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测试题2.doc
- 格式:doc
- 大小:114.93 KB
- 文档页数:7
15-1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科学
技术与思想文化文化
1.铁路是一个国家的大动脉,我国著名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是在 ( )
A.1904年
B. 1905年
C. 1906年
D. 1909年
2.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创基人之一,撰写《制碱》一书的人物是 ( )
A.张謇
B.侯德榜
C.詹天佑
D.范旭东
3.欧美对纯碱制造方法的垄断是在何时被打破的 (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20年代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哪部书中的观点 ( )
A.《海国图志》
B.《狂人日记》
C.《黑奴吁天录》
D.《天演论》
5.以下都是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请按顺序将其排列 ( )
①曾国藩②严复③魏源④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6.近代思想家魏源与严复在思想观点上最大的相同
点是 (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支持君主立宪制
D.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15-1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文化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七单元考卷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 印度棉纱质优价廉D. 民族工业曲折艰难2.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3.张謇15岁中秀才,41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时,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却坚决请辞。
清状元110人,但状元经商成就大业,并造福社会只有他一人。
以下表述与他的事迹不相符合的是( )A.反映“实业救国”的思潮B.其创业经历折射了民族企业的曲折历程C.曾投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D.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用工业大生纱厂4.中国近代民旅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5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A.大众传媒的发展B.习俗风尚的变革C.交通工具的更新D.通讯设施的完善7.张謇称兴办实业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 B.自然经济的封闭性C.封建思想的保守性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9.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
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10..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11.下框内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12.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选择题1.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论”、“物竞”、“天择”等词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A.魏源B.严复C.康有为D.陈独秀2.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A.著名思想家严复译著《天演论》B.詹天佑在京师大学堂毕业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C.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废除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D.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3.某学校的学生用话剧在表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1862年)刚创立时的一个情景,以下选项中符合该场景的是()A.校园里的男生都是短发B.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人体结构C.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D.集会上学生都穿着整齐的西装校服4.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说明()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5.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6.下列属于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黄石创办的企业是()A.湖北织布局B.大冶铁矿C.汉阳铁厂D.大冶钢铁厂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民族战歌,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长沙人()A.鲁迅B.冼星海C.田汉D.聂耳8.《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它的作者是()A.左宗棠B.李宗仁C.聂耳D.冼星海二、非选择题9.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政治篇】材料一(1)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第 23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一、单项选择题1.请你指出中国近代史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的设计者是()A、詹天佑 B 、侯德榜 C 、聂耳 D 、冼星海2.由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以减缓坡度,设计者设计的路轨是()A、“人”字形 B 、“ V”字形 C 、“丁”字形 D 、“之”字形3.打破外国人对中国大碱业的垄断,并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的重要发明是()A、《制碱》一书的问世 B 、“侯氏制碱法”C、《海国图志》一书的问世D、京张铁路的开通4.被称为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并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历史人物是()A、侯德榜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孙中山5.“物竞天择,适者生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的进步看法出自严复的第一部译著()A、《天演论》 B、《海国图志》 C、《进化论》 D、《万国公报》6.我国的新式学堂最早创办于()A、洋务运动期间 B 、戊戌变法期间 C 、辛亥革命期间 D 、五四运动期间7.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成立的最高学府是()A、北京大学B、京师大学堂C、同文馆D、清华大学8.京师大学堂创办此后的一段期间内,科举考试制度仍旧存在,一位洋务派大臣奏请停止科举考试,这位大臣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曾国藩D、张之洞9.清政府迫于局势的压力,宣告取销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A、1894 年B、1895年C、1905年D、1911年10.京师大学堂创办此后仍旧沿用科举制度的直接原由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C、变法诏书所有取销 D 、当时选官的需要11.清政府迫于局势,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成立起的新式教育体系是()三个学段。
①初等②中等③高等④博士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12.《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少儿入学年纪为()A、五岁B、六岁C、七岁D、八岁二、阅读以下资料中国化学工业的前驱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有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前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第7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0分钟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998年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A.京师大学堂 B.商务印书馆C.北洋水师学堂 D.南通师范学校2.气势宏伟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出自《黄河大合唱》,它的曲作者是()A.冼星海 B.郭沫若 C.聂耳 D.徐悲鸿3.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是①聂耳②冼星海③郑律成④曹火星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的原因是()①西学东渐的影响②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③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④清政府为了安定人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下列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②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③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6.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04年D.1905年7.下面哪一项内容与徐悲鸿无关A.在绘画艺术上学贯中西,有独到成就 B.他笔下的马深沉浑厚、傲骨嶙峋C.他曾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D.他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8.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魏源——《海国图志》 B.聂耳——《黄河大合唱》C.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D.詹天佑——京张铁路9.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的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
