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
- 格式:doc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23
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随着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输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和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力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鸟类损害,导致线路跳闸,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们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了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有效降低了鸟类对电力输送系统的影响。
一、问题阐述电力输电线路是电能的主要传输通道,而鸟类在寻找食物或栖息地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树木、电线杆等架空物体,这就意味着电力输电线路成了鸟类活动的理想场所。
鸟类在电力输电线路上活动时,可能会触碰导线、隔离子,或者在线路上筑巢,这些行为都会对电力输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线路短路、跳闸,甚至引发火灾。
寻找一种对抗鸟类的方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制背景基于以上问题,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开展了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工作。
通过对鸟类行为和习性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材料科学、电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他们成功研发出了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
三、防鸟板的研制过程1. 鸟类行为与习性的研究科研人员对鸟类的行为与习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鸟类通常会选择较高的位置筑巢,以确保自己和幼鸟的安全。
鸟类在飞行中也倾向于选择一些高架物体作为落脚点,这些行为使得电力输电线路成为了鸟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2. 材料选择和工艺设计基于对鸟类行为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选择了适合的材料进行研发。
防鸟板需要具备一定的硬度和耐腐蚀性,以保证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防鸟板的表面设计需要经过精心的考量,以防止鸟类在上面筑巢或停留。
3. 测试和改进在对防鸟板的材料和设计进行选择之后,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试,并不断改进防鸟板的设计。
他们通过模拟鸟类的行为,在实验室中对防鸟板进行了多次静态和动态测试,以验证防鸟板的耐用性和效果。
他们还特地前往电力输送线路周边进行实地观察,以了解防鸟板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刍议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电力输送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输电杆塔建设在城乡接合部附近,这给野生鸟类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和生存压力。
鸟类在输电杆塔上筑巢、觅食,常常会造成电网短路、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危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开发一种能够智能防鸟害的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防鸟害手段多为人工驱赶或者设置简单的物理障碍,效果有限且难以长期维持。
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在于防范手段单一、效果不理想、操作成本高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智能、高效的防鸟害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输电杆塔鸟害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并应用一种智能防鸟害装置,旨在提高电力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鸟类导致的事故发生率,为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鸟害对输电杆塔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电力输送,还对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开发智能防鸟害装置