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刍议
- 格式:pdf
- 大小:132.64 KB
- 文档页数:2
对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研究作者:徐晓莹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年第03期关键词: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摘要:文章对新形势下加强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加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所坚持的基本原则,从不断优化与调整图书馆馆藏的方向,强化特色文献的收藏、加快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借助网络资源平台有效实现图书馆之间在特色馆藏上的资源共享、加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需要加大图书馆特色资源整合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现实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101-03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读者对图书馆资源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但是当前图书馆大众化的服务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现实需要,加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图书馆建设的重点。
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网络信息新形势下,馆藏资源的特色馆藏建设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学科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新形势下加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是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的现实需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建设了诸多大大小小的图书馆,然而这些图书馆真正具有专业性和特色性的却是凤毛麟角,基本处于“你有我有大家有,你无我无大家无”的状况,图书馆馆藏特色严重缺失,不利于提高读者查全率与查找资料的兴趣。
在这样的形式下,如果采取特色馆藏建设,能够使图书馆藏书由多变精、由杂变专,促使图书馆形成自身的特殊,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读者需要。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强弱的重要标准不仅要衡量其馆藏资源的多少,还要衡量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
浅谈中学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摘要】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信息素养的使命。
本文从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其定义、意义、策略、实施方法以及评估与改进方法。
特色馆藏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藏品,也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指出中学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数字化资源和跨学科融合。
建议中学图书馆增加特色馆藏资源的引入,加强与社会实践结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意义、策略、实施方法、评估、持续改进、必要性、发展方向、建议、展望1. 引言1.1 中学图书馆的重要性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信息资源、知识服务、文献检索等功能。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中学图书馆将各科学科和课程的教材、参考书、报刊杂志、电子资源等汇聚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学生可以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和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图书馆还是学生进行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平台,是学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中的作用。
1.2 研究背景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优质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成为中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中学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特色资源缺乏、建设目标不清晰、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学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进步。
浅谈高校图书馆特藏库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作者:陈明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6期摘要:本文分析了特藏库资源建设的意义及方法,对特藏文献资源的分编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藏文献建设探讨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b)-0216-01近年来,随着学校新校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及规模的扩大,我校图书馆陆续接收到许多老师惠赠的个人著作及作品。
在此基础上,图书馆筹建了以收集山东科技大学本校的出版物和本校教工及校友著者的学术著作为特色的“科大文库”即特藏库,记载一代代科大学人学子和校友的学术成果,彰前贤而励后学,我校新校区于2007设置特藏库。
1建立特藏库的意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注意收藏本校的出版物和本校著者的学术文献”,特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
呕心沥血,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这是广大教师及校友共同的梦想。
作为知识的渊薮与人类精神家园的图书馆,无疑是个人著述的最好归宿。
图书馆对特藏文献资源的有效管理,更好的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图书馆特藏档案工作者的任务。
2特藏文库内容涵盖下列几个部分(1)本校教师著作:包括正式出版的图书、作品及其它载体的文献资料。
(2)校友著作:包括正式出版的图书、作品及其它载体的文献资料。
(3)本校(含各学院单位)承办的各种学术会议论文集,包括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
(4)研究生学位论文: 我校授予学位的博士学位论文、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本校学报。
上述文献将作为我校图书馆的特藏档案文献永久性收藏。
3特藏文献资源的采访工作及时掌握信息,对特藏范围的文献进行广泛征集,接受捐赠。
对收藏人或单位保存数量有限,不便呈交和捐赠的会议资料,交原件复制后将原件完整的退还给收藏人或单位。
通过校园网络和部门信息窗口发征集公告。
作者简介:冯晓蘶(1972-),女,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
