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运输事故案例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84 KB
- 文档页数:7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煤矿运输事故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运输设备、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事故。
煤矿运输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煤矿生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煤矿运输事故的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皮带运输机事故。
某煤矿的皮带运输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导致皮带突然停止运转,致使煤矿工人在清理故障时被皮带夹住,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经过调查发现,该煤矿平时对皮带运输机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了设备故障的发生。
同时,作业人员在操作时也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矿车侧翻事故。
在另一煤矿,因为矿车超载和运输路线不当,导致矿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侧翻事故,造成了大量煤炭的损失,同时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事故发生后,煤矿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发现矿车超载和运输路线不当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在事故发生时,作业人员也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案例三,煤粉运输火灾事故。
某煤矿的煤粉运输管道因为长期没有进行清理和维护,导致管道内积存了大量的煤粉,最终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经过调查发现,煤矿管理部门对煤粉运输管道的安全管理不够到位,没有及时清理管道内的积存物。
同时,作业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也存在违章操作的情况,加剧了事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煤矿运输事故往往是由于设备故障、管理不善、作业人员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为了避免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煤矿管理部门和作业人员都需要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煤矿运输作业的安全可靠。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为煤矿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煤矿运输是矿井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煤矿运输工作能够为整体矿井生产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然而,目前我国煤矿运输中还存在较多的风险事故,例如由于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出现违章蹬车行为等,进一步引发风险事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供大家阅读!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篇1:2009年3月21日中班(16时~24时),玉皇山煤矿由当班值班长柏兴金安排该班作业任务。
当班井下共安排4个作业地点且均分布在第三水平。
当班共有作业人员17人。
其中:北大巷岩掘工作面3人,南大巷石门岩掘工作面3人,南大巷煤掘工作面3人,北1上山煤掘工作面4人;一水平车场暗斜井绞车司机1人,挂钩工1人;二水平暗斜井绞车司机1人(推车挂钩由各工作面人员兼负);井下值班长1人。
北1上山煤掘工作面4人分别是大工柏化国、柏南生,小工黄付清、曾庆亮;南大巷煤掘工作面3人分别是大工柏南乐、柏共产,小工邓付国。
3月21日15时40分左右,中班井下作业人员接受生产任务后陆续到达作业地点。
柏化国带领本工作面人员在北1上山煤掘工作面打眼放炮后,约16时30分,安排小工曾庆亮到二水平上部车场先将材料车下放到第三水平(工作面需要支护材料)然后再调空矿车到工作面装煤,自已则与柏南生、黄付清在三水平井底车场等待;这时,南大巷煤掘工作面的采煤大工柏共产也来到二水平车场放空矿车到三水平本工作面装煤矸。
16时48分,曾庆亮和柏共产协商一趟下放1个装满树木的材料车和1个空矿车,曾在前边推材料车,柏在后边推矿车,曾将材料车和矿车连好钩后,看到柏共产提着钢丝绳大钩也在连钩,误认为已连好钩,于是继续埋头推材料车往下放,等材料车越过变坡点,曾庆亮发现钢丝绳大钩未连好,材料车和矿车飞速向三水平井底车场跑去,将坐在井底车场的柏化国、柏南生撞倒在地。
坐在离事故地点稍远并靠拐弯处休息的小工黄付清看到该情况,立即跑到井下其他工作地点叫来柏兴金、王国来、周兴国等人员进行抢救,柏兴金迅速安排人员向地面调度室和矿领导汇报。
(一)、“11.3”运输事故事故经过1973年11月3日10时30分,机电科皮带司机张玉华在月亮田矿主斜井4#皮带作业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被卷进皮带滚筒,当场死亡。
4、发生事故的地点月亮田矿主斜井4#皮带。
5、事故类别运输事故。
6、事故伤亡人员情况死亡1人。
8、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9、事故直接原因皮带司机张玉华违章操作。
10、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存在差距。
11、防范措施⑴、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工种操作规程。
⑵、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查处“三违”。
12、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2、事故经过1974年6月20日9时40分,运输区把钩工何龙界违反操作规程,在副井底下放矿车时,违章挂车,被两辆矿车夹伤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
