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构造和文字类型(一)
- 格式:docx
- 大小:21.97 KB
- 文档页数:6
字的结构类型中文的写法与拼音式语言有所不同,它采用的是汉字组成的方法来表达语义,而汉字则有着不同的结构类型。
一、单体字单体字是最简单的字形结构,由一个汉字组成,其所表示的意义不需要划分成更小的组成部分。
例如:“人”、“大”、“月”等。
二、天干地支字天干地支字是指采用天干地支为左右结构、左右构成字形的字,如“申”、“亥”等。
这种结构主要用于表示时间和历法等方面。
三、田字格田字格是指采用“一田”、“二田”、“三田”等格子为基础组成的字形,如“由”、“畏”、“甲”等。
这种结构相较于其他结构更加复杂,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四、左右结构左右结构指汉字的左右两边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如“电”、“皮”、“院”等。
五、上下结构上下结构指汉字的上面和下面表示不同的意义,如“草”、“雪”、“鱼”等。
六、中心结构中心结构指汉字的中心部分表示主要的意义,而左右或上下部分表示辅助或增强的意义,如“去”、“钟”、“江”等。
七、叠字结构叠字结构是指汉字的多个部分堆叠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字形结构,如“飞”、“龙”等。
八、会意结构会意结构是指在一个字中,两个或以上的意义相似或相关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词义,如“士”、“卧”、“堆”等。
九、形声结构形声结构是指在一个字中,一个部分表示其形状或视觉效果,而另一个部分则表示其音韵,凭借这两个部分所组合而成的字形结构,使读者得以快速地识别并理解该词的意义,如“风”、“音”、“花”等。
以上是汉字的一些基本结构类型,它们对于中国的书法和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了解这些结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一. 【1 】汉字八种构造及类别二.间架构造九十二法黄自元和他的间架构造九十二法黄自元,清末书法家,实业家,他的书法是一种适用书法.他所编写的楷书《间架构造九十二法帖》,科学性的剖析了楷书的间架构造,是学楷书者的入门法帖.此外黄自元所临《九成宫》也对进修欧楷者有较强的参考意义.如今市情上能买到的有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和出版的《黄自元临九成宫》和《间架构造九十二法》以及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间架构造九十二法》1, 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划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它.宝.家.下.京2, 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划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上.且.土.直.且.正.亚.丕.三.3, 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郝.和.邦.勘.欿.师.靓4, 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松,左边要短.紧.如:绩.议.读 .端.像.禄.锦5, 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当写得长些;如:喜.吾.安.黄.甚.青.未.畏6, 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派不歪.如:甲.平.干.午7, 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横折钩为编缉,且被包抄部分笔划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如:葡.萄.蜀.葛 .均8, 勾衂法,不成直长其势. 以横折钩为编缉,且被包抄部分笔划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如:句.匀.勿9, 横短撇长的字.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的字.如:右.有.灰11,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长.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如:乐.集13,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14,横短直长 .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15,高低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高低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16,阁下有直,须左收而右展 .阁下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 .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压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偏向要不合,使其有所变更.如:亦.赤.然20,画重者,宜鳞羽整洁以化极. 稀有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合,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21,两平者,阁下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构成的字,阁下要平均.如:颜.顾 .騵22,三合者,中央务正 .由三部分构成的字,中央务正.如:御.谢.树23,两段者,高低等分中微加饶减 .由高低两部分构成的字,高低两部分各占一半,中央稍加变更.需.留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凸起编缉,调和同一.如:章.意.素.累25,左边小者宜齐上 .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划要与右边笔划的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边小者齐其下 .右偏旁小的字,右边笔划应靠下或与左边下部齐平.如:和.知.细27,外四叠者,体魄必整方. 在字的周围消失雷同的笔划,应分列整洁,大小相当,形成包抄.如:嚣.器28,内四叠者,安插匀密 .内为四叠的字,安插要平均.慎密.如:爽.齿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掉势 .