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5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郭佳;周辉;张弛;赵梦祎【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现行培养计划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该培养方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存在着物探和测井专业方向分化时间不够合理、选课自由度小、所用教材需要更新或更换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培养方案的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提出要采用更加灵活和更具有个性的培养方案、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以及改变考核标准、增加实践环节与扩展实习内容等改进建议。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改进建议【作者】郭佳;周辉;张弛;赵梦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北京 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包含物探和测井两个培养方向,其历史可以回溯到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时设立的矿场地球物理专业(主要培养测井专业本科生)。
其后,又于1959年成立物探教研室(主要培养物探专业本科生)。
此后,这两个专业历经多次的合并和分离,专业的名称也几经变更。
直至今天形成了分设物探、测井系,二者共同负责“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格局。
从物探、测井专业在我校发展史上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二者时而合并,时而分离。
目前,我校在本科生招生时,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为专业招生,而暂不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
在学生学完基础课和一些专业基础课后,才确定最终的专业方向。
虽然物探和测井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这两个专业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合作风格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高级专门人才。
1.硕士学位:掌握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相关方向的研究方法,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应在科学发现或科学理论或科技应用方面具有明显创新的重要成果。
二、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均可报考。
2.硕-博连读生:已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两年内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于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优秀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直接转为博士生。
3.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已获学士学位并有高级技术职称者均可报考。
三、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前身是《放射性地质》专业,始建于1958年,于196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
本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1)核能地质学与成矿理论,(2)同位素地质学,(3)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4)海洋同位素地球化学,(5)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6)核废物处置,(7)硅资源与材料。
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有:(1)973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a)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动力学演化,(b)华南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环境和生命过程的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扬子区寒武纪大爆发前后古海洋的Os-Nd-Sr-Si-O同位素示踪,(c)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蛇绿岩厘定及其构造意义,(d)大海岩型铀矿床的生物直接成矿机制及其对核废料管理的意义,(e)隐生宙向显生宙过度期间海洋Nd, Sr同位素演变及其意义,(f)华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与板内造山作用;(3)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若干重要地质时段(新生代、新元古代-早寒武纪)古海洋Nd-Os-Pb-Sr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4)核工业科研项目:(a)广东下庄矿田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研究,(b)粤北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作用;(5)大洋协会“十五”研究项目:富钴结壳Nd-Pb-Os同位素演化与古海洋环境演变;(6)江苏省科技攻关类高新技术研究项目:石英中杂质成分及去处技术研究。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802)
一、培养目标
应具有坚实的地质理论知识及数理化基础,系统掌握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
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从事野外和室内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够应用各种探测仪器和熟练应用计算机,具备应用探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提出合理对策的能力。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科学严谨的学风。
毕业后能够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或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应用地球物理
2、应用地球化学
3、遥感与地学信息技术
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表
四、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程设置表。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19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领域范围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主要覆盖范围如下:
油气井工程:油气井工程、信息与控制,油气井岩石力学与工程,油气井流体力学与工程,钻井液完井液化学与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油气田开发信息技术与应用等。
油气储运工程:油气长距离管输技术、多相管流及油气田集输、油气储运及营销系统优化、油气管道和储罐的强度研究、油气储运设施施工及安全、防腐技术等。
三、培养方向
1.油气井工程
2.油气田开发工程
3.油气储运工程
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最长修读年限5年
五、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5学分
六、课程设置
1.选修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培养方向选定,且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可以选修我校其他工程领域的课程或工学硕士课程;在职培养也可以选修由学校与企业协商确定的其他课程。
2.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油气井工程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方向全日制培养学生,需要补修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所有学位课程及其他主要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已取得相应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或冲抵),但课程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学位论文及相关学术成果要求,按相关文件和规定执行。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树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文献,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外文摘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下设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01),设以下6个研究方向。
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中大比例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为研究重点,在系统研究矿产形成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信息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提出矿床预测准则,进行矿床和矿体定位(量)预测。
2.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加强综合勘查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深入研究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建立矿床地质模型;探索各种勘查技术方法的最佳优化组合及应用效果,研究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探索矿体数学特征和规律,建立矿产综合勘查模型。
3.资源与勘查经济研究矿产勘查与矿床经济评价及矿业权评估的理论方法,建立矿产勘查经济评价、咨询与决策方法体系,开展矿产勘查经济分析、矿床经济评价和矿业权评估。
4.石油与天然气勘查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及现代分析测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常规和非常规储层和油气藏描述,研究油藏中油气水的成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与成储和成藏作用相关的地质过程,开展储层沉积学和盆地火山岩、烃源岩和含油气性研究,预测储层和油气分布规律。