3、发生事故的时间1974年6月20日9时40分。
4、发生事故的地点月亮田矿副斜井。
5、事故类别运输事故。
6、事故伤亡人员情况死亡1人。
7、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略)8、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9、事故直接原因把钩工何龙界违章操作。
10、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存在差距。
11、防范措施⑴、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工种操作规程。
⑵、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查处“三违”。
12、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略)1975年度(一)、“11.3”运输事故2、事故经过1975年11月13日八点班敖学虎同志(专职司机)负责开南二一段回风石门20KW绞车。
第一次吊了三个空车,放了两个重车,第二次吊的是管子,挂了两个重车准备下放,刚起出去道叉,里边九层煤运输上山放下重车因冲力过大,滑到回风石门道叉处顶掉道,影响下放重车,这时挂勾工张保伦、张大广为了省事,将已吊出道叉的重车放回挂上硬拉,结果是不但没有拉上道,反而把道叉拉坏,因此就摘开了。
二人分别去找破板准备抬车,在这期间,敖学虎因见上下吊放几次,知道是掉道了,故将闸刹住下来看情况。
11时00分敖学虎走到吊着的两重车处,因刹车失灵自动下滑,将该同志推倒压到车下死亡。
煤矿井下运输事例警示教育近年来,煤矿井下运输事故频频发生,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事故的发生与许多煤矿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漏洞密不可分,亟需警示教育,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事故一:2018年某煤矿井下运输车事故事故经过:一辆井下运输车因未按规定行驶,发生了侧翻事故。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车辆驾驶员疏忽大意,超速行驶,并忽视了车辆承载限制。
事故导致3 名矿工死亡,4 名矿工受伤。
该事故中暴露出以下问题:1.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重视井下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
未对驾驶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与考核,导致驾驶员不懂规章制度,缺乏安全意识。
2.车辆超速行驶,说明车辆未加装限速设备,且车辆运行的监控措施薄弱。
3.煤矿企业对车辆承载限制没有明确规定与监管,导致车辆超载行驶。
事故二:2019年某煤矿井下运输突发火灾事故经过:一辆井下运输车在运送煤炭过程中突发火灾,车辆被困在井下,煤矿工人无法逃生。
事故最终导致8 名矿工遇难。
该事故中暴露出以下问题:1.煤矿企业缺乏完善的防火设施,导致火灾扩大并迅速蔓延。
煤矿井下环境特殊,火灾后果严重,因此防火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非常重要。
2.煤矿安全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与经验,对突发火灾的处理不当,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3.煤炭运输车辆没有进行安全检查,未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
同时,车辆疏散设施不完善,导致矿工无法及时逃生。
针对以上事故,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首先,培训和考核驾驶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其次,加装限速设备,严格控制车辆的速度,减少事故可能性。
此外,要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火灾隐患。
还要建设完善的防火设施,做好预防火灾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矿工的逃生能力。
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严格监督落实安全措施。
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煤矿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还要加大对煤矿井下运输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安全知识,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与重要性 (2)2. 分析目的与意义 (3)二、煤矿运输事故概述 (5)1. 煤矿运输事故的定义 (5)2. 煤矿运输事故的特点 (6)3. 煤矿运输事故的分类 (7)三、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8)1. 案例一 (9)1.1 事故经过 (11)1.2 事故原因分析 (11)1.3 事故责任划分 (12)1.4 教训与启示 (13)2. 案例二 (14)2.1 事故经过 (15)2.2 事故原因分析 (16)2.3 事故责任划分 (16)2.4 教训与启示 (18)3. 案例三 (19)3.1 事故经过 (20)3.2 事故原因分析 (21)3.3 事故责任划分 (22)3.4 教训与启示 (22)四、煤矿运输事故预防与应对 (23)1. 提升设备安全性能 (24)2. 加强运输系统监管 (25)3. 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27)4.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与培训 (28)五、结论 (29)1. 总结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的主要发现 (30)2. 强调煤矿运输事故预防与应对的重要性 (31)3. 提出改进煤矿运输安全的建议 (32)一、内容概括本文档将对煤矿运输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内容包括对事故背景、事故过程、事故原因、事故后果以及事故应对措施的详细概述。
