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27.39 KB
- 文档页数:9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比较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2.认识对比实验中条件控制的重要性。
【实验用品】仪器:烧杯,试管,表面皿,酒精灯,试管夹,小刀,镊子,玻璃片,滤纸等。
试剂:金属钠(切成小块),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稀盐酸,NaOH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蒸馏水,酚酞溶液。
【实验步骤】(1)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向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2)如下图,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3 mL水,并往水中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3)将上述(2)中镁条换成表面积相同的铝条(表面已除去氧化膜)再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如下图,取一小段镁条和一小段铝条(表面积相同),分别用砂纸和NaOH溶液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2 mL 1 mol·L-1的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5)如下图,取少量AlCl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产生大量Al(OH)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
将Al(OH)3沉淀分成两份分别盛在两支试管中,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NaOH溶液,观察现象。
(6)将(5)中的AlCl3溶液换成MgCl2溶液再进行(5)中的实验,观察现象。
【问题讨论】1.选取金属时为什么要强调镁条和铝条的表面积相等,却没有强调对金属钠的要求?提示:金属钠与H2O反应时只能切成小块,如果表面积与镁、铝相等,则反应剧烈,易产生事故。
2.镁条和铝条的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膜,反应前后对镁条、铝条作何处理?提示:镁、铝与水反应前,一定要认真除去表面的氧化膜,若氧化膜除不干净,反应就难以进行。
前者用砂纸,后者用NaOH溶液。
铝片用NaOH溶液处理后,一定要用蒸馏水把表面的NaOH溶液冲洗干净;否则带入的NaOH溶液会使酚酞溶液变红,影响实验效果。
3.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何判断金属镁和金属铝是否与水发生反应?提示:Mg与滴有酚酞的热水反应时,有浅红色出现,而Al与滴有酚酞的热水反应时,无浅红色出现,证明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而铝不能与热水反应。
6.若 A +与 B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A m +<B n -a[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元素性质递变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 、Al 、Mg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Na 、K 、Rb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C .Al 、Si 、P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B 、C 、N 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解析:选 D 。
A 项不正确,Na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Al 的为 3,Mg 的为 2;B 项不正 确,Na 、K 、Rb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 项不正确,Al 、Si 、P 的电子层数相同,但原子核中 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 项正确,B 、C 、N 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 +3、+4、+5。
2.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 半径 r /10-10 mN S O Si0.75 1.02 0.74 1.17根据以上数据判断,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 .0.70×10-10 m B.0.80×10-10 m C .1.10×10-10 m D .1.20×10-10 m解析:选 C 。
P 位于 Si 与 S 之间,故原子半径应在 Si 和 S 之间。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 .C 、N 、O 、F B .K 、Mg 、C 、S C .Cl 、Br 、I D .P 、S 、Cl 、Ar解析:选 B 。
A 项 O 、F 没有正价;C 项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最高正价相同; D 项中 Ar 只有 0 价。
4.元素 X 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 X 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 子的半径。
X 元素为( )A .AlB .PC .ArD .K解析:选 D 。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其粒子半径越小。
选项 A , Al 3+具有第 2 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选项 B ,磷离子半径大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选 项 C ,Ar 为稀有气体元素,不能形成离子;选项 D ,K +具有与钙离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且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 2 -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 2 - 第1课时原子结构.............................................................................................. - 2 -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 7 -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12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12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 17 -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22 -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22 -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 27 -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4 - 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 41 -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 45 - 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 45 - 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5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 - 50 -第2课时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 56 - 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 63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 63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 71 - 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 - 78 - 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与结构特点................................................ - 80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 - 86 - 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 93 - 第1课时从天然气、石油和煤中获取燃料石油裂解与乙烯 .................... - 93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 - 100 -第3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07 -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 113 - 第1课时乙醇.................................................................................................. - 113 -第2课时乙酸.................................................................................................. - 118 -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 125 - 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 - 130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②原子不能再分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答案 D解析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①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以再分,②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③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④错误;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⑤正确。
1、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请回答:(1)该原子的质量数是,质子数是,中子数是。
(2)请补全R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请根据Rn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C.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D.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⑶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22286Rn,故称22286Rn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22086Rn,故将22086Rn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21986Rn,故将21986Rn称为锕射气。
22286Rn、21986Rn是()A.同种元素B.同位素C.同种核素D.同种原子由此可见,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决定核素种类。