斜勒笔划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概.如:七.也 . 乜.此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 .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正派.如:云.去.且.旦31,纵捺之字,须要攒头收尾. 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法,最忌力衰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曲折.如:武.成.或33,横戈不厌曲. 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曲折圆润,切忌修长直挺.如:恩.息.必.志34,伸勾贵抱持. 有竖弯钩且呈下包上的字,其竖弯钩要尽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抄的部分.如:勉.旭.抛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 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36,呈勾之势,退缩合适 .阁下构造的字中,竖弯钩居左时,应缩小让右.如:鸠.辉37,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打针四点之半.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如:鸟.马馬.鳥38,上平之字,宜齐首 .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39,下平之字,宜齐足.笔划靠下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40,重捺者,须有缩有伸. 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41,叠趯者,当或挑或驻 .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42,高低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 高低有钩提的字,下钩显著而上钩要隐蔽.如:哥.柔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 .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如;冠.寇.宅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 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 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46,右占者,右无妨独丰 .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饱满些.如:施.腾.靖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48,阁下占者,中宜逊. 以阁下为主的字,中央宜小.如;弼.辩.衍.仰49,中央占者,中独雄 .以中央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50,高低占者中小 .以高低为主的字,中央应小.如:莺.寡51,纵腕宜典劲.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如:风.飞.气52,横腕贵圆隽.竖弯钩的书写请求竖直钩圆,应圆润英俊.如:先.见.元.毛53,纵撇恶鼠尾. 竖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要防止末尾细而无力.如;庭.居.底54,联撇恶排牙 .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要有大小变更.如:友.及.反.皮55,三撇法,以下撇首,顶上撇之腹. 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依次顶着上撇的中央.如;修.参.须.形56,三点法,一下点提锋与上点驻笔响应 .三点的写法,第三点的出锋应与首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57,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央相对.如:是.足.走58,土字直勿偏.与下截左紧正对老字头中竖是字的中间.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59,错综者,贵迎浪穿插而恶纷纷构造错综庞杂的字,要穿插对应让步,但不克不及乱.如:繁.馨60,周密者,宜安插安插而嫌挤杂构造慎密的字,安插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混乱.如:继.缠61,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 当悬针的笔划若成垂露(结尾如露水.圆形),则不美不雅.如:车.申.中.巾62,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63,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 竖直型体的字要找准折画和撇画的中间地位,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64,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 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65,字本瘦者,其形勿短 .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66,字本矮者,用笔宜肥. 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67,盖下之法,撇捺宜均.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均匀.如:会.合.金.命68,趁下之势,阁下相当 .撇捺居中下俯的字,其捺脚双脚齐平,阁下对称.如:琴.吝.各.谷69,虽宜肥,而勿肿.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痴肥.如:土.山.公.止70,虽宜瘦而勿臞 .笔划较少,形体较长的字,笔划要恰当加粗,切忌修长无力.如:了.寸.才.卜71,疏而丰之 .笔划少的字,就写的饱满些.如:上.下.千.小72,密者匀之 .笔划繁多的字,笔划间要互相迎让,布白平均.如:赢.鼎73,堆叠者,消纳之.三角同型的字,在笔划的应用上要有变更.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74,积聚者,清楚之 .