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95 KB
- 文档页数:6
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发音和节奏唱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了解中国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3.学会用简单的笔画书写歌词中的字词。
教学重点1.歌曲发音准确、节奏清晰。
2.歌曲表现出民族团结的主题。
教学难点1.唱出旋律,强化对音乐的感知。
2.用笔画学会书写歌词中的字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或视频;2.大屏幕或投影仪,便于学生跟唱。
3.用于写字的纸张、笔或者毛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导入主题将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或视频播放一遍,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族裔小朋友在一起共同唱歌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Step 2:歌曲学唱1.按照正确的姿势,教学生发出歌词及旋律。
2.在教学唱歌中加入游戏环节,例如将功夫动作融入唱歌练习中。
3.教师跟唱时,可以加强音乐的感知和掌握。
Step 3:歌曲表演1.汇报和分享。
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通过感性的学习,评价每个学生唱歌的情况。
Step 4:用笔记歌词教学生用笔记句子中的字词并复习牢记。
Step 5:要点总结总结已经学过的内容并进行问答交互。
学生自主评价请学生对本次学习作出评价,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对唱歌的看法和表演时遇到的问题。
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评价,提出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思考题1.本节课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是什么?为什么?2.你觉得唱歌有什么好处?3.如果你要写一篇文章介绍唱歌的好处,你会怎么写?。
《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能够准确识谱、节奏稳健。
2. 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懂得友谊的珍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能够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民族团结主题,通过音乐活动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 制作PPT课件,包括歌曲伴奏、各民族图片及风俗习惯的介绍。
2. 准备打击乐器(如手鼓、沙锤等),用于教室伴奏。
3. 安置教室,营建温馨的教室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一首歌曲,引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让学生们了解我国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2. 学习新歌:(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以及各民族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欢乐场面。
(2)教师出示歌曲乐谱,学生视唱歌曲,教师分别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如: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
(3)教师再次范唱,学生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演,表达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场面。
3. 拓展延伸: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识。
4. 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和谐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做一名友善的小学生。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表达各族小朋友欢聚一堂的喜悦心情。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增强多元文化认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准确把握歌曲节奏和音准,增强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表演和合作,展示各族小朋友的友谊和欢乐。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2、学会用碰铃、铃鼓、响板及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3、能创编简单动作表演唱。
【教学重、难点】能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用歌、舞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曲声中,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走进教室。
师:升入一年级有好长时间了,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设计意图:由歌曲中的朋友引入师生之间作朋友,为后面的与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交朋友埋下伏笔,并且贯穿主题,跳跃性的进入课堂也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
】2、观看民族舞蹈,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
师:老师的好朋友从远方来,现在,老师想把我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你看看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A、藏族师:谁能说一说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穿的衣服都带各种颜色的彩条。
)师:对,他们的衣服叫藏袍,热的时候就把袖子脱下来,冷的时候再穿上,很方便的。
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他们的拿的白色的飘带是什么呀?(那白色的飘带是哈达。
)B、蒙古族师:谁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生活在哪里?(大草原上)他们爱骑马,性格开朗,心胸就象大草原一样宽阔。
C、维吾尔族。
同学们看这又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呀?(新疆维吾尔族)对,新疆盛产葡萄,同学们爱吃的葡萄干就是从新疆运过来的,他们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最常见的舞蹈动作有“托帽”、“晃脖”。
来,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
D、朝鲜族同学们看这又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呀?那他们在干什么呢?(在跳舞、荡秋千)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到丰收的季节,他们就要开庆祝会,荡秋千、跳鼓舞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小朋友们了解了这么多民族,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56个) 小结:你们说得对。
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歌声来表达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2. 难点:通过音乐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歌曲的民族风情,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乐器伴奏:用于辅助学生演唱。
3. 民族服饰道具:用于课堂表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现力。
4. 布置教室,营造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让学生猜一猜是哪首歌曲,并简单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音乐文化。
引入课题《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 视唱练习:出示简单的五线谱,进行视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
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唱出来。
3. 歌曲学习:通过课件展示歌词,先学唱第一部分歌词,再学唱副歌部分歌词。
重点学唱“啦”字音,可以通过模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同时,注意歌曲的强弱、快慢等音乐表现手法。
4. 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歌声表达出各族小朋友欢聚一堂的欢乐气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示范演唱等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5. 小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民族音乐文化进行表演。
小组内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唱歌,有人负责表演舞蹈或乐器等。
表演结束后,可以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多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7. 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听不同民族的音乐,并尝试模仿其中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进行简单的创作或表演,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族小朋友,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教会学生唱好《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时学会配合他人,增强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首歌曲
三、教学过程
1. 唱片欣赏
放唱片让学生聆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歌曲学唱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唱歌曲,注意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师逐句教唱歌词,让学生掌握歌词发音和语感。
3.分组合唱,让学生分组并根据不同的声部进行合唱,通过合唱锻炼团队协作精神。
4.全班合唱,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尝试全班合唱,增强集体荣誉感。
3.教师点拨
1.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感受歌词中关于和谐相处和友爱互助的意义。
2.歌曲表演:让学生将所学歌曲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风采。
