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农论文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10
苏南农村论文:苏南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研究【中文摘要】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
可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在农村学校,这一点尤其显得突出。
本文重点对苏南地区农村学校的写作教学进行了研究,想从中探究可行性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苏南农村初中的特点:苏南农村的界定;苏南农村生活环境的特点;苏南农村初中学校的特点。
接着分析了苏南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从写作指导者教师、写作主体学生、写作教材、课堂写作教学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出导致这四个方面问题的根源:教师观念陈旧,缺乏主动性;学生害怕作文,写作习惯不良;写作教材以阅读教材为中心;课堂写作无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
文章的主体部分,针对问题的症结分别从教师摆脱思维僵势,大胆变革创新;消除写作主体学生的惧怕心理,培养良好写作习惯;重组课内教材,开发课外资源及注重技巧,打造素色作文四个角度提出苏南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研究方案,提出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写作教学指导模式。
【英文摘要】Teachings of writing and reading are the two pillars of language teaching. However,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has been a problem for language teaching for a long time, which is particularly stands out in rural school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tudies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rural schools in Southern Jiangsu and exploring the feasible methods. This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first, which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of rural areas in Southern Jiangsu,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er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n i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It mainly starts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instructor--teacher, the main body of writing--students, the writing materials,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writing. It tries to dig out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Teachers’concept is outdated and they lack of initiative. Students are afraid of writing and they have formed bad writing habits. Writing materials mainly depend on the reading materials. And there are no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teaching methods of class writing teaching. The main part t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by putting forward the study proposal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How the teachers get rid of stiff thinking. How teachers change and innov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bravely and eliminate the fearful feeling of students when writing How can teachers develop students’good writing habits and recompose the materials in the teaching books. How teachers explore other resources and focus on skills development to create plainwriting. The main body also proposed guiding models of writing teach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关键词】苏南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素色作文【英文关键词】southern Jiangsu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of writing plain writing【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目录】苏南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研究摘要4-5Abstract5绪论10-20一、研究缘起10-13二、研究内容13-14三、研究方法14-15四、理论基础15-16五、文献综述16-20第一章苏南农村初中的特点20-25第一节苏南农村的界定20-21第二节苏南农村生活环境的特点21-22第三节苏南农村初中特点22-24一、优势生源流失22-23二、教师队伍复杂,不稳定23三、苏南农村学生特点23-24本章小结24-25第二章苏南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5-40第一节苏南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25-31一、教师写作教学形式化,过场化25-26二、学生写作“任务型”,作文质量整体低下26-28三、写作教材零散,系统性不强28-29四、课堂写作教学无序,随意性大29-31第二节苏南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31-39一、教师观念陈旧,缺乏主动性31-33二、学生害怕作文,写作习惯不良33-35三、写作教材以阅读教材为中心35-36四、课堂写作无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36-39本章小结39-40第三章写作教学教师篇:摆脱思维僵势,大胆变革创新40-48第一节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写作本位”意识40-43一、“写作本位”的提出40-41二、“写作本位”的意义、作用41-42三、“写作本位”的具体做法42-43第二节教师摒弃惰性,积极发挥主动性43-44一、研读新课标,学习先进写作教学理念43-44二、研读教材写作内容,内化为系统知识44第三节走出“闭关自守”,寻求多方支持44-47一、在课程上争取合理安排45二、与社会协议,消除“垃圾文化”的影响45-46三、与家长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6四、与学校合作,建立书香校园46五、与城市学校接轨,学习先进经验46-47本章小结47-48第四章写作教学研究学生篇:消除惧怕心理,培养良好写作习惯48-55第一节从“心”开始,点燃写作激情48-50一、进行自我反省教育,关注内心体验48-49二、宣讲地域名人,激发自豪感、归属感49三、艺术的表扬,适度的目标,维护心理动力49四、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写作任务式观念49-50第二节消除学生畏惧心理,让写作成为常态50-54一、从“人”出发,挖掘学生的良好个性51二、从“思”开始,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51-52三、从“趣”入手,提高写作动机52-53四、以“写”为主线,让写作常态化53-54本章小结54-55第五章写作教学研究教材篇:重组课内教材,开发课外资源55-64第一节重组课内教材55-59一、以“写作教学为主线,贯穿阅读教学”教学模式之构思55-56二、以“写作教学为主线,贯穿阅读教学”教学模式之实践56-59第二节开发课外资源59-63一、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写作素材60-61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61-63三、利用网络资源63本章小结63-64第六章写作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篇:注重技巧,打造素色作文64-76第一节以写带说,敲开写作之门64-67一、有说、敢说、会说、乐说64-65二、有辩、敢辩、会辩、乐辩65-66三、开展口头作文比赛66-67四、化说为写,把说的写出来67第二节真情实感,打造素色作文67-68一、素色作文的界定67二、素色作文的初步教学实施67-68三、素色作文的评价68第三节模仿与创造68-70一、模仿69二、创造69-70第四节入眼,顺口,悦耳,舒心70-74一、入眼70-71二、顺口71-72三、悦耳72-73四、自我是否用心73-74本章小结74-76结语76-77参考文献77-80附录80-87附录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情况调查问卷表(学生)80-82附录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情况调查问卷表(教师讨论稿)82-87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87-88后记88-90。