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通过对输电杆塔附近鸟类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防止鸟类对输电设施的损坏,提升输电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防鸟害装置的研发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输电设施受到鸟害的问题,更是为了推动输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输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智能防鸟害装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输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输电杆塔存在的鸟类侵扰问题,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开发智能防鸟害装置,旨在减少鸟类对输电设施造成的损坏和故障,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研究目的还包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鸟类生态环境,实现输电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为未来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也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将有助于引导研究工作的开展,推动智能防鸟害装置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输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输电线路新型驱鸟器的设计摘要:驱鸟器是在目前市面上所推广的风力驱鸟器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解决无法在无风和无光的情况下驱鸟的问题,提高驱鸟器的性能,并且可为研发带有储能系统的农村自用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家用储电装置以及直流电机驱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思路以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输电线路;新型驱鸟器;设计1现状鸟类在繁殖季节喜欢在铁塔上筑巢,其筑巢材料有树枝、枯藤、废棉线,甚至还有铁丝。
这些材料下落可能短接几片瓷瓶,从而引起线路跳闸。
各种大鸟觅食后喜欢落在铁塔中线横担上。
歇息时大量排放粪便,会污染瓷瓶,降低瓷瓶串外绝缘强度,而引起线路跳闸。
线路上鸟害故障点全部在带拉线或钢性铁塔上,绝大部份在直线铁塔中线瓷瓶串和耐张中线跳线悬垂绝缘子串上。
变电站主要是鸟类经常钻进变压器或交流滤波器的空隙中导致瞬间故障。
2装置概述装置由一个主机和多个电击极组成,通过高压输出线进行连接。
主机由太阳能板、锂电池、主控板、控制开关、高压发生器、高压输出线等组成,并集成固封呈一个盒子状的整体;电击极由正负电击丝、固定支架、专用接线头组成,专用接线头与主机高压输出线相连,并能串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电击极。
3驱鸟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驱鸟器设计的功能是:白天在充足的光照和足够的风力条件下,通过风力机旋转带动风杯光照反射,产生旋转的强光,起到驱鸟功效,同时借助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对蓄电池储能;在夜间、无风或光照不理想的条件下,依靠蓄电池提供LED光源和驱动电机工作,带动风轮旋转,LED光源通过旋转的风轮风杯反射,产生旋转的强光,起到驱鸟的功效。
装置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装置所选用的旋转机构是将垂直轴风杯式风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直流电机,风杯式叶片的内表面安装反射凹面镜,同时安装LED灯;直流电机是具有双回路的电机,既能工作于发电运行状态,在风力足够大的时候实现风力发电储能,也能工作于电动运行状态,在风力较小时实现由电机带动风轮旋转,这样可以简化机械传动机构的设计,节省了空间;控制电路模块选择用光敏电阻采集光照强度,以此来控制白天与夜间电机工作状态的切换。
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研究输电线路是电力传输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输电线路上经常会受到鸟类的干扰,这不仅会对电力传输造成影响,还可能给鸟类带来危险。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研发智能综合防鸟装置,以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鸟类的生存安全。
本文将围绕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展开讨论。
一、防鸟装置的必要性输电线路上的鸟类干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会给输电线路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鸟类在输电线路上筑巢或停驻会导致线路短路、跳闸等故障,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鸟类在高压输电线路上停留容易导致鸟类触电死亡,不仅是对鸟类生命的威胁,也会对电力设施带来一定损坏。
