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5
考点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突破一了解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用。
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④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⑤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⑥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⑦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波浪线“”。
突破二用法相近的标点符号区分1.括号与破折号的异同二者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又有区别:当解释说明内容比较重要,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要读出来时,就应当在解释说明的内容的前后都用破折号(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括号),否则用括号。
如:(1)中年人读书学“术”,做事讨巧,难以凭信念——如果他原先有的话——拼命做去。
(2)拿一颗豆子(蚕豆、豌豆、黄豆都可以)来说吧……分析:(1)可以把注释的内容都读出来,而(2)不必读出来。
2.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当后面的内容是分项列举时用冒号,是解释说明时用破折号。
如:几年来,她自学了以下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
分析:本句冒号以下的内容是分项列举,而不是解释说明,所以只能用冒号而不能用破折号。
3.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区别(1)一个远在异乡的人想起自己的家,就想起那景象:“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分析:括号里的话注释的仅仅是冒号后面的话,而不是整个句子的。
因此,这里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应放在句号前、引号后。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分析:本句中的括号里的内容是注释诗句出处的,并且诗句又是独立的,故此括号为句外括号。
4.顿号与逗号用法的不同二者都可表示并列关系,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环境教案第三课小说环境描写●复习目标1.了解小说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2.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一景三考——特点、技巧和作用。
●设计思想●教学资源《小说环境描写》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一、把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
它的主要作用有:④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⑥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二、把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三、一景三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多是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
“三考”中,景物描写技巧虽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样,但在小说里一般不是考查重点,而景物特点、作用是考查重点,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1.如何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
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2.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教案研究: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一、教案的设计教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教材内容有机整合,确保信息完整、系统和准确。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的设计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思路清晰:教案应该具有逻辑性和思路清晰。
对于特别繁琐的内容,需要加强简洁性。
在准备教案时,教师应先确定教材内容,排除冗余或无关信息,并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2.技巧讲解:技巧是复习过程中的主要关键。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并提供学生们实际运用技巧的机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并运用各种技巧。
3.知识点的重点讲解:教师应该从重难点入手,以此循序渐进。
在课堂上,老师需要注意进行重点的讲解,尤其是应该重点突出学生反映困难的部分。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对教学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应用:1.讲述演练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焦点是对学生阅读材料和作文技巧的讲述。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定数量的标准文本,并注重在课堂上将让学生们能够有效地阅读或写作的技巧呈现出来。
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学内容以及提出疑问并进行复读练习,并帮助学生们基于新知识创造一些题材比较新颖的文本。
2.课堂互动式: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焦点是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中进行。
在这种方法下,教师应该引导发言并且聆听,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技巧和作文水平。
同时,教师通过留下底稿或提出一些题型让学生们自行讨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架起了沟通讨论的桥梁。
三、教材的评估教材评估是一项实验性的教育方法研究,可以用于帮助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这项评估中,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知识点的收集:教师应该收集被高频使用的知识点,注重学生反应困难的部分,并结合情况讲解。
2.练习测试:教师应该注重讲解难点、重点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运用并应用所学知识点。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语文是让学生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无刻不在。
所以同学们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实践中体验和掌握使用语文的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贝克特及荒诞派戏剧;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初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征;3.结合以前学过的戏剧类课文,分析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4.通过了解世界现代文学创作的绚烂色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上学期学过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和斗争。
