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特训演练:(特训)16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16.50 KB
- 文档页数:7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能力测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安徽百校联考〕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这说明〔〕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解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虽然材料中的观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合理成分,因此,A项错误;材料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
答案: B2、〔2017·山西忻州3月联考〕“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
”〔《共产党宣言》〕文中提到的“发明家”是指〔〕A、人文主义者B、自由主义者C、空想社会主义者D、科学社会主义者解析:此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就是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课后限时集训(九)(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1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管理”。
这种观点空想性体现在()A、没有选择正确阶级斗争对象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领导C、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D[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斗争对象指向“贵族、军人、法官、富人”,这正是无产阶级斗争对象,故A项错误;当时工人运动尚处于自发阶段,还未形成无产阶级政党,故B项错误;当时资产阶级还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无产阶级夺权运动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中“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唯一方法”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等抱有不切实际幻想,希望他们良心发现,改善无产阶级生活状况,这显然是空想,故D项正确。
]2、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和有智慧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贫富分化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自我觉醒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指导思想C[材料不涉及英国社会贫富分化,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联合斗争必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劳动是财富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支持者”“要建立一种新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和有智慧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了共同组织,努力争取政治权利,这说明工人阶级主体意识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D项错误。
]3、马克思认为,在未来民主制中,社会中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作品、表达和决定。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固基题组]1.[2016·广西钦州月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
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
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启蒙思想家 B.自由主义者C.空想社会主义者 D.马克思主义者答案 C解析由“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并根据所学可判断“他们”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
故C项为正确答案。
2.[2015·烟台联考]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应该选择( )①1825年经济危机的状况②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③圣西门的论著④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它包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个人的努力,而①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②体现的是马克思个人的努力,③体现的是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以C项正确;而④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正确。
3.下列事件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期的欧洲,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②普法战争爆发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④巴黎公社运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9世纪70年代初期法德的相关史实。
①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在1871年1月18日;②普法战争爆发在1870年7月19日;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在1870年9月4日;④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年3月18日。
故B项正确。
4.[2016·烟台段考]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精准培优专练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已经开始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论断并不是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预见,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可得出可以通过消灭生产力与夺取新的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是《共产党宣言》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的阐述,并没有针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且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依据题干中“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信息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自身所创造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
2.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了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由题干来看,“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是得民心的,正是因为这些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这为十月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故选B;当时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故A不符合史实,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执政地位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故排除CD。
16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I一、选择题1.[2017 •江西名校联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
其产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A.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弊端日益显露B.无产阶级不断进行斗争C.马克思、恩格斯不断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主耍表现在: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这是其社会经济前提;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其阶级基础;徳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其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是其主观条件。
其中最基本的历史条件即经济条件,故A项正确。
B、C、D三项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但不是最基本的条件。
2.[2017 •陕西月考]“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耍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
”这里“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自由主义D.民族主义答案B解析空想社会主义不提倡通过暴力革命进行社会变革,与材料中提出要斗争的观点不符,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学说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与题干中“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要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观点相符,故13项正确;自由主义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拥护个人自治、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与题干中的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主义是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思想或运动,故D项错误。
3.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來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岀现的。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题组一《共产党宣言》1.[2014广东文综,21,4分]“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2.[2017北京文综,40,8分](节选)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
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在①和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①为什么1848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简要说明理由。
②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题组二俄国十月革命3.[2017江苏高考,17,3分]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4.[2013江苏高考,19,3分]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8]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练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单选题1.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B.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C.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D.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1831年,工人阶级政纲发布,强调工人的重要性;1834年,英国工会表达出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要求建立一种新秩序,提倡让真正有用和有智慧的人管理国家。
这反映出工人阶级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即主体意识加强,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来体现自身的重要性,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言论。
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提“社会主义”,故A错误。
材料中未提“贫富分化”故B错误。
材料中未提“联合斗争”故C 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属于历史叙述;材料“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属于历史解释,因此正确答案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历史观点、历史结论,故ABD项排除。
3.尽管巴黎公社提出了许多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建议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许多建议都没有落实到行动或落实的力度不够。
究其主要原因是A.巴黎公社政权的妥协性和软弱性B.缺乏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当时普法两国的反动势力较强大D.巴黎无产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观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为外在的客观原因,排除;巴黎无产阶级孤军奋战的原因还是因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排除D项。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选择题1.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B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解析本题以巴黎公社为切入点,考查巴黎公社运动,体现了高考注重周年热点考查。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 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
因此正确的答案为D项。