收稿日期:2015-06-05农业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冯晓蘶(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本文从农业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现状入手,对特色文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农业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农业高校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6251(2015)06-0051-04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ecial Resource Construction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FENG Xiaowei(Library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 Lanzhou 730070)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of special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tatus of speci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directed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lection.Key words:special collection;resource constructio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农业网络信息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2015年第6期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和形成【摘要】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和形成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学术声誉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性、特色资源的分类和构成、建设特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特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以及特色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资源,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在不断完善特色资源体系的过程中,图书馆可以推动自身事业的发展,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
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特色资源的建设,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形成、重要性、分类、构成、途径、方法、管理、利用、持续更新、完善、服务水平、学术声誉、发展。
1. 引言1.1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和形成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和支撑,在提供信息服务和学术支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也逐渐转变成了数字化的知识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和形成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声誉,也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特色资源体系,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信息传播和学术研究的功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支持。
本文将从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性、特色资源的分类和构成、建设特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特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特色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学术支撑和文化中心,其特色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特色资源可以丰富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满足师生对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背景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特色资源可以展现高校学科特色和文化底蕴,突出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品牌形象,增强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随着国内关于图书馆特藏工作概念的提出,特藏工作不断地得到重视和应用,但是关于“特藏”的概念和原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厘清[1]。
学术界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特藏就是针对善本和古籍,体现的是特藏资源的稀少和珍贵特性[2];其二是认为特藏是收集专题性、地方性特色资源,有别于其他馆的特色化收藏均认为是特藏,这一定义体现的是特藏的特有属性[3]。
根据上述观点可知,善本和古籍可以作为特藏资源的一部分,但仅止于善本和古籍收藏体现了特藏文献的局限性。
随着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学科的不断发展,要求特藏文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广度,不是以故纸堆来代表特藏,特藏定义应当确定以特有性资源为主要特点更为合理。
特藏文献资源如何定义,收集方向如何更可行、更具有指导性,服务于读者的作用如何更大、更明显,需要进一步探讨。
1特藏文献资源的收集内容和方向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特藏,是指具有某种重要性的、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收藏,主要针对传统文献而言,以善本和古籍为主要代表。
那么根据这种特藏定义严格要求,特藏工作主要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历史悠久的地区更有基础开展此类工作。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基础深厚,在社会和民间有大量的善本和古籍存世,建设和收集古籍资源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国家关于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设立也证明了这一点。
2008—2020年,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一共批准了6批共计203家。
其中保护单位最多的分别是北京、江苏、山东和浙江等4个省市,四省市合计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有63个,占到全国所有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31%以上。
山东是中国的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江浙一带不仅经济发达,还是文化传承较好的地区;北京更是元代以后,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的中心。
因此,如果以善本和古籍为特藏的主要代表,随着古籍保护的完成,特藏的主要工作也会接近完成。
实际上各地图书馆的特藏工作方兴未艾。
从图书馆的根本作用来讲,定义为特藏文献,特藏应当概括为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收藏原则,专门收集和保存的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特定历史时期或具有某种珍贵价值、独具特色且能够对相关领域造成影响的文献资料和数字资源。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术信息资源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直接关系到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水平。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高校学科建设的深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科特色资源的开发随着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日益细化和细节化,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资源。