由下而上聚积起来的字,笔划要合理安插,伸缩有度,繁而稳固.如:糜.零.靡75,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 下面的横画,应当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76,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 末笔为竖钩的字,竖钩的钩锋稍像左平出,象有萦带下字之势.如:丁.宇.亭77,之迭中字,宜于上略大而下小. 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紧靠左下.如:远.还.逮78,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 .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而用反捺(长点).如:矢.契 .莫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在一个字中,左竖短,则右竖不宜长.如:作.仰.冲.行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 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81,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 .宝盖的钩,要写得象鸟低头看本身的胸部一样才好.如:官.空.宰.82,排摹之画,如工之镂物乃佳 .纂集分列的笔划要象精工镌刻的那样才叫精巧.如:赫.鹧.鬻(yu)83,从卩之字,准此. 带单耳旁的字,横折钩宜短,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如:印.叩.却84,从邑之字准此. 带右耳旁的字,弯钩稍大,长竖应为悬针,直挺下垂.如:郊.郑.邻85,从埠之字准此. 带左耳旁的字,弯钩稍小,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 如:阪.陔86,从葵之字准此. 带登字头的字,撇伸捺展,两脚齐平,伸展盖下.如:登.凳87,从祭之字准此 .带祭字头的字,撇直捺伸,左低右略高,宽展盖下.如:祭.蔡.察88,从众之字准此. 带乑字底的字,上为短撇,中位垂露竖.如:聚89,从豕之字准此. 从豕的字,以此为尺度.如:家.象.豪90,单人旁字准此. 从单人旁的字,以此为尺度.如:仁.仪.俯.休91,双人旁准此 .从“彳”的字,以此为尺度.如:徐.循.行.很92,带竖弯钩字准此. 带竖弯钩的字,以此为尺度.如:乳.乱.色.包。
汉字的结构及区别,每个类型的例子摘要:一、汉字的结构概述二、汉字类型的区分1.象形字2.指事字3.会意字4.形声字三、各类汉字的例子及区别1.象形字例子:日、月、山、水2.指事字例子:上、下、左、右3.会意字例子:明、休、林、采4.形声字例子:江、河、鱼、鸟四、汉字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五、学习汉字结构的方法和技巧正文: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拥有独特的结构及类型。
了解这些结构和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字。
下面将详细介绍汉字的结构类型及例子。
一、汉字的结构概述汉字的结构主要包括笔画、偏旁部和整体结构。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包括横、竖、撇、捺等基本笔形。
偏旁部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通常位于字的左侧、右侧或上方,起到表意或表音的作用。
整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总体布局,包括内外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等。
二、汉字类型的区分1.象形字:这类汉字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例如:日、月、山、水等。
2.指事字:这类汉字是通过指示事物的方式来表达意义的,如上、下、左、右等。
3.会意字:这类汉字是通过组合偏旁部,表达某种意义。
例如:明(日+月)、休(人+木)、林(木+木)、采(爪+木)等。
4.形声字:这类汉字是由意符和声符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读音。
如江、河(水+工)、鱼(鱼+田)、鸟(鸟+氏)等。
三、各类汉字的例子及区别1.象形字例子:日、月、山、水。
这些字充分展现了汉字的形象性,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实际事物。
2.指事字例子:上、下、左、右。
这类字通过简单的笔画,指示了方向和位置。
3.会意字例子:明、休、林、采。
这些字通过偏旁部的组合,传达了特定的意义。
4.形声字例子:江、河、鱼、鸟。
这类字由意符和声符构成,既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又具有较好的发音。
四、汉字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汉字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广告、标牌、书籍等。
了解汉字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理解汉字,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汉字的结构与分类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象形文字系统,拥有深厚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是研究和理解汉字形态的重要方法,下面将介绍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一、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字形结构和笔画结构两个层面。
1. 字形结构字形结构是指汉字通过不同的部首和偏旁组成的形态特征。
部首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代表字的意义。
偏旁是部首的组成部分,代表字的声音。
通过不同的部首和偏旁组合,形成了众多的汉字。
例如,汉字大,由一部分组成,部首是一,代表事物的大小。
汉字天,由一多结构组成,部首是一,偏旁是多,代表天空中众多的事物。
2. 笔画结构笔画结构是指汉字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的数量。
汉字的笔画按照书写的方向和顺序来划分,一个汉字由一个或多个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组成。
例如,汉字日,笔画结构为一横。
汉字木,笔画结构为一横、一竖。
