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10.5分式方程分式知识要点回顾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分式方程数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分式方程是指未知量中包含分数表达式的方程,可用一组数值解求出未知量的值。
如:\frac{x+1}{2}=3,其中x为未知量。
二、分式方程的解法1. 化简分式,使其成为整式方程。
如:\frac{x+1}{2}=3化简为x+1=6。
2. 通分,消去分母。
如:\frac{3}{x-2}=\frac{1}{x+1}通分后为3(x+1)=x-2。
3. 变形化简后求解。
如:\frac{2}{2x+3}-\frac{3}{x-1}=\frac{4}{x^2-x-3}变形化简后得到x=-1或x=\frac{5}{2}。
三、分式方程的注意事项1. 化简前应检查分母是否有值为0的情况。
如:\frac{x}{x^2-4x+4}=1化简前需考虑x^2-4x+4=0的情况,即x=2。
2. 通分时应注意分母因式分解。
如:\frac{x}{2x-4}-\frac{2}{x+1}=\frac{3x}{x^2-3x+2}通分前需分解(x-1)(x-2)。
3. 将解代回原分式方程检验。
如:\frac{4}{x+3}-\frac{5}{x-1}=\frac{1}{x-2}解得x=5/2,代入原式验证是否成立。
四、分式方程的应用例题1. 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80km,两地之间有一辆车和一辆自行车相向而行,行至中途时,车停下了,自行车继续前进,最后到达乙地时,车和自行车的距离为40km。
已知车行驶的速度比自行车快20km/h,求车和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 km/h,车的速度为x+20 km/h,时间为t,车行驶的距离为(x+20)×t,自行车行驶的距离为x×(t+2)。
由题意可得(x+20)t+x(t+2)=480及(x+20)t-x(t+2)=40,解得x=20,车速为40km/h,自行车速度为20km/h。
2. 一条河流的宽度为200m,在河岸的A、B两处浅滩的位置分别离河口12km、18km处。
⼋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为了⽅便同学们进⾏2020年中考数学考试复习备考,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家阅读参考学习! 第1章分式 ⼀.知识框架 ⼆.知识概念 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 3.约分:把⼀个分式的分⼦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4.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过程叫做通分。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式⼦表⽰为:A/B=A_/B_ A/B=A÷C/B÷C (A,B,C为整式,且C≠0) 5.最简分式:⼀个分式的分⼦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般将⼀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6.分式的四则运算: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相加减.⽤字母表⽰为:a/c±b/c=a±b/c 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计算.⽤字母表⽰为:a/b±c/d=ad±cb/bd 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字母表⽰为:a/b _c/d=ac/bd 4.分式的除法法则:(1).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a/b÷c/d=ad/bc (2).除以⼀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a/b÷c/d=a/b_/c 7.分式⽅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程叫做分式⽅程. 8.分式⽅程的解法:①去分母(⽅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程化为整式⽅程);②按解整式⽅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程化为整式⽅程的过程中,扩⼤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增根). 分式和分数有着许多相似点。
数学八下分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有关分式的主题主要包括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化简、分式方程等内容。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分式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学习如何进行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包括分子乘法、分母乘法、分子除法和分母除法等。
2.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包括通分、合并同类项等操作。
3. 分式的化简:学习如何化简分式,包括约分、提取公因式、分子分母同乘同除等方法,使分式的表达更简洁。
4. 分式方程:解决涉及分式的方程,包括一元一次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分式方程等,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5. 分式的应用:了解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品分配、比例关系、时间速度等问题,通过分式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分式知识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建议学生多做练习题,加强对分式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1:分式的概念1、分式的定义: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正式,A÷B可以表示成AB的形式。
如果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AB为分式,其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
分式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1)是形如AB的式子;(2)A,B都整式;(3)分母B中必须含有字母。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等于0.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知识点2:分式的性质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AB =A·CB·C,AB=A÷CB÷C(C≠0,其中A,B,C均是整式)运用条件:(1)分子和分母要同时做“乘法(或除法)”运算;(2)“乘(或除以)”的对象必须是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
3、分式的符号法则法则内容: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同时改变其中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AB =−A−B=−−AB=−A−B知识点3:分式的约分与通分4、分式的约分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即A·CB·C =AB(C为整式且C≠0).约分的方法: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再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5、分式的通分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用字母表示:将AB 和CD通分,AB=A·DB·D,CD=B·CB·D(分母都为B·D)。
通分的步骤:(1)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化为乘积的形式,当分母为多项式时,应进行因式分解;(2)确定最简公分母,即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3)将分子、分母同乘一个因式,使分母变为最简公分母。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篇1第一章分式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图像:双曲线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四章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断: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四条等边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它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又是一个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长方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验根方法简介解分式方程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是验根,验根方法较多。