2、请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下列事实(1)在硫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2)钠原子和铝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要比金属铝与氯气的反应容易而且剧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ag jb c f i l me h kd(1)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下列___________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A.b,c,iB.a,g,kC.c,g,lD.d,e,f(3)将元素a,b,c,f,l的原子半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元素属于___________元素,它的最高化合价是____________,最低化合价是_______。
它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吸水性很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实验室里常用作干燥剂,写出i 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钠、镁、铝失电子能力强弱(1)实验①中,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色。
该实验说明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2)实验②中,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
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H 2O=====△Mg(OH)2↓+H 2↑。
(3)实验③和④中的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产生,但实验③中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2HCl===MgCl 2+H 2↑; 2Al +6HCl===2AlCl 3+3H 2↑。
(4)结论: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钠、镁、铝的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1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下列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正确的是( )A.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在AlCl3和MgCl2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C.将打磨过的镁条和铝片分别与热水作用,并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26Al、26Mg的单质分别与热水作用答案 C解析通过比较两单质分别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比较Al(OH)3和Mg(OH)2碱性强弱,进而判断Mg、Al的金属性强弱。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原子核核素必备知识基础练1.(江苏如皋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23He,该原子中( )A.质量数为2B.核电荷数为3C.中子数为1D.核外电子数为32.(全国高一同步练习)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3990Y 与3991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Y的原子序数为39B.3990Y与3991Y互为同位素C.核素3991Y的原子核内有52个中子D.3990Y与3991Y是同一种原子3.“神舟七号”所用动力燃料之一为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
有关LiH、LiD、LiT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之比为1∶2∶3B.中子数之比为1∶1∶1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D.化学性质不相同4.(全国高一同步练习)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了我国研制的各种导弹。
导弹有神奇的命中率,这是制导弹合金材料中的稀土元素钕(60Nd)的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0142Nd 、60143Nd 和 60144Nd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60142Nd 、60143Nd和 60144Nd 的化学性质不同C .60142Nd 原子中含有60个质子和142个中子D .60142Nd 、60143Nd和 60144Nd 都是钕元素的不同核素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相同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关键能力提升练以下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6.35Cl是氯元素的一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mol的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B.118C.7.0 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 L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g7.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不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8.(全国高一同步练习)科学家吴健雄使用2760Co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列关于2760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33B.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6C.中子数为27D.相对原子质量为609.已知:①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112号元素的符号定为“Cn”,汉语名为“钅哥”;②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92235U 是核反应堆的燃料;③锂被誉为“高能金属”,制取锂的原料是β-锂辉矿(主要成分是LiAlSi 2O 6,还含有FeO 、MgO 、CaO 等杂质)。
2017—2018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1章训练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RO n-3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是() A.A-x+n+48 B.A-x+n+24C.A-x-n-24 D.A+x-n-24答案 B解析R的质子数为x-8×3-n=x-24-n,所以其中子数为A-x+24+n,B项正确。
2.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有0.1N A个氧原子答案 D解析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中子的原子,16O2与18O2都是氧气的单质,A项错误;16O与18O核外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B项错误;16O与18O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的物质的量均为0.05 mol,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0.1N A,D项正确。
3.锎是锕系中的一种元素,1 mg锎(25298Cf)每秒钟约能释放出2.34×10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25298Cf的摩尔质量为252B.25298Cf和25498Cf互为同位素C.25298Cf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98D.25298Cf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6答案 A解析25298Cf的摩尔质量为252 g·mol-1,A项错误;25298Cf与25498Cf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25298 Cf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均为98,C项正确;25298Cf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52-98)-98=56,D项正确。
4.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 .若M +和R 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答案 B解析 C 的非金属性比B 强,故H 2CO 3的酸性比H 3BO 3强,A 项不正确;Mg 的金属性比Be 强,故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B 项正确;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 项不正确;M +和R 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M 在R 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M>R ,D 项不正确。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必备知识基础练1.某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为2,其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8.8%,试推断该元素是( )A.NB.PC.SD.O2.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的族序数最小3.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D.Cs<Rb<K<Na4.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B.H2XC.XH3D.XH45.(全国高一同步练习)下列有关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P、S、Cl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依次为-3价、-2价、-1价6.已知X、Y为原子序数在1~18之间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X>Y,且X、Y 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填写下列空白(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X是,Y是,原子半径X (填“>”或“<”)Y。
(2)X、Y的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关键能力提升练以下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7.元素X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
