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4节 风和降水
- 格式:docx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4
第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 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 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陆地--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 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 液取kg/m3,V 排取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 排<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整理第1节大气层一、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2节气温一、天气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如刮风、下雨、雷电等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例如晴空万里气候:例如冬雨夏干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2.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第3节大气的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具体事例: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2.滴管中的液体不滴落下来3.挂钩会吸在墙上4.自来水笔吸墨水;5.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5.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第4节风和降水(见B本21页)
1.风是空气的__水平运动__。
在__同一水平__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__高低不同__,就会形成风。
2.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__风向__和__风速__。
风向是指风__吹来的方向__。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__距离__。
风速常用__风级__表示。
测量工具分别是__风向标__和__风速仪__。
3.人们通常用湿度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它一般用__相对湿度__来表示。
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称为__湿度计__。
__干湿球湿度计__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__干球温度计__和一支__湿球温度计__组成。
4.空气中的__水汽__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成细小的__水珠或冰晶__,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__云或雾__。
5.空气中凝结的水珠或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气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
水珠或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__逐渐增大__,最终形成__雨滴、雪或冰雹__降落到地表,形成__降水__。
6.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__降雨__,降雨量用__毫米__来度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气象观测中,常用__雨量筒__观测降水量。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是(B)
A.从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B.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C.相互对流
D.静止不动
2.如图所示的风向标表示的风向的是(C)
第2题图
A.东南B.西南
C.东北D.西北
3.下列现象中能证明空气中有水汽的是(A)
①冬天从屋外进入屋内时眼镜片上会起雾②水缸外壁有时会出“汗”③水烧开后
会冒出水蒸气④淋湿的地面自己会变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气象部门报告,该地昨天降水量为23 mm,它表示的是(C)
A.每小时的降水体积
B.一天内降水的体积
C.一天内降水形成的地面积水深度
D.雨量筒中积水的体积
5.下列情况中有利于降水的形成的是(A)
①空气上升②空气下降③海洋上空④气温多变⑤气温稳定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6.某同学在探究“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 ℃、45 ℃、60 ℃,在杯口同时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第6题图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空气中含有的水汽与__温度__有关。
(2)C杯的水温为(A)
A.25 ℃B.45 ℃
C.60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已知100 ℃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容纳8克水汽,如果测得空气中实际的水汽
含量为6克,则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_75%__。
B 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7.如图所示,甲地的风向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应是(B)
第7题图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风D.西风
8.白天,几位同学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C)
第8题图
A.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B.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C.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D.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9.“蜻蜓低飞,不雨也阴”。
这条天气谚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C)
A.下雨前气压低,蜻蜓飞不高
B.下雨前云中的小水珠很多,蜻蜓飞不高
C.下雨前空气的湿度大,蜻蜓的翅膀变软,飞不高
D.下雨前上空的空气太稀薄
10.小怡为了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下列关于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第10题图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11.如图甲示意某地某时刻某特殊天气所在位置及未来移动趋势。
据图回答问题。
第11题图
(1)该特殊天气的风级为12级,是(D)
A.强风B.劲风
C.狂风D.台风
(2)图中箭头表示其未来移动趋势是(C)
A.向东北方向移动
B.向西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3)该特殊天气形成在海洋中时,我国大陆某地的天气受其影响出现如图乙的符号,则风向为__西北风__,风力为__5级__。
12.下列数据是从干湿表上测得并稍做处理列表得到的。
请仔细观察并完成下列问题:
__大于__(因是__液体蒸发吸热__。
(2)当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20 ℃和15 ℃时,环境湿度为__58%__。
(3)若测得某时的空气湿度为69%,那么当干球温度计为14 ℃时,湿球湿度计的温度为__11_℃__。
(4)请写出两条相对湿度变化规律:
当干湿球温度计温差相同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当温度相同时,干湿球温度计温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3.如图所示,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乙是干燥的,我们发现__甲__(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__液体汽化要吸收热量__。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__大__。
有一种干湿球湿度计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
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对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小明认为是由于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温度很高,而小红则认为是由于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你认为__小红__的看法对。
第13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