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 格式:doc
- 大小:373.50 KB
- 文档页数:84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使用示例。
一、人物类1. 君子:指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
例如:他是个君子,待人有礼貌。
2. 儿童:指少年儿童。
例如:这个公园里有很多儿童在玩耍。
3. 侍女:指为主人服侍的女仆。
例如:她是一个聪明勤快的侍女。
4. 王子:指君主的儿子。
例如:他是王子,将来会继承王位。
5. 少年:指年龄在14-18岁之间的青少年。
例如:我们是同班同学,他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年。
二、动物类6. 鸟群:指一群飞鸟。
例如:我看到一大群鸟群在天空中飞翔。
7. 虎狼:指老虎和狼。
例如:夜晚的森林里,虎狼嗥叫声此起彼伏。
8. 鱼儿:指小鱼。
例如: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
9. 牛群:指一群牛。
例如:他家有一大群牛群,每天都要喂食。
10. 狐狸:指一种动物,善于偷偷摸摸行事。
例如:他聪明狡猾,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
三、物品类11. 书籍:指书本。
例如:这个图书馆有很多好看的书籍。
12. 剑锋:指剑的刀锋部分。
例如:他挥舞剑锋,斩断了敌人的武器。
13. 衣裳:指衣服。
例如:这件衣裳很漂亮,适合参加晚会。
14. 车马:指车辆和马匹。
例如: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
15. 砚台:指用来磨墨的石头器具。
例如:他在砚台上练习书法。
四、食物类16. 酒肴:指酒和菜肴。
例如:宴会上的酒肴丰盛美味。
17. 糖醋:指用糖和醋做成的调味料。
例如:这道菜的味道既甜又酸,是糖醋口味。
18. 米饭:指米做成的饭。
例如:我每天都吃米饭,觉得很美味。
19. 酒杯:指盛酒的杯子。
例如:他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
20. 糕点:指糕饼类的食物。
例如:这个糕点店的蛋糕很好吃。
五、自然景物类21. 星月:指星星和月亮。
例如:夜晚的天空,星月闪烁着光芒。
22. 江河:指大江大河。
例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七---九年级文言文实词摘录(人教版九年级)七—九年级学生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徐州教研室编印的新航标)一、解释下列常用的文言实词练习。
安: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能辨我是雄雌。
衣食所安,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犹得备晨炊。
被: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崩: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先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比:其两膝相比者,天涯若比邻。
比至陈。
曹操比于袁绍。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鄙: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兵:兵革非不坚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上使外将兵。
薄:薄暮冥冥。
狐裘不暖锦衾薄。
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曰。
策勋十二转。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
人生在世不称意。
先帝称之曰能。
称大楚。
乘:公与之乘。
车六七百乘。
从今若许闲乘月。
诚:今诚民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帝感其诚。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民弗从也。
从民欲也。
达: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不求闻达于诸侯。
旦:每至晴初霜旦。
当:当窗理云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当奖率三军。
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会天大雨。
得道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
以咨诹善道。
得:家贫不能常得。
得鱼腹中书。
余因得遍观群书。
犹得备晨炊。
所识穷乏者。
度:关山度若飞。
度已失期。
端:东坡右手指右端。
果如鹤立云端。
其人视端容寂。
伐:伐无道,诛暴秦。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反:窥谷忘反。
始一反焉。
方:方七百里。
方其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余年幼,方出神。
分:今天下三分。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余。
男有分。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妻妾之奉。
奉命于危难之间。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
更:是日更定。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室中更无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故:温故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扶苏以数谏故。
既克,公问其故。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01. 思虑:思考和考虑的意思。
例句:此事在朝廷上经过多次思虑后才得以解决。
02. 舒怀:放松心情,愉悦心情。
例句:春风习习,使人舒怀愉快。
03. 心愿:内心的愿望。
例句:他实现了童年时的心愿,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04. 顾盼:目光转向、环顾四周。
例句:他顾盼着周围,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05. 应对:面对并处理好某种情况或问题。
例句: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应对各种难题。
06. 侍奉:细心服侍,照料。
例句:他侍奉父母一生,孝顺至极。
07. 归隐:离开尘世,隐居。
例句:老师退休后选择了归隐山野,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08. 隐忍:以忍让为主,不显露出来。
例句:他一直隐忍着不说出自己的委屈。
09. 责备:批评指责,责备。
例句:老师责备了他的粗心大意。
10. 推崇:极高度评价,崇拜。
例句:学生们都很推崇那位优秀的教师。
11. 弘扬:宣传发扬、推广。
例句:他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采撷:采摘,摘取。
例句:他们到果园里采撷到了许多新鲜的水果。
13. 拥戴:团结集体,共同支持。
例句:大家都拥戴新选出的班长。
14. 谋求:计划争取,设法得到。
例句:他一直在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15. 志趣:志向和趣味。
