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_王美
- 格式:pdf
- 大小:122.86 KB
- 文档页数:2
破伤风抗毒素免去皮试直接脱敏注射的探讨目的:探讨使用TAT抗毒素治疗的患者免去皮试直接脱敏注射。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使用TAT治疗的眼外伤及眉弓裂伤患者2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2例。
两组给予不同皮试液,观察皮试结果。
结果:A组阳性率为72.1%,B组阳性率为56.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5,P<0.05)。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TAT 治疗时,因不同的配制方法配制的皮试液对患者进行皮试,检出的阳性结果大不相同,且皮试时检出的阳性率都较高,不利于急诊救治,建议免去皮试,直接进行脱敏注射。
标签:破伤风;皮试;脱敏注射破伤风是与外伤相关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尤其是开放性外伤(深部伤口)者,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高,因此外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
在对外伤患者进行预防破伤风治疗时,通常会用到两种抗毒素,一种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虽然该类药物免皮试,但由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的血液制品,虽经过检验合格后才流入医院药品目录,但是也时常会发生血液制品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1];同时TIG抗毒素由于价格贵有些医院并未采购该类药物。
另外一种是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是一种含能中和人体破伤风毒素的马血清制剂,由于价格便宜,大部分的医院均采用该类药物为破伤风救治的首选。
但是TAT对人体来说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在对患者注射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更严重者可能引起休克[2],所以在临床上对需TAT 治疗患者采取先皮试,后再根据皮试结果采取普通常规肌内注射或脱敏注射疗法。
但临床上不同配制方法得到的TAT皮试液进行皮试,检测出的阳性结果也大不相同,而按传统的判断标准在皮试时检出的阳性率都较高,不利于急诊救治,延长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本文探讨在使用TAT治疗时免去皮试,直接进行脱敏注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使用TAT治疗的眼外伤患者,包括刀、剪、铁钉类刺伤眼球及眼周患者及眉弓裂伤患者共计2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4例(63.1%),女90例(36.9%);1~20岁91例(37.3%),21~40岁63例(25.8%),41岁以上90例(36.9%);感染源为带铁锈的物体划伤161例(66.0%),其他感染源(如土壤)83例(34.0%);注射过TAT(曾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者为受伤1周前曾注射过者)者61例(25.0%),未注射过TAT者183例(75.0%)。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与阳性率相关性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皮试液阳性率的影响,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方法:选择2015年1月一一2015年6月来本院急诊就诊的230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5人。
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试液配制方法,比较两组的阳性率。
结果:实验组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1 )。
结论:改良皮试液配制法,有效降低了假阳性率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升了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阳性率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清经胃酶消化后,提纯制得的液体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1],故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但因皮试液配制不当、浓度不准确等造成的假阳性率较高。
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价格较高、脱敏试验可操作性不强,破伤风阳性率引发的纠纷投诉不断。
为探讨破伤风皮试液配制对阳性率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现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一一2015年6月急诊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人采取不同的皮试液配制试验方法,并进行临床观察与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一2015年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外伤患者230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71例,年龄3—73岁,平均年龄37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试液配制方法即先抽取原液0.lml,加生理盐水0.9ml配制成皮试液。
因TAT安甑原液只有0. 75ml,此皮试液浓度实际大于150U/lml ,皮内注射0. lml的浓度大于15U。
实验组采用改良皮试液配置方法[2],先抽取生理盐水0. 25ml加入原液(1500U/0. 75ml )混合,此时原液为lml(1500U )。
破伤风抗毒素的临床应用及方法改进分析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的临床应用及改进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50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进治疗方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皮试阴性率为99.43%,无不良反应;对照组皮试阴性率为70.86%,过敏发生率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率,缩短治疗时间至关重要。
标签:破伤风;抗毒素;临床应用;改进破伤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急性特异性感染疾病,主要由破伤风杆菌入侵人体引起,主要表现为苦笑面容、脖子僵直等,具有较高病死率等特点[1]。
