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旅游地理学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791.00 KB
- 文档页数:8
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一、概述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与地理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景观类型、发展模式、环境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系统整理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探索旅游目的地。
二、景点分类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自然地貌。
在旅游地选择上,自然景观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2.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景观,如建筑物、遗址、历史古迹等。
人文景观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往往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由人类的文化特点所塑造的景观,如民俗风情、传统艺术、饮食文化等。
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探索者。
三、旅游地选择1.地理位置旅游地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行成本和便利性。
通常情况下,距离游客所在地较近、交通网络发达的旅游目的地更具吸引力。
2.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旅游活动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如沙滩度假需要温暖的气候,滑雪需要寒冷的气候。
3.景点质量景点质量包括景观的独特性、美观性、维护状况等。
游客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有高品质景点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
4.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指的是要以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为导向来进行旅游活动的规划与管理。
选择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目的地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旅游地发展模式1.集聚型旅游地集聚型旅游地是指集中了大量旅游业态和设施的地区,如度假村、主题公园等。
这种模式通过集中资源和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来吸引游客。
2.分散型旅游地分散型旅游地是指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多个独立旅游景点。
这种模式适合于自由行和探险旅游,有助于分散游客流量和保护自然环境。
3.路线型旅游地路线型旅游地是指沿途有多个旅游景点,游客可以通过线路游览多个景点。
这种模式既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又促进了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合作。
《旅游地理学》讲义邹红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系统的结构1.旅游(tourism):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游览、非定居者、暂时居留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y):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条件、特点、开发利用和旅游点(地区)规划布局的学科,属于应用地理学分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性质: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
新学科、应用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的边缘学科2.研究对象: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即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空间分布、运行机制等规律。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现代旅游业——旅游系统:三个基本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媒体(旅游业)、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2.地理学观点——空间表现形式: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行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三、研究方法1.综合考察法2.统计调查法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5.定性分析法四、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网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旅游地理知识要点总结1、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凡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特点: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空间的地域性、季节上的变化性、美学的观赏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2、旅游资源的分类与价值: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表现为风景景观,主要具有美学和科学研究价值;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主要表现为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两者都具有经济价值。
3、旅游景区特点的描述:要从①旅游资源是否多样②景观的主要类型③突出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④景观品位的高低等方面描述。
4、旅游景观的欣赏:掌握时机与位置,了解景观特点,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提高审美素质5、旅游资源的成因:旅游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分析思路: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从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只要从人文因素(人口、民族、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聚落等)方面分析。
喀斯特地貌:武陵源、广西的桂林山水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等;以花岗岩为主的山地:西岳华山、黄山和江西三清山;丹霞地貌(砂岩,红色的):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
庐山、泰山等都是断块山,黄山是花岗岩断块山。
6、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①旅游资源特色——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②旅游资源的价值;③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7、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三方面评价。
8、旅游资源周边环境的评价:①环境容量;②环境质量;③社会经济环境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便捷度、交通方式多样性与其他景点之间的连接)3、客源市场条件(经济发达和邻近) 4基础设施条件(交通、餐饮、住宿和购物)5、环境容量等方面去分析。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旅游地理是指以人文地理学研究出行主体的出行轨迹、出行行为及迁
移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分析和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出行者与出行目的
地空间关系研究,旅游地理学是旅游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内容
1、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1)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者的出行轨迹、出行行为和
迁移规律,旅游地理学是探索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关系的研究。
(2)旅游地理研究还包括对旅游者的特征、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
它还要考察其影响旅游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1)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实施调查观测、实地考察、实验室实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及其组合,以揭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
间的空间关系。
(2)同时,旅游地理学研究还可以使用GIS技术、GPS技术、遥感
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加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实证性和准确性。
三、地理学对旅游的影响
(1)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设计等
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2)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旅游地理是研究地理与旅游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理学、旅游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旅游地理。
一、旅游地理的概念与意义旅游地理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研究旅游地区的空间分布、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开发规划及旅游者行为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旅游资源、旅游景观和旅游地区。
旅游地理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文交流,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区等。
例如,中国的黄山、张家界等著名自然风景区。
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址、古迹建筑等。
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雅典卫城等。
3.人工制造旅游资源:主题公园、度假村、购物中心等。
比如迪士尼乐园、拉斯维加斯等。
4.文化旅游景观:民俗文化村、博物馆、艺术展览等。
例如四川的都江堰、故宫博物院等。
三、旅游地区的空间分布旅游地区的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因素有关。
在全球范围内,旅游地区主要分布在地球上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沿海地区。
比较著名的旅游地区有马尔代夫、夏威夷、巴黎等。
四、旅游地区的开发规划旅游地区的开发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规划、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道路、机场、酒店等。
景区规划是指对旅游景区的合理规划,包括建筑布局、景点安排、游客流线等。