开发智能综合的防鸟装置对于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研究现状目前,关于输电线路防鸟装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驱鸟技术:通过播放特定频率的声音来驱赶鸟类,具有一定的驱鸟效果,但对周围环境噪音的影响较大;2. 光学驱鸟技术:利用激光、LED等光源来干扰鸟类,有一定的驱鸟效果,但存在光污染和造价较高等问题;3. 电网防护技术:在输电线路周围设置带电网格或防护罩来防止鸟类接近,但由于安全隐患较大,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对鸟类的伤害。
以上技术各有局限,需要综合考虑才能达到较好的防鸟效果。
研究智能综合防鸟装置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方向1. 多元化驱鸟技术:结合声音、光学、电网等多种驱鸟技术,以达到更好的防鸟效果。
结合声音和光学技术,根据鸟类的行为特点进行智能化的驱鸟,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2. 智能感应与控制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鸟类活动的感应和智能驱鸟。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鸟类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驱鸟控制。
3. 安全环保设计:在研发智能综合防鸟装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鸟类的影响,确保防鸟装置不会对周围的生物环境造成影响,同时避免对鸟类的伤害。
四、研究展望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摘要】鸟类在电力线杆、铁塔横担处搭窝是导致供电线路停电故障的重要原因。
基本文就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进行研究,主要结合国网河南温县供电公司线路工区的实际运营情况,创新研发一种避免鸟类在电力输电线路搭窝的装置,弥补现有驱鸟器存在的不足,防止发生线路接地、跳闸停电等情况,使供电可靠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电网输电防鸟板供电安全引言:夏季大量候鸟会迁徙到北方,并在电力线杆、铁塔横担处搭窝繁殖。
据统计,全城区38条、总长857km的电力输电线路,每年夏季仅仅因为鸟类搭窝,就会导致6000kWh供电量损失,而现实情况证明,当前广泛应用的驱鸟器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保障电力运输的安全穩定,避免经济损失发生,设计研发一种更加有效的避鸟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力输电线路鸟窝搭建情况分析鉴于现有的驱鸟器安装方法无法解决鸟窝搭巢问题,国网河南温县供电公司线路工区特成立设计研发小组,对工区内鸟窝搭建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和科学分析,从而为防鸟板的研制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一)鸟窝搭建数量分析以鸟类活动频繁程度作为依据,本次调查选择线路工区内的35KV城区线、10kV覃青线、10kV青泉线和10kV青城线这4条线路、50基杆塔作为目标,着重对鸟窝数量进行统计。
调查发现,35kV城区线的28个杆塔上,共出现16个鸟窝;10kV覃青线的20个杆塔上,共出现9个鸟窝;10kV青泉线的23个杆塔上,共出现5个鸟窝;10kV青城线的19个杆塔上,共出现7个鸟窝。
合计调查杆塔数为90基,出现鸟窝总数为37个。
(二)鸟窝搭建位置分析根据调查发现,鸟窝主要搭建在电力输电线路的以下位置:其一,直线杆塔中线横担处,搭建频数为30个,累计30个,频率为75%;其二,杆子与横担交接处,搭建频数为4个,累计34个,频率为85%;其三,直线杆塔边线横担处,搭建频数为3个,累计37个,频率为92.5%;其四,耐张杆塔主体横担处,搭建频数为2个,累计39个,频率为97.5%;其五,其他位置,搭建频数为1个,累计40个,频率为100%;分析可得,直线杆塔中线横担处是鸟类搭窝的主要位置。
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研究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
输电线路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鸟类对电力设施的侵扰。
鸟类在电力设施上筑巢、啄击导线、甚至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和电网故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智能综合防鸟装置,致力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鸟类对输电线路的侵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筑巢:鸟类在输电线路的塔顶、电缆架等地方筑巢,导致电缆受损、电力设施受损,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2. 啄击:一些鸟类喜欢啄击电力设施,导致电力设备遭到损坏,甚至造成短路、触电事故。
