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角下的_嘉莉妹妹_
- 格式:pdf
- 大小:52.44 KB
- 文档页数:2
题目存在主义视角下《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悲剧命运解读AcknowledgmentsFirst and foremo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Li Yahong, my supervisor, for his continuous support and helpful instruction, for his valuable and constructive advic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y thesis. Without his generous instruction and painstaking revision, the thesis would have never been finished.I wish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all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in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They have given me generous instruction and kind encouragement during my study. And their inspiring guidance will continue t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my study and my work.Special thanks should be given to my family for their support for me during all these years. Deep love, continuous support and expectation are always my strongest backbone whenever I am confronted with the challenges in my study and life.AbstractTheodore Dreiser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American realistic writers, who published his first successful novel Sister Carrie in 1900. Theodore Dreiser relates a story of Carrie’ s rise from a poor country girl to a famous actress in his masterpiece Sister Carrie.The novel sets the American metropolis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20th century as background. At this time, the United States was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s,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had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had changed people’s ideas and moral concepts. At that time, people’s ideals and moral values had been seriously distorted, and people’ s success was not through hard work to get, and they blindly sought money. Especially for women, their bodies were the best means to gain success. The heroine Carrie of the novel, as the weakest woman in the bottom of society, she was inevitably tempted by the society of upholding money and materialism; and she was persecuted by the increasingly materialized and commercialized society. In such a dark society, in order to survive, Carrie had to step by step to compromise to the social reality, and had to sell her bodies and souls. Later, she succeeded by chance, but yet she had no the pleasure of success, and she would never feel the sense of happiness. She is a successful loser. This paper analyzes Carri e’ s tragic f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and aims to use the important concepts of existentialism to interpret Carrie’s life experiences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cause of Carrie’s life tragedy. The study reveals that people cannot get real happiness in the money-oriented society.Key words:tragedy; existentialism; absurd; freedom of choice;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eople摘要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1900年发表的《嘉莉妹妹》是他的成名作。
作品研究2009.11.B参考文献:[1][美]尤金・奥尼尔.漫长的旅程[M].欧阳基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2]布伦退尔.《戏剧规律》.《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年.[3]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年.[4]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尼尔不是选择神、国王这些高贵的人物,而是把目光投放到普通人,剧中悲剧冲突重在内心、“最理想的悲剧冲突”、注重情境与冲突结合,展现了他高超的戏剧艺术。
《漫长的旅程》不像亚里士多德说的用“突转”与“发现”来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没有像《雷雨》那种“发现”真相大白后剧情“突转”,掀起暴风雨般的戏剧高潮。
相反,奥尼尔将催生冲突的酵母投放到这部作品中,让催生酵母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慢慢发酵,重在表现人物内心的戏剧冲突,体现出静穆的悲剧美学,与他所表现的失去宗教信仰而迷茫的严肃主题是完美一致的。
陈桂成(1964—),男,研究生学历,籍贯:广西陆川县,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
朱江勇(1976—),男,江西瑞金人,厦门大学中文系2007级博士研究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戏剧理论与戏曲文化。
作者简介:[5]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6][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7]谭霈生.戏剧艺术特征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1.嘉莉妹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19世纪美国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正逐渐被消费意识形态代替,这种消费享乐主义崇尚享乐和满足的生活方式。
