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关于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02•【字号】辽政办发[2011]14号•【施行日期】201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1〕14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委《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四月二日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9号)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政策支撑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900万吨以上,米袋子安全性增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供给能力充裕,“菜篮子”产品丰富,无公害等三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增加值4000元,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旨在针对特定农田土壤情况,制定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介绍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农田土壤的实际情况,通过专业的土壤测试技术,确定出最适合的施肥配方,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二、前期准备工作1.选定农田土壤样品采集点,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个农田的土壤情况。
2.按照标准方法采集土壤样品,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专业的土壤测试机构进行分析测试。
4.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施肥配方的制定。
三、施肥方案制定1.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
2.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缺乏的营养元素,制定合理的施肥配方。
3.考虑到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确定分期施肥的具体方案。
四、实施方案1.根据制定的施肥配方,选用高效的肥料进行施肥。
2.按照分期施肥方案,合理控制施肥的数量和频次。
3.在施肥过程中,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施肥后的土壤保水保肥工作。
五、监测与调整1.在施肥过程中,定期进行土壤养分监测和作物生长状况观测。
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和生长需求。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农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无效施肥和土壤污染的风险,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将继续推广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
此外,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也有助于节约施肥成本,提高农田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避免因过量施肥导致的养分流失和土壤退化,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在未来的实施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方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施肥方案的动态监测和调整,实现更加精准、智能的施肥管理。
同时,拓展与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农作物品种与施肥配方的匹配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向着高效、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温政办〔2016〕8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8月17日温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全市水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6〕12号)等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五水共治”为载体,以河长制为抓手,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防治并重、城乡统筹、陆海联动,实施全过程监管、全体系治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坚持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严格执法监管;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治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为建设美丽温州、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7.5%;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功能区达标率达到55%以上;基本消除市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垦造耕地质量提升和后续管护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10.22•【字号】温政办〔2013〕166号•【施行日期】2013.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垦造耕地质量提升和后续管护工作意见的通知温政办〔2013〕16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市农办(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关于切实加强垦造耕地质量提升和后续管护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0月22日关于切实加强垦造耕地质量提升和后续管护工作的意见市农办(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垦造耕地质量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垦造耕地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1〕67号)精神,现就切实加强垦造耕地地力提升和后续管护工作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垦造耕地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垦造耕地地力提升既是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的根本要求,又是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
我市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我市垦造耕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护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对我市新造耕地评定结果分析,目前新垦造的耕地质量普遍不高,大部分新垦造耕地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加强垦造耕地地力提升和后续管护工作事关粮食安全和耕地占补平衡法定义务的落实,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既要注重占补数量又要保证垦造耕地质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提升垦造耕地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垦造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分工负责、统筹合理规划、分类稳步提升”的原则,全面实施垦造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把垦造耕地地力总体提升一个级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垦造耕地项目后续管护。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1.16•【字号】衢政发〔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衢政发〔2020〕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现将《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1月16日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8〕18号)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特色优势,推动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使全市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生态空间安全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优良,人和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建成具有衢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将衢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一)近期目标(2018—2021年)。
空间发展布局总体合理,生态保护格局基本确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迈入良性循环提升轨道,环境质量进一步稳固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大幅提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基本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财政支持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6.19•【字号】浙财农〔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财政支持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通知浙财农〔2024〕49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4〕2号)精神,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激励作用,进一步推动秸秆全量、全域、全程科学利用,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将财政若干扶持政策通知如下:一、支持健全完善秸秆收储体系1支持合理布局建设秸秆收储网点。
