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部不变特征的铁路实名制检票人脸身份认证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7
自动售检票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的解决方案作者:周慧峰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7期摘要:在市区轨道通行的自动售票系统中,老旧模式下的自动售票机有运行维护任务量大、设备损坏率高、乘客体验感差和外出时间成本高等缺陷,致使公共交通安全存在一些隐患。
基于此,技术人员研究出了人脸识别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也为后续的大数据研究与运行互联网供给了根本数据。
文本通过分析自动售票系统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找出其应用过程中的缺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促进人脸识别技术作用的良性发挥。
关键詞:自动售票机;人脸识别技术;解决方案面部识别,即以人的脸部特点资料为基础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科技,将人物的面部特点当做一种支付凭证,载入到轨道通讯自动售票体系里,作用“刷脸”实现进站与出站的环节,可以大大降低乘客的等待时间,进而加速通行进程,有利促进体系的运行维护,使乘客获得极高的乘车感受,为后续的大数据研究和互联网运行提供资料。
一、自动售检票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概述面部识别体系平台与终端设备构成了人面部识别体系,面部识别体系平台可以在清分中心设置,里面有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设备等。
面部识别平台通过分散性的特点获取平台与私有云对比平台构成,里面私有云对比平台旨在将并发式数据特点值和库中现有特点值进行一对多的对比,分散性特征提取是将上传到设备上的面部图像特征进行提取,终端设备安置面部识别软件和面部识别模组。
二、现阶段自动售检票系统中存在的缺点(一)乘客角度传统的自动售票机需要乘客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排队买票,乘客在购票环节也会浪费很长的时间来进行线路的选择,并且在使用现金购票时也会有一些等待的时间,极大的削减了设备的利用效率与乘客的买票便利性。
进行网络购票时,若是处在人流量较大阶段,会出现网络售票机不够使用的情况,这时每位乘客都在售票机上耗费较长时间进行购票,并且使用手机进行第三方付款时,若是手机的信号出现问题,手机反应界面出现延迟也会导致购票的速度降低。
本技术公开了基于人脸识别的售票检票系统,包括:业务服务器以及连接业务服务器的至少一个人脸录入终端和至少一个人脸识别检票装置;所述业务服务器接收人脸录入终端以及人脸识别检票装置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对人脸录入终端上传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信息注册和支付方式绑定,并根据人脸识别检票装置采集的进、出站人员人脸图像信息确定人员进、出站位置生成支付结算信息。
本技术通过消除闸机挡板的方式,为乘客提供一种无感乘车无感支付的售票检票方案,注册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实现自动检票以及乘车费用计算,同时提供人脸和二维码两种临时票购票方法,为非注册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乘车通行方案,能够极大的提高乘车人员进站出站的通行效率。
权利要求书1.基于人脸识别的售票检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业务服务器以及连接业务服务器的至少一个人脸录入终端和至少一个人脸识别检票装置,所述人脸录入终端采集并向业务服务器上传人脸图像信息;所述人脸识别检票装置设置或并行设置于进、出站通道口上方,采集并向业务服务器上传进、出站人员人脸图像信息;所述业务服务器接收人脸录入终端以及人脸识别检票装置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对人脸录入终端上传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信息注册和支付方式绑定,并根据人脸识别检票装置采集的进、出站人员人脸图像信息确定人员进、出站位置生成支付结算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售票检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业务服务器包括:用户管理模块,对注册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支付方式进行认证、管理和监督;票务管理模块,对注册人员的票务信息进行管理,生成费用支付信息;信用督察模块,对进、出站人员的乘车行为以及费用支付进行监督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售票检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管理模块包括:身份信息注册单元,对采集的用户人脸图像信息与录入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认证与绑定;支付方式绑定单元,为注册的用户提供支付手段选择和免密支付协议签订的服务。
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检(验)票技术研究与实现
李政;化小刚;王永峰
【期刊名称】《铁路计算机应用》
【年(卷),期】2018(027)003
【摘要】文章以铁路检票系统为基础,在现有的纸制票、磁票、二代身份证、中铁银通卡(I C卡)介质检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检(验)票方案;该方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12306售票系统、检票系统实现刷脸检(验)票,已经应用于多个铁路局.对使用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检票通行率完全符合铁路标准.以中铁银通卡用户刷脸为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全面实施刷脸检(验)票提供技术支撑.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李政;化小刚;王永峰
【作者单位】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1;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1;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3.22;TP39
【相关文献】
1.人脸识别技术落地,“刷脸时代”还差临门一脚 [J], 范晓;
2.从刷脸应用的流行看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安全隐患 [J], 卜庆彧
3.基于人脸识别的客流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 [J], 姚砺;孙汇
4.基于人脸识别的客流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 [J], 姚砺;孙汇
5.人脸识别技术再进一步银行试水手机“刷脸”转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详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成为了保障安全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其中的挑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的工作原理。
该技术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
接下来,系统通过比对已注册的面部特征与用户当前的面部特征,以确定用户的身份。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使用的算法通常包括人脸检测、关键点定位、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等步骤。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物理门禁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刷卡或输入密码的方式,提高进出门禁的速度和便利性。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子支付、手机解锁、银行安全验证等场景,加强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犯罪侦查和公共安全领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比对来识别嫌疑人并帮助警方追踪。
然而,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准确性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光线、角度、表情等因素都可能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误识别。
因此,如何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成为了关键问题。
其次,隐私问题也是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些用户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尤其是在大规模的人脸数据集被收集和共享的背景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投入,并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推动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算法的研发与改进是关键。
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其次,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
确保摄像头的画质清晰,并且支持在复杂环境中进行人脸识别。
此外,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化程度,使其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情境和个体。
