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变迁视角下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6.91 KB
- 文档页数:5
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内容摘要:本文运用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相关经济数据,定量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短期传递效应约为20%,长期传递效应约为42%。
较低的传递效应表明人民币升值对解决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问题作用甚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传递效应人民币汇率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自汇率制度改革到2011年3月,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约20%。
即使如此,西方国家仍然要求人民币价值重估,这其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及面对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的乏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更是不断高涨,人民币汇率问题格外受到各界关注。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能否改善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依赖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出口价格的传导程度。
如果由于市场竞争,我国出口商不能将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成本提高传导给外国进口商,而是通过改进生产效率、降低利润率等方式消化更高的生产成本,则我国的出口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即人民币重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pass-through effects)。
如果人民币的升值不能有效传导给出口价格,则国外所“企望”的中国出口减少、进口需求增加和双边贸易改善不能实现,因而对解决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
文献综述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指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汇率变化1%时,以出口国货币计价的出口价格变化百分比,体现了本国出口商对因汇率变动导致的生产成本变动的转嫁能力。
如果出口价格能完全反映汇率的变化,则表明传递效应是完全的,否则是不完全传递。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出口商因面对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而不具有定价能力,出口商不可能转移任何由于本币升值带来的成本提高,因而传递效应是完全的。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与不完全竞争有关的垄断能力使得出口商能够随着汇率的波动调整出口价格,而且,具有定价能力的公司能够获得超出边际成本的利润,此时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基于贸易收支的视角苏明政;吴凯悦【摘要】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章使用2005年-2013年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收入水平为解释变量,进出口贸易额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额和实际收入水平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只存在统计上的单项因果关系.【期刊名称】《金融教育研究》【年(卷),期】2014(027)002【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口额;出口额【作者】苏明政;吴凯悦【作者单位】渤海大学金融系,辽宁锦州 121013;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沈阳116025;渤海大学金融系,辽宁锦州 1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汇率作为一国进行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参考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价格及其国际竞争力,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5年7月到2013年6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出口贸易额、国内外实际收入水平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得出所选变量是一阶平稳的,通过建立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得出残差项的平稳性,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在短期内汇率变动和实际收入水平对进出口贸易影响并不大,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额只存在单项因果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近些年来,我国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发展积累了一些文献,但对于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效果尚无统一的定论。
一种观点是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不高。
谢建国、陈漓高(2002)[1]利用双边分析法(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得出人民币贬值并没有明显改变我国贸易收支,国内供给状况影响长期内我国贸易收支,国内需求状况则影响短期内我国的贸易收支。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摘要】本文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 AR)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国内价格水平存在负向相关关系,有效汇率变动会造成进口价格和生产者价格的短期波动,但是对消费者价格波动的解释力有限。
汇率传递存在时滞,并且有沿着价格链下降的趋势。
不同时点的脉冲响应分析并没有发现汇率传递效应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
货币供应量冲击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要强于名义有效汇率和世界能源价格冲击。
【关键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TVP-V AR 汇率传递进口价格消费者价格一、引言我国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水平、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升值是解决贸易顺差同时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
然而,80年代以来,不论理论还是实证研究都证明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因此,汇率变动不能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我国的经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目前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进口价格传递不完全,并且存在时滞,汇率变动只有部分反应在进出口价格上。
这意味着汇率对国内其他价格的传递同样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时滞。
汇率传递效应的强弱直接影响国内通胀动态预测和货币政策效果,因此,汇率传递是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和利率改革的推进,通过汇率途径的冲击对国内的影响必然会日益增加,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时不得不考虑国外冲击。
国外的冲击不但会通过国际贸易传导机制和流动性周期传导机制影响国内价格水平,甚至会影响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实证上研究这一课题对政策参考有一定意义。
本文第一次采用时变参数的V 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
尽管文章并没有发现汇率传递效应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但是本文使用的方法仍为汇率传递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二、文献综述1、理论方面汇率变动直接影响进出口价格。
因此,早期汇率传递理论主要是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研究进口价格传递不完全的原因。
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启示本文把对马歇尔勒纳条件的间接检验和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系数的估计结合起来。
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差额作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差额的系数不显著且Granger因果关系不成立;采用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估计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结果显示出口商品的ERPT 只有0.2492,而进口价格的ERPT不显著,即我国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是不完全的。
标签:人民币汇率升值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传递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上升,这也加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美参议院11日以多数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旨在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以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
人民币升值真能如美国所愿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吗?实际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对二者关系洞察的经济直觉,从图1(从2005年7月完成汇率改革开始的66个月的数据)我们看到,中美贸易差额的月度数据存在波动(当然不如年度数据平滑),但大体是呈上升的趋势。
而自2005年7月我国汇改完成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一直是在下降的即人民币一直在升值。
因此,实际汇率升值与贸易差额并无明显的有规律的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汇率在调节中美贸易差额是无效的。
根据国际收支的汇率调节理论中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下文皆用MLC表示):当进出口商品汇率弹性之和大于1时,汇率调节能实现支出转换进而起到调节贸易差额的作用。
事实上,MLC是表明在汇率变动进而价格相应变动的情况下,当进出口贸易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差额是有所改善的。
然而,MLC暗含汇率变化不改变进出口价格PX、PM即汇率完全传递,用汇率传递率表示就是,本币贬值1%时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涨或出口商品当地货币价格下降的百分比。
因此,当汇率完全传递时,进出口商并不改变它们的定价策略从而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价格跟随作同样的变动。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话题之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
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对我国的价格水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与价格的关系是经济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选取该问题进行研究,着重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的传递效应。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政府根据汇率变动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2. 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参考价值,能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起到指导作用,促进我国货币政策的进一步优化。
3. 对企业经营具有参考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制定应对汇率变化的价格策略,保障企业经济利益。
二、研究问题与内容1. 研究问题本文将探究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
具体而言,研究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对于我国物价、生产成本、进出口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
2.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介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历程和现状。
(2)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成本型和需求型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进出口价格的变化等。
(3)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4)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5)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三、研究方法在方法上,本文将采用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
四、预期成果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的传递效应,深入探讨人民币汇率与价格的关系,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目前,国内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已有的研究主要借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基于开放、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假设分析我国的汇率传导机制,但我国的汇率制度存在多层面的管制,距离成熟市场经济的汇率制度尚有一段距离,比如结售汇管制、资本项目不开放等,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汇率传导机制表现出和成熟市场经济不一样的特征;二是已有的研究多是围绕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利率一汇率的传导机制等方面展开,未能对2005年“汇改”以后的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做出全面的研究。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进一步检验汇改后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并分析汇率传导机制中的阻碍因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一)成熟市场经济下的汇率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经典分析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我们下面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分别就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传导做简要分析。
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无论资本是否完全自由流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无效。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倾向→(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人市干预售出外汇买入本币一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国民收入↓。
由于汇率固定不变,意味着这一调整过程将会持续到国民收入恢复原来水平时为止。
所以,收入增扩张性货币政策短期内会引起利率下降、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加,但长期效应却只体现为外汇储备减少,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对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
而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项目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售出外汇购买本币一外汇储备↓→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