目前临床上预防或治疗破伤风的药物主要为破伤风抗毒素,它具有抗原性、易引发过敏、治疗效果佳等特点[2]。
为此提高破伤风抗毒素临床应用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50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00例,女性150例,年龄在15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25.7±4.7岁。
其中头外伤80例,手外伤120例,脚外伤20例,颜面部外伤90例,其他40例。
抽签将3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先进行皮试,方法为皮丘法,用一次性注射器(1毫升)抽取破伤风抗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国药准字S1*******,规格:0.75毫升/支,含破伤风抗毒素1500U)0.1毫升,融入0.9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后为1毫升。
选取患者前臂内侧下1/3处行皮内注射,剂量为0.1毫升,20分钟后对皮试结果进行仔细观察。
若皮试结果为阴性,则把剩余的破伤风抗毒素一次性全部注射,观察患者反应,耗时半小时,总耗时50分钟。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其产生大量抗毒素后,分离血清,再浓缩纯化制成,具有抗原性,外伤患者特别是污染伤口,常规注射TA T是预防发生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措施,TA T对人体是异种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故注射前须做过敏试验(皮试),确定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及休克。
临床上,按传统的皮试方法,皮试阳性率高,而阳性者一支TAT需分4次小量脱敏注射,病人痛苦多、消耗时间长,很不利于急诊救治工作。
我科于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应用改进的新方法,即“原药液划横皮试、稀释后肌内注射”与传统的皮试、注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改进的新方法注射TAT安全、可靠、节时省力,能减轻病人痛苦、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2.1.1传统组皮试方法(皮丘法)用1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药液0.1ml,再抽吸注射用水0.9ml 稀释至1ml,即皮内试验液。
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进针做皮内注射,注射皮丘内剂量为0.1ml,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2.1.2改进组皮试方法(划痕法)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0.1ml,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方向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拿注射器用7号针头垂直于皮肤划“=”型两痕,两痕长约0.3~0.5cm,深度约划破皮肤为止,将注射器内的TAT药液在“=”上滴一滴(一滴相当于0.07ml),嘱病人药液不能流落,20min后观察结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1.3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统一按教课书观察标准判断结果。
阴性:皮内者局部无红肿。
划痕者无皮丘出现,周围无红晕,无伪足,全身无反应,若有皮丘出现,局部无红肿。
阳性:皮内者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可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应一般同青霉素的血清病型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TAT)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差异性的比较发表时间:2016-10-12T16:36:31.2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6期作者:余文娟蒲红[导读]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破伤风抗毒素在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很普遍。
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参考说明书发现皮试液的配置和注入皮内的剂量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比较阳性结果的差异性,特分组进行了对照比较,发现两组皮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方法;比较差异【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37-02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1]。
TAT对于控制病情的发展非常有效,但更多用于有潜在破伤风感染危险的外伤患者,来作为被动免疫进行预防注射[2],所以破伤风抗毒素在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很普遍。
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参考说明书发现皮试液的配置和注入皮内的剂量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比较阳性结果的差异性,特分组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就诊顺序选择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970例,随机抽取400例,分成两组,门诊注射室接受TAT 注射的一组200人,外科病区住院病人接受TAT注射的一组200人,所用药物均为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0.75毫升,1500u /支,稀释液体为0.9%氯化钠,入选患者中,每组男病人各100例,年龄20~60岁,女病人各10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2~37.7岁,注射室为实验组,外科病房为对照组,TAT皮试结果易受到药品的贮存管理、皮试液的配置、注射方法、观察时间、皮试的判断标准等各个因素影响[3],因此研究期间,两组药品的管理使用均进行统一规定和培训,避免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第3版[8]对TAT皮内注射的剂量要求为0.1 mL (含15 IU)。
张亚琴[9]研究认为,TAT 最佳皮试剂量及浓度为7.5 U(0.1 mL),此时不会发生漏诊(假阴性率为0),误诊率(假阳性率0.55%)比传统15 U为低,故建议临床应用TAT 皮试剂量为7.5 U,浓度为75 U/ mL。
黄秀华等[10]认为,皮试液中TAT含量与TAT过敏试验结果的阳性反应没有直接的关系,不是引起皮试阳性反应的直接因素,而与药品质量有关系。