某些高校可能在地理学、资源环境学等学科上有较强的优势,图书馆可以针对这些学科的特点,加强有关书籍、期刊、数据库等资源的采购和整合,形成学科特色的馆藏资源。
(二)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高校所在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也是图书馆可以开发的重要资源。
图书馆可以积极收集和整理本地历史文献、民俗资料、地方志书籍等资源,为师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
通过这些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可以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特色和学术价值。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发馆藏资源的重要形式。
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馆藏中的非书类资源如手稿、文献、地图、图片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字化资源库,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便利性。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深入,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开发更多的外文资源。
可以通过采购外文书籍、期刊、数据库等形式,增加外文资源的比重,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信息资料。
(一)学术研究的支撑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开发和利用特色馆藏资源,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术研究文献和资料,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图书馆还可以建立相关的学术文献检索、检索工具和专业导航服务,帮助师生更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
(二)课程建设的支持(三)文化传承的承载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也是文化传承和宣传的重要承载。
通过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可以为本地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馆藏资源的利用还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资源支持,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提升。
新时期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利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在新时期的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指在收藏、整理和利用办法上注重地方特色,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需求和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特色馆藏建设的目的是推动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提升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服务水平和体验感。
特色馆藏建设是民族地区文化自信的需要。
民族地区图书馆承担着展示本民族文化、传承本民族文明的神圣使命。
特色馆藏建设可以深入挖掘和整理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加强对本民族文化根源的认知和研究,增强人民群众对本民族文化自信的信心和自豪感。
特色馆藏建设是提升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需要。
民族地区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汇集地和传播者,其馆藏资源的丰富度和独特性直接影响到服务效果和满意度。
特色馆藏建设可以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加充实和丰富,满足用户对多样化文化需求的追求,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特色馆藏建设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民族地区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其馆藏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特色馆藏建设可以加强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保护,提高其传承力和影响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共同文化遗产。
二、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和方法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1.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收藏和整理;2.民族地区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收藏和研究;3.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作品的收藏和推广;4.民族地区传统知识和技艺的收藏和传承。
这些内容都是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特色馆藏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1.广泛调查和搜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2.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和交流;3.推动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4.借助展览和推广活动加强共享和传播。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高校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核心资源中心,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资源,还需要开发和利用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特色馆藏资源。
本文将从特色馆藏资源的概念、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特色馆藏资源的概念特色馆藏资源是指高校图书馆具备的在数量、类型、价值、历史和区域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藏书、文献和文物。
这些资源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往往是高校图书馆在维护和发扬学术传统、推动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重要的资产和基础。
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是指在保护、整理、充实和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途径和手段,使这些资源更好地为学术、文化和社会服务。
1.保护资源高校图书馆需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资源的长期保存、传承和研究的角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特色馆藏资源的完好和安全。
2.整理资源图书馆需要将已有的特色馆藏资源进行精细化整理,包括资源的文献学和历史学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字化档案,以打破历史和空间壁垒,提高资源的使用和传达效率。
