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7
图书馆规划一、引言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从单一的藏书楼转变为集学习、交流、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因此,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其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二、选址与布局人口分布:图书馆的选址应优先考虑人口密集的区域,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交通便利:选址时应考虑交通便利性,便于读者前来借阅和自习。
配套设施:图书馆周边应配备公交、地铁站等交通工具,以及餐饮、休息等设施。
空间布局: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应合理规划,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保证读者使用舒适。
视觉形象:图书馆的外观和内部装饰应体现文化气息,给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功能分区阅读区: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包括个人自习区和集体讨论区。
借阅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包括线上和线下借阅。
儿童区: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身心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多媒体区:提供电子书、有声书等多媒体资源。
休闲区:为读者提供休息、交流的场所,可设置咖啡厅、茶室等。
四、资源建设图书资源:根据本馆定位和读者需求,合理配置图书资源,包括纸质书和电子书。
数字资源: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如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特色资源:根据本地区文化和历史特色,建立特色资源库,弘扬本土文化。
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图书和数字资源。
更新与维护:定期更新和维护图书和数字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五、服务体系借阅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借阅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信息咨询:设立信息咨询台,为读者提供图书查找、文献传递等服务。
活动策划: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等,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
读者培训:开展读者培训课程,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阅读技巧。
个性化服务: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定制推荐书单、预约借阅等。
六、环境设施照明与通风:保证馆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浅谈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信息资料中心,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要出人才、出成果都离不开图书资料的研究和利用,教学和科研都与图书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新信息环境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并阐述了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环境;资源管理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而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更直接、更方便、更有效。
网络信息的海量和易传播性、共享性促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向网络空间拓展,这样就对号称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及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挑战,促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必须由单一的现实馆藏变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进。
作为信息传播中心的图书馆,是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必须尽快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过渡与转型。
1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特色馆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衡量一个学校馆藏的质量,关键是看这个学校图书馆藏书的特点和特色。
然而受长时间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盲目的追求藏书的数量,把藏书量作为图书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但不注重对藏书质的考核。
为了达到所谓数量上的标准,大肆购买图书,或在短期内一次性的购买,这样导致图书馆的藏书在短时间内数量大增,但购书时间较为集中,很多书籍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存在雷同现象,各层书籍分布不均匀,藏书缺乏特色,尤其是高质量的书籍较少。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发展历史、学校规模及购书经费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藏书的观念较重,对于资源共享这一观念不是很积极,这就阻碍了图书馆内部资源的交流和流通。
尤其是现在在网络的冲击下,各种信息传播和服务机构纷纷涌现,使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受到冲击,面临着激烈竞争的考验。
图书馆将如何与这些机构进行分工、融合、竞争与合作,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是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书管理员的数字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和利用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图书馆的主要管理者,图书管理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分析数字化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快速增长的数字资源量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馆藏资源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图书管理员需要有效地管理这些数字资源,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图书馆还需要确保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并采取相应的备份措施,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图书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数字资源的分类、索引和检索等功能,以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2. 加强数字资源的质量控制,例如,建立数字资源审核制度,确保数字资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加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制度,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用户对图书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
图书管理员需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图书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用户需求调研机制,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以便提供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
2. 加强数字资源的定制化开发,例如,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推荐相关的数字资源。
3. 提供多样化的数字资源服务,包括在线阅读、电子书借阅等,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三、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涉及大量的用户数据和敏感信息。
图书管理员需要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图书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措施,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2. 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明确图书馆在收集、使用和存储用户数据时的规定和限制。
3. 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以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探究刘红芝 张冬梅 尹志强 乔红丽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江苏徐州 221004摘要: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播机构,而智慧图书馆则是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图书馆新概念。
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分析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图书馆中的作用,从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完善理论研究体系、加强资源与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智慧服务渠道、构建智慧微媒体平台以及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等方面积极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体验,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动图书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智慧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服务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4)04-0230-03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Smart UniversityLibraries in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LIU Hongzhi ZHANG Dongmei YIN Zhiqiang QIAO HongliLibrary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04 ChinaAbstract:A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in for knowledge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a smart li⁃brary is a new concept of the library supported by big data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nnotation of smart libra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big dat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llege