对照《浙江省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导则(试行)》要求,鼓励已建、在建和新建农事服务中心、农事(农机)站点积极拓展秸秆收储功能,并将此纳入2024年(含)以后新建的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与后续补助资金安排相挂钩。
2.优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聚焦秸秆资源收储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在研究制定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优先把符合条件且适宜我省应用的粉碎机、搂草机、打捆机、揉丝机等秸秆收集利用机具,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并按规定的最高补助比例进行补贴。
3.建立健全秸秆收储激励机制。
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鼓励跨区域联合作业;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收储网点建设,探索建立村企共建、利益共享的运营机制。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各地推广“秸秆换肥”“秸秆变肉”“秸秆种菌”等新模式,探索推进粮食扶持政策与秸秆离田利用政策有效衔接,提高农民有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秸秆利用与农业生产良性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2.27•【字号】浙政办发〔2023〕72号•【施行日期】2023.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7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多跨协同、统筹推进,数字赋能、建管并重,统筹整合资源,完善投入机制,提升建设质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累计把127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5万亩。
——到2027年,累计把13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33万亩。
——到2030年,累计把143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97万亩。
——到2035年,累计把16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52万亩。
二、编制实施方案以国家批复“三区三线”成果中的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底图,综合运用遥感监测、图斑核对、实地核查等方式,逐村逐地块开展调查,全面摸清已建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耕地地力等状况,以及未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永久基本农田连片度、坡度、基础设施水平等立地条件,掌握种植利用情况,并上图入库。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3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的
通报
正文: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3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的通报
(浙政办发〔2014〕119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鼓励先进,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9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励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9号)有关规定,经省政府同意,决定授予洪晓富等100人“2013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
希望获奖人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创新业绩。
全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加强学习和研究农业应用技术,扎实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为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两美”浙江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21日
附件:2013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获奖人员名单
——结束——。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04•【字号】•【施行日期】2024.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促进我省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检验检测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到2027年,全省行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培育一批权威公信、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品牌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一批高能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高地。
二、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供给水平(一)支撑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全产业链、供应链检验检测体系。
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及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等高能级平台。
围绕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8大重点产业集群,鼓励共建公共检测平台,强化“一集群一平台”支撑。
优化国家及省级质检中心布局,建设、整合、提升一批质检中心。
(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各市、县〔市、区〕政府。
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研究发布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指导目录,积极发展氢能、光伏、新型储能设施等领域检验检测服务。
深化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国家综合试点,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纺织、电池等行业建立碳足迹认证制度。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16•【字号】衢政发〔2017〕46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衢政发〔2017〕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推进绿色金融改革,有效实现工业和科技专项资金的整合、资金和基金的并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联动、市本级和县(市、区)的统筹,大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发展,全面构建衢时代创新驱动生态体系,特提出如下政策意见:一、培育“龙头”和“标杆”企业。
坚持扶优扶强,精准施策,引导和鼓励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一批龙头和标杆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发展支撑力。
(一)培育龙头企业。
在全市年产值5亿元以上(含),或年产值3亿元以上且纳税排名全市前50名,或注册地在衢州的上市挂牌公司中,确定50家重点工业企业作为培育对象。
具体政策支持如下:1.对实施的工业投资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给予10%的补助。
2.对实施的工厂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两化融合项目,按投资额给予30%的补助。
3.当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3%以上且比上年增长5%以上的,按研发投入的6%给予补助。
上述补助总额不超过地方贡献超基数的增量部分。
4.鼓励并购重组全市范围内落后产能企业,按不超过兼并重组额的5%给予补助。
5.对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市绿色产业基金给予优先参股支持。
(二)培育标杆企业。
在全市年产值1—5亿元且纳税额排名全市前100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且核心专利技术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以及已在新三板挂牌的、注册地在衢州的工业企业中综合评审确定50家重点培育对象,试行期内给予同龙头企业相同比例的支持。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关于加快推进测土配方
施肥工作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衢政办发[2006]86号
【发布部门】衢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7.28
【实施日期】2006.07.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关于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意见的通知
(衢政办发〔2006〕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市农业局《关于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意见
(市农业局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有效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全省粮食生产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按照“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用肥到户”的要求,建立以“图、表、卡、肥”为模式的推广工作机制,实行多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摸清土壤养分状况,调优施肥结构,提高地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从2006年起全市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亩均节本增收3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