3. 排泄物:鸟类在电力设施上排泄,导致绝缘子污染,引起漏电、跳闸等故障。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电力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急需研究一种高效、可靠的防鸟装置,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二、研究方法为了解决输电线路受鸟类侵扰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鸟类的种类、数量、活动轨迹等信息。
2.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鸟类的活动规律和习性,找出鸟类侵扰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的防鸟装置设计提供依据。
3. 设备研发: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研发智能综合防鸟装置,包括声光报警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喷水装置等多种手段,通过设备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鸟类的有效驱离和防范。
4. 原型验证:在实际的输电线路上进行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原型验证,对其稳定性、可靠性和实际效果进行验证,为后续的推广应用做好准备。
5. 推广应用:在验证通过后,将智能综合防鸟装置推广应用到更多的输电线路上,帮助电力企业解决鸟类侵扰问题,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三、研究成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人员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 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设计方案:根据数据分析和需求,设计了一种集声光报警、红外感应、喷水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智能综合防鸟装置,具有较好的防鸟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电力输电线路是保障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用电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常常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鸟类对输电线路的侵扰。
鸟类在输电线路上筑巢、觅食甚至停留,可能导致线路短路、器件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电力输电线路遭遇鸟类侵扰的问题并不是新鲜事,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输电运营单位。
鸟类在输电线路上筑巢、觅食甚至停留,经常会导致线路短路、器件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给输电运营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二、目前的解决方法目前,针对电力输电线路遭鸟类侵扰的问题,一般采取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响器等装置,通过发出刺耳的声音或者光线来驱赶鸟类,但这种方法效果有限,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另一种方法是在输电线路上悬挂一些异物,比如塑料带、金属片等,以阻止鸟类停留或筑巢。
但这种方法对于大型鸟类效果不佳,且容易受到风吹雨打而脱落。
三、防鸟板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电力输电线路遭鸟类侵扰的问题,研发防鸟板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任务。
防鸟板具有以下意义和必要性:(1)提高安全性:鸟类对电力输电线路的侵扰可能导致线路短路、器件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制造防鸟板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安全隐患。
(2)节约维护成本:采取传统的驱鸟方法,不仅效果有限,而且需要经常更换、维护,增加了运营单位的维护成本。
而采用防鸟板可以长期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
(3)提升供电可靠性:电力输电线路一旦受到鸟类侵扰造成故障,可能导致供电中断,影响用户用电。
研发防鸟板可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保障正常用电。
四、防鸟板的研制方案在研制防鸟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材料选择:防鸟板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候性和机械强度,在户外环境中能够长时间使用。
材料的选择要经过仔细考虑,可以考虑使用塑料、玻璃钢等材料。
(2)结构设计:防鸟板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与输电线路的固定连接方式,以及在不同形状、尺寸的输电线路上安装的适配性。
新型防鸟装置的研制说明由于目前输电线路主要采取的6种防鸟措施(加装防鸟刺、加装挡鸟板、加装驱鸟器、加装防鸟拉线、加装绝缘护套、人工鸣炮主动驱鸟),随着输电线路运行时间的增加,一方面鸟类适应性增强;另一方便防鸟措施单一且损坏程度极高,长此以往,造成防鸟效果的失效。