农学论文范文1. 农学毕业论文怎样写农学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作,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要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次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制造创造等学问产权的。
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进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
在争论论文写作时也不预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次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简单发生的问题和阅历,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挨次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
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
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赞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旧事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当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
次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讨论。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试验操作、整理材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担任的人,应当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
现在往往把参与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当以贡献大小依次陈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
学术指点人依据实际状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进展历程和在这一讨论方向中的位置。
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讨论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进展。
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照实写出试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试验方法、目标、推断标准等,写出试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
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试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细心分析,合乎规律地铺述。
农业论文范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而研究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农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论文范文一:农村合作社与农业经济大发展关系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将农村合作社发展列入重要内容。
农村合作社是现阶段组织农民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最好途径。
农村合作社不仅能顺利解决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时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与精细化的服务,是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
阐述农村合作社建设对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并探索出推动农村合作社建设的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农业经济;大发展;优势;策略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再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洋溢着朝气蓬勃,但又隐藏着危机与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级的农业合作组织逐渐被更高级的其他形式所取代,现阶段,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应运而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彰显着必然性[1]。
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以及腾飞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农村合作社之于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1.1合作社具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农村合作社为了农村、服务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民喜闻乐见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它获得农民认可,极大调动农民经营生产的积极性,迎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2]。
农村合作社是基于农村特色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天然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且给予合作社农民更多的自由话语权,在无形中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改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1.2推动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增高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
农业综合课题研究论文农业论文15篇【摘要】只有农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其他经济才可以更顺利地得到发展,农业作为经济产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力推进气象保障服务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的农业发展。
推行切实的惠民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业平稳发展。
农业能够在保持为社会提供高质、高量的产品的同时,又能够保持住最佳平衡状态的农业生态。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农业论文农业论文: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1农田水利发展的作用1.1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环境和气候是制约农业生产主要因素,而我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降水量的分布,南方较北方多。
从而导致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问题,降水过多可引发水灾,较少则导致旱灾,而通过水利设施的调节作用能够成功实现防水治水的目标,即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储存和释放,让农田能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并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改善生活条件的作用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净化,从而为人们提供生活方面的用水,保证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步提供。
当然,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其作用就是提高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并且具有节水的功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是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2.1水质条件较差,净化具有一定难度水质条件较差是我国很多农村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没有科学的净水设备,很多生活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就进行饮用和浇灌,特别是一些含有重金属元素较多的水,如铅、汞、砷等含量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对于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地区的种植多采用农药和化肥,而这些化学物质也会对附近河流以及湖泊的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导致水源安全问题。
