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经过时间》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0
教案: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结束时刻减去起始时刻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经过时间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经过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结合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难点:理解经过时间与起始时刻、结束时刻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时钟模型、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回顾已学的钟表知识。
2. 提问:我们知道,时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时间。
那么,如何计算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经过的时间呢?二、探究新知1. 出示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经过时间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2. 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 计算方法:结束时刻起始时刻 = 经过时间3. 示例:9:00 7:00 = 2小时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参与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时间计算问题,如:小明从8:00开始做作业,做了30分钟后休息,休息了10分钟后继续做作业,问小明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首先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时间是由小时、分钟和秒组成的。
然后讲解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的换算,以及时间的加减法。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时间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提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如: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30分钟,他每天7:50从家出发,问小明什么时候到达学校?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时间计算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的清晰和实例的恰当,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讲解新课这一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首次接触到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这是他们理解整个课程内容的基础。
第六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的,也有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本课内容是为了后面运用今天所学的计算经过时间方法来解决较难的计算时间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师:除了拨钟面,再想一想用计算的方法可以算出来呢?师:同学们好聪明啊,一学就会运用了,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看看你们都能通关吗?1.选一选。
3.(1)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3.根据下边表完成各题。
(1)两个剧场12:00以前共放映()场,12:00以后共放映()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
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
2. 正确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或时钟。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时间知识。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 新课讲解-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案例分析-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巩固-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通过计时器或时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题。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 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正确理解时间的含义。
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课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关键,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新课讲解计算经过时间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加减运算。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
(操作演示)(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
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
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
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3《经过时间计算》人教新课标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经过时间计算》这一课时,我以教材中第63页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63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
例1、例2主要介绍了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即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间。
同时,通过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能够理解经过时间计算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时间计算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电子钟、计时器等教具,以及练习题、时间卡片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小明2:00开始看书,看了30分钟后,他休息了10分钟,我想知道小明看书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问题。
2. 讲解例1:我出示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示,让学生说一说经过时间是多少。
然后,我讲解例1的计算方法,即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间。
3. 讲解例2:我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经过时间。
然后,我讲解例2的计算方法,也是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间。
4. 做一做:我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我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 练习巩固:我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经过时间,然后,我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开始时刻 _____结束时刻 _____经过时间 _____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3:00开始跑步,跑了40分钟后休息了5分钟,请问小明跑步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答案:小明跑步一共花了45分钟。
2. 题目:小红5:00开始做作业,做了30分钟后去吃晚饭,请问小红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答案:小红做作业花了30分钟。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计算经过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经过时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经过时间的公式: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2. 计算经过时间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的时间单位及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时钟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运行,回顾时间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公式: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部分,明确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练习计算:给出若干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公式。
(3)讨论时间单位及换算:引导学生了解时间单位有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3. 实践应用(1)情景模拟: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电影播放时间、做作业时间等。
(2)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计算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家庭作息时间、上学放学时间等,计算经过时间,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中的“情景模拟”。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重要环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第六节“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经过时间的定义,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利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准备: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小明早上8点出门,乘坐公交车经过20分钟后到达学校,引出经过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经过时间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经过时间的定义,即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时间差。
然后教授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即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通过PPT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印象。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计算方法。
例如,题目:小明下午3点开始做作业,用了40分钟后休息,休息了20分钟后继续做作业,问小明一共做了多长时间?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经过时间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点,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时间差等。
经过时间计算
一、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同一天(月)
1.图书馆每天早上7:30开馆,中午12:00至1:30休息,下午
5:30闭馆,请问图书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凌晨4:15发车,下午3:30到站,请问列车共行驶了多长时间?
3.某学校施工,决定6月2日至6月16日放假,请问该学校放假几天?
二、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在同一天(年、月)
1.王叔叔坐火车去旅游,火车发车时间是晚上9:25,火车到站时间
是次日下午3:35,请问王叔叔一共坐了多久的火车?
2.万叔叔决定2020年2月25日至2020年3月11日去旅游,请问
万叔叔一共出去旅游了多长时间?
3.某公司放假时间是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3月2日,该公司一共放了多少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