为了有效解决输电线路长期遭受鸟害跳闸的现状,根据现场运行环境及防鸟经验,研制一套基于太阳能旋转综合性防鸟装置,目的是根本性的解决鸟害跳闸率居高不下的现状。
(2)技术方案及创新成果一、技术要求1.电机带动驱鸟杆转动。
2.鸟类靠近时电机作间歇运转。
3.驱鸟杆能与鸟刺完全对接。
4.太阳能板为蓄电池充电,有控制器防止电池过充。
5.蓄电池有防漏液措施。
6.设备能防电磁干扰。
7.整体设备相对封闭(防止雨水或异物渗入)。
8.材料稳定性高,需要经受长期恶劣环境。
9.结构整体简单美观实用。
10.使用寿命尽量长久(5-10年以上)。
二、运用的理论、技术及方法1.倡导绿色能源的原则,运用太阳能光伏板作为防鸟装置的动力源,为不用功能的元器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运用物理学的能量转换定律,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通过光伏板传递至电机,驱动电机旋转转换为动能。
3.运用鸟类不同神经系统的反射条件原理,通过LED爆闪灯及超声波装置不断刺激鸟类神经系统,达到一定的驱赶鸟类的目的。
三、关键技术1.装置的研发中,因之前没有加装红外探头时风力反光镜可以随风自由转动,但是考虑到因太阳照射会使反光镜和驱鸟杆发热,就会干扰红外探头的检测,所以研发时又加入了驱鸟杆及电机转动时红外探头不作检测的功能,将风力反光镜固定在中心转轴上,通过感应设置不让其随风自由转动即可。
2.在鸟类靠近时,怎么实现智能控制,辨别现场情况,达到控制防鸟装置不同功能的启动,信号检测的准确度,将不同功能的智能控制利用写入程序导入主控制模块实现全天候智能防鸟的目的。
四、取得成果1.在主程序中写入延迟识别的程序,通过采用防干扰红外测温元器件,可有效排除驱鸟杆转动时的干扰作用;2.主程序写入时,设定阈值,控制装置的启停功能,通过串口模式实现信号的精准输出,达到不同功能的有效控制。
输电线路鸟害研究及驱鸟装置的研制摘要: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
这种情况,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将自然保护工作提上了日程。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前提下,以降低架电线对鸟类的伤害以及鸟害所产生的跳闸率为目的,通过对架电线鸟害故障的类型,成因和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了数来年以有的防害经验,提出了以驱引相结合的绿色防害的防护措施。
“驱”代表利用装置达到驱赶鸟类的目的。
“引”则代表在输电杆上安装鸟笼引导其在内筑巢,以避免其乱搭乱建。
该措施成功解决了输电线的鸟害隐患,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鸟害;驱鸟装置;防护措施随着鸟类种类与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对鸟类保护方面采取了高度重视,并将其设定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的指标。
人与自然要想和谐共存,人类就有义务与责任保护鸟类。
凡事都有两面性,鸟类作为人类的朋友,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给航空飞行,渔业养殖以及电力输送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灾害。
以电力为例,因其在输电线上肆意筑巢与排便引发的故障频频发生,所以鸟害故障也急需得到控制,以避免对电网安全造成的潜在隐患。
在人类自然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如何减少鸟类对架电线造成了危害成为了电力企业一个需要攻克的社会课题。
为此,“驱引结合”的措施被提上了日程,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鸟类给电网造成的破坏。
一、鸟类筑巢方式的观察筑巢行为是鸟类在繁殖活动中的一个显著行为。
鸟类繁殖一般包括占领地区,求偶,筑巢,产卵孵化,育雏等几个阶段。
筑巢行为有利于鸟类的繁殖行为的顺利进行。
鸟类筑巢活动,对已经形成配对的鸟类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在繁殖的过程中,每对鸟都要占领自己的独有地盘,并在区域内的较高点筑巢(如杆塔,树等)。
由于野外的大树相对较少,所以杆塔自然成为鸟类筑巢的好去处。
它筑巢的位置大多位于铁塔端头的凹槽处,层层包裹,且十分稳固。
鸟巢的材质也是各种各样,如树枝,布片,草叶,羽毛等,形状大致可分为碗状与袋状等。
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发发 布布 人人::叶叶色色亮亮小小组组名名称称::送送电电部部线线路路一一班班Q Q C C 小小组组 单单 位位::福福建建省省厦厦门门电电业业局局22000077年年1111月月2007年度省电力行协 Q C 成果交流发布材料一、小组概况小组名称送电部线路一班QC小组成立时间1999年1月活动口号突破求新共创佳绩课题名称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课题类型创新型组长叶色亮活动日期2007.01~11 课题注册2007.01.03 小组成员10人企业注册号XD(07)084号活动次数21次,出勤率98% 主管部门注册号闽电质(2007) 145号主要荣誉2007年获华东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成果一等奖、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全国优秀QC小组、福建省和全国电力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小组成员姓名性别文化程度职务组内分工组长叶色亮男中技班长组织实施、成果整理组员邓开清男本科主任技术指导、方案审核严有祥男本科付主任指导实施胡志猛男大专专工协调实施林宗辉男中技付班长资料收集、课题实施蔡志生男大专技术员资料收集、课题实施曾凡水男大专班员资料收集、课题实施陈锡煌男中技班员资料收集、课题实施郭建赟男中技班员资料收集、课题实施林加周男中专班员资料收集、课题实施二、活动计划三、选择课题(一) 