而如何克服农村饮水问题,也是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2设备技术局限,建设进度迟滞不前设备和技术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而就我国目前农田水利普及现状而言,很多发达的沿海地区都已经普及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所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内陆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要素投入分析论文4400字摘要:在对江苏省3大区域农村产业和环境治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要素投入进行计量分析,并且根据两组主成分分析结果分别计算了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要素投入的综合得分。
结果显示:苏北农村的消费指标是推动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化肥的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最大,苏北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生产主要要素的投入速度。
2004~2013年苏北平均每年的化肥施用量几乎是零增长,说明苏北农业投入要素中化肥的利用率逐年提高。
但是与国外发达的农业国相比化肥利用率仍较低,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关键词: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要素投入;主成分分析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苏南、苏中、苏北3大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苏南地区发展较快,苏中适中,苏北较慢,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都呈现出不均衡。
苏北是江苏省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的比重大,在承接苏南和苏中的产业结构的转移过程中,农村环境问题制约着苏北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影响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和要素投入的制约因素,对苏北农村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苏北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的理论研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在探究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Grossman等[1]基于全球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Copeland等[2]通过建立动态模型证明了库兹涅兹曲线的结论,阐述了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秦江波等[3]基于Grossman 影响环境因素的机理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彭迪云等[4]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对策思路;张明等[5]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乔广浩等[6]对辽宁省市域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研究;高宏霞等[7]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丁继红等[8]利用江苏省1985~2006年6类污染指标的年度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农业论文免费范文(2)农业论文免费范文篇2浅析现代农业引入农业信托的运行模式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农业领域日益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为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部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本文通过分析“绿区”、“蓝区”、“黄区”、“红区”这四大区域中典型的农业信托投资案例,对有效的农业信托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投资现代农业中农产品的选择方向,为政府引导农业信托投资农业提供政策参考,为信托公司在进行农业信托选择方向时提供依据。
一、农业信托相关理论分析农业信托主要指的是一种通过发行信托产品集中社会资金投资农业项目上去的投资方式。
(一)农业信托分类目前,在国内实施比较成功的农业信托种类有农业财产权信托、农事服务一体化信托、农产品价格指数投资信托。
农业财产权信托,主要指的是一种将以土地为载体的果园、鱼塘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承包经营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作为信托产品向社会吸引资金,将所得收入分配受益人的农业信托方式。
农事服务一体化信托,主要指的是一种将农产品产前的土地流转环节,产中的种养环节以及产后的加工销售环节整合起来,由信托公司提供信托资金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信托方式。
农产品价格指数投资信托,主要指的是一种通过龙头企业与信托公司共同商定农产品基准价格指数,并以此引入社会投资者的农业信托方式。
这类信托将投资收益与权威部门监测发布的农产品价格指数挂钩,生产企业愿意接受,投资者也容易理解。
(二)农业信托运作模式目前,农业信托的运作模式主要有:双合作社模式、政府代理模式、合作社+信托+农业企业模式等。
双合作社模式。
通过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信托农产品合作社,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把信托产品经营权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信托公司再把土地租赁给信托农产品合作社收取固定的租金模式。
政府代理模式。
村集体把信托产品经营权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信托公司与政府合作,由政府作为中间人,向农户以及信托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仓储等产销环节全方位支持,以保证信托项目的有序运营的模式。
农业论文的范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日常生活中,农业风险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论文的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农业论文的范文篇1浅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向,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1)农业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与现代化农业要求相差较远。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很多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农民地位不高,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文化素质低,收入不高的处境。
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也基本上不会选择去农村。
并且,现代化农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了,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出现“劳动力不足,现有劳动力素质又有欠缺”的尴尬处境。
(2)农业市场信息滞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滞后,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建设力度弱。
加上经济发展速度和开放程度的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
全域共进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难度加大。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如电网设施、互联网线缆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仅有21.4台,而城镇每百户居民平均计算机拥有量为87台。
[1]第 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网民逐年增加,2013年已达1.77亿,占所有网民的28.6%,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农村学校计算机教育普及率更低农民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造成对市场需求的不准确估量,大量农产品滞销,农民赔本的状况。
农作物专业论文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化肥的使用对作物增产有显著的提高,但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土壤贫瘠板结,污染地表水。