3.充实资源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特色馆藏资源,持续采购和收集与高校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的书籍、期刊和文献等资源,确保特色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范围能够满足师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4.利用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推动特色馆藏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组织展览、举办论坛和开展研究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些资源,为高校的学术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提供学术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当将特色馆藏资源作为其学术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术资源和服务。
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学术服务质量和水平。
2.推进文化传承特色馆藏资源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高校图书馆应当通过展览、讲座、出版等方式,将其文化价值进行展示和传承。
这样不仅有助于构建高校的特色文化品牌,还会增强学校对外的文化形象和吸引力。
加强我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建议【关键词】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建议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藏书服务已难以满足高校师生教学和研究的需要,特藏资源建设逐渐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1]。
特藏资源通常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2],即根据本校的办学、专业、地区等特点以及主要读者群的需求特色,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地区或行业优势的馆藏资源体系。
特藏资源建设可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并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因此,建设特藏资源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信息网络化的环境下,特藏资源的数字化将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以后简称为“我馆”)伴随1952年11月学校的组建而成立,随学校的更名、拆分和重组几度更名,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更久远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岭南大学工学院等图书馆。
由于具有较长的历史沉淀,学校图书馆逐渐形成了以收藏化工、轻工、食品、材料、机械、电子、建筑等工科类图书馆藏为特色,同时兼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管理及少量文科类等图书资源[3]。
本文将介绍我馆特藏资源的建设及利用等情况。
1 我馆特藏资源的建设我馆很早就重视特藏资源的建设,1988年即建有特藏室,分类整理和收集校内外学者捐赠的特色书籍和保护古籍文献。
目前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1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资源收藏了1980年以来我校研究生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的纸质版本,同时置于校本部和大学城分馆中;还收藏了2003年以后上述论文的电子版本,可在我馆的电子阅览室全文下载,以方便读者使用。
1.2 古文献资源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明仲营造法式》、《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清式营造则例》、《天赖阁旧藏宋人画册》、《石鼓文疏记》、《中华民国新地图》、《越器图录》、《易县清西崚》、《园治》、《金陵古迹图考》、《万有文库》等。
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建设刍议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其馆藏特色建设对于提升学术氛围、满足师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馆藏资源的整合、特色馆藏的挖掘、数字化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建设的策略。
首先,馆藏资源的整合是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采购、捐赠、交换等方式,丰富馆藏的种类和数量。
同时,图书馆应注重资源的分类与整理,建立合理的分类体系,便于师生快速查找所需资料。
其次,特色馆藏的挖掘是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关键。
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研究方向,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重点收藏与学校研究方向相关的图书、期刊、论文等资料。
此外,图书馆还应注重地方文献、古籍、手稿等特色资源的收藏,形成独特的馆藏特色。
再次,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
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提高资源的可获取性和使用便捷性。
同时,图书馆还应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提高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效率。
最后,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图书馆可以开展主题书展、学术讲座、阅读推广等活动,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文献检索、信息素养培训等,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图书馆从资源整合、特色挖掘、数字化建设、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体系,为学校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馆藏特色信息资源建设与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对于地方图书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对于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存在的必要性,要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人们的需要,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收藏和整理以及更加有效的利用,为广大图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标签:图书馆建设;图书馆馆藏特色;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对于地方图书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在高校、党政机关和公共设施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地方政策对于图书馆的建设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有力支持,促使地方图书馆的建设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地方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对于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重大必要性。