3 皮试部位的选择传统的皮试部位为前臂内侧,神经末梢分布较多,进针与皮纹方向垂直,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损伤,加上药液逆流阻力,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引起假阳性反应。
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为尺神经和桡神经末梢分布最少部位,注射时采用与皮纹平行进针法,机械损伤性小,注射药时无阻力,病人多数感觉微痛或无痛,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假阳性的发生[11]。
有研究报道,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病人,分别选取左右锁骨中点与胸骨连线三角区域、下肢小腿内侧、下肢大腿内侧、上肢上臂内侧等部位按常规做皮试,在皮试结果的判定上是无差异的[12]。
4 TAT皮试判断标准教科书规定,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阴性: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阳性:局部皮肤红肿硬结,直径>1.5 cm,红晕超过4.0 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或有其他过敏症状[8]。
有人对360例皮试病人采取的阴性判断标准是局部皮丘红肿,硬结不大于1.5 cm,红晕直径不超过4.0 cm,无自觉症状与全身变态反应,给予注射TAT,严密追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出现变态反应[13]。
黎清等[14]提出,皮试30 min 后观察结果,阴性:硬结≤2 cm,红晕<4 cm,伪足<2个,局部无痒感及全身反应;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稍有痒感;强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症状。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增高因素的研究进展作者:戴秋红关纯位兰玲孙丽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51-01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患者,为预防破伤风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肌注。
在临床实践中,TAT皮试结果判断受患者、医护、药物和其它方面的多种因素影响,从而使TAT皮试阳性率过高而需频繁地为患者行脱敏注射法或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来预防破伤风,既不利于病人的疾病预防,又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现将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1 患者因素1.1 精神心理因素患者因外伤或清创缝合后导致疼痛,加上活动受限及对以后的工作、生活的担心等因素使其在做TAT皮试前出现心神不安、恐惧心理;有些患者在皮试前空腹,随着20min的等待逐渐出现低血糖反应,或者头外伤患者在皮试前就已经有头晕乏力、胸闷等全身症状,在皮试时患者隐瞒了这些主诉,20 min后观察皮试反应结果为阴性,但自觉症状表述不清或诉说心里难受[1],导致护士认为是TAT皮试所致全身反应,造成试验结果为假阳性。
1.2 皮试处的触碰有些患者皮试处有瘙痒用手抓挠,或不经意间用衣袖等触碰到了皮试处,使皮丘和周围红晕扩大而造成假阳性反应[2]。
因此,皮试做完后应嘱患者勿按揉局部皮试处。
1.3 饮酒患者饮酒是引起TAT皮试阳性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冯莉[3]研究了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影响,结果显示平均在饮酒后1h、3h、5h和7h后TAT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8.5%、75.3%、33.3%和7.5%。
杨赛、王东梅[4]做了酒精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的影响的研究,结论是TAT皮试距患者饮酒时间距离越近阳性率越高。
所以对于饮酒后需注射TAT的患者最好在受伤后的24h内距饮酒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既可减少因酒精作用引起TAT皮试的假阳性率,同时也能降低患者对酒精的敏感度。
两种皮试方法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中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比较传统皮内注射法与快速过敏皮试仪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差异。
方法120 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的方法,观察与比较两组的皮试效果。
结果快速过敏皮试仪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中的皮试效果优于传统皮内注射法。
结论快速过敏皮试仪在临床中可以应用。
【关键词】皮内注射法;快速过敏皮试仪;破伤风抗毒素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test methods in tetanus antitoxin skin test.SONG Guo—hua.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ai'a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27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s between conventional intradermal injection and rapid allergic skin test instrument in tetanus antitoxin skin test. Methods 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intradermal injection,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apid allergy skin test instrument. Then the results of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Rapid allergy skin test instrument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intradermal injection in tetanus antitoxin skintest.Conclusion Rapid allergy skin test instrument can be applied clinically.[Key word] Intradermal injection; Rapid allergy skin test instrument; Tetanus antitoxin破伤风抗毒素因其高效、低毒、价廉的优点,在临床外伤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常在使用前采用皮内注射的方法做过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