课本节选了全剧的最后一场。
先写了朱丽叶殉情,然后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最终使两个仇家合解。
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蕴含着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然而,世界现代文学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荒诞派戏剧在巴黎戏剧舞台上的上演,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被打破了,贝克特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我们今天要学的《等待戈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三、学生谈阅读过后的直接印象,尽量让学生寻找其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之处。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
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
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1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集体备课组教研计划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针对上学年教与学的不足,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年级部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考点突破第一轮的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扎实打好基础,积极备考。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一)教学目标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续规范学生的学习语文行为,促进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语文。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改进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三、教学工作(1)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1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重点讲成语第2周:辨析并修改病句第3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第4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5周:阅读评价中外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第6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第7、8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第9周:筛选文言文信息第10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1周:半期考试,分析总结第12周:翻译文言句子及文言语段断句第13周:鉴赏诗歌形象第14周:鉴赏诗歌语言第15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16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第17周: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第18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19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20周:阅读鉴赏中外散文第21周:阅读评价中外传记第22、23周:作文专题训练及期终考试以上时间安排并非固定,在教学过程中可作适当调整。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被动句及其翻译) 一. 被动句的类型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标志类型例句有标志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
(……白白地被欺骗)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
又如:①府吏见丁宁(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③诚请见教。
④望见谅。
⑤请勿见笑。
二.翻译下面的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若属皆且为所虏4.吾属今为之虏矣5.妇女无所幸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8.虽体解吾犹未变亏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1.不拘于时,学于余。
12.而君幸于赵王1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5.见犯乃死,重负国1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7.皆为陛下所成就18.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1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0.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2.以心为形役(为,被)23.纤歌凝而白云遏()24.怀帝阍而不见25.戍卒叫,函谷举。
26.吾又罢去127.六国破灭。
课题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课型复习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考点要求2. 明白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掌握消灭错别字的方法, 明确高考试题的特点.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考点要求《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A级。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二是工整书写汉字。
关于错别字,既是作文评分因素之一,也是单独命题考查的重点内容。
所谓“现代汉字的字形”,是指现代汉语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书写字的形式。
主要表现在区分形近字、音近字,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连笔字等方面,这是汉语书面运用最基本的能力。
要避免写错别字,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必须利用汉字的特点,掌握必要的正字法。
1.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如“交”与“缴”均有“交出”的意思,但“缴”有强调履行义务或被迫的意思,所以“交纳”“交税”也可用“缴”,但“缴获”“缴械”应当用“缴”。
“杆”与“秆”,“杆”的一个义项是“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组成词可有“枪杆”“笔杆”;“秆”的意思是“某些植物的茎”,组成词可有“麦秆”“麻秆”“烟秆”。
2.读准字音,以音辨形。
如“奴颜bì膝”用“婢”不用“卑”(bēi)。
“赝”yàn,意为“假的,伪造的”,组词有“赝品”“赝币”等;“膺”yīng,意为“胸,承受”,组词有“义愤填膺”“荣膺”等。