地表植被破坏,土壤沙化速度加剧,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所以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作物产品品质品质逐年下降,环境逐年污染。
所以要想达到高产的同时又要讲求产品的绿色、安全、营养、放心、保健。
就必须要做到合理施肥,我这次将从各个角度阐述怎样做到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有个三字经的。
“混”、“深”、“喷”。
“混”,即多种肥料混合施用。
几种肥料混合施用,既节省劳力,又提高肥效,如硫酸铵与过磷酸钙混和,既可消除硫酸铵的生理酸性,又能提高过磷酸钙中磷的有效性,给作物同时提供氮磷养分。
腐熟的堆肥、猪牛栏淤等有机肥,可与所有的化肥混合。
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防止磷的固定;铵态氮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吸附氨,防止氮素挥发。
但不要把未腐熟的有机肥与硝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速效磷肥与含钙肥料,以及难溶性磷肥与碱性肥料等混合,以免养分损失或降低肥效。
“深”,即深层集中施用。
除大量草秆还田做基肥外,一般根部追肥或肥量少的基肥都宜采用条、穴、点等方式深施(耕层或主根附近深10~15厘米处),施后立即覆土或灌水,以加大局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便于作物尽早吸收,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喷”,即后期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
是将水溶性肥料或生物性物质的低浓度溶液喷洒在生长中的作物叶上的一种施肥方法。
可溶性物质通过叶片角质膜经质外连丝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而进入植物体内,用以补充作物生育期对某些营养元素的特殊需要,或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
其特点是:①作物生长后期,当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或难以进行土壤追肥时,可采取这一方法及时补充养分;②能及时矫正作物缺素症,即土壤缺乏某些养分(如某些微量元素)所产生的不良现象,如“花而不实”、“穗而无粒”或“苗而无花”等。
③在作物生育盛期,当体内代谢过程增强时,叶面施肥能提高作物的总体机能,加快体内营养物质的转运与积累,实现生产力的提高。
毕业论文: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科毕业论文中文题目: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英文题目: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grain yield of jiangsu province所在院系:经济学院专业班级:统计0901班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引言 2(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二)研究现状 2二、研究区域概况 3三、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一)指标选取和指标解释 4(二)灰色预测法分析 4(三)因子分析8四、影响因素分析9五、结论与建议10参考文献12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选取了8个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受灾面积、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 并根据这8个因素,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1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各个影响因素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从而确定对粮食产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化肥施用量。
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把这8个影响因素划分为三大类。
最后把实证分析结果和目前江苏省的客观情况相结合,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保障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江苏省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elect eight factors (surface area of grain sow, the amount of electricity in countryside , surface area of effective ir。
了许多的研究。
尹成杰(2003)认为粮食生产波动就是粮食生产先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到某一较高的水平后,由于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增长率下降到一个相对来说较低的水平,这个较低的水平也可能是负增长率的粮食生产状况, 他把粮食生产波动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性波动,另一种超常性波动。
毕业论文课题名称:物流发展状况及对策专业及班级:物流管理(业余) 学号:07202111姓名:黄俊指导教师:唐老师继续教育学院2009年11月20 日摘要中国物流业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配送中心效率低、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突破物流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政府要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创造者和运行秩序维护者,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加强联合重组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向效率管理要效益。
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开展和加强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目录1 绪论 (1)2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2.1 我国物流企业基础相对薄弱,职能不集中 (1)2.2 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1)2.3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快速增长 (2)3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2)3.1 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 (2)3.2 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 (2)3.3 物流本着中心效率低 (3)3.4 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 (3)4 发展中国物流业的对策 (3)4.1 政府要做发展现代物流业基础条件的创造者 (4)4.2 政府要成为运行秩序的维护者 (4)4.3 物流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 (4)4.4 物流企业要走联合重组之路 (5)5 结论 (5)谢辞 (6)参考文献 (7)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1 绪论物流是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的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物流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的快速发展,物流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的发展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
在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2.1 我们物流企业基础相对薄弱,职能不集中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
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2.2 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中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4年末,中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6.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646个,民航机场129个,航线1120条,里程151万公里,管道运输2.5┊┊┊┊┊┊┊┊┊┊┊┊┊装┊┊┊┊┊订┊┊┊┊┊线┊┊┊┊┊┊┊┊┊┊┊┊┊万公里。
货运量总计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3359亿吨公里。
通讯事业方面,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邮电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全国城乡电话网总容量超过1亿门,网络规模居世界第2位。