这时的物品已经成为地位的象征,而不是仅仅满足基本的需要。
小说《嘉莉妹妹》的诞生正处在美国消费主义开始盛行的时代。
大都市已成为商品消费、媒体消费、休闲消费的中心,城市里拥有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所,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形象和象征。
《嘉莉妹妹》女性主义特征解读《嘉莉妹妹》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特征的文学作品,通过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和情节展现了女性的自立自强、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下面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嘉莉妹妹》进行解读。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嘉莉妹妹》强调了女性的自立自强。
故事中的主人公嘉莉是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孩,她追求自己的梦想,独立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被社会束缚,不愿意墨守成规。
她不满足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而是积极地追求进步和自我实现。
在嘉莉的身上,展现了一种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对于当时来说是颠覆性的,也是对传统妇女角色的一种解构和重塑。
《嘉莉妹妹》也呈现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
在小说中,嘉莉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自主意识,她渴望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她不愿意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希望能够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能够享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
这种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情感,体现了女性对自身权利和地位的关注,呼应了女性主义强调的自由平等原则。
小说中对男女角色的塑造也体现了女性主义的一些特征。
在《嘉莉妹妹》中,男性角色往往被描绘成世俗、功利、冷漠的形象,而女性角色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温情、关怀和梦想。
这种塑造方式有助于突显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她们对情感、关怀的重视,从而为女性主义的理念提供了一种对比和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嘉莉妹妹》中的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也体现了女性主义的立场和关注点。
小说中反映了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命运困境,以及她们对爱情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同时也探讨了女性在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中的矛盾与挣扎,对爱情、婚姻、家庭和自我认同的思考。
这些情节和主题的设计,深刻而真实地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在思想上对女性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和情感体验的关切和探索。
自然主义批评视野下的《嘉莉妹妹》一、德莱塞与《嘉莉妹妹》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小说家西奥多·赫曼·阿尔伯特·德莱塞于1871年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的一个德裔美国家庭。
其父亲原为德国的纺织工人,母亲是摩拉维亚的农民女儿,二人在移居至美国后创办了一家纺织工厂,但在德莱塞出生的前一年,工厂失火,致使德莱塞一家自此陷入贫困。
作为贫困家庭中的第9个孩子,德莱塞童年的物质生活及教育情况可想而知,他未满20岁时便独身一人赴芝加哥谋生,曲折的经历使德莱塞切身洞悉美国社会的阴暗面,为其日后在文学创作中真实而有力地揭示当时美国社会中残酷的竞争以及人和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打下了强有力的现实基础。
1888年,德莱塞获得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他先后从事过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洗衣店的送货员,芝加哥《环球报》、圣路易斯《环球一民主报》和《共和报》的记者,纽约《每月》杂志主编。
1899年,德莱塞创作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并于次年发表,销量不佳的同时使德莱塞遭遇德国10年的被迫封笔期,该书于1907年在美国再版,获得评论界很高的评价。
《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位农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的故事,嘉莉在经历奋斗、受阻、堕落后终于跻身于上流社会,成为一名演员。
该书在真实再现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的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表层现象下的失业、贫困和饥饿等阴暗面,可以说采用自然主义写作手法创作而成的《嘉莉妹妹》为美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嘉莉妹妹》再版后的第二年,德莱塞创作了具有《嘉莉妹妹》姐妹篇之称的《珍妮姑娘》,与《嘉莉妹妹》共同成为对美国贫富对立现象的控诉书。
此后德莱塞连续创作了《金融家》《巨人》,与其死后发表的《斯多葛》共称为“欲望三部曲”,描写了垄断资本家柯柏乌豺狼般的一生。
1925年,德莱塞发表了使其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的悲剧》,随后他延续其自然主义创作手法发表了多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如1927年的《锁链》、1928年的《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9年的《妇女群像》、1931年的《悲剧的美国》、1941年的《美国是值得拯救的》等。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自然主义视角下《嘉莉妹妹》中主角人性的变化吕元洁张丽萍(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自然主义认为人受本能和激情的控制,也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控制。
人的力量在环境面前很小,任何抵抗都是毫无意义的。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其书通过农村女孩嘉莉到大城市谋生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和他的自然主义观点。
本文将从自然主义视角去探讨《嘉莉妹妹》中嘉莉从简单到虚荣,依附到独立的人性变化,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旨。