通过对这些事故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煤矿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和潜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以提高煤矿运输安全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文档还将对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以及行业最佳实践进行讨论,为煤矿企业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1. 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与重要性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复杂多样,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设备进行运输,包括煤炭、材料、人员等。
这些物资和人员的运输需要依赖铁路、公路、胶带输送机等运输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往往会导致运输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概述2024年2月16日,平煤公司一辆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调查,结合相关证言和资料,以下是对该事故的原因分析报告。
二、事故原因分析1.驾驶员超速行驶事故发生时,该运输车的行驶速度明显超过了限速标准。
根据现场勘查和车辆黑匣子的数据分析,事故发生时运输车的速度超过了80公里/小时,而该路段的限速为60公里/小时。
驾驶员超速行驶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2.驾驶员疲劳驾驶调查显示,当事驾驶员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以上,没有进行足够的休息和休整。
疲劳驾驶使得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警觉性大大降低,导致了对道路环境和其他车辆的判断出现了偏差,无法及时采取正确的操作措施,从而发生了交通事故。
3.车辆制动系统故障经过对运输车辆的检查,发现车辆的制动系统出现故障。
制动系统的失灵使得驾驶员无法及时制动车辆,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驾驶员在发现危险时没有采取及时的避让措施。
4.道路环境因素事故发生时,道路的路面湿滑,能见度较低。
这些道路环境因素也对事故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促使作用。
然而,由于前三个原因的存在,驾驶员无法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从而使事故发生。
三、事故的教训和建议1.加强驾驶员培训针对驾驶员超速和疲劳驾驶的问题,公司应当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驾驶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学习交通法规和驾驶技巧,增强安全驾驶意识。
2.定期检测车辆公司应对运输车辆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特别是对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重点检查。
只有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达到标准,才能降低因车辆故障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
3.安排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公司应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和精神。
此外,公司还应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确保他们严格遵守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4.安全驾驶宣传教育公司应定期组织安全驾驶宣传教育活动,向驾驶员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煤矿运输死亡事故案例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的需求大量增长,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自然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煤炭的挖掘和运输过程中,煤矿事故也时常发生,这些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的死亡、重伤甚至整个煤矿的倒闭。
本文将从煤矿运输死亡事故这一方面入手,对其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加深大家对煤矿安全的认识,从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1、事故发生的背景在我国的煤矿行业中,有着“人多、事多、属地管理”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成为了煤矿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生产需求量大,为了提高效率,煤炭在运输过程中往往是大量的集中在一起,而大量的煤炭集中在薄弱的运输设备上,因此事故发生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
同时,由于煤炭一般都是由人工开采和挖掘得来,运输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也就随之增加,煤炭的运输完全依赖于人工操作,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加之不少煤矿的生产就是多劳多得的思路,导致不少工人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进行作业,这样高风险、高强度的操作就更容易引发事故事件。
2、案例分析在煤炭运输事故中,最常见的是煤炭运输车辆的倾覆,人员受伤事件,然而在一些煤炭沉降严重的地区,也会常常发生煤矿井坍塌、煤炭透水事故等事件。
下面,就举几个具体的案例分析。
2.1 煤矿运输车辆倾覆导致人员死亡在2021年7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家煤矿的车辆外运煤炭时,遭遇侧翻事故,事故导致三名工人当场死亡。
就从这一事件来看,整个事故的发生很可能是由于车辆过重,或是运输路段的坡度过大等原因导致。
2.2 煤炭透水事故导致事故连发在2019年10月,安徽亳州市一口煤矿发生煤炭透水事故,事故导致一名工人当场丧生,一名受伤。
随着这一煤矿事故的发生,事故事件在一两年内就不断发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地质灾害,地下的压力应该得到重视,必要时应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加以化解。
