拟题技术的提升,在对新课程的理念与一线实际教学的双向呼应上都透示着智慧与用心,在对一些关键问题的配套改革措施上,也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彰显着国家卷愈加成熟的风貌及勇于开拓的气概,值得总结。
一、试题的强化点及创新点(一)强化点试卷体现了鲜明的稳定思想,格局不变。
在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向下,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了实践性、运用性特质。
试题的结构稳定,并无增加新的元素,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与去年基本一致,可称得上“稳”字第一。
试题难易适度,并略呈下降趋势,不出现任何偏题、怪题,注重学科基础,使考生容易发挥。
在保证工具性的目标下,试题注意突显人文属性。
特别在选文上,持续加重文化含量,不考科普类文章,以文艺性论文为重点,围绕文化、艺术这个核心范畴,选材设题。
今年选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
现代文阅读是对《诗经》的述介,内涵厚重;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关于一代艺术宗师黄宾虹的传记,侧重于大师的人生轨迹、艺术生涯对读者的人生观启迪;文言文阅读仍然集中于历史人物传记,在人物事迹中彰显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
试题注意呼应教学,与日常教学逐渐贴近。
如第10题的默写,全部出自中学3篇教材,其中两篇初中、一篇高中,分别是《论语•述而》、《蜀道难》、《醉翁亭记》。
文言实词的释义大部分也取自教材。
作文题更是少有的紧贴日常作文训练(甚至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写作训练,如《家乡新貌》《学校新貌》等),学生感到这种内容与写法“似曾相识”。
试题具有相当的普适性。
较适宜使用该卷的七八个省区,较符合这些区域的教学实情,对促进新课程有利。
这些要素均透示出命题人员对语文学科根本属性和新课程推进中诸多重大理念的宏观把握,颇具匠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2、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陕西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三2011-06-10 11:13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陕西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2011年语文试卷答题技巧第一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方法:(一)“读”读原文,把握文章大意。
(二)“找”找出试卷各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并画出标记。
(三)“比”仔细比较原文与选项内容是否一致。
注意:一些绝对性的词语经常出错:都全都一定只有…才只要…就一些关联词前后内容也经常出错:因此所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方法:(1)先阅读内容题,把握文言文大意。
(2)在原文中抄写实词题,回归语境。
(3)在原文中勾画人物品格(性格)题中给出的句子,回归语境。
(4)读原文,①碰到内容题相关的内容,做上标记;②碰到有实词题的句子,推敲意思;③碰到人物品格的句子,仔细分析;④碰到文言文翻译句,在原文中当场翻译。
(5)比较分析,规范答题:①实词题—(语境法)②人物品格题—(语境法、排除法)③内容题—(与原文一一对照法)④翻译题—(一字一字直译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点:【一】形象、【二】表达技巧、【三】语言、【四】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一】形象分为(1)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3)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答题步骤:①区分诗歌中形象是诗人自己/诗中人物;②分析诗句,概括人物特点;③明确形象的社会意义。
(2)景物形象答题步骤:①找出诗中描写了……意象,并翻译相关诗句;②概括诗中勾勒/描绘了一幅……画面;(名词、时间:春夏秋冬)③概括诗中营造……意境/氛围;(形容词)④明确诗中抒发了诗人……感情。
(3)事物形象答题步骤:①找出诗句中写了……事物形象;②分析事物形象特点;③分析事物形象特点象征人什么品格、节操。
【二】表达技巧分为(1)结构特点、(2)抒情手法、(3)描写手法、(4)表现手法、(5)修辞手法(1)结构特点/艺术构思①铺垫、②伏笔、③过渡、④照应、⑤转折、⑥开门见山、⑦逐层拓展、⑧起承转合、⑨卒章显志、⑩奠定基调(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寓情于景、B触景生情、C借事抒情、D用典抒情、E借古讽今、F托物言志)(3)描写手法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明写、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暗写(A渲染、B衬托—正衬、反衬、C细节、D白描、E工笔、F动静结合、G虚实相生HI)(4)表现手法①联想、想象、②烘托、③曲笔、④比兴、⑤对比、⑥象征、⑦寄托、⑧以小见大、⑨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5)修辞手法①比喻、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⑤对偶、⑥设问、⑦反问、⑧顶真、⑨排比、⑩比兴(11)反复(12)对比表达技巧答题步骤:①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艺术手法;③明确此艺术手法的效果/作用。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海南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
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
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
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
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10、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