关键词:自然主义;《嘉莉妹妹》;变化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026-01Naturalism was originally a concept in classical philosophy.Naturalism believes that people are con-trolled by instinct and passion,but also by genetics,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People are very small in front of the environment,and any resistance is meaningless.In a word,naturalistic fiction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economy,and other fac-tors on human beings.The thesis will on the changes of the human nature of characters in Sister Carri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determinism.一、Simple to Vanity of CarrieSocial environment is a concept which opposit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It includesthe living envi-ronment.For example:(1)A touch…as the familiar green environs of the village passed in review.(Dreiser,2011:1)In example(1),“the familiar green environs of the village”conveys that Carrie lives in a village with endless green fields,which can be inferred that Carrie is a simple villagers.After arriving in Chica-go,the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d and Carrie changed as well.For example:(2)Carrie passed along the busy aisles,much affected by the remarkable displays…A flame of...whole heart.(Dreiser,2011:19);In example (2),“trinkets”,“dress”,“stationery”,“jewelry”,“slip-pers”,“stockings”,“skirts”,“petticoats”,“laces”,“ribbons”,“hair-combs”,“purses”described a prosper-ous and material urban environment.“affected by the remarkable displays”,“a show place of dazzling inter-est and attraction”convey that Carrie’s attraction and desire of beautiful goods arose.“not any of these things were in the range of her purchase”show that she have no ability to acquire it by herself.“A flame of envy lighted in her heart”,“she longed for dress and beauty with a whole heart”conveys that the pros-perous and materialistic city already changed her na-ture of purity.She became jealous and desperate for wealth,clothing and a comfortable life.From example(1)and(2),which can be inferred that Carrie changed from a simple village girl into a female shoe-making worker who has much desire.二、Dependent to Independent of CarrieDeterminism,a theory or doctrine that acts of the will,occurrences in nature,or social or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are causally determined by preceding events or natural laws.The first encounter of Carrie and Drouet on the train and the second met in Chicago seem to be the arrangement of destiny,For example:(3)Indeed,an experienced traveller...y toward all he might do.(Dreiser,2011:5)…She even answered for a waitress in a small restaurant where...In the first glance she beheld Drouet.(Dreiser,2011:49)...That little soldier of fortune took her good turn in an easy way.(Dreiser,2011:51)...“I will tell you what to do,”a welcome breath of an open door.(Dreiser,2011:59)In example(3),‘‘It disposed her pleasantly to-ward all he might do.’’conveys that the first en-counter on the train,Drouet’s exquisite dress,funny talk,broad insight,and the careful care on Carrie in the train,all of these make Carrie feel that she was of interest to him.“Suddenly a hand pulled her arm and turned her about.”shows that the second encounter in Chicago was more dramatic.It was the most dis-tressed time of Carrie.She had just lost her job,and if she could not find another job,she would have to go back home immediately.As she went to a small restaurant to look for a job,Carrie met Drouet,who was eating here.After learning about Carrie’s situa-tion,Drouet lent Carrie$20in generously,which made Carrie deeply moved,and even rise a feeling surged in her heart that she felt that she liked him.‘‘took her good turn’’,which can be inferred that for Carrie, who was desperate,Drouet was undoubtedly文学品析(下转第183页)2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第2个教学周为中段专业提升,此时不再基于AE基础操作进行学习,而是切入与影视后期相关的综合实训案例,如“影视节目包装”、“视频特效”、“动画效果”等。
嘉莉妹妹:性别与自由的边缘探索介绍《嘉莉妹妹》是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出版于1941年。
小说通过主人公嘉莉的故事,探讨了性别身份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冲突与互动。
本文将分析小说中涉及的一些关键主题,如社会观念对性别角色期望的限制、自我认同与社会接受之间的矛盾等。
社会对性别角色期望的限制在《嘉莉妹妹》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早期二十世纪的法国社会背景。
女性被定义为家庭内务劳动者和母亲角色,并受到强烈的社会压力去适应这种角色。