这条铁路是()A.平汉铁路B.滇越铁路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10.“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历史: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同步练习1.清朝沿用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选拔人才。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
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明朝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改革2.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建立起包括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沿用了年的科举制度。
2.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 1905 一千三百多3.从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
3.五四运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4.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
4.郭沫若5.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作品,如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赵树理丁玲例1.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它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因此学习历史,应学会追根溯源。
答案: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1898年7月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新政”措施之一。
变法失败后,得以保留,后来逐渐增设新学科。
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一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1)隋朝;科举制度。
(2)1905年。
(3)①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③从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
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及答案:科学技术
与思想文化
1.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C)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浦军校
2.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
这所新式学堂是(B)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
3.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隋文帝时正式形成
B. 唐朝创设进士科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民国时才被废除
4.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B)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重订学堂章程》
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B)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废止科举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及答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科学和社会生活21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练习题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如图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A、①③④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②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与下图有关的铁路建成之所以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 )A、它是在资金不足、机器短缺和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建成的B、在这条铁路上有几处设计巧妙的著名工程,如居庸关、八达岭隧道、青龙桥等C、它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D、领导设计和施工的总工程师在铁路建筑史上影响广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
这条铁路是( )A、平汉铁路B、滇越铁路C、淞沪铁路D、京张铁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
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C、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这部著作的作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这位思想家是( )A、严复B、魏源C、林则徐D、张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二十年以后的洋务运动。
它指( )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C、师夷长技D、民主科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20世纪初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
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哪一条铁路上( )A、京广铁路B、京沪铁路C、京张铁路D、京九铁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苦难的祖国,不少人纷纷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救国之梦。
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1、中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主持修建的铁路是由谁完成的?()A侯德榜 B魏源 C茅以升 D詹天佑2、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 B《三国志》 C《天演论》 D《四洲志》3、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天津大学4、有人正在阅读《鲁迅全集》,那么,他肯定不会读到()A《孔乙己》 B《狂人日记》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D《屈原》5、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主持建造的铁路是()A京同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京蒲铁路6、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 1905年D 辛亥革命后推翻帝制7、下面哪一项内容与徐悲鸿无关()A在绘画艺术上学贯中西,有独到成就B他笔下的马深沉浑厚、傲骨嶙峋C他曾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D他提出了“物竞天泽,适者生存”8、有一外国人在1900年来到中国,那么他在当时不可能遇到的是()A读到严复译著的《天演论》B听人们讲述谭嗣同等人的事迹C他坐火车从北京到张家口D看见很多人都在读他听不懂的四书五经9、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在什么时期创办的()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10、旧中国时期,打破帝国主义对纯碱的垄断的科学家是()A 钱学森 B詹天佑 C茅以升 D侯德榜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解放区内的文艺工作者有丁玲、赵树理等。
B抗战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历史剧。
C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对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D聂耳的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了新的教育体制B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C京师大学堂建立后,学生可以不用学习八股文D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中唯一被保留的一项改革措施二:想一想:(2×18分)13、材料一:是以生今日,乃转于西学……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又断乎不如是也,赤胥黎氏此书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A 卷1.碱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你知道我国第一位研制出碱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 B.詹天佑 C.茅以舁 D.魏源、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出自 ( )A.《定国是诏》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四库全书》3.“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A.中国文化有了进步B.文化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C.中国文化领域混乱D.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是新旧交替4、填表:人物共同点不同点作品基本思想魏源严复【答案】1A2B3B4、均是清代爱国进步思想家,主张改革现状,《海国图志,《天演论》学习西方军事科技,改革现状,抵抗侵略;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B 卷1.右图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思想启蒙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三国志》2.魏源、严复分别属于哪个阶级 ( )A.地主阶级、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资产阶级D.地主阶级、资产阶级3.下列近代科技文化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京张铁路全线通车②侯德榜制出纯碱③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④严复译述第一部书《天演论》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4.