笔画结构不仅影响了汉字的书写,还对字的形态和结构有重要影响。
二、汉字的分类汉字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包括音韵分类、形义分类和构造分类等。
1. 音韵分类音韵分类是根据汉字的读音来进行分类。
汉字的读音以声母和韵母为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音节。
例如,根据读音,可以将汉字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四类。
如“他、图、如、吴”属于平声;“夕、课、匹、泪”属于去声;“爸、巴、八、写”属于入声。
2. 形义分类形义分类是根据汉字的形状和意义进行分类。
汉字的形状和意义相互关联,形成了不同的分类体系。
例如,根据形状,可以将汉字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和转注字等。
象形字是通过画出物象的形状来表示事物,如“日、月、水”;指事字是通过画出与事物相关的图形来表示,如“上、下、中”;会意字是通过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字合成新的字,表示更加复杂的概念,如“人、从、众”;形声字是由声旁和形旁组成,声旁表示读音,形旁表示意义,如“话、思、谢”;转注字是通过一个字的意义来表示其他的概念,如“伞”表示“散”。
汉字八种结构及类别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形态结构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历史文化底蕴。
了解汉字的结构,对于我们正确书写、理解和记忆汉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汉字的八种结构及类别。
一、独体字结构独体字是指由一个单独的部件构成的汉字,它不可再拆分。
比如“日”“月”“山”“水”“人”“口”等字。
这些字往往是象形字,通过简单的笔画勾勒出事物的基本形态。
独体字在汉字中数量不少,是构成其他复杂汉字的基础。
独体字的特点是笔画相对较少,结构较为简单,但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走势和重心的稳定,以保证字的美观和平衡。
二、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汉字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宽窄、长短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早”字,上面是“日”,下面是“十”;“尖”字,上面是“小”,下面是“大”。
在书写上下结构的汉字时,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协调,避免出现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的情况。
同时,上下两部分之间的连接也要自然流畅。
三、上中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汉字由三个部分依次叠加而成,如“意”字,上面是“音”,中间是“日”,下面是“心”;“草”字,上面是“艹”,中间是“日”,下面是“十”。
这种结构的汉字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的重心对齐,使整个字看起来稳定而不松散。
而且,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搭配要合理,避免某一部分过于突出或过于弱小。
四、左右结构左右结构是汉字中最为常见的结构之一,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
比如“林”字,左边是“木”,右边也是“木”;“好”字,左边是“女”,右边是“子”。
书写左右结构的汉字,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比例,有的字左窄右宽,如“河”;有的字左宽右窄,如“都”;还有的字左右等宽,如“朋”。
同时,左右两部分的高低位置也要恰当,以保证字的整齐美观。
五、左中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汉字由三个部分横向排列组成,如“做”字,左边是“亻”,中间是“古”,右边是“攵”;“树”字,左边是“木”,中间是“又”,右边是“寸”。
这种结构的汉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的紧凑性,避免出现松散、割裂的感觉。
语法知识(一)——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一、汉字的形体构造(一)构造单位:现行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笔画——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由笔画构成的单位。
(二)构造方式:汉字的构造方式指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1、象形: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例:月口雨羊牛瓜车舟泉象形字在汉字中占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这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复杂、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客观事物无限纷繁,所以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
2、指事: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例:上下三本末刃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象形字重在像原物之形。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例:武休取明涉从会意字是合体字,至少要有两个字组成,它比象形字和指事字都多,但没有表音成分,局限性大。
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如:洋(yáng)形旁(水)表示洋是有水的事物,声旁羊(yáng),表示洋字的读音。
(1)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左形右声如:河梧堆锡挑右形左声都切劲攻战上形下声芳竿宇窍爸下形上声勇型贷袋姿外形内声囤阁匣裹内形外声问闻瓣辩(2)形旁、声旁的作用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例如:用“劳”作声旁的形声字:捞、涝、崂、唠、痨、耢等。
(捞,打捞,意义同手有关;涝,雨水过多,意义同水有关;崂,崂山,山名;唠,闲扯,同口有关;痨,痨病,结核病,同疾病有关;耢,一种农具,同耒[古代一种农具]有关。