5.油气资源综合评价与预测以油气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盆地分析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及计算机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充填和层序地层学特征,开展非常规和常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进行区块评价、油藏描述、远景预测。
6.油气田开发地质综合利用油藏的精细沉积微相、开发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生产测井处理和解释的成果,结合生产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实现油气田开发末期的精细地质研究,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开发井网的调整部署。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地质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对煤及煤层气和固体矿产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能源(煤及煤层气)与资源(固体矿产)勘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知识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掌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3.具备地质(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勘探等)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具有资源勘查、设计、评价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和钻探等勘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能力;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煤田和油气地质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进行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地质勘查、设计、评价和管理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素质要求1.具有较高的地质行业职业综合素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够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2.具有从事地质及相关行业的综合素质,可参与注册岩土工程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珠宝鉴定师GIC证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NGTC 证书(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GC(国家人事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注册咨询工程师(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职业资格认证。
三、基本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要求本专业必须修满规定的176分,并符合学校相关规定方可准予毕业。
五、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主要课程内容(一)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表(见附表1)(二)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表(见附表2)(三)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与区域地质学、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801)
一、学科概况
“矿产普查与勘探”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属下的二级学科,始建于2005年。
近年来,本学科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均获得了突出的成绩。
油气成藏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等方面为本学科特色研究方向。
本学科建有列入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承担了二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一大批油田协作项目,年均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科研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奖。
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为科研机构、石油企业、大专院校等,从事科研、工程技术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人才为总体目标。
学生应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发展动向,能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独立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科学研究及本科教学工作,具备一定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的组织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外文资料检索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三、研究方向
1、油气成藏地质学
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目的在于通过对已知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未知油气藏分布做出科学预测,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提高勘探成功率。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成藏条件或成藏要素、成藏年代学、成藏动力学、成藏规律以及油气藏分布预测等5个方面。
2、天然气地质学
主要研究天然气在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特殊性。
通过研究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的机理,划分和鉴别天然气藏与气田的类型,分析和总结其形成条件及时空分布规律。
为天然气勘探决策奠定理论基础。
3、储层地质学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油气储层表征技术等对储集岩的类型、性质、成因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有利于油气储层形成的沉积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流动单元等,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服务。
4、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理论和分析技术,研究揭示盆地古地理环境的演变和成岩作用机理,探索油气形成与聚集的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到4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教学及学分
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基础课和专业课讲课、学术讲座、课堂讨论、习题、实验等多种方式。
学位课程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定成绩。
非学位课程考核根据学科性质或导师要求为考查、考试或专题综述报告。
主要课程学习在一年内完成。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要求修满33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入学后,在两周内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特点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
论文阶段采用双导师负责制,从企业聘请一位具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指导。
七、学位论文
1、选题与开题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有所贡献。
开题报告按照学校有关要求撰写,并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2. 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工作期间进行工作情况审查,按学校有关要求进行考核。
3. 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提交的学位论文,在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由两位专家(其中1人为校外)评审,论文通过评审之后才能参加正式答辩。
论文答辩需由答辩小组成员多数通过的方为合格。
4、其它要求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硕士生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写作要运用油气田实际资料。
资料的引用要准确无误,并完整地注明出处。
观点上要有独立的见解,理论上要有所创新。
学位论文应达到3—5万字,附有外文摘要、必要的图表等。
八、其它培养项目
1、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及教学实践等方面。
研究生在校期间要针对本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安排一定时间的专题调查,结合所研究的课题及本专业实际问题,选择特定的专题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
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加强实际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为了促进学科建设,要将本学科的最新理论与方法融会到本科教学中,并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
2、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学术活动,如参加学术会议、听取或亲自作学术报告。
3、其它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能够站在学科前沿,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与研究成果,并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发现论题,收集有关资料,独立完成论文写作。
要求毕业前至少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学科负责人签字:
编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