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年级文言实词归纳一览表(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91.00 KB
- 文档页数:12
中考必考320个7-9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七年级(上)实词教材句子释义1.骤俄而雪骤《咏雪》)急2差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大体拟相比3未若未若柳絮日风起(《咏雪》)不如,不及因趁、乘4.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舍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舍弃6.委相委而去(《陈大丘与友期行》)舍弃7.引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拉,奉拉&顾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回头看9.愠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生气.恼怒10.省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n我检查、反省11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谋划忠竭尽自己的心力12.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诚信13.立三十而立(《论语〉十二章》)立身,指能有所成就14.惑四十而不惑(《〈论语〉十二章》)迷惑,疑惑15.命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命令16从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顺从,听从欲意愿17逾不逾矩(《〈论语〉十二章〉)越过矩法度18.罔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9.殆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疑惑20.堪人不堪其忧(《<论语〉十二章》)能忍受21.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喜爱,爱好22.逝逝者如斯夫(《〈论语〉十二章》)往、离去23.夺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改变2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25.笃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坚定26.切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恳切27.仁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仁德28诫诫子书(《诫子书〉)告诫、劝勉书书信29.静静以修身(《诫子书》)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0.致非宁靜无以致远(《诫子书》)达到31淫淫慢则不能励精(《诚子书》),放纵慢懈怠励振奋32.驰年与时驰(《诫子书〉)疾行,指迅速逝去33日日与意去岁月去消失34.止止有剰骨(《狼》)仅,只35.缀缀行甚远(《狼〉)连接、紧跟36.从一狼仍从(《狼》)跟从37并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一起驱迫随、追赶故从前,原来的38.窘屠大窘(《狼》)处境困迫,为难39.敌恐前后受其敌(《狼》)攻击40.顾顾野有麦场(《狼》)看,视41.弛弛担持刀(《狼》)解除,卸下42.眈眈眈眈相向(《狼》)凶狠注视的样子43.径少时,一狼径去(《狼》)径直44眼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闭上眼睛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45.暴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突然46.盖盖以诱敌(《狼》)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7.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狼>)狡猾48溉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49.及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待,等到50.道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讲述51.对丁氏对曰(《穿井得一人》)应答,回答52.亡身亡所寄(《杞人忧天》)无,没有53.晓因往晓之(《杞人忧天〉)告知,开导54.若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你七年级(下)实词教材句子释义5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推托56.但但当涉猎(《孙权劝学》)只,只是57.见见往事耳(《孙权劝学〉)解58及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到,等到过经过59.才略卿今者寸略《孙权劝学》)才干和谋略60.非复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不再是61.更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重新62.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擅长,善于63.自矜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自夸64,释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放下65.睨睨之久而不去(《卖油会》)斜者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66.但但微颔之(《卖油翁》)只,只是67.无他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没有别的(奥妙)68.忿然康肃忿然曰(《卖油翁〉)气愤的样子69.安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怎么70.酌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舀取,这里指倒入71.覆以钱覆其口(《卖油翁〉)盖72.徐徐以杓的油沥之(《卖油翁》)慢慢地73.遣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打发74.灵有龙则灵(《陋室铭》)灵验75斯率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76鸿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77.调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调弄78案牍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79.蕃可爱者甚蕃(《爱莲说》)多80.独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只81.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沾染(污秽)82濯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洗妖过分艳丽83益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84.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亲近而不庄重85.鲜陶后鲜有闻(《爱莲说》)少86.宜宜乎众矣(《爱莲说》)应当87.圮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倒塌88.阅阅十余岁(《河中石兽》)经过,经历89.求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寻找90.竟竟不可得(《河中石兽》)终了,最后91尔辈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92.是是非木柿(《河中石兽》)这93.湮湮于沙上(《河中石兽》)埋没94.颠不亦颠乎(《河中石兽》)颠倒,错乱95.啮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96,不已转转不已(《河中石兽》)不停止97.遂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于是98.臆断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主观地判断八年级(上)实词教材句子释义99.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于。
七—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积累(一)七—九年级通假字归纳整理(《复习导引》P105)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5、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6、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7、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pān) 通“攀”《伤仲永》2、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伤仲永》3、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木兰诗》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孙权劝学》5、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6、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7、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八年级上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核舟记》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八年级下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
《与朱元思书》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至九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大全(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类七年级上册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慧)《论语》十则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山市》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仅)《山市》7、尊君在不?(“不”通“否”,在否,在不在)《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贴上)《木兰诗》1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1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12、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聪明)《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13、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邀”)《桃花源记》(2007年考过)1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15、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核舟记》16、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男子美称)《核舟记》17、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20、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选拔、推荐)《大道之行也》21、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2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鸣声)《与朱元思书》23、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反”通“返”返回,回去)《与朱元思书》(2010年考过)2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简单初中生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简单初中生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简单初中生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简单初中生梗塞,这里指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