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鸟类的繁衍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日趋扩大,许多鸟类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筑巢繁殖,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危害。
近几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鸟类活动引起的线路故障仅次于雷害和外力破坏,已经占居线路故障总数的第三位,鸟害造成的线路跳闸故障已成为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活动时间2007年1~11月计划实际月 份阶 段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11月P选择课题设定目标提出方案及选定方案制定对策D 对策实施C效果检查A巩固措施总结打算Q C 小 组 活 动 计 划 表788695981051161182040608010012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迁移鸟巢数量(二) 当前鸟害概况及防鸟害装置运行分析 1、厦门地区鸟害概况QC 小组成员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厦门地区的鸟害具有周期长、分布范围广、鸟类筑巢时间短、危险性高等特点。
每年的3月至8月是绝大多数鸟类的繁殖季节,许多鸟类(如黑领椋鸟、八哥、喜鹊、白鹭等)喜好在跨越沿海滩涂和平原地区的送电线路杆塔上筑巢繁殖,这一期间是我局送电线路防鸟害巡视期,也是厦门电网发生鸟害的高发期。
鸟类筑巢点为杆塔绝缘子串悬挂点上方、跳线上方的斜材交叉处等危险部位(见右图),构筑鸟巢的材料多数为树枝及茅草、塑料带、布条等,鸟巢上的草或布条等下垂后短接绝缘子串遇潮湿天气容易造成线路闪络跳闸故障。
2007年1月,QC 小组对近几年来防鸟害巡视人员迁移送电线路杆塔上危险部位的鸟巢数量情况和鸟害故障次数进行了调查统计,具体如下:构筑在绝缘子串上方的鸟巢2000~2006年鸟巢迁移数量统计柱状图2000~2006年送电线路鸟害故障分析图6次2 次风动式驱鸟器故障情况无风时驱鸟器旁筑巢情况 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鸟类在线路杆塔危险部位筑巢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尽管防鸟害巡视小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迁移鸟巢防治鸟害,仍无法有效预防鸟害故障的发生。
2、现有防鸟害装置的运行分析 2.1 风动式驱鸟器2001年开始在我局输电线路杆塔上广泛安装应用的风动式驱鸟器是根据鸟类怕光、恐色的原理,采用自然风为动力,以快速旋转的风碗带动风碗转动轴上的镀铬不锈钢反光片发出的间断反射光达到驱鸟,防止鸟类在线路杆塔危险部位筑巢、休息的目的。
风动式驱鸟器对于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该驱鸟器也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就是在没有风的天气里风碗无法转动,驱鸟器也就失去了惊鸟、驱鸟的效能(见下图)。
QC 小组经过现场调查发现,风动式驱鸟器运行一定时间后,部分装置配件出现锈蚀、风化掉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驱鸟器的驱鸟效果,具体见下表。
风动式驱鸟器运行故障统计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风动式驱鸟器存在着故障率高、无风天气时失去驱鸟效能等设计缺陷,无法有效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容易导致鸟害故障的发生。
2.2 超声波驱鸟器自2005年以来,我局开始在鸟害区域的输电线路杆塔上安装应用国内最新型的驱鸟装置----超声波驱鸟器,该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雷达、老鹰模型、扬声器等部件,采用太阳能供电,预先储存鸟类遇难、遇上天敌时发出的序号 线路名称 安装数量(套) 故障类别/数量(套)转轴锈蚀 风碗破损 反光片掉脱 其它 合计1 220kV 李钟Ⅰ回 91 123 2 0 17 2 220kV 李钟Ⅱ回 90 9 2 1 1 13 3 220kV 厦李Ⅰ回 234 1 3 0 8 4 220kV 厦李Ⅱ回 18 3 0 2 05 5 220kV 厦梧Ⅰ回 17 2 1 0 0 36 220kV 厦安Ⅰ回 10 0 0 2 0 27 220kV 角李Ⅰ回 25 3 1 0 1 58 220kV 角李Ⅱ回 29 4 1 3 0 8 9 220kV 嵩山Ⅰ回 9 1 1 0 0 2 10 220kV 嵩山Ⅱ回 9 1 0 1 0 2 11 220kV 嵩半线 9 2 0 0 0 2 12220kV 嵩角线 9 1 1 0 0 2 合 计33942 11 14 2 69风动式驱鸟器故障分析图61%16%20%3%转轴锈蚀风碗破损反光片掉脱其它调查统计显示,风动式驱鸟器的故障总数为69套,占安装总数的20.4%,小组成员绘制出故障分析图如下:超声波驱鸟器旁筑巢情况警告、呼救声等,正常情况下处于静音状态,一旦超声波感应到有鸟儿飞近时,就会发出警告音,驱赶鸟类在杆塔上栖息,减少鸟类筑巢的可能性,防止了鸟类在危险区域筑巢。