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的名称是——,图二的人物是(2)图一交通工具传人中国,有何作用?(3)图二人物有何杰出贡献?【答案】1.C 2.D 3.A4(1)一、早期的火车二、詹天佑(2)略(3)主持和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C 卷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滇越铁路 B.淞沪铁路 C.京汉铁路 D.京张铁路2.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侯德榜——“红三角"牌纯碱C.詹天佑——淞沪铁路D.严复——师夷长技以制夷3.魏源和严复都是我国近代早期爱国的思想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B.都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C.都主张维新改革D.都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重要性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单元检测题(七)班别姓名座号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詹天佑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A. 对外国的蔑视精神B. 民族自强精神C. 以中国为荣精神D. 立志报国精神2.右图是20世纪初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哪一条铁路上()A. 京广铁路B. 京沪铁路C. 京张铁路D. 京九铁路3.右图为建在青龙桥车站的一座人物铜像,这是纪念科学家()A. 詹天佑B. 魏源C. 严复 D. 侯德榜4.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
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5.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A. 农业科技B. 文化教育C. 电子工业D. 化学工业6.“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主张应该出自()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天演论》7.右图这一漫画讽刺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把这一思想介绍到中国,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的思想家是()A.严复 B.魏源 C.梁启超 D.龚自珍8.严复介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 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C.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 D.激发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9.“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哪一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废除科举制度10.图二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末11.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
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 魏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 严复──“红三角”纯碱C. 詹天佑──京张铁路D. 侯德榜──师夷长技以制夷12. 下列是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主要贡献有()①率兵收复新疆②开办汉阳铁厂③创办京师大学堂④奏请停止科举,普遍兴办学校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3.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A.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B.《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C. 科举制度的废除D. 新式学堂的创办14.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不可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是()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孔乙己》D.《子夜》1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16.2007年12月21日美丽的广州大学城新校区,隆重了举行冼星海塑像揭幕仪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他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是()A.《大路歌》 B.《义勇军进行曲》C.《毕业歌》D.《黄河大合唱》17.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为什么建国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还要时刻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A. 知耻后勇B. 居安思危C. 学以致用D. 闻鸡起舞18.《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A.歌颂祖国山河 B.宣传抗日救亡C.追求革命理想 D.反对黑暗统治19.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他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他是( ) A.鲁迅B.郭沫若C.赵树理 D.丁玲20.下列作品不属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小说是()A. 《小二黑结婚》B.《李有才板话》C.《屈原》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看图问答题:(共20分)21.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2)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22.图说历史:请回答:(1)图一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是谁?(2)图二是他译著的代表作,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请你判断是什么著作?该著作中介绍了什么思想?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旧称“努卯学制”)。
……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
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请回答:(1)北京大学建于哪年?材料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
(2)科举制始于何时?请你评价一下科举制度的兴废?(3)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请回答:(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5)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使秦二爷兴办的企业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四、问答题(10分)27.学习完“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一主题后,新世纪中学对其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探究下列问题:(1)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四人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近代,都去外国留学过;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所创新。
他们的结论对吗?请你谈谈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2)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以、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请你对照今天你们的课程与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D2.C3.A4.C5.D6.A7.A8.D9.D10.D11.C12.C13.B14.D15.D16.D17.B 18.B19.B20.C二、看图问答题:(共20分)21.(1)魏源《海国图志》(2)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3)“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制夷就是抵抗外国的侵略,使中国富强昌盛。
22.(1)严复(2)《天演论》,书中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23.(1)1898年。
例如北大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等,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等。
(2)隋朝,评价: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24.(1)兴办实业。
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张謇;实业救国(3)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不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
(5)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四、问答题(10分)25.(1)不完全对。
他们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是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的共同点。
他们研究和活动的领域不同。
他们虽然都生活在中国近代,但生活的时期不同。
他们虽然都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魏源没出国留学,本身又不会外语,主要靠别人翻译的外国书报,加以研究。
詹天佑、侯德榜、严复都曾出国留学,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比魏源要深得多,特别是严复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又深又广。
(2)《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课,而我们的课表没有这门课。
我们的课表有音乐,而它没有。
我们初二课表有化学,它没有。
另外,我们的课表有政治思想课,它叫“修身”;我们的课表有数学,它叫“算学”;我们的课表有生物,它叫“博物”;我们的课表有美术,它叫“图画”;我们的课表有体育,它叫“体操”。
两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有“读经”“讲经”,而我们的课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