目前,地方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原有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人们的需要,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收藏和整理以及更加有效的利用,为广大图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加强馆藏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1.地方机构图书馆及公共图书室建设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读书的需求以及科研人员研究的需要,地方的图书馆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从各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分析,图书资料信息系统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主要的发展方向。
但因其地方的条件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不同,图书馆自身也在转变服务功能。
未来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在图书馆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化和信息化这种特色的服务在未来的竞争中会获得众多的优势。
2.地方科研机构发展的需要地方科研机构的发展对于图书馆馆藏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地方图书馆的服务应该始终围绕科研的方向。
而馆藏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最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根据地方科研机构的需要,使其更加具有地域和专业特点。
同时对于地方的科研机构的发展,对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研究和发展,优秀科研人员的培养、科研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 2012 第15期总第265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5T o tal N o .265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刍议王雨卉(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204) 摘 要:以特藏概念作为切入点,将特藏资源划分为特殊收藏和特色收藏,并针对目前两部分特藏的建设现状,分析总结了特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未来特藏资源建设应遵循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特藏;资源建设;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 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5—0118—021 何为特藏近年来,建设特色化、个性化的图书馆成为许多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因此,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特藏资源建设,把特藏作为本馆特色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别于其他馆的重要标志。
然而,特藏究竟指什么,图书馆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使得罗列在特藏名目下的资源日渐增多,内容丰富的同时,也为特藏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此背景下,明确特藏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藏(Special collect ions )一词,在《新词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中指的是“专门而独特的收藏品”;维基百科中,将特藏定位在图书馆,指那些特殊的(special)、有珍贵价值的(un-usually v aluable)、罕见易损的(rare or f ragile),或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法与其他文献一同收藏的图书(bo oks )、档案(ar chives )、手稿(collected manuscript s)等。
可见,一般意义上的特藏,主要针对传统文献而言。
然而,随着各馆特藏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特藏的概念也呈现扩大化的趋势。
笔者根据特藏在国内图书馆的不同使用方式,认为特藏应该包括两类:特殊收藏和特色收藏。
1.1 特殊收藏特殊收藏指的就是图书珍本,古籍善本,罕见的手稿和特殊的印刷品,偏重于收藏的稀缺性和珍贵性。
特殊收藏是特藏中最稳定、最核心的部分,它所具有的历史文物价值以及所附带的经济价值是公认的。
如果特殊收藏中再有一两本海内外的孤本作为“镇馆之宝”,那么这个馆特藏的地位就相当稳固了。
1.2 特色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的收集和保管越来越困难,损毁日益严重。
因此,近些年来,收藏古籍的同时,特藏的概念也在逐渐扩大。
从专题文献、硕博论文到地图、照片、特色数据库等,应有尽有。
笔者将这类收藏称之为特色收藏。
从文献的形式来看,特色收藏主要是两类: 传统意义上的文献。
如某些专题文献、地方文献、学位论文、历年试题、地图、照片等; 数字资源。
如某学科的专业数据库、特色网站、教学课件、音频视频、学科专业门户等。
可见,特色资源主要是为彰显本馆特色,为学科建设服务的。
近些年来,各图书馆都非常关注特藏的建设、发展和挖掘,无论是特殊收藏还是特色收藏,只要是能突出图书馆馆藏的特色和个性的资源,都是特藏的收藏范围。
兼容并蓄的同时,也造成了图书馆特藏建设的不均衡,导致了特藏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2 特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 各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情况严重图书馆界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特藏建设尤其如此。
究其原因,还是传统思想在作祟。
自从有了文献有了书,书籍一直是作为奢侈品,只有有钱人才能读书,只有有钱人才能拥有书。
几千年以来,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即使旧有的文献收藏体系被打破,但人们的观念依然还在。
由于特藏所代表的馆藏特色化和个性化,各馆都把自己的特藏当做宝贝,缺乏与兄弟馆的沟通和合作,以至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拿特殊收藏来说,各馆都把古籍当做镇馆之宝,都有自己的馆藏目录,有些有实力的图书馆甚至建设了自己的检索系统和全文数据库。
但是他们不把这些成果拿出来共享,也不愿拿出来共享,造成了各馆之间缺乏交流,建设中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无法为兄弟馆所知,各自闭门造车的结果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2 盲目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如前所述,随着特藏概念的扩大化,特殊收藏不再是特藏建设的唯一目标,许多图书馆开始着眼于新的特色资源。
然而,由于存在“跟风”现象,许多图书馆都是看见兄弟馆的建设成果,盲目跟随,而没有考虑本馆的实际情况。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急于求成,许多特藏建设项目都是仓促“上马”,以至于资源建成后质量不高,乏人问津,更别提持续的资源补充了。
特藏资源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体现本馆的特色化和个性化,然而,一些图书馆在没有对本馆特色和本馆资源作充分认识,没有对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建设,使得建设成果毫无特色,特藏不特。
2.3 地域、管理政策上的差距造成各种阅读限制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就是满足所有读者对文献的一切需要。
但在目前特藏资源的阅读和使用上,却存在诸多限制。
比如特殊收藏被各馆视如宝藏,不肯轻易示人,若想查阅,必须要单位开・118・收稿日期:2012-04-28作者简介:王雨卉(1983-),女,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已发表论文数篇。
