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店铺为大家准备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1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第六章《光的折射》复习提纲一、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 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 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一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 ,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课本p83图6-4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 形成的 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 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0)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一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练习答: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岀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②把凸透镜放在书上,让凸透镜逐渐远离书,直到看到书上的字模糊不清时,此时字处在凸透镜的焦 点上,用刻度尺测岀书面上的字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
☆小宇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小宇想探索“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 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帮他设计探索过程。
①这次探索需要器材有哪些?②写出探索的主要步骤 ③请设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④这次探究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答:①三只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 ②分别让三种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即焦点;用刻度尺分别测 镜的焦距;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岀结论。
中考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知识总结
光的折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会发
生偏折的现象。
以下是光的折射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折射定律:光线在通过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为:
n1sin(i) = n2sin(r),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2. 折射率:折射率是介质对光传播速度的相对减缓程度的指标。
折射率与光速成反比,即折射率越大,光速越慢。
3. 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关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常数,为光速c,而在介质中
的速度为c/n,其中n为介质的折射率。
4.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一个临界角,则光线
将发生全反射,完全留在光密介质内部,不会进入光疏介质。
5. 临界角: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
临界角的计算公式为i =
arcsin(n2/n1),其中n1为光密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疏介质的折射率。
6. 折射现象的原理:光线的折射是由于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受到不同介质的分子和
原子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偏折的现象。
7. 折射现象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透镜、眼镜、光纤通
信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的总结中,并未列举所有的光的折射知识点,仅提供了一些重
要的知识点供参考。
在学习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习题来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
《第四章光的折射》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注意:发生折射现象时往往同时发生反射现象。
(2)术语:如图所示,共有5条线,3个角,注意:AO是入射光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界面的直线NN′称为法线,入线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OB与法线的夹角γ叫做折射角。
(3)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④光线垂直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⑤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⑥折射时光路可逆。
(4)生活中的折射现象①人在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河底看起来较浅、戳鱼对准所看到鱼的下方戳去、被碗壁遮住的硬币重新被看见、鱼缸中的金鱼看起来较浅、水中的铅笔筷子向上弯折、玻璃砖下的物体看起来较浅等等):人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折射所成的虚像,该虚像在实物的上方。
②人在空气中看天上的物体(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木、星星闪烁、海市蜃楼、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眼就能看见、朝阳及落日看起来偏大甚至变形等等):人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折射所成的虚像,该虚像在实物的上方。
③人透过水柱看后侧的物体(透过水杯看鹦鹉、平视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变大且变形):u<f时,类似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透镜(1)制造:透镜是用玻璃、石英、树脂等透明物质磨制而成。
光照射过来,透过透镜的那部分光,将因为折射使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分类:它的一侧或两侧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按照形状,可以将透镜分为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3)基本概念:①光心: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
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并记忆光的折射规律(学习重点,会作光的折射图)3.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重点难点】1.光的折射的规律2.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及解释现象【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学生预习课本第81--83页,看书完成:)1、折射概念:2、根据现象画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①入射点是:;②法线是:;③入射光线是:;④折射光线是:;⑤入射角是:;⑥折射角是:;E F⑦反射角是:;⑧界面是:______;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B归纳出光折射时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学习4、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1)如下图所示,在A、B、C处各有一条入射光线,画出它们的折射光线。
问题记录(2)一束阳光射向窗户上的玻璃,并穿过玻璃射进教室。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1题图2题图(3)下图中,从池底某点S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光射出水面后向____(填“左”或“右”)偏折,若偏折后的光正好进入人眼,画出进入人眼的折射光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感觉S点在真实位置的_____(填“上”或“下”)方,反向延长折射光,找到这个位置。
三、迁移运用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遇到水面后的传播情况。
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入射角和折射射角分别为()′A .90°和90°B .0°和90°C .90°和0°D .0°和0°4.从岸上看去,会感觉到水池底部某点S 的位置升高了。
光的折射和反射复习提纲光给世界带来光明,使我们能够看清楚周围的景物,进行各种活动。
光是从发光物体发出的,发光体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光源。
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本章的重点知识是:一、关于“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发出的光不仅在真空、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在任何一种透明物质里传播的路线也是直的。
但是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
因此,严格地说:“同一种均匀介质”是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等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C=3×105千米/秒,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C 。
•在水中传播速度V =3/4C ,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更小,这些关系一定记住。
3.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叫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二、关于“光的反射”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反射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叫做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指出了反射光线应处的空间方位与入射光线、法线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记忆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时多采用先说“面”,再说“线”,最后说“有”的记忆方法。
关于角的关系,尤其注意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常出现的一种错误。
2.虽然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但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不一样。
平滑的表面如镜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静的水面等。
平行的入射光线,经反射后,会沿着同一方向反射出去,即反射光线也保持平行。
因此,在这一方向上的反射光就强,而其他方向上没有反射光,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如果表面粗糙不平,则反射光线不平行,而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一般物体的表面都是粗糙不平的,人们便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就是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发生漫反射或镜面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即如果使光沿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根据反射定律,这时反射光一定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去,这就是说,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总复习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入射角为零时折射角也为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当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二、透镜及透镜成像1、透镜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或主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特殊点叫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上。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用F表示。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变成发散光线,这些光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点也叫焦点,由于是反向延长线的焦点所以叫虚焦点。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①物距u>2f时,在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②物距u=2f时,在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③物距f<u<2f时,在透镜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④物距u=f时,不成像⑤物距u<f时,与物在透镜同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u<v4、凸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焦距比较小,所拍物体在透镜2倍焦距以外。
原理:利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调焦环:用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重点知识点
整理教科版
知识点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后习题
1、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
的?
A筷子插到水里,看到它在水面以下的一段向上翘起
B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的倒影
注满水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看到树的影子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A在水池边看到水中的鱼
B月食的形成
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
D茫茫白雪看上去非常刺眼
3、我们常常发现,放在盛水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第六章《光的折射》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属于近法线
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
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
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课本p83图6-4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
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
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3
练习:☆写出两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答: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
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
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②把凸透镜放在书上,让凸透镜逐渐远离书,直到看
到书上的字模糊不清时,此时字处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用刻度尺测出书面上的字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小宇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
水晶、塑料制成,小宇想探索“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
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帮他设计探索过
程。
①这次探索需要器材有哪些?②写出探索的主要步
骤③请设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④这次探究
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①三只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②分别让三种凸
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
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分别
测出三种透镜的焦距;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
④控制变量法。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
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
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
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
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
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⑸成虚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练习: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
物距、像距之间关系图象
如图则凸透镜焦距为:()
A 60cm
B 40cm
C 20cm
D 10cm
(提示:2f时物距与像距相等
或物距越大像距越接近f)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增大)
像变小
(变大)
20
20 40
40
60
60
v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