熟记字音,有助于辨别形近字。
3.分清笔画,认准字开形。
将形近字集中起来细加比较,找出特点,加强记忆。
如:“炙”与“灸”、“茶”与“荼”等。
4.抓住形旁,别义选字。
如“燥”与“躁”,一从火有“干”的意思,“干zào”“zào热”取“燥”;一从“足”,有“急”的意思,“急zào”“烦zào”,取”、“躁”。
二是掌握别字类型,避免写错别字。
1.形近致误。
如:修茸(葺);膏盲(肓);肆(肄)业;赢(羸)弱;鬼鬼崇崇(祟祟);如火如茶(荼)等。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虚词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明确理解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机地运用于自己的考试答题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分清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多指含义,用法多指词性和使用情况.2.让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能够将本节所学有机地运用到考场答题实际中。
教学方式:归纳演绎常见实虚词。
以例证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年,校园里流传着这一样个段子:“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不错,周树人(鲁迅)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再加个时代隔膜,理解起来确实不易,而作文又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写作但又最让人头痛的事,而文言文则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太远,语言过于简练,更由于在生活中使用较少,所以,同学们怕文言文也是可以理解发。
要读懂并理解浅显的文言文,第一个关键就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虚词,如果这个关过不了,我们就无从谈起读懂文言文了,更不用提理解文言文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实虚词进行一个梳理,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并联系课本实际。
下面我们就从高考实虚词的角度作一解读。
二、“文言文实虚词”的解读。
文言文实虚词的考查是一个传统的题目,常考而不衰.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实虚词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说没有目标,《考纲》规定,我们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只有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所以,划定了这个范围,我们在学习中就能够有的放矢,缩小范围。
具体文言实虚词,我们将在PPT中予以展示。
专项强化演练十六1.近年来,更改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
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要求:说出两条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2)”仁怀市”改名为”茅台市”【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表达观点,然后有理有据地阐述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1)赞同改为”珍珠桥”:易写易记,朗朗上口;水似珍珠,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2)赞同保留”砧杵桥”:内含古诗文典故,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富有生活气息。
(3)赞同改为”茅台市”:符合经济时代的特征;加强了对地方产品的宣传,因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4)赞同保留”仁怀市”:仁德播后世,关怀流四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2.请补全下面一段话,使之成为一段通顺的排比句。
古代文人在自己处境不顺之时,往往以诗文为歌,激发斗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蔑视名利的歌,李白唱着它冲出污浊的官场;《归去来兮辞》, ;《赤壁赋》, 。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作答时要注意两方面:形与神。
仿形主要是仿句式、仿修辞,明确供仿句的句式是什么,明确哪些词是可以保留的,本题中的”是一首……歌,……唱着……”是供仿句的句式,也是要保留的。
仿神时要注意观察前后文中有没有限制条件。
如本题中的”古代文人在自己处境不顺之时”就有明显的限制条件,它限制了所仿写的对象必须是”古代文人”,而且必须是在”处境不顺之时”。
【答案示例】是一首向往自由的歌陶渊明唱着它回归宁静的田园是一首宣示豁达的歌苏轼唱着它畅享无边的风月3.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给即将落成的国家博物馆正大门拟一副对联。
据《北京晨报》报道,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历时3年多改造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重新开馆。
国博现拥有展厅49个,所珍藏的文物几乎包含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所有代表性文物。
在当代藏品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台也被收藏其中,同时还包括为举办国际展览而设的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四个国际展厅。
国家博物馆的场馆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
(1)横批:(2)上联:(3)下联:【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应该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即上下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字数相等、结构对应等。
然后,结合材料内容,紧扣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的特点具体分析。
注意,横批是挂在对联上头的横幅,不仅要精练而且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
【答案示例】(1)物华天宝(2)从石器到火箭,尽览古今珍藏(3)由九州至四海,通显中外博物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
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
然而她刚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了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了春晚,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通读材料,把握材料叙述的基本事实以及材料中出现的观点;其次要从材料提供的西单女孩、春晚、马梅等角度中找准一个角度进行点评;最后注意点评时观点要明确,语言要简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简要地阐明自己所持观点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花独放不是春。
艺术家可以登上春晚舞台,草根同样也可以登上春晚舞台。
5.从下面的故事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展成一段生动形象的话,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50个字。