然而,主人公嘉莉并不满足于这种规定。
嘉莉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反抗虽然生活在一个占优势地位的男权社会中,但是嘉莉拒绝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女人”的形象。
她穿着男装、剪短发型,并选择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她试图逃离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制,追求自由和个人独立。
自我认同与社会接受之间的矛盾在嘉莉的个人进程中,她不仅要面对自身的内心挣扎,还要应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审视。
她必须考虑自己真实的性别身份与社会所期望的角色之间的冲突,并找到一个平衡点。
自由与孤独嘉莉一直渴望自由,但在寻求自由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孤独。
她发现,在反抗传统性别规范时,她可能会失去与他人建立真正联系和被认可的机会。
然而,尽管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嘉莉坚持选择追求个人自由。
性别角色与存在主义哲学《嘉莉妹妹》也可以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作者通过描绘嘉莉在面对环境束缚时追求真实存在和自我意识来探索这种哲学思想。
同时,“存在即合理”也成为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结论《嘉莉妹妹》通过描述主人公嘉莉的故事,深入探讨了社会对性别角色期望的限制、自我认同与社会接受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追求自由所面临的困境。
小说引发了读者对性别身份与自由之间关系的思考,并提出了对传统性别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估的挑战。
摘要:《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赛的第一部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很重要的优秀作品。
本文拟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的角度重新解读嘉莉妹妹这一主人公,存在主义的三个核心思想:“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他人是地狱”都体现于这篇小说中。
嘉莉妹妹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担负起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关键词:存在主义;嘉莉妹妹;自由选择;担负责任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40年代到60年代,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和法国的萨特。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信条是: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
存在主义是萨特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了三个核心思想:(1)存在先于本质。
他认为人首先是存在,然后才能按自己的思想造就自身。
人的本质不是天生的,不像物的本质是事先规定好了的,人的本质是自己规定的。
(2)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的本质既然是由他自己造成的,所以人是绝对自由的,他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创造自身。
人面前有着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括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选择”、“自我设计”,来填充这个括弧。
因此,人与人之间是彼此冲突的。
冲突就是人的存在的原始含义。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赛的著名小说,它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为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来到大城市芝加哥,为了摆脱贫困,她出卖了自己的贞操,并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借自己的美貌与歌喉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歌星。
然而名誉和地位带给她的,不是梦想实现的满足感,反而是无尽的孤独和痛苦,在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里她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本质,找不到幸福的源泉,最终她不得不在孤独中度过余生。
大多数学者都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嘉莉妹妹是在本能欲望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地陷入了罪恶的深渊,因此,人不能为自己的错误或失败负责,这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本文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嘉莉妹妹这个人物是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如何做出不同的选择以及她最后如何承担起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的。
一、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先于本质”是指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
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
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
人的本质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投入世界之后在人生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人的存在方式决定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本质,且随着时空变化而不断更新,不断超越自我,具有多种潜在的可能性,并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因人而异[2]。
人的本质并不是一出生就确定了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人的本质体现在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选择中。
我们要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本质。
嘉莉出生在一个面粉厂工人的家中,社会地位较低,但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小资产阶级的影响,不安于眼前的贫困生活。
在德莱赛的笔下,嘉莉是一位漂亮而又活泼的姑娘,虽然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但心里充满着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她无知又虚荣,渴望上层社会的生活。
她向往上流社会的女人的华美服饰和奢侈生活,她希望自己也能享受到这一切。
为了能过上这种繁华的生活,嘉莉妹妹带着梦想投奔姐姐,来到芝加哥这个大城市开始了她的美国梦。
但当她来到芝加哥投奔姐姐后发现,姐夫是如此的瞧不起她,直接忽视她的存在,甚至姐姐也在担心她的到来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她为了谋生不得不去找工作,这时她所渴望的就是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的生活需要。