libr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support,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librarian talents, expanding smart service channels, building smart micro-media platforms and establishing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s, and improves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o a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more personalized,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 experiences,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upgrading of libraries,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industry.Key Words: Big data; Smart libra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onalized service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播机构,在人们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它所营造出来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492021年 第05期兰台内外图书情报文献分析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馆藏资源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都影响着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所以馆藏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需要定期对其进行评价。
馆藏文献资源的评价是图书馆有系统、有组织地评价某一特定时间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质量及其效益,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馆藏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计算、分析和判断。
图书馆通过定期和持续地对馆藏的数量、范围、深度、可支持服务需求程度等开展评价,可以了解馆藏资源的建设情况,及时调整馆藏发展策略,改进文献采访工作,以保证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这是每个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1994年开始,文化部开始对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至2017年,评估开展了6次,已成为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评估使得对馆藏资源建设的评价由馆内自评转换到第三方评估,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实现资源转型、结构优化、效能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质量提升,也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评估机制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1.对数量的追求导致对馆藏资源更新缓慢,整体资源老化分析6次评估指标,会发现尽管对馆藏资源藏量的评估指标在分值和角度上有所变化,但对藏量的要求始终如一。
以2013年和2017年的市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为例,2013年对市级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藏量的评估分为6个方面:总藏量(分值20,满分标准60万册/件)、电子文献藏量(分值8,满分标准6000种)、图书年入藏量(分值15,满分标准6000种)、报刊年入藏数量(分值8,满分标准800种)、视听文献入藏量(分值8,满分标准600种)。
到了2017年,对总藏量和年新增入藏量的考察指标变成了人均:人均文献馆藏量(基本分值20,加分10,基本分值满分指标值0.5册,加分项满分指标值0.7册)和年人均新增文献入藏量(基本分值20,加分15,基本分值满分指标值0.03册,加分项满分指标值0.05册)。
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转变【摘要】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梳理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现状,并分析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后提出了针对网络环境下的策略转变,包括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推进文献信息共享与开放的措施。
在为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这些策略转变将有助于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发展趋势,提升文献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转变、数字化资源、信息共享、开放、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环境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以适应这样一个日益数字化和开放的环境。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转变,希望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为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通过对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现状及传统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的发展形势,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网路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转变,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并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推动文献信息的共享与开放。
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促进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发展。
也为其他同类机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提升文献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应该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制订文献资源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统筹购置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按照学校专业和学科特色,最优化文献资源结构。
在网络化、大数据时代,读者需求内容和阅读方式也随之变化,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持续下降。
如何提高读者黏性,增加读者在图书馆的活跃度,更好地助力高校的教学科研,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打破传统建设模式,亟待推出深得人心的创新举措。
1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不足据教育部图工委对900余所高校的不完全统计,2010-2018年高校资源购置费为352亿元,其中电子文献资源购置费为169亿元,占比48%[1]。
高校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逐渐增加,以2018年统计来看,平均经费达到570万元以上。
但是就是这样的上涨幅度,也难以支撑文献价格的上涨。
外文数据库价格基数本身就较大,年涨幅基本在10%左右,也导致了图书馆每年经费捉襟见肘。
1.2图书馆存储空间有限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馆藏纸质文献的逐年增加,占据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随着师生对图书馆功能要求的提高,图书馆不仅需要提供借阅和学习的场所,还需要提供娱乐休闲的场地,咖啡吧、影视厅、讨论室、展示厅、自习室、会议室都必不可少。
图书馆在扩大服务功能的同时,有限的馆舍面积越来越拥挤,如何在保证纸质文献存储数量的同时,满足师生各种学习和休闲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2]。
1.3特色资源建设匮乏加强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管理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需求,提高馆藏利用率,满足读者对差异化信息资源的使用需求,进一步丰富图书馆馆藏内涵,进而可以实现特色文献的共享。
图书馆整改措施标题:图书馆整改措施引言概述: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份,为师生提供学习和阅读资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
本文将介绍图书馆整改措施的相关内容。
一、资源更新1.1 增加电子资源:引进电子书籍、数字期刊等电子资源,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1.2 扩充纸质书籍:根据学科需求和师生建议,增加相关纸质书籍的购买数量,丰富馆藏。
1.3 更新期刊杂志:定期更新订购的期刊杂志,确保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
二、空间优化2.1 增设自习区:根据学生数量和需求,增设自习区域,提供肃静的学习环境。
2.2 设置多功能厅:设置多功能厅,用于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2.3 设立合作火伴区:与相关机构合作,设立合作火伴区,展示相关资源,促进学术交流。
三、服务升级3.1 延长开放时间:根据学生作息时间,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提供导读服务:设置导读台,为学生提供图书查找指导和学术咨询服务。
3.3 强化数字化服务:推广数字化借阅服务、在线预约等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四、管理规范4.1 完善借阅制度:建立健全的图书借阅制度,规范学生借阅行为,保障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
4.2 加强安全管理:加装监控设备,加强巡查力度,保障图书馆内的安全和秩序。
4.3 健全管理团队:加强图书馆管理团队的培训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文化建设5.1 举办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5.2 宏扬学习文化:倡导学生热爱阅读、注重知识传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3 建立学习社区:打造图书馆学习社区,让学生在这里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
结语: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图书馆将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和阅读需求,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翼图书馆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场所。
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文章分析了新信息环境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阐述了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提出了更新观念、制订规划、优化结构、强化虚拟、多元采集、共建共享和培养人才等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诸多举措。