一、代入法【例1】解方程11112-=-x x . 【思考与分析】按照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解此方程,先同乘以(x 2-1),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求解再验根.将解得的根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若左、右两边相等,则此根为原方程的根,否则此根为原方程的增根.解:原方程变形为:11)1)(1(1-=-+x x x . 方程两边同乘以(x-1)(x+1),得1=x+1解得x=0检验:当x=0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 ∴x=0是原方程的根.反思: 此验根方法不仅能检验出原方程的增根,而且可以检验出求得的根是否正确.二、比较法【例2】解方程211=-++xx x x . 【思考与分析】分母不同要按照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求解,在验根时可以转换一种思路,令方程中各分母等于零,求出方程的所有增根,与解得的根相比较.相同时,为原方程的增根,否则为原方程的根.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 (x +1)得:x 2+(x-1)·(x+1)=2x (x+1)整理得:2x=-1 解得:x=-21, 检验:令x (x+1)=0,得x=-1或x=0,所以原方程的增根为x =-1或x=0.∴x =-21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的根为x =-21. 反思:此种验根方法,适合求得的根比较复杂,到初三后,此验根方法将显露出更大的优势.三、公分母值判别法【例3】解分式方程:13132=-+--xx x 【思考与分析】将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x-3)化成整式方程后再求解.把解得的根代入同乘的最简公分母中,进行判断.使公分母为零的根为原方程的增根,否则为原方程的根. 解:原方程变形为13132=-+--xx x 方程两边同乘以(x-3)得2-x -1=x -3,即-2x =-4.解得x =2.检验:把x =2代入(x-3)得:x-3≠0.∴ x =2是原方程的根.反思:此验根方法比较简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四、条件约定法【例4】解方程求x ,)1(1≠=+-b b ax a . 【思考与分析】我们观察到此类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可以把字母系数当成是数字按照求解一般方程的步骤进行,可以省略验根的步骤.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a 得:a+b (x-a )=x-a ,a+bx-ab=x-a解得x =12--b a ab . 反思:解字母系数分式方程的验根需要分类讨论,较为复杂,所以现行教材约定此类分式方程毋须验根.。
《分式》知识要点回顾
《分式》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列简单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这些知识都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不够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现将这一章的重点再来一次回顾.
一、知识要点回顾
1、分式的概念:形如A
B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
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数,即有理式⎧
⎨
⎩
整式,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这一基本性质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得到,但又区别于分数的基本性质.
3、约分:约分是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同除以最大公约式,化成最简分式.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公因式:①系数取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取相同字母;③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4、通分:分式的通分,即要求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为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作为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字母取所有字母;③取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特别强调:为确定最简公分母,通常先将各分母分解因式.
5、分式的乘除:类似分数乘除法法则即可得出分式乘除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数相乘.
6、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只要把分子相加减,而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分式的混合运算类似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7、分式方程: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类似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把分式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得到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
8、关于增根:①增根: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分母,有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②
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③为什么会产生增根呢?对于原分式方程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零,但方程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则没有这个要求,如果所得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乘的整式的值为零,这就不适合原方程,即是原方程的增根.④分式方程怎样检验?将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即为增根.
9、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同整式方程的应用一样,首先分析题意,假设一个未知量x,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并解出这个分式方程,检验是不是原方程的根且是否符合题意,并答.步骤如下: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③根据题意中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④解分式方程,并验根;⑤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写出答案。
二、重点难点
分式这一章的重点是切实掌握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分式变形及约分通分;能准确、顺畅地进行分式的乘除、加减以及混合运算;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并能进行有关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明确分式方程的步骤,并能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三、思想方法
复习本章的知识应注重下列数学方法的巩固和训练:
1、类比的思想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与分数的情形类比,以加深对分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基本一致,验根这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
2、转化的思想(1)要使分式为零,必须使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从而把求分式为零的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或不等式问题.(2)在分式的除法运算中,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做.(3)解分式方程时,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这时可能会出现增根,所以必须进行验根.
3、数学方法分解因式是进行分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的关键,通分、约分、去分母时一般都需要先分解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