)声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读音。
例如:用“奂”作声旁的:换、焕、涣、唤、痪等,读音同“奂”完全相同。
汉字结构分类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结构复杂多样,可以根据不
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构成方式,汉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和转注文字,下面就这五种结构分类进行介绍。
一、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以物象来表达,人们通过对物象的形态或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概化,最终形成了象形文字。
例如,人们通过对牛形的
观察和抽象,演变出牛、牧、牢等词汇。
二、指事文字
指事文字以手指或指向为基础,来表现一种指示、表示的意义,
例如“上、下、左、右、旁、中、口、目、耳、手、足”等词汇。
三、会意文字
会意文字结构最为复杂,由两个或多个单字组成,这些字之间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作用。
会意文字主要
有“六書”,即象形、指事、形聲、謬形、轉注和會意,其中最典型
的是會意文字,如“休、忙、交、貿、顏、書、記、車”等。
四、形声文字
形声文字包括形声和声旁。
形声是由表示意义的义符和表示音韵的字形构成,例如“利、坎、军”等。
声旁是为了表示某一个字的音韵而添加的字形,在形状规范、音义相通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出新的形声字。
五、转注文字
转注文字是通过古代注音符号转换而来,即在一个字的旁边或上面加上一个显式的字形,表明该字的音、义等,例如“何、机、宫、汝、石”等。
汉字结构分类涵盖了汉字的多方面特点,既有语言学和文化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又有深刻的哲学理论指导。
对于今天中国的语言文化研究、文物鉴赏和汉字教学等事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助力。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形态汉字是中国人民独有的文字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形态是汉字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体现了汉字的美感,还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汉字的构造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汉字的独特之处。
一、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偏旁部首、笔画和字形三个要素。
1. 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意义。
例如,“木”是一个常见的部首,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义。
偏旁部首的存在使得汉字的学习和记忆变得更加有条理,有助于理解字义和构造。
2. 笔画汉字的笔画是指汉字的基本书写单位,它们由一系列笔画的组合而成。
汉字的笔画有直线、弯曲、撇捺等不同形态,每个汉字的笔画数量也不尽相同。
通过练习书写汉字的笔画,可以提高字形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3. 字形汉字的字形是指汉字的外形特征,它们反映了汉字的历史演变和书写风格。
不同的字形代表了不同的字义,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观念。
例如,“人”字的字形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结构和意义一直保持不变。
二、汉字的形态汉字的形态主要包括方块形、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等形式。
1. 方块形方块形是汉字的基本形态,它们由方形的字体构成,例如“口”、“田”等字。
方块形的汉字通常表示一些基本的事物和概念,是汉字体系中最基本的形态之一。
2. 象形象形是汉字的一种形式,它们通过图画的方式直接描绘事物的形象特征。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象,而“水”字则是水流的形象。
象形汉字在形态上与事物的形象相似,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指事指事是汉字的一种形式,它们通过手指指向事物的方式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例如,“上”字就是手指向上的动作,表示位置或方向。
指事汉字的形态简单明了,具有直观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
4. 会意会意是汉字的一种形式,它们通过组合不同的象形或指事汉字来表示新的意义。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
汉字的构造(一)z一、现代汉字的结构z二、汉字的造字结构与六书z三、许慎的六书说z壁中书:汉代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的藏书。
z《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z战国时的写本,所用文字是当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缪篆z摹刻印章的一种篆书开母庙石阙铭东汉延光三年(123年)刻,阙以石条垒成。
在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开母庙遗址。
“开母”原名“启母”避汉景帝名讳而改,启为夏禹子,铭记夏禹治水事迹。
z《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z《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
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与韩荆州书》李白: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
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