综上所述,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并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检票系统,包括服务器、移动终端、进站检票终端及出站检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进站检票终端和出站检票终端均设有中央处理单元模块、通信模块、加解密模块、人像采集模块及图像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及加解密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模块连接,人像采集模块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服务器连接通信,进站检票终端及出站检票终端通过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通信连接。
本技术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检票系统无需刷卡,只需通过APP生成订单后通过进出站采集人像即可出入站点,系统自动检测判断是否合法,减少了用户通过的时间,特别是在高峰期,增加了过闸效率。
权利要求书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检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移动终端、进站检票终端及出站检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所述进站检票终端和所述出站检票终端均设有中央处理单元模块、通信模块、加解密模块、人像采集模块及图像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及加解密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模块连接,人像采集模块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服务器连接通信,所述进站检票终端及所述出站检票终端通过通信模块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检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客户端APP,用于选择乘车进出站点生成消费订单及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并将图像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人脸图像及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所述进站检票终端及所述出站检票终端发送的信息并反馈对应信息,订单完成后根据预设算法进行计算扣费;所述进站检票终端用于通过人像采集模块采集人脸图像,人像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经过编码,将人脸图像信息封装为数据包,并在包头填入本站的站点ID,然后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解包并将接收到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存储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通过预设算法,找到存储在服务器中与其相似度最大的人脸图像,查找该人脸图像是否绑定了消费订单,若绑定了消费订单,通过比对站点ID和消费订单的进出站点判断是否合法,若合法,反馈合法信息至所述进站检票终端,放行用户,所述进站检票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反馈已进站信息;所述出站检票终端用于通过人像采集模块采集人脸图像,人像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经过编码,将人脸图像信息封装为数据包,并在包头填入本站的站点ID,然后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解包并将接收到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存储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通过预设算法,找到存储在服务器中与其相似度最大的人脸图像,查找该人脸图像是否绑定了消费订单,若绑定了消费订单,通过比对站点ID和消费订单的进出站点判断是否合法,若合法,反馈合法信息至所述出站检票终端,放行用户,所述出站检票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反馈已出站信息,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进站信息和出站信息后,对该消费订单计算扣费,完成本次订单。
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的算法和技术研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安全和隐私越来越关注,身份认证和安全验证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民用到商业、从公共安全到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推动了其技术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的算法和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
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指利用人脸的生物特征,对个体的身份进行确认和识别。
其技术主要包括人脸检测、面部特征提取、人脸匹配和识别四个基本步骤。
1. 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指在图像或视频中自动检测人脸的位置和大小,这是人脸识别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有基于Haar 特征和级联分类器的 Viola-Jones 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
2. 面部特征提取面部特征提取是指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关键的特征点,并通过这些特征点描述人脸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面部特征提取算法主要有基于几何模型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表征学习算法。
3. 人脸匹配人脸匹配是指将检测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已有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从而找到最佳匹配的人脸。
人脸匹配算法主要有传统的基于特征脸和人脸局部特征的基于局部特征和基于三维模型的匹配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
4. 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指最终确定人脸被识别的身份。
通常采用的是一种最相似特征匹配方法,通过比对人脸图像中的特征向量与系统中保存的特征向量的相似程度来进行身份鉴别。
三、身份认证身份验证是以一定的认证手段判断持有者身份的过程,有多种验证方式,包括密码、指纹、虹膜、人脸等。
其中人脸认证是基于人脸特征来识别认证者身份,常用于解锁手机、支付等生活场景。
1. 静态人脸识别利用静态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认证,包括采用基于特征脸和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基于视频序列的人脸识别算法、基于多角度的人脸识别算法等。
2. 动态人脸识别利用动态人脸视频进行身份认证,其技术纳入了人物移动方向、速度和人物动作等信息。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铁路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研究及设计贾成强;戴琳琳;徐海涛;苏建飞【摘要】设计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铁路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解决人证一致性自动检验的问题.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结合客票系统架构,实现旅客进站票证人一致性的核验,已经应用于多个车站.对旅客进站记录及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旅客可以在5 s内完成进站核验,满足铁路旅客实名制进站核验业务的效率要求.结果表明,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未来实施全面刷脸进站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铁路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8(027)007【总页数】6页(P49-53,63)【关键词】实名制;验证检票;人脸识别;人工进站口;自助进站闸机【作者】贾成强;戴琳琳;徐海涛;苏建飞【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铁程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中铁程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22;TP39为了解决铁路售票公平、公正、公开的问题,遏制炒票倒票行为,铁路施行车票实名制[1],成效十分显著,社会公众和旅客对铁路车票实名制满意度较高,在车站治安秩序、遏制和打击“黄牛党”、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前,各大客运站基本都在进站口设置了实名制验证检票口,安排人员进行票证人一致性核验,通过铁路旅客进站验证检票系统[2]实现了票证一致的程序自动核验,同时,将旅客实名信息实时发送至铁路客票实名信息公安核验系统,公安进行重点人员预警管控,保障了铁路旅客运输整体环境的安全。
这种方式的实名制进站核验在执行过程中,因为铁路允许实名制购票的证件有24种,97%以上旅客购票证件为二代居民身份证[3],但二代证为20年有效期,芯片中存储的照片大多为早期照片,而车站核验人员未经证件识读的专业训练,所以人证一致性核验的难度极大;车站为执行实名制核验的业务要求,需要安排人员轮班进行进站实名制核验作业,耗费大量的人力,长时间对大量进站旅客进行人工核验还会导致核验人员疲劳、效率降低;大多数高铁车站是在铁路执行车票实名制之前设计建设的,普速车站人工检票亭的方式与高铁车站服务形式存在较大差距;铁路公安重点预警管控人员通过实名制进站口进站后,因为相貌等变化,系统照片与实际相貌差异较大,给铁路公安在重点预警管控人员跟踪核查时带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