3、煤矿运输死亡事故的原因3.1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煤矿运输死亡事故最常见的原因,比如煤矿工人操作失误、超负荷作业等都是导致煤矿运输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桥一矿“12.15”副井运输事故剖析2014年12月15日,皖北煤电集团刘桥一矿副井东罐内未固定的平板车从东罐南侧窜出罐笼,落到上行的西钩南侧罐顶,造成西钩上层4人中3人死亡、l人受伤的较大运输事故。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下面对该事故进行剖析:一、事故经过当日约6 时1 7 分,该矿副井东钩下层罐装有一台乳化液泵的平板车从下井口提升至上井口,上口南侧把钩工打开罐档,拿掉车辆南侧木楔,北侧把钩工拿掉北侧掩车木楔,但罐内阻车器未打开。
此时,上口北门出车侧杂物车在道岔附近掉道,北侧把钩工喊南侧2 名把钩工到北侧协助拿道。
南侧负责打开罐档的把钩工未将罐档放下,就离开了,另一名把钩工在未进行确认情况下,错误将确认信号送上后,一同前去拿道。
下口西钩罐笼在完成装卸任务和人员进出后,正常向上口发送运行信号,上口信号工收到下口信号后,看见上口无把钩工,确认信号已送上,误认为已装好了车,就升起摇台、关闭安全门后向车房发出运行信号。
6时19分许,东钩罐内未经固定的平板车从东罐南侧窜出罐笼,撞到井壁后砸到上行的西钩南侧罐顶,酿成这起较大运输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刘桥一矿副井为井塔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罐道,罐笼为双层双车1t矿车,上下口同侧进出车。
罐笼装有侧罐挡,实测挡车高度最小为900mm。
罐笼阻车器型式:一端为逆止挡,实测挡车高度20mm;另一端为常闭式阻车器(关闭动力为重锤或弹簧,手动拉开)。
(一)事故分析:把钩工打开了罐档,拿掉了车辆木楔,发出了确认信号;信号工误认为已装好了车,向车房发出运行信号;由于东钩罐内装有乳化液泵的平板车处于未固定状态,提升机加速运行时,罐笼震动,矿车向一侧运行致使罐笼倾斜,矿车撞击并越过逆止挡,掉出罐笼造成事故。
(二)事故原因1、进出车把钩工打开了罐档,拿掉了车辆木楔,使平板车处于未固定状态,没有进行安全确认,就发出了确认信号;安全意识淡薄,属于严重违章操作。
2、信号工没有注意到出车侧车辆掉道、罐内矿车未推出、罐挡未放下、未用木楔掩住车,就向车房发出运行信号;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1.1 运输推车站位不当伤人事故经过:某运输组在运输时,运输线路存在一个小缓坡,然后为下山右转弯,未采取对拉方式下放车辆,负责运输的刘某违章指挥王某在小缓坡坡底推车,王某违章站在车辆右侧推车(下放绞车位置在运输线路右侧),将运输车辆推至坡顶后,车辆开始下山加速然后右拐,绷紧的钢丝绳在车辆右拐时打到王某腿部,导致其小腿骨折。
违反规定:A、违反《新版运输规程》中“提放的车辆需通过弯道时,必须提前将钢丝绳放在五星轮外侧,弯道地段不得站人,防止发生意外。
B、违反《新版运输规程》关于车辆运行的有关规定“人力推车时,每个推车人员必须熟悉推车线路的坡度大小及变化情况,弯道半径等情况,熟悉信号规定。
推车人数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由安全负责人决定,在能人工推车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推车,否则不得进行人工推车。
”的规定。
C、违反《运输作业规程》中“运输线路存在上下坡时,必须采用对拉方式提放车辆,严禁采用人力推车冲坡操作。
”的规定。
1.2 搬运千斤滚落伤人事故经过:综采工作面泵站搞标准化,搬运一堆支架千斤(拉后溜千斤、顶溜千斤等10多根),班长赵某安排郑某和靳某搬运时,由于方法不当,他们俩先搬运最下面的一根,刚抬起时,上面的千斤全部滚下来,正好砸在靳某脚上,导致其大拇趾骨折。
违反规定:A、违反作业规程中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各项作业前,必须认真开展“安全零事故”,并坚持好“三个阶段、三个变化”的“零事故”活动。
”的规定。
B、违反《运搬工操作规程》中“搬取物料时,先取上层,从上往下逐层搬拿。
不准先抽取中、底层,悬空顶层,禁止放垛取料,以防垛倒伤人。
”的规定。
C、违反《晋煤集团安全行为管控》“五想五不干”中“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的规定。
1.3 运输作业跑车伤人事故经过:在某次运输作业中,负责站岗的秦某直接站在阻车器附近(往外不足3米),未站够安全距离,绞车司机王某违章不带电放车,导致绞车绳崩断,跑车撞倒阻车器蹭到秦某,导致其手臂受伤。
马村煤矿“7.19”运输事故案例马村煤矿“7.19〞运输事故22年7月19日9时,采煤一队在113514工作面与平巷交接处发生一起运输事故,致一人重伤死亡。
一、事故经过:22年7月19日,采煤一队零点班在113514工作面回采,早班9时左右,班长安排张某某帮机头小组打柱子,工作完成后曹某某让张某某到工具房交工具准备升井。
因验收员发现该组有3根支柱迎山不合格,验收员准备交早班处理,曹某某合计到要扣产量,就独自调整支柱迎山角,当调整顺槽溜子机尾支柱时,拔柱过程中不慎跌倒在运行的顺槽溜子机尾上,被拉到工作机头与顺槽溜子搭接处挤压致伤。
工作面溜子司机发现以后,马上给顺槽溜子司机摇灯停机,停机后将曹某某救出,送局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4时4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曹某某工作不慎跌倒在运行的顺槽溜子上,被拉至工作面溜子机头,挤伤致死。
2、重要原因:〔1〕独立回柱,违章作业。
对四周的工作环境未认真观察,站立位置不正确,拔柱过程中,用力不当,跌倒在运转的溜子上。
〔2〕顺槽溜子机尾偏长,缩短不及时。
〔3〕工作面溜子与顺槽溜子无信号联系装置,致使顺槽溜子未能及时停止运转。
2、间接原因:〔1〕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技术素养低,辨险识险能力差。
〔2〕现场安全监督、生产管理不到位,现场失控。
三、事故点评: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业人员在无任何监护的状况下违章作业。
结合这起事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评:1、发生事故的班组属于零点班,而发生事故的时间在早班9时左右,职工作业时间长达9个小时,身心疲惫,注意力分散,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较差;对四周环境的观察必定不细、存在许多漏洞,对违章行为的意识较差;在作业过程中因体力下降容易出现失误,发生失误时的自救能力相对下降。
所以,缩短职工的劳作作业时间,是预防事故的一个重要途径。
2、事故当事人在已经疲乏的状态下,单独作业,无任何监督、监护措施,操出现失误和违章,得不到及时改正;发生事故得不到及时救援和帮助。