例句:他们志趣相投,成为了好朋友。
16. 烦扰:令人心烦意乱,困扰。
例句:他的问题频繁烦扰着我。
17. 准确:精确无误,确切。
例句:他回答问题总是准确无误。
18. 依仗:依赖,依靠。
例句:他依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19. 裁决:判断,决定。
例句:法官做出了对案件的裁决。
20. 限制:限定,限制范围。
例句:为了安全,他们限制了出行时间。
21. 盛行:广泛流行,盛大开展。
例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盛行。
22. 诋毁:恶意中伤,诽谤。
例句:他受到了同学们的诋毁,心情很受伤。
23. 凭借:依靠,以...为基础。
例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4. 苦恼:心情痛苦,愁闷。
七至九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大全(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类七年级上册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慧)《论语》十则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山市》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仅)《山市》7、尊君在不?(“不”通“否”,在否,在不在)《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贴上)《木兰诗》1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1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12、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聪明)《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13、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邀”)《桃花源记》(2007年考过)1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15、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核舟记》16、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男子美称)《核舟记》17、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20、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选拔、推荐)《大道之行也》21、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2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鸣声)《与朱元思书》23、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反”通“返”返回,回去)《与朱元思书》(2010年考过)2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解释
对于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解释:
1. 期:约定。
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
2. 行:出行,这里指相约同行。
3. 舍去:离开,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4. 乃:才。
5. 时:当时。
6. 惭:感到惭愧。
7.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8.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9. 待:等待。
10. 非:不,不是。
11. 相委:委,丢下、舍弃,这里指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12. 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3.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4. 日中:正午时分。
15. 引:拉。
16. 顾:回头看。
这些实词解释是常见的,但并不代表所有的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或询问老师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字说:字的意思是传说、故事。
例如:“人皆有不可穷食之需,不覆一方城之壁,不形一立天地之势。
一儿凿壁逐兔,人不饥也,即见其勇盖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
志:志的意思是志向、愿望。
例如:“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的志向,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出自《古今注疏·诗·毛诗序》。
智:智的意思是智慧、才智。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思:思的意思是思考、思维。
例如:“思者大勇,知者大智。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利世》。
虑:虑的意思是考虑、思量。
例如:“人生不知不觉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我们要多虑未来,做好准备。
”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
情:情的意思是感情、爱情。
例如:“真正的情感是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它从平淡的细节中流露出来。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行:行的意思是行为、举止。
例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只有通过他的言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
迹:迹的意思是痕迹、痕迹。
例如:“人生要留下一点痕迹才有价值。
”这句话出自《圣经》。
品:品的意思是品质、素质。
例如:“眼界决定境界,品味决定视野。
”这句话出自《黑格尔哲学史讲稿》。
念:念的意思是思念、记忆。
例如:“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永远会念念不忘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量说:量说的意思是讨论、推敲。
例如:“对待问题要善于量说,并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射:射的意思是发射、射击。
例如:“一箭双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引:引的意思是引导、引领。
例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文章,但要注意注明出处。
”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引》。
震惊:震惊的意思是震动、惊讶。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