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五爻本末亦刃牟指事-夫甲骨文金文本义:成年男子小篆指事-引甲骨文金文本义:拉开弓小篆牛牛羊竹果眉舌象形-耳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象形-牛、羊甲骨文金文小篆象形-女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象形-衣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合起来构成一个新字的造字方法。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一、汉字八种结构及类别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自元和他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自元,清末书法家,实业家,他的书法是一种实用书法。
他所编写的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帖》,科学性的分析了楷书的间架结构,是学楷书者的入门法帖。
此外黄自元所临《九成宫》也对学习欧楷者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有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和出版的《黄自元临九成宫》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以及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它、宝、家、下、京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上、且、土、直、且、正、亚、丕、三、3,让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郝、和、邦、勘、欿、师、靓4,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松,左边要短、紧。
如:绩、议、读、端、像、禄、锦5,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黄、甚、青、未、畏6,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均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的字。
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的字。
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13,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直长。
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字”的构造和文字类型(一)
1.“字”的构造和“词”的构造
字的构造和词的构造性质完全不同。
语言单位的构造可以分为原理上的创造方法和空间上的结构方式。
正确认识它们,对语言及其文字的研究和应用非常有意义。
字的创造方法包括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简化、随意等。
词的创造方法包括模拟声音、语素比拟、随意等方法。
葛本仪对汉语词的造词法和构词法进行严格的逻辑区分〔4〕,具有普通语言学价值。
字的结构是单纯的形体上的问题,分为部件和笔画等下属层次单位。
字的结构方式是在平面上展开,包括左右、上下、内外等方式。
词的结构是声音和意义结合形成符号实体的问题,分为语素组、语素等下属层次单位。
虽然对于表示词或者语素的字在形体上可能与意义有关系,但是词或者语素的意义绝对不是由字的一定形体部分的“意义”构成的。
词的结构方式是在线条顺序上展开,包括主谓、述宾、定中、状中、中补、联合等方式。
下面拿汉语“猫”作为例子来分析。
从词的角度来看,造词法是模拟词义对象的声音拟声法,构词法是一个单纯语素充当的单纯法。
从字的角度来看,造字法是跟一个词义特征和词的相似声音取得联系的形声法,构字法是义旁和音旁左右结构的复合法。
构成的“猫”的两个部件又可以进行笔画分解,笔画的结构又分为分离、接近、交叉3种方式。
下面再举例说明字和词在结构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一个词可能用一个字记录,例如英语的“I”,汉语的“我”;也可能用多个字记录,例如英语的“we”,汉语的“我们”。
但是正常情况下很难让一个字记录几个词,除非用速记符号的形式。
词有一个语素充当的单纯词,例如英语的“write”,汉语的“写”;也有几个语素构成的复合词,例如英语的“writer”,汉语的“作者”。
同样字有一个部件充当的单纯字,例如英语的“e”,汉语的“人”;也有几个部件构成的复合字,例如汉语的“从”。
英语的字没有部件,不要奇怪,因为英语的字总数很少,通过简单的笔画就可以区分,当然没有必要通过部件这个中间层次进行编码。
这正如,一个比较小的大学直接分系,没有必要形成中间层次的学院。
但是,在这样一些看起来像常识的道理上,不少人仍然出现认识错误。
林语堂说:研究汉字形体构造与研究西方语法形态有相同的地方〔5〕。
但是,如果把这种比喻性的相似关系当做性质相同的关系就会发生错误。
可是,潘文国还把这个说法当做证据,说中国语言学落后,就是没有注意这种概念混淆的传统观点〔7〕。
徐通锵把汉字中的形声字内部的形旁和声旁这样的部件,当做词中的词根和词缀这样的语素。
他说:“‘声’与‘形’所表示的两种意义,好像一纵一横的两个轴,交叉点就是某个字的意义”。
他认为“浅”是形旁“水”和声旁“戋(小)”的意义交叉的结果,“盏”是形旁“皿”和声旁“戋(小)”的意义交叉的结果,等等〔10〕〔p.105〕。
如果当初用来代表“qiǎn”这个概念的音节是另外的声音呢?如果当初
创造书写“qiǎn”这个单纯词的字,用的形旁不是“水”,而是“土”、“灰”、“谷”等等呢?难道“浅”的概念跟现在的声音和形体有必然的联系?这不是违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吗?
这是严重混淆文字和语言,混淆字的构造和词的构造的表现。
这跟蔡勇飞提出“单字词的构词法”〔2〕〔p.105〕是一样的错误。
我们应该承认,创造形声字的人肯定是在分析了语言单位的声音和意义以后,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字的形体设计的。
但是,这只是许多设计方案中的一个,所以古代异体字多。
我们由于无法直接认识古代汉语的意义,所以通过字的结构分析找到语义分析的线索,但是不能把这种线索跟语言意义本身等同起来。
因为特定语言单位的意义只有一个,但是为它设计字的线索有很多。
赵元任说:“有些字的来历可以帮助咱们记忆”,不过,字记录的词或者语素“的实际意义本身还得要学习。
”〔13〕
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在没有这些形声字或者没有汉字以前的汉语怎么分析?如果“字”是汉语的基本单位,那么没有文字的原始汉语,就没有基本单位?同样,现在还没有文字的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又怎么进行这种“字”的分析?如果汉语像越南语言一样把汉字改革成拉丁文字,那么“qiǎn”怎么进行这种分析?