旅游产业布局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合理安排旅游开发项目,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五、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影响旅游者行为包括旅游者的选择行为、消费行为、满意度等。
旅游影响是指旅游对目的地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旅游可以促进就业、增加地区收入,但也可能带来环境破坏、文化冲击等问题。
六、旅游地理的研究方法旅游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遥感技术等。
实地调查是研究员直接前往旅游地区实地调查、观察、测量等。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导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运动、相互作用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反馈。
它涉及人类在休闲、娱乐、探险等非居住性旅行活动中的空间行为和地理现象。
2. 研究内容:(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等。
(2)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特性: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色及其评价。
(3)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探讨旅游地内部的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关系。
(4)旅游流的形成与分布:分析旅游者流动的规律、路径、流量以及影响因素。
(5)旅游市场分析:研究旅游市场的需求、供给、竞争格局以及市场细分。
(6)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估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7)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1)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地理学家开始关注旅游现象,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2)中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旅游地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关注旅游活动的社会经济影响。
(3)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强调可持续旅游和旅游规划。
2.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旅游地理学开始受到重视,主要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关注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旅游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旅游教育与行业应用的结合。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1)地图分析:使用地图来展示和分析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流的路径等。
旅游地理完整知识点和考点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的地理特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旅游地开发利用等问题的学科,它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的交叉学科。
以下是旅游地理的完整知识点和考点:1.旅游地的地理特点旅游地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条件、土壤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这些地理特点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2.区位条件旅游地的区位条件是指旅游地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位置和相对距离。
区位条件直接决定了旅游地的可达性和便捷性,是旅游地发展的基础。
3.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地理条件和物质条件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地域分布、等级划分和适应性规律等。
不同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决定了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发展方向。
4.旅游地的开发利用旅游地的开发利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推广和旅游管理等。
旅游地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旅游环境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5.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6.旅游地的区域差异旅游地的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旅游地发展的差异和特点。
区域差异受到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旅游地理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要求了解地理位置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2.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要求了解不同旅游地的独特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
3.旅游地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了解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旅游地的区域差异,要求了解不同地区旅游地的差异和发展状况,比较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5.旅游地的地域形态和特点,要求了解旅游地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地理特点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6.旅游地的管理和规划,要求了解旅游地的管理和规划原则,掌握旅游地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措施。
旅游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点:1. 旅游地理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发展对地理空间的影响的学科。
2. 旅游的类型:旅游可以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
3.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指吸引游客的特定地区或地点,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或娱乐设施。
4. 旅游流:旅游流是指游客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移动,它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时空分布。
5.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址、旅游设施的布局、旅游产品的开发等。
6. 旅游环境影响:旅游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正面影响包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负面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当地文化的冲击等。
7. 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旨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经济利益的平衡。
8. 旅游市场: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包括游客的偏好、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价格等因素。
9. 旅游政策:旅游政策是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
10.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地理信息和旅游数据的系统,用于分析旅游流、评估旅游资源和规划旅游发展。
11. 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发展模式包括集中型、分散型、生态型等,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地理布局和环境影响。
12. 旅游的季节性:许多旅游目的地存在季节性特征,即在某些时期游客数量较多,而在其他时期游客较少。
13.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不仅影响目的地的经济,还可能影响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14. 旅游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旅游活动越来越国际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和市场都在相互影响。
(完整版)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然界和⼈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吸引⼒,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并可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域风光、⽣物景观、天象与⽓象景观⼈⽂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活动3、运⽤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然环境的地域差异(2)历史、⽂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化、科技发展⽔平(4)⼈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4、列举实例,⽐较⾃然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区别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性、可创造性⼆、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然⽂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我有,⼈有我优,⼈优我特”的⾼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强烈的吸引⼒。
①美学价值——⾃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吸引⼒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学价值③历史⽂化价值——主要指⼈⽂景观⽽⾔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巨⼤的经济效益。
⽬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2.地理位置与交通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四、旅游景观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法1.选择观赏位置①距离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②⾓度③动态:对于⼭⽔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路观赏两岸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