[关键词]信息环境;图书馆资源;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图书馆仅靠现有的印刷型馆藏资源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来弥补原始馆藏的不足,这将促使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知识信息的开发、传播、咨询和共享的服务中心。
在网络信息涵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全面开拓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是目前图书馆资源建设亟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更新观念
改变文献资源建设观念,就是要更新文献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加强文献资源评价和文献资源建设等三方面的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步向信息资源延伸;在对图书馆资源的评价方面,则不应局限于单纯考察馆藏文献的数量、质量,更要考虑馆藏实际满足用户需求的范围、程度以及如何把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资源;在文献资源的建设方面,要改变单纯重视纸质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积累的模式,树立复合型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理念,使图书馆多种文献并存,互为补充,成为整体。
图书馆要充分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准确性、特色性,在继续保持传统馆藏特色的同时,应增加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中新型文献资源的入藏比例,开发、利用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
2 制订规划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电子型文献、网络型文献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图书馆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构建模式,这些变化要求图书馆重新调整与之相适应的馆藏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馆藏发展规划应对本馆馆藏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出说明,明确网络资源和电子出版物在馆藏构成中的比例,确定馆藏文献选择的原则,规范文献复本率、采访工作程序等。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不同,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侧重点
也必然不同。
要制定相对完整的本馆电子资源建设体系,并与印本文献互为补充,突出本馆特色,避免采购的随意性和临时性。
[1]制定科学的资源建设发展规划,纸质藏书数量、质量应得到一定保证。
复合图书馆则更加需要贴近用户,了解甚至预测用户需求,纸本文献不能仅从数量上加以把握,而要根据经费预算,科学计算出每年增加的数量标准。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应把电子资源建设和纸本文献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3 优化馆藏
[JP2]所谓优化馆藏,就是要优化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不断增加电子文献的收藏比例。
从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情况来看,传统的纸本文献因其历史悠久、阅读方便等原因仍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最直接、便利的文献资源。
同时,为满足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加大电子文献的建设力度。
如:江苏省张家港市图书馆根据当地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增加了“人民日报电子版”“经济之窗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传数据库”“长江戏曲文化网”“决策参考数据库”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对电子资源的采访、收藏,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本馆的性质和定位;二是电子资源的质量、功能和适用性;三是电子资源产品的性价比;四是本馆对电子资源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电子资源建设和纸本资源建设一样,也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建设体系和科学规划。
4 强化虚拟
所谓强化虚拟,即指加强虚拟馆藏建设。
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情(包括现有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条件),综合用户的信息需求,建设虚拟馆藏。
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网络资源。
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用户的需求,确定网络资源的收集范围,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析、分类、加工,转换数据存储格式,最后将其存储在本馆的特色数据库中,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一站式检索。
通过为用户提供经过整理的、有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源,提高知识服务的水平。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图书馆员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不断调整和改进整合机制。
2)建设特色数字信息资源体系。
所谓“特色数字资源库”,就是一种将带有地域资源特色的,以文字、图像、声音为载体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整合和加工,并通过互联网的发布和传输, 成为全球共享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资源。
3)加快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在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是图书馆馆[JP2]藏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开始着手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不仅方便了本馆读者的借阅,也促进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5 多元采集
所谓多元采集,即指多渠道、多形式地采集图书馆文献资源。
传统的文献资源采集多以订购、现场采购为主,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采购纸本文献成为现实。
很多出版社都会在网上发布书目信息、音像资料目录,一些大出版商在网上还建
有自己的网页,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出版商发送e-mail订单,订购所需文献。
有些电子出版商在网上出版电子杂志和电子图书,图书馆可以在线购买、在线使用,完全实现电子化、网络化。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各类信息资源,如何快捷、高效地为用户提供信息等,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新课题。
[2]建设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相互补充的资源体系,对复合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6 共建共享
在制定馆藏发展规划时,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本馆的性质任务和现有文献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本馆的馆藏重点,购书经费当向馆藏特色文献倾斜。
馆藏特色文献不仅指印刷型的书刊报纸,还包括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各类数据库和本馆开发的二、三次文献等文献数据库,它是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
网络环境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封闭状态,为馆际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只有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图书馆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才能借助于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重视基础网络建设,并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加强横向的交流与协作,组成一个层次清晰、相互交织的信息网络,从而达到“分散建库,集中联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目的。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采购协作、集中编目、馆际互借等。
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全国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资源的共建、共享缓解了图书馆经费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文献保障能力,可以使图书馆科学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由此带动
整个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7 培养人才
应大力培养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门人才。
网络环境对公共图书馆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够利用各种传播体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有序管理和广泛传播的专家。
这就迫切需要图书馆员在观念、能力、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上不断改进。
目前,图书馆员队伍素质不容乐观,人才资源匮乏,现有的工作人员知识与技能结构比较单一,图书馆急需培养一批适应网络信息时代需求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JP2]这些业务骨干应该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为此,图书馆一方面应完善用人制度,另一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继续教育机制,采取馆内培训、委托培养或是鼓励员工攻读学位的方式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为馆员提供自我提升的环境。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要把广博的知识运用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中,努力承担起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开发者、提供者的责任,扮演网络信息时代所赋予的新角色。
8 结语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加快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高效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从而使读者用户真正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晓琼,胡昌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转向与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1(4):57—58.
[2] 佘丽君,盖起刚,刘鹏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建设的新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