即使字的形旁和声旁的关系,跟词的词根和词缀的关系一样,也不能从这种结构分析去直接分析语义。
从字来看,“形旁只是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
〔3〕〔p.261〕声旁也是一样。
有的形旁和声旁甚至跟具体词语的意义是背道而驰的。
例如,“碗”、“桥”的形旁是“石”、“木”,可是,“石”、“木”即使当时有道理,但是跟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词的意义已经没有多少联系了。
同样,从词来看,也是这个道理。
词根和词缀这样的语素在词中的语义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的意义,但是不等于词的完整的真正意义。
例如,“国家”不是“正确处理国家和家庭的关系”中的“国”和“家”加起来的意义,“打手”不是“他打了一下我的手”中“打”和“手”加起来的意义。
如果说词组中的词和词的语义是加法关系,那么词中的语素和语素的关系是乘法关系。
明白了字和词的不同结构性质,我们就不会简单地拿学习3500个汉字跟学习几万个英语单词进行没有逻辑共性的比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正确区分不同文字类型的可靠依据。
2.“字”和文字类型
文字类型应该根据字记录口语单位的主体功能确定。
裘锡圭认为文字体系的类型由字符(构字符号)来决定,并且把字符分为“音符”、“义符”、“记号”3种。
〔8〕这好像只是把构词单位语素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并没有给词本身分类。
“既然文字用来表达言语,所以书写符号的图形就应该根据它们表达言语的不同单位来分成各种类型。
”〔12〕〔p.31〕古老的文字一般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词,后来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这些词被当作词的结构单位,成为更多的复合词中的语素,就出现了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
的局面,自然就出现了几个字记录一个词的现象。
虽然词、语素比较容易识别,但是数量太多。
于是,人们用一个字直接记录语音单位音节或者音素。
这样只需要少量的字。
如果这种语言的音节数量少,例如日语大约100个,音节字不再分解。
否则,像朝鲜的音节字比较多,就进一步在里面用不同笔画代替音节中的不同音素。
这种音素化的音节字,不能叫做音素字,因为表示音素的笔画不是自由的形体。
同样道理,阿拉伯文字是突出辅音的音素化音节文字,元音不在字上面体现出来,或者用附加部件在字上体现出来。
〔15〕〔p.21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字记录语言单位的主体状况,把文字分成2种大类型,4种小类型:
表意文字(1)词文字:古代汉字(2)语素文字:现代汉字表音文字(3)音节文字:整体音节文字:日语的假名音素化音节文字:朝鲜的谚文辅音突出的音素化音节文字:阿拉伯文字(4)音素文字:英语等许多语言的文字。
把文字分成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不是说有的文字只能表达口语的意义,有的文字只能表达口语的声音。
只是从单字的直接功能出发,看它是跟有意义的语言实体单位,还是跟没有意义的语音形式单位直接联系。
为了避免理解的分歧,我们也可以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分别叫做“语符文字”和“语音文字”。
“语符文字”中的字直接对应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口头语言的符号单位,包括词、语素。
“语音文字”中的字直接对应口头语言的形式单位包括音节、音素。
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每个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在声音形式上一般是一个音节,所以有人把汉字叫做“语素-音节文字”。
这种名称实际上是把字跟语素的关系和字跟音节的关系错误地等同起来。
在汉语中字跟语素基本上是一个对应一个的关系,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但是,字跟音节的关系一般是多个对应一个的关系,例如“yi”音节就对应“咦、仪(式)、移(动)、姨(妈)、遗(失)、疑(问)、彝(族)、(适)宜、贻(笑大方)……”这么多的字。
但是,如果汉字像日语的音节文字假名一样记录一个抽象的音节,只需要一个字。
现代汉语有大约1300个音节,如果采用音节文字只需要大约1300个字。
可是现代汉语通用的字就有7000个,字和音节的数量是1比5。
可见,汉语的字记录的是具体词语中的“具体音节,而不是从汉语中抽象出来的音节”〔9〕。
所以“它是记录单音节的词和语素以及音节的文字”〔14〕中的“以及音节”应该去掉。
善于类推的人也许会不满意地说:汉字也不是跟语素一一对应的啊,例如“开花”和“花钱”中的“花”。
是的,但是这种情况相对来说,非常少,而且如果有人带头,完全可以用“扌+化”创造一个新的字来记录“花钱”的“花”,即使两个“花”的语音本来就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