四、教学反思
唱歌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发音、语感,增强音乐基础能力。
同时,通过唱歌,能够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以及尊重和理解他人不同文化的意识。
通过教学相结合,将歌唱与情感表达、文化背景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汲取好的情感和思想。
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歌唱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情感表达及音乐的魅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提高歌唱技能;3.了解中国境内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文化方面的表现。
教学内容•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学生课桌椅。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复习1.让学生说出上一节课教过的歌曲名称。
2.要求学生站起来,做好身体准备。
3.回顾上课所学的正确唱歌姿势,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第二步:导入新歌1.向学生展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引导学生读。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
第三步:歌曲练唱1.播放歌曲原唱,指导学生跟唱。
2.按段讲解歌词,让学生逐句跟唱。
3.对重点词汇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歌曲意思。
4.多次反复练唱,提高学生的唱歌技能。
第四步:巩固练习1.通过结合身体语言的方式,巩固歌曲所学内容。
2.应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曲,如猜谜、填空等。
第五步:音乐探究1.介绍中国特色的多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在音乐文化方面的表现。
2.与学生分享中国各族群众艺术表演的形式和特点,如舞蹈、歌唱、戏曲等。
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歌唱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中国特色的多民族文化,还掌握了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发声方法,提高了唱歌技能。
通过多媒体设备和游戏形式应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案《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2、学会用三角铁和铃鼓及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3、学习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增强表现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在活动中感受热爱集体、互相合作的精神,珍视兄弟民族友谊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其中感受并能准确表现休止符和反复记号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是用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和简单的少数民族舞蹈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好朋友》,教师在学生队伍的前面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有秩序地走进教室,最先找到座位的同学原地拍手等待其他同学。
二、学习歌曲1、初听,了解歌词大意。
2、感知休止符的作用,认识反复记号。
⑴用语气词“嗨”表现休止符。
⑵用拍手表现休止符。
3、聆听,随琴练习歌词及节奏。
4、跟随伴奏再次完整哼唱。
5、随伴奏音乐演唱。
6、观看视频,体验情感。
7、再次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三、乐器伴奏1、认识三角铁和铃鼓,聆听音乐中的乐器搭配为歌曲伴奏。
2、变身边的发声物体为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3、随音乐节拍自由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舞蹈律动1、学习简单新疆舞蹈动作。
2、随音乐律动表现。
3、音乐游戏“圆圈变变变”。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球上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我们现在学好本领,长大后游遍祖国大好河山,走遍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人们交朋友,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让我们在歌声中再见吧,请同学们随音乐有秩序地走出教室,同学们再见。
第三单元《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一、教学内容分配表二、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1、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演奏、歌表演、音乐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二)具体要求1、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和《快乐小舞曲》2、背唱《快乐小舞曲》歌谱。
3、通过学习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三个单元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一)教具1、录音机2、录音带:《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快乐小舞曲》;暴风雨的声音、火车前进的声音、车轮声、汽笛声。
(二)文字图片材料图片:“大青山和小溪”、“森林与小鸟”、“校园和学生”、“中华地图为背景,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节奏卡片四张:四、教材分析(一)编写意图本单元由《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快乐小舞曲》等四首歌曲和音乐游戏《音乐探宝》,主题是增进团结友爱,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第一单元探索、模仿和创造声音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和初步兴趣的基础上,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音乐已有一定的感知力,并开始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设计了多项各具情趣的音乐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从中培养团结友爱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本单元三首歌曲全是团结友爱,特别是《快乐小舞曲》,使教材脉络更加清晰。
《音乐探宝》这一音乐游戏是前三个单元的阶段性总结,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四首歌曲题材相仿,但情绪稍微有区别。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吹芦笙》——乐悠悠;《彝家娃娃真幸福》和《快乐小舞曲》——乐冲冲。
学生如果能区分和大致正确表现真挚感情、欢快活泼额这两种感情,在音乐感受力方面就有所提高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
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弘扬民族团结的儿童歌曲,节奏鲜明欢快。
歌曲为一段体,平行结构,第一、二乐句与第三、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结束句最后结束在主和弦的三音上,具有总结性和抒情性。
歌曲中多处连线,教唱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了解圆滑线和延音线的不同唱法。
歌曲具有欢快的节奏型,适合边唱边舞,可以激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背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能创编简单动作表演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用歌、舞的形式表演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学生:56个。
师:你们说得对。
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动画。
(二)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
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较快还是较慢?
聆听音频《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范唱。
学生边听边徒手用“X—”的节奏,模仿演奏三角铁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再次欣赏时模仿其它乐器演奏的动作伴奏。
2、学习歌词
演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歌词节奏谱例,带学生分句读歌词。
学生随教师按节奏分句读歌词之后完整练习读词。
学生完整随伴奏读歌词。
提问:读歌词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老师弹了多个音,你却读了一个字?
学生回答乐谱中音符上面有连线的地方。
再次学生读歌词,验证是不是这样。
教师总结:这些连音线有的叫圆滑线,有的叫延音线。
圆滑线下可以有多个音,演唱时这些音唱一个字,延音线只连接两个音,演唱时多个音唱一个字,就是把这个字延长。
学生复述并再次跟琴完整读歌词。
3、歌曲学唱
演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歌曲谱例,听唱法分句教唱。
学生分句学唱歌曲。
教师完整范唱,学生张嘴不出声音为教师配口型(默唱)。
教师评价总结,再播放歌曲时,请同学们轻声演唱。
播放音频《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范唱,学生轻声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评价并总结,学生集体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欣赏:《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三)歌曲表现
这首歌曲中唱到各族小朋友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歌曲我们唱会了,如果能载歌载舞就更好了。
各族小朋友们欢乐的舞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欣赏两段不同民族的舞蹈,请同学们认真看,试着学习舞蹈片段中的动作,把这些动作加入到我们的歌曲中边歌边舞。
播放视频:彝族舞蹈视频及藏族舞蹈视频。
学生观看舞蹈片段并模仿其中简单的动作。
师生共同讨论,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学生加简单舞蹈动作表演唱。
教师评价总结。
集体背唱歌曲,个别学生舞蹈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希望同学们能像歌中所唱的一样,团结友爱,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