X元素可能为( )A.AlB.PC.ArD.K8.(全国高一同步练习)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合格考达标练1.(双选)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比较这两种元素对应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A不符合题意;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Mg2+可转化为Mg(OH)2沉淀,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Al3+先转化为Al(OH)3沉淀,NaOH溶液过量时Al(OH)3沉淀又溶解,说明Mg(OH)2比Al(OH)3碱性强,进而说明26Mg比26Al金属性强,B项符合题意;有镁带的热水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有铝片的热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Mg(OH)2,铝与热水反应不明显,证明26Mg 比26Al金属性强,C项符合题意;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镁和铝,表面都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使得镁和铝都不能与热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则该实验操作不能用于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D项不符合题意。
2.X、Y是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中的两种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 )A.X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比Y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3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可说明X的得电子能力比Y强,A错误;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无关,B错误;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有关,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相应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C正确;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得电子能力:Y>X,D错误。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下列叙述能肯定金属A比金属B更活泼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解析:金属A比金属B活泼的依据是A比B更易失去电子,而失电子的能力并不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也不取决于电子层数的多少,金属越活泼,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H2。
答案:D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Na、Mg、Al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B.第2周期元素从Li到F,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C、N、O、F与H2化合越来越容易解析:Na、Mg、Al元素均是3层电子,电子层数相等。
答案:A3.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O<S<NaB.稳定性:PH3>H2S>HClC.酸性:H3PO4<H2SO4<HClO4D.碱性:NaOH>Mg(OH)2>Al(OH)3解析:非金属性:P<S<Cl,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PH3<H2S <HCl。
答案:B4.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解析:由题干信息知R、W、X、Y、Z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若R(OH)n为强碱,W(OH)n+1的碱性比R(OH)n弱,W(OH)n+1可能为弱碱,A项错误;若H n XO m为强酸,说明X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且Y的非金属性比X强,故B项正确;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其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即Y为第ⅥA族元素,Z为第ⅦA族元素,没有+6价,C项错误;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则X为第ⅤA族元素,同时知R为第ⅢA族元素,此时R可以为铝,D项错误。
答案:B5.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
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④B.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非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答案:C6.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A.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B.P4能在常温下自燃,而S不能C.酸性:H2S<H3PO4D.酸性:H2SO4>H3PO4解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越强;由H2SO4>H3PO4可知,非金属性S>P。
答案:D(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A级基础巩固基础题Ⅰ1.X、Y、Z三种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是()A.X>Y>ZB.Y>Z>XC.X>Z>YD.Z>X>Y解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按照先金属、后非金属的顺序排列。
即最高价氧化物从左向右依次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所以X的原子序数最大,Y的原子序数最小。
答案:C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C.酸性强弱:H3PO4<H2SO4D.碱性强弱:NaOH<Mg(OH)2解析:同主族,上→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A、B错误;同周期,左→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C正确,D错误。
答案:C3.(2015·上海卷)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
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B.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答案:B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Cl>S>OB.还原性强弱:Na>Mg>AlC.稳定性强弱:HF>HCl>HBrD.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答案:A5.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半径②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③第2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NH3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于Al(OH)3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是P,其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①不正确;第2周期第ⅣA族元素为C,C的非金属性弱于N,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NH3,③不正确。
答案:C基础题Ⅱ6.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A.R一定是第4周期元素B.R一定是ⅣA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R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解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为+x,最低负价为x-8,则x+x-8=4解得x=6,因此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ⅥA族,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
答案:D7.下列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用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填化学式,下同)。
(2)②③④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①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和。
①和⑧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⑦⑧⑩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三者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
解析:(1)①、③、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Mg(OH)2、Al(OH)3,故碱性最强的是NaOH。
(2)②、③、④形成的简单阳离子分别为K+、Mg2+、Ca2+;其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K+)>r(Ca2+)>r(Mg2+)。
(3)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HBrO4;①和⑧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Cl2与NaBr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4)⑦、⑧、⑩分别为Cl、Br、F,三者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F>Cl>Br,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F。
答案:(1)NaOH(2)K+>Ca2+>Mg2+(3)NaOH HBrO4 NaBr Cl2+2Br-===Br2+2Cl-(4)HFF>Cl>BrB级能力提升8.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1)A元素是,B元素是,C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将其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解析:常见的18e-微粒有: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等。
结合题目所给条件,不难确定答案。
答案:(1)K Cl S(2)HCl(3)F2(4)H2S H2S+2OH-===S2-+2H2O(5)H2O2(或PH3)9.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某些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
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解析:(1)钠、钾属同主族金属元素,钾的金属性强;钠、镁、铝属同周期金属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
金属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钾>钠>镁>铝,故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最缓慢。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失去的电子数越多产生的H2越多,故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多。
(2)氯气和Na2S反应生成NaCl和单质硫。
(3)仪器B为锥形瓶,若气体是极易溶于试管中的液体或极易和试管中的液体反应,直接把导气管插入液体中,可以造成锥形瓶和导气管中气体压强迅速降低,从而造成试管中的液体倒吸入锥形瓶中,所以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