数字数据网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已具备提供现阶段国民经济信息化所需要的通信能力。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建立,一些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3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相关物流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发展更加深人而务实。
2004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增幅达到29.9%的峰值,社会物流增加值增长约8.4%,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物流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物流发展更为迅速,各类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物流市场日趋成熟,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标志性年份。
200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开始逐渐趋向缓和。
从物流运行的角度看,物流业开始进入了—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时期。
3 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物流业虽然已经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谈不上什么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物流合理化、专业化、现代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与世界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相比,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在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是在仓储系统发展建设过程当中没有按照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状况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造成以行政部门为系统建立的仓储系统面积大、数量多、仓储设备现代化水平低,区域布局不合理,空间布局也不合理,物流环节存在相互重复、冲突现象,使得商品呆滞时间过长,物流市场无序竞争。
在运输工具与运输方式上,线路历程少,密度低,现代化水平也较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在加入WTO以后,面对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以及竞争的冲击,中国物流业将处于不利的境地。
3.2 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装┊┊┊┊┊订┊┊┊┊┊线┊┊┊┊┊┊┊┊┊┊┊┊┊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原来的物流管理体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即横向分散、自成体系、政出多门。
而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技术及网络经济下,这种体制不利于国家对现代物流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使涉及到多部门的物流网点布局、包装标准化、配送—体化等问题很难解决。
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业以供需方的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要求物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供与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矛盾,即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加快物流信息的传递,目前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仍制约着中国物流业走向合理化、现代化和专业化。
3.3 物流配送中心效率低据有关权威机构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年平均资产回报率(IRR)为8.3%,仓储为7.1%,综合服务为14.8%。
而在中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IRR只有1%。
这一数据说明了中国的物流业虽然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建成了一批集储存、保管、集运、养护、整理、分拣、配货、送货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但由于没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作指导,都是为自身服务而营建的,无法达到经济配送规模,绝大多数的配送中心大多只充当着仓库或运输中转站的角色,配送中心各项功能并未发挥出来。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配送中心用于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使得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人力资源浪费巨大,影响了物流的效益、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3.4 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国外物流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国外的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
据2000年欧洲物流协会的专家对欧洲物流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欧洲共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有54所大学培养物流管理的硕士和学士,另有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有物流管理的课程凹。
但是在中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十分匮乏,通过委托培养方式培训员工的物流企业比较少,且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很不规范。
加之中国业界长期存在的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业看作是附属行业,导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4 发展中国物流业的对策┊┊┊┊┊┊┊┊┊┊┊┊┊装┊┊┊┊┊订┊┊┊┊┊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物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体制还是促成物流模式的转换,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干预。
各级政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予以重视、扶持和发展。
物流企业应注重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采取多种形式,走联合重组之路,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1 政府要做发展现代物流业基础条件的创造者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政府必须加强政府领导以及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以物流合理化、集约化和高效率为原则,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开发建设物流基地、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研究解决行业分割、地方封锁等体制性问题。
加强公路、水路、管道等部门的协调,促进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多种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道路等设施,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全国性、区域性与地区性、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等多种层次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体系。
建立包括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在内的,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公共增值网络服务平台。
4.2 政府要成为运行秩序的维护者各级政府还要加快现代物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
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
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清理、修订有关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支持物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经营。
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发挥其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