(1)李贺骑驴觅佳句;(2)荆轲倚柱而箕踞;(3)屈原怀石投汨罗。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分析理解原句,如写”屈原怀石投汨罗”,就应该分析这句话,想象屈原在汨罗江畔的绝望心境;其次,所写内容要符合人物身份;再次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茫茫的江水,一袭白衣,披散的头发,怀抱着石头,一个孤独而又苍凉的背影在如血的残阳下渐行渐远。
波涛滚滚的江水呜咽着,似在为屈原鸣不平,而这残阳下的背影却成了永恒的一幕。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我喜欢聆听,因为聆听像春雨给花朵带来美丽,像清风给小树带来风姿,像阳光给禾苗带来欢乐。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供仿句的特征,即供仿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确定仿写的对象;最后,要使所选对象和所表达的主题积极健康。
【答案示例】我喜欢行走,因为行走像星光给黑夜带来点缀,像溪水给河流带来欢歌,像浪花给大海带来奔腾。
7.仿照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所写句子与画线句构成排比。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
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壁便需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 。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分析供仿句,供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了古诗,答题时要做到比喻生动贴切,引用准确恰当。
考生还应注意,文段谈的是”选择”,答题时一定不能选择其他话题仿写。
【答案示例】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胸怀8.为了控制和节约用水,学校要举行节约用水动员大会,请你为本次大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找出题干中的要求,明确所写语句要达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上要表达节约用水这一主旨,二是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可选用平时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进行作答;其次要注意所写句子要符合字数的要求。
【答案示例】(1)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2)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3)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
请节约用水!9.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黄河,我故乡的河!你是一条光灿灿的金链,几十年闪烁在我遥远的梦里。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拟写这两个句子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结构要与示例相同,即可按照”黄河……!你 是…… 的……,几十年……”这个结构拟写;二是句子的主语是”黄河”,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1)黄河,我故乡的河!你是一根金黄色的琴弦,几十年弹拨着我绵绵的思绪。
(2)黄河,我故乡的河!你是一根长长的线,几十年牵动着我归家的情思。
10.仿照画横线的语句,另写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横线处,使之结构相似,内容连贯。
从呱呱坠地起,红歌就在我们耳边萦绕,并渐渐渗透到我们血液中,从此,血液里便常常有红色的音符激荡、飞扬。
红歌,让我们了解历史——《过雪山草地》; ; ;红歌是我们心中神圣的”中国红”啊!红歌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赞美的对象是”红歌”;②使用”红歌,让我 们…… ——《……》”的句式;③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且为歌名。
【答案示例】红歌,让我们明白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歌,让我们拥抱幸福——《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11.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
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报答”的主题。
小草为了报答春风唤醒自己的厚爱,用苍茫的绿色装点缤纷的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仿写时要注意:①结构要相同;②要表达”报答”的主题;③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
【答案示例】飞鸟为了报答蓝天赐予自己晴朗的长空,用靓丽的歌喉歌颂无私的情怀河流为了报答大海容纳自己的胸襟,用永远的奔腾述说自己的感激12.仿照画横线的语句,另写两个句子,填入横线处,使之结构相似,内容连贯。
然而,当真的学着诗人的模样,也”举杯邀明月”,要一吐心事时,我蓦然发现,这儿其实根本没有我所相约的月亮——它被高耸的楼群遮掩了,被现代浮躁的生活吞噬了,那闪烁的霓虹掠去了它的清辉, , 。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注意内容连贯,所写内容应与城市的特点一致。
其次,要注意其结构特点,即”那……了它的……”。
【答案示例】那跳楼大甩卖的喊叫声扰乱了它的沉静那混合着各种废气的空气污浊了它的面孔13.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
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解析】此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公益广告要以道理说服人,以情感打动人,以创意吸引人。
要写出创意独特、有情有理的好广告词,则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多用修辞;②句式整齐;③内容简洁;④紧扣中心。
因此,答题时要紧扣”关心留守儿童”这一中心,再做到其他三点即可。
【答案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
14.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草船借箭请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00字左右)【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描述漫画内容时,要明确画面中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尤其要注意一些夸张的地方,如本题漫画中呈现出人民币符号的箭。
【答案示例】在写有” 少儿书画大奖赛”的船上,并排站着四个稻草人,他们胸前悬挂”欢迎广大家长踊跃短信投票”的牌子。
漫天蜂拥而至的钞票,犹如千百支箭,遍插在稻草人身上,仿佛《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景象的重现。
15.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要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歌的画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70字左右。
苏溪亭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翻译诗句,而要大胆而合理地填补诗句留下的艺术空白。
组织答案时还应该注意题目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70字左右。
【答案示例】苏溪亭畔,芳草萋萋,春波碧水,已是暮春时光,曾是旧时相识的燕子还未归来。
是谁,独自登高倚阑,看烟雨迷蒙,沉思无限?叹一声游子不归,红颜将老,即使在这春日里,杏花也仿佛觉得好冷啊。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