该装置安装应用初期对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但是应用一段时间以后,鸟类习惯适应了驱鸟器的老鹰模型和惨叫声后,又重新开始在杆塔上的危险部位筑巢(见右图)。
可见,超声波驱鸟器不能长期有效惊吓、驱离鸟类在杆塔的危险部位筑巢,从而无法达到有效地控制鸟害故障的发生。
(三) 课题选定近年来厦门地区输电线路的鸟害日趋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现有的防鸟害装置无法有效地降低鸟类在线路杆塔危险部位的筑巢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因此,研制和应用新型防鸟害装置,达到有效控制鸟害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率,保障送电线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已成为我局送电线路运行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
四、设定目标(一) 课题目标:研制新型防鸟害装置,要求新装置必须:安全轻巧,安装、拆卸(检修作业时)便捷,牢固可靠,满足防锈、防腐和环保要求。
(二) 目标值:解决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的难题,杜绝鸟害跳闸故障的发生。
五、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一) 方案的提出QC 小组集思广益,围绕现有防鸟害装置驱鸟效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按照防堵与引导相结合的思路,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5个对策方案,整理成树图,见下图。
(二) 各种方案的分析、评价、优选小组成员对5个方案进行综合试验、分析和评价,具体如下: 1、研制防鸟刺的试验分析:试验测算特点分析评价制作防鸟刺并进行试验:防鸟刺及基座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较方便,需铸件、车床技术人员协作;安装简单。
优点:1、制作及安装(拆卸)较方便;2、防锈蚀;3、对防止鸟类在危险部位栖息、筑巢有一定效果。
造价成本较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筑巢问题,安全性不高,对检修作业、线路运行存在隐患,不适合推广应用成本计算:每套含基座开模、钢箍、钢绞线等共计168元,按每基杆塔须安装6套,合计6×168元=1008元(未含安装费)。
缺点:1、防鸟刺时间长易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鸟仍能栖落、筑巢;2、影响线路检修工作,必要时须拆除防鸟刺。
由于防鸟刺为金属导体,对于线路安全运行有一定隐患;3、外委费开支大。
试验时间 2007年1月15—26日 试验地点 机修车间及模拟线路责任人林宗辉、郭建赟研制新型防鸟害装置研制防鸟刺 研制防鸟挡板 研制防鸟罩研制引导装置研制防鸟箱 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方案阻止鸟类栖息、筑巢 防止鸟巢下垂或粪便滴落 阻止鸟类栖息、筑巢防止鸟巢下垂或粪便滴落引导鸟类在人工鸟巢上筑巢繁殖研制防堵装置研制人工鸟巢试验测算特点分析评价制作防鸟挡板并进行试验:挡板及基座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难度较大,需铸件、车床技术人员协作;安装较复杂。
优点:1、对防止鸟巢材料下垂和粪便滴落有明显效果。
2、防风化、锈蚀;造价成本高,制作及安装难度较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筑巢问题,且影响检修作业,不适合推广应用成本计算:每套含基座开模、导轨、铝合金板等共计300元,按每基杆塔须安装4套,合计4×300元=1200元(未含安装费)。
缺点:1、制作及安装(拆卸)难度较大;2、鸟类仍能栖落、筑巢于危险部位,鸟巢材料和粪便仍能从横担外侧下垂或滴落,导致跳闸故障;3、影响线路检修工作,必要时须拆除防鸟挡板;4、外委费开支大。
试验时间2007年1月15—26日试验地点机修车间及模拟线路责任人叶色亮、曾凡水3、研制防鸟箱的试验分析:试验测算特点分析评价制作防鸟箱并进行试验:防鸟箱材料采用镀锌薄钢板材料,制作简单,无需铸件、车床技术人员协作;安装简单。
优点:1、制作及安装(拆卸)方便;2、防鸟箱占据横担危险部位空间位置,鸟类无法栖息和筑巢,有效解决筑巢问题;3、防风化、锈蚀。
4、外委费开支小。
造价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制作及安装简便,能从根本上解决筑巢问题,适合推广应用成本计算:每套含材料费等共计150元,按每基杆塔须安装3套,合计3×150元=450元(未含安装费)。
缺点:1、受箱体、斜材结构限制,只能采用护套线绑扎固定;2、影响线路检修工作,必要时须拆除防鸟箱。
试验时间2007年1月15—26日试验地点机修车间及模拟线路责任人蔡志生、林加周试验测算特点分析评价制作防鸟罩并进行试验:防鸟罩采用硅橡胶材料,制作简单,无需铸件、车床技术人员协作;安装简单。
优点:1、制作及安装(拆卸)方便;2、对防止鸟巢材料下垂和粪便滴落有一定效果;造价成本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筑巢问题,且影响检修作业,不适合推广应用成本计算:每片硅橡胶防鸟罩材料及安装配件共计560元,按每基杆塔须安装3片,合计3×560元=1680元(未含安装费)。
缺点:1、材质较软,运行时间久后易风化、下垂变形;2、鸟类仍能栖落、筑巢于危险部位,鸟巢材料和粪便仍能从罩面外侧下垂或滴落,导致跳闸故障;3、影响线路检修工作,必要时须拆除防鸟罩;4、外委费开支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