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2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8
第2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复习导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课件展示】例100g 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 锌完全反应。
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解本题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求出溶质硫酸的质量,然后再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设这种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答: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分析小结】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步骤:①先通过化学方程式求硫酸的质量;【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2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例: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恰好完全反应。
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设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答: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在讲解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讲述等式关系,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教师讲解时可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溶液的配制,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溶液的综合计算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2.提升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能力。
导入:
两种物质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如何求得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呢?
例题1: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
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2:12克镁条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是49克,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9%。
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MgSO4。
生成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4.05%。
小结:
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其相关计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计算的理论依据是各纯物质的质量比,即不能将混合物直接代入计算。
2.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应首先明确溶质的成分,进而计算溶质的成分,最后依据公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练习。
例:将1 g 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 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 水,搅拌。
(水的密度1 g·cm -3)求:(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 ,溶液质量是9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 ,溶液质量是20 g ,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推进新课[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一、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举例:家里做稀饭做的稠了,想要让稀饭变稀可以加水,但加水前后稀饭中的米粒数不变[投影]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 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水多少? 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列出计算的方程式。
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
50 g×98%=(50 g +x )×20%x =195 g答:把50 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
解法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
50 g×98%=x ×20%x =245 g245 g -50 g =195 g答:把50 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
[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 000 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 -3)多少毫升?[思考]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分析]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
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
2.初步学会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稀释16%的氯化钠溶液,分析稀释过程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2.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增浓的方法,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
3.分析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溶质、溶液质量进行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
2.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
三、教学难点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水、玻璃棒、50ml烧杯、16%的氯化钠溶液、50ml量筒、细口瓶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2分钟提出问题: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例如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而我们实验室里购买的过氧化氢溶液是30%的,为了在实验室达到反应速率适中的效果,我们需要将30%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稀释。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26分钟例:将5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指导学生实验:将10g16%的氯化钠稀释成4%的溶液。
教师巡视,和学生交流,并指导实验。
实验结束后,追问:如果将溶液的浓度增大,应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溶质、溶剂量如何变呢?按照幻灯片提示,计算并进行实验。
学生由生活经验可以讨论得出:(1)加溶质,溶剂量不变;(2)蒸发溶剂,溶质量不变;(3)或者加入更浓的溶液,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恒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能力。
提出问题:为测定某失去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