答案 D2.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包括两方面含义,即一方面“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和另一方面“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其中①是前者的体现;②③④则是后者的体现。
故选①②③④。
答案 D4.《联合报》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
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周年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解析注意材料中“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主要是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
知能强化练(十六) 两极格局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长在伦敦会晤。
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这表明( ) 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B[据材料“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结合所学可知,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提议反而比资本主义阵营中的法国更获得支持,因此并不是意识形态差异所决定的,故A项错误;依所学,法德两国是世仇,因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而苏联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反对这一提议,因此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着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围绕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协调,而不是强调西欧各国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与西欧各国关于德国处理的问题,而不是强调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故D 项错误。
]2.(2019·广东广州模拟)1946年,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成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
”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C.出于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需要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主权C[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是在1967年,故B项错误;题干中“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成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透露出美国希望欧洲联合起来服务于美国的霸权战略,故C项正确;乔治·凯南的讲话是希望欧洲联合来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故D项错误。
名校模拟1.“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A.社会进化论B.阶级斗争理论C.资产阶级革命论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2.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对上述材料中的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科学理论的产生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B.空想社会主义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C.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的阶段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3.《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社会的腐朽性,并且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正逐步走向没落,但没有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鉴于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4.《巴黎公社公告》第44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
”这在本质上表明() A.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B.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C.巴黎公社获得农民阶级支持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5.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固基题组]1.[2019·广西钦州月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
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
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启蒙思想家 B.自由主义者C.空想社会主义者 D.马克思主义者答案 C解析由“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并根据所学可判断“他们”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
故C项为正确答案。
2.[2019·烟台联考]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应该选择( )①1825年经济危机的状况②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③圣西门的论著④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它包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个人的努力,而①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②体现的是马克思个人的努力,③体现的是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以C项正确;而④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正确。
3.下列事件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期的欧洲,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②普法战争爆发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④巴黎公社运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9世纪70年代初期法德的相关史实。
①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在1871年1月18日;②普法战争爆发在1870年7月19日;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在1870年9月4日;④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年3月18日。
故B项正确。
4.[2019·烟台段考]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C.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D.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即可知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需要必要经济、社会条件,否则必然遭到失败。
这正反映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选B项。
5.[2019·大庆质检]“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C.达尔文和其进化论D.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
注意关键词:阶级的引领者、新型社会的预言者、抛弃了空想的成分、无产者的前程等,可知这是指马克思和他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故D项正确。
根据“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可排除A、B、C三项。
6.[2019·哈尔滨模拟]以下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重大事件,排序符合当时俄国历史进程的是( )①列宁提出口号:“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②资产阶级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同发动起义③彼得格勒的一次群众集会被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驱散④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重大事件。
此题为排序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
从选项特征来看,①②③都在十月革命前出现,比较①②③,②是二月革命,而①③都是二月革命后的史实,故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
[提能题组]7.[2019·山西诊断]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
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
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 A.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C.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D.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答案 D解析法国人“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说明其肯定巴黎公社对投靠外国的临时政府的打击,故选D项。
法国主流文化代表的应该是资产阶级的利益,A、B、C三项都触犯其利益,因此不可能被肯定。
8.[2019·广西钦州月考]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了革命,临时政府成立,它宣布实行大赦,允许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并准备实行宪政改革,将战争进行下去。
这些措施( ) A.没有解决最核心的问题B.使美国最终参加了一战C.满足了人民的迫切愿望D.推动了护法运动的开展答案 A解析由“1917年3月彼得格勒”可知此事为俄国二月革命,由“允许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并准备实行宪政改革”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内容,而当时最核心的措施应该是土地与和平问题。
故A项为正确答案。
9.[2019·淮安月考]1917年,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这两次革命除了各自的特色外,还有其共同之处( )A.阶级力量对比关系B.革命的主力和斗争手段C.革命所追求的目标D.革命的任务和革命动力答案 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此题意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共同点。
再根据所学可知,这两个革命的主力都是工人和士兵,手段都是武装斗争。
故B项为正确答案。
10.[2019·昆明模拟]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主张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都主张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D.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照搬了俄国经验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四月提纲》的内容,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不符;B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D项说法错误。
所以答案选C项。
11.[2019·绍兴模拟]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包括( )①斗争矛头都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都采取了无产阶级专政措施③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④都重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 D.①③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
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所以③不对;巴黎公社没有重视土地问题,所以④不对;故选C项。
12.[2019·驻马店期中]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答案 D解析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诸多原因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
A项明显错误,材料并非只是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C 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一战的刺激之下发生的。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13题20分,14题20分)13.[2019·衡阳月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5分)(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10分)答案 (1)事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
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方法: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差异: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
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解析第(1)问,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第(2)问,考查十月革命,分别从性质和背景分析。
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苏联与中国不同的革命道路,图四是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而图五则是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从两国国情来分析原因,“认识”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总结。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
……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