王雨卉・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刍议2012年第15期介绍信,说明阅读目的并亲自去文献所在馆,这样也只是能阅读部分文献,更别提复制或者文献传递了。
特色收藏也是如此,尤其是一些特色数据库,往往只在局域网内可以访问,或者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的方式,外网用户即使能登录上去,也很少能查看到数据库全文。
这种地域、管理政策造成的阅读限制违背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所建资源不能为读者所用,这是非常遗憾的。
2.4 轻特殊收藏,重特色收藏,古籍的挖掘整理工作不足过去,提起特藏,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色古香的阅览室,一排排古书陈列其中,稀有的版本,经典的内容,有些甚至还带着大师的亲笔签名,这些无一不让人觉得倍加珍贵。
然而,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时间越久它的损毁越多,近些年市面上能找到的古籍已经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多在拍卖会上,底价高得惊人,普通图书馆很难有实力去购置[2]。
因此,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将目光转向了特色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在建设特殊资源时,古籍数量上的扩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整理,使这些文献的价值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揭示出来,而许多馆日益重视特色资源的建设,认为特殊收藏没有开发前景而放弃,致使许多沉睡在书库中的珍贵古籍不见天日,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2.5 特藏资源尤其是特殊收藏的利用率低特藏资源建设的价值不是简单的体现在对某些特殊或特色文献的收藏上,更重要的是在读者的阅读和使用过程中。
一本书、一个收藏只有为读者所用,对读者的学习、工作、研究有所帮助,它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
而目前建设的许多特藏尤其是特殊收藏的利用率却不高。
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由于特藏的性质。
特藏往往是具有某种特殊性或特色化、专业性的收藏,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研究群体或学科专业的需要而存在的。
因此,它有特定的读者群,只有这部分读者会去利用它。
特藏建设部门重视特藏建设忽视特藏利用的管理模式造成特藏利用率不高。
很多图书馆特藏建好后,不去进行特藏的介绍、宣传等工作,读者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特藏,别提去利用它了。
因此造成了特藏的利用率低,使特藏建设的价值得不到发挥。
3 未来特藏资源建设思路特藏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各馆转变思想,积极采取符合本馆实际情况的对策和措施,使特藏资源建设朝着更好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3.1 从各自为政到共建共享在今天这样一个读者的信息需求不断增长的时代,图书馆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
要寻求发展,就必须要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强馆与馆间的合作。
在美国,图书馆联合体已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而在我国,联合体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资源建设上,应该有一个国家层面的联合体去统一协调和制定特藏资源的建设方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相近资源予以集中,避免重复建设,走共建共享之路。
3.2 从限制阅读到平等获取作为服务性的机构,图书馆必须将用户及其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保证用户对所需资源的平等获取就意味着跨越地域、管理政策、受教育程度、读者身份等这样那样的限制,使用户能够自由的阅读所需资料,能够不受约束的获取所需信息。
平等获取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在特藏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上更不应例外。
为了发挥特藏资源的独特优势,各个图书馆都应该保证所建资源能够为读者所用,这才不违背我们建设的初衷,才能使这些精品珍品得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3.3 从简单文献管理到深层次的挖掘整理随着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转变,未来的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资源集散地,而是向服务和支撑角色做根本性的转变。
这种大环境下,特藏资源作为图书馆的特色和亮点,也不应仅仅是文献资源的保管者,而应该更多的关注资源的整理、发掘,形成有价值的产品。
针对特殊收藏,应该充分开发和数字化。
北大承担的“西文清史图录”和“清代文献中地图数字化整理”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对于特色收藏,也不是简单地将相关资源集中,而应该是一个筛选、揭示的过程,帮助读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为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服务。
3.4 从单纯建设到宣传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使很多读者依赖网络去查找所需信息,他们花在图书馆的时间越来越短。
因此,图书馆在进行特藏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重视资源的宣传推广。
在项目启动规划时,预留专项经费,通过研究读者心理和需求积极进行宣传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例如利用网站、blog、f acebo ok、e-mail等做资源介绍,组织资源体验活动,特藏资源推介会等,通过多途径的宣传,使读者了解新特藏,使用新特藏。
3.5 特殊收藏和特色收藏协调发展随着特藏资源的极大丰富,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特藏的概念模糊,各馆都有自己的划分标准,建成的特藏资源千差万别,过多过泛,特色收藏建设更是成为各馆建设的重点,使得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发展极为不平衡。
其实,特殊收藏和特色收藏是特藏发展的两个方面,应该协调发展。
各馆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寻找符合本馆特色的发展方向,而不必局限于是特殊收藏还是特色收藏。
应该发挥本馆资源的优势,与其他馆共同建设,取长补短,使特殊收藏和特色收藏协调发展。
4 结束语特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反映图书馆馆藏特色化和个性化的重要内容。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特藏的概念和范围,重视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使特藏资源建设向着更合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 张红扬.弘扬文化传统彰显个性特色——试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特藏的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3~87.[2] 邱葵.特藏非古籍不可吗?——美国是如何建立特藏图书馆的[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3,(2):58~61.[3] 苏海潮,刘心舜.关于图书馆特藏发展方向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11):35~37. [4] 管绪,刘玉平.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浅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68~6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