残酷而无情的现实破碎了她的美梦,迎接她的是失业和疾病。
因病失去工作后,嘉莉孤苦伶仃地徘徊在街头,此时推销员杜洛埃的闯入为她带来了一缕曙光。
她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杜洛埃的怀抱,做了他的情妇。
后来由于更大的欲望又做了酒店经理赫斯渥的情妇,与赫斯渥私奔后,在纽约由于偶然的机会她成了走红一时的明星,挤上了上流社会,实现了她的幻想。
并抛弃了逐渐贫困的赫斯渥,以不自觉的残忍将他推上了绝望之路。
存在主义认为,人只能通过他人来发现自我,“除非通过另一个人的介入,我是无法获得关于自己的任何真实情况的。
对于我的存在,别人是少不了的;对于我所获得的关于自己的任何知识,别人也是同样少不了的”[3]。
嘉莉本来是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来到芝加哥后,在这个繁华的城市,她抵御不住诱惑,选择用肉体换来物质的享受和满足她的“上流社会生活”的欲望。
小说并没有明确指出嘉莉妹妹的本质,而是透过嘉莉妹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生活中的表现及选择为人们展示了她的本质。
嘉莉妹妹的本质就体现在她的选择中,为了生存就要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象,改变自己的人生,她的本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存在的意义需要在存在的状态中体现出来,嘉莉妹妹选择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她的生存意义,体现了她的本质,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二、自由选择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实现自己。
因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嘉莉妹妹》蒋挺徐洁168而人的本质是由他自己造成的,人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力和自由。
但是人的选择不仅仅关乎个人,人还要对自己的选择、他人和社会负责。
萨特认为宗从人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人是绝对自由的,人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人的自由行为首先要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并非孤立的个体,人是社会中的人。
虽然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个人自由和他人自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个人的自由与行为以及自由选择不可能与他人无关。
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行为除了要对自己负责外,还必须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嘉莉妹妹为在她的人生中做了无数的选择。
她带着年轻的梦想,远离了自己的贫穷的家乡,投靠了在芝加哥的姐姐。
然而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纽约这个大城市又刺激了她的欲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失业和孤独无助后,她便和火车上遇到的推销员杜洛埃生活在一起了。
她并不满足杜洛埃为他提供的简单的生活,她的欲望进一步膨胀。
后来她又认识了霍格著名大酒店的经理赫斯特伍德,一个有妇之夫。
她并不在意他有妻子,只在乎他能提供给她更优越自在的生活状态。
后来两人窃款私逃到纽约,嘉莉却由于偶然的机会,成了一个走红一时的演员,挤上了上流社会,实现了她的梦想。
赫斯特伍德由于失业沦落为乞丐,走投无路而选择了自杀。
然而,在那个所谓的上流社会生活中,即便她已经拥有了名誉地位和金钱,却感到极度的空虚,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在寂寞和凄凉中,她坐在摇椅里梦想着那终不可得的幸福。
根据萨特的观点,我们不仅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还可以自由地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人的选择不仅仅是单纯的选择,而是与他人和社会以及未来是密切相关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嘉莉妹妹在她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从离开贫穷的家乡到成为一个演员,嘉莉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萨特认为,人是世界中的人,每个人和他所处的社会密不可分。
人的存在首先是他的外在存在,即作为对象的存在,而人的自由便是对这种对象性的超越。
因此人的自由不是远离现实的自由,而是在世界中作选择的自由。
嘉莉妹妹的选择不但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和杜洛埃和赫斯特伍德是密切联系的。
嘉莉妹妹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和自由,但是她也要为她的选择负责任,同时也要承担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
这些选择体现了萨特“人是绝对自由的”的哲学思想。
三、结语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贯穿于《嘉莉妹妹》中,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部小说的一个全新的视角。
嘉莉妹妹的本质体现于她的一次次的选择中,她离开贫穷的家乡来到纽约,先后做了杜洛埃和赫斯特伍德的情妇,后来走上了舞台,成为一个著名的演员。
这些选择也折射出“人是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嘉莉的每一次选择都与社会和他人密切相关,但是她也要为她的选择负责任,同时也要承担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
最终嘉莉虽然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挤入了上流社会。
一切存在都是虚无的,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孤独地生活着。
嘉莉妹妹通过自由选择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并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了责任,那就是承受着无尽的孤独和痛苦,更加突出反映了她所生活的世界的荒诞和丑陋。
参考文献:[1]黄健云、刘建.论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美学思想[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01)。
[2]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熙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李常磊.福克纳存在主义哲学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4]朱颂.苔丝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J].长江师范学院学,2008,(07)。
[5]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6][美]德莱赛.嘉莉妹妹[M].裘柱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7]张方.萨特的存在主义及文学观———重读萨特[J].文艺争鸣,2007,(07)。
[8]李微.德莱赛笔下的美国社会———从文